敢问曹操这一生最对不起谁?
一代枭雄,创惊天伟业,做这样大的事情,想不得罪人当和事佬是不可能的。所以曹操才有“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惊世名言!
曹操的一生,对不起的人太多太多了,用数不胜数来比喻,当不为过。但若问最对不起的是谁,思来想去,还是非吕伯奢一家莫属。
一、疑心过重,致使误杀无辜。
曹操剌杀汉贼董卓未成,仓皇出逃,路过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抓获。陈宫被曹操的大义凛然所征服,决定弃官跟随曹操出逃,以图大举。
曹陈二人出逃路过成皋,借宿在吕伯奢家。吕伯奢是曹操的长辈,他与曹操的父亲是铁哥们儿,曾结拜金兰。吕看在与曹操父亲的情份上,热情招待二人。他先安排家人准备杀猪,自己又赶往西村去买酒。
不料,曹操见吕伯奢出外许久未归,疑心顿起,怀疑吕是去官府告发。这时他又听到隔壁有磨刀声,接着是窃窃私语:把刀磨快了再杀。曹操以为是磨刀要杀他,便冲进去把吕家男女老少八口人全部杀死。杀人后发现有一头猪被绑在角落里,这才醒悟人家磨刀是要杀猪招待他们。但人死不能复生,后悔也晚了,只好不等吕伯奢回来又继续外逃。
二、继续杀害恩人,性质已经变了,变成了丧心病狂。
如果说曹操杀害吕家八口人属于误杀,那么,当他遇到买酒回来的吕伯奢本人,再杀害人家,就已经是丧尽天良啦!
曹操和陈宫刚刚离开吕家不远,迎头碰到了骑驴给他买酒返回的吕伯奢。吕伯奢诧异地问曹操,你怎么走呢,我已安排家人杀猪款待二位,如今酒也买回来了,跟我回家喝完酒再走也不迟。
此时的曹操哪还有脸返回吕家。他吱唔一声就赶紧离开。到了这个时候,如果曹操不再起杀心,顶多也就是犯了一个误会的错误,虽说后果很严重,毕竟还是有一定原因。但曹操认为若让吕伯奢发现全家被杀,将对他大大不利。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举剑又把吕伯奢杀了。
三、为掩人耳目杀害恩人,已突破做人的底线。
为了个人利益恩将仇报,曹操的为人让陈宫看透了他的狼子野心。陈宫思来想去,认为再跟着曹操这样的人决没有好下场。他趁曹操熟睡时,悄悄地溜走了。
这件事说明了三个问题:
1、曹操这个人,内心阴暗到极点。自己犯了错误不思悔改,竟拿别人的生命做掩盖。多亏有陈宫这个活着的人作证,否则死无对证,吕伯奢一家九口人,将死无伸冤之地。
2、《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先生,其拥刘反曹的观念,通过这件事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历史上为了篡夺皇位,有许多杀害手足同胞的事例,但那是为了篡权。而曹操只为了掩盖他的过失就杀害恩人,确实令人发指。
3、一个人可能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关键是犯错误以后的态度很重要。闻过即改当然是上策。但即便有遮掩的意图,也只能是文过饰非,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已。而曹操的这种用恩人生命来掩盖错误的作法,也算是登峰造极了。
因此,曹操一生最对不起的人,应该是吕伯奢一家人。
敢问曹操这一生最对不起谁?
曹操一生最对不起的,应该是他的原配夫人——丁夫人。为什么这么说呢?
曹操奸雄而好色,临幸的女人很多。史书上记载,他所宠爱的夫人、姬妾就有十余人。其实,在古代男人三妻四妾也正常。
喜欢看三国的朋友都知道,曹操不仅好色,曹操还有个特别的爱好——专爱强占别人有点姿色的老婆。因此,最终导致原配丁夫人悲痛欲绝,给她带来一生难以抚平的伤痛,以至于与曹操夫妻之间恩断义绝。
曹操始终前,还眷恋着丁夫人。觉得愧对于她,临死的时候,曹操还说:“我前后行意于心,未尝有所负也。假令死而有灵,子修(曹昂)若问我母所在,我将何辞以答?”
我们来看看曹操究竟做了什么好色的事?让丁夫人悲痛欲绝,让曹操临终前仍然感到愧疚?
“宛城之战”时,曹操率军讨伐南阳张绣,张绣被迫献城投降,本来是一场的胜仗。不料,曹操好色的本性又犯了,他看中了张绣寡居美艳的婶母。对此,在张绣看来,无疑是难忍的屈辱,对其恨之入骨。
于是,张绣愤怒之下在贾诩的谋划后,率旧部夜袭中军大营,毫无防备的曹操部众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只得退守舞阴。曹操短暂风流的代价导致侄子曹安民被杀,猛将典韦战死,以及长子曹昂的阵亡。
曹昂不是丁夫人的儿子,他的生母是曹操长妾刘氏,刘氏生有孩子曹昂和清河公主。不幸的是刘氏过早去世,将孩子托付给宽厚仁慈的丁夫人。
丁夫人没有生育过孩子。曹昂又是丁夫人一手抚养长大的,并视如己出,万般钟爱。曹昂也十分聪明,弱冠即举孝廉,又随曹操南征,成长一位英武有为的将领,也是丁夫人引以为傲的骄傲和希望。
由于曹操的风流事,导致曹昂死于非命,尸骨无存,让丁夫人伤心欲绝,也触及了丁夫人情感的底线、无法容忍。曹昂的死成为压垮她感情的最后一根稻草,她心中所有积郁的怨愤全在此时爆发了:“你害死了我儿曹昂,却没有一点悔恨思念之意。”
无论曹操如何解释,在丁夫人看来,全都是曹操自我维护的说辞。一向威严的曹操,下属亲人在他面前都是恭恭敬敬,只有丁夫人敢于当面指责他,虽然有损颜面,但内心的愧疚又让他不好发作。
不过,丁夫人终日以泪掩面,哀悼不已,痛定思痛,对曹操更加嫉恨。对待曹操不是冷嘲热讽,就是不冷不热。惹得曹操大为恼火,一气之下,将丁夫人遣送回娘家。
曹操以为丁夫人消了气,受不了娘家清贫生活,就会回心转意,没想到丁夫人回到家中泰然自若,不思荣华,不慕富贵,以纺织过活。
曹操多次派去接她的使者都吃了闭门羹。为了接丁夫人回府,曹操特意亲自前往,丁家上下列队相迎,只有丁夫人依旧在内室织布。就算天下人都敬畏曹操,她对他仍然无动于衷,她的自尊和骄傲是不可动摇的。
曹操见妻子没有出迎,也没有感到意外,他只身前往织室,面对默默穿梭的丁夫人,他放下了睥睨天下的自尊,轻轻抚着她的背,低声下气地请求着:“你回头看看我,我们一起返回王宫吧?”
一个有求,一个无应。丁夫人对曹操到来无视,装作什么都没有听见,什么都没有看见,手中依然穿梭织布,梭声衬着室内的静谧。曹操伫立良久,多年夫妻感情,曹操了解妻子的秉性,知道一切已经无法挽回。
几年后,丁夫人染病,病逝在家中。曹操得知丁夫人去世后,悔痛之心无以复加。善解人意的卞夫人,主动提出由她来操办丁夫人的丧事,事无巨细,都亲自打点。曹操亲自为丁夫人选择墓地,将自己的发妻安葬在许昌城南。
有人认为曹操一生之中,最爱的女人是原配夫人——丁夫人。丁夫人至死都没给曹操机会弥补过失,也没有松口原谅曹操。曹操至死仍然无法忘怀对原配丁夫人的愧疚。“哀莫大于心死”对于丁夫人而言爱与不爱已经不再重要了。
敢问曹操这一生最对不起谁?
曹操最对不起谁?这个我觉得要看从哪个方面哪个角度去分析。
如果说,从家庭上来讲,曹操最对不起的是丁夫人。
曹操病重,自知时日不多,曾经叹息说:“我前后行意,于心未曾有所负也。假令死而有灵,子脩若问‘我母所在’,我将何辞以答!”
意思是说,我这辈子,前后做事情都随从心意,自己觉得辜负了谁。如果真的死后还有灵魂的话,碰到了子修(曹操长子曹昂的字,刘夫人所生,但自幼由丁夫人所养,因为征张绣战死,丁夫人为此与曹操闹翻),他如果问我:“我母亲在什么地方?”我将要用什么话来回答他呢?
所以,曹操于自己心里,自觉最对不起的,是丁夫人。
原来雄武豪迈的曹孟德,也有柔情似水的温情一面。
如果要从曹魏朝廷的存续角度来说的话,我觉得曹操最对不起的是曹植。
原本,曹植是曹操最喜爱的孩子,而且才华横溢,曹操也有想着把王位传给曹植,只是曹植这人,文人气息太重,没有像曹丕那样有政客的潜质,懂得做一些表面功夫讨曹操欢心。但是曹操只看到曹丕长的一面,却没有看到曹丕短的一面。
曹丕的短处,就是活得不如曹植命长,甚至不仅仅是曹丕,就连曹丕的儿子曹叡,都活得不如曹植的儿子曹志命长。曹丕220年即位,226年就病逝;曹叡226年即位,239年病逝,两人加起来在位的时间都不到20年时间。留下一个不足10岁的小孩子曹芳继位,最后被司马家族窃取了曹操辛苦奋斗一生的政权。
曹植这一脉就不一样了,曹植本身就活得命长,他活到了236年,比曹丕足足多活了十年。如果扣掉曹丕比之年长的5岁,曹植也还比曹丕多活了5年,而且这还不包括曹植被曹丕父子的严防和限制,导致他产生郁郁早逝;
曹植的儿子曹志,是一个有能力的人物,曹植说:“这孩子是保护国家的人!”他为人清廉正直,才行高洁,好古文,通晓各种事物,是魏宗室中的英才,只是因为自己的身份,不敢太过锋芒毕露,只能寄情于游乐和声色之中,借以保身。如果曹志做帝王,应该也不会太差。
而且曹志比谁都长寿,他活到了公元288年,比曹叡多撑了近50年,最关键的是,司马懿死于251年,司马师死于255年,司马昭死于265年,甚至于司马炎死于290年,曹志如果能够顺利继承曹魏的王位或者皇位,应该比曹叡父子更容易保住曹魏政权。
所以,如果从曹魏政权的存续来看,曹操对不起的是曹植,其实也是对不起他自己。
当然,如果要从忠于汉室的角度来说,曹操最对不起荀彧。
当初,荀彧是报着扶持汉室来投奔曹操的,二十年间,荀彧忠贞不二,殚精竭虑,帮助曹操深根固本也好,奉迎天子也好,保全兖州也好,官渡之战坚持奋战也好,荀彧都是扛着“复兴汉室”的大旗来开展的。
当曹操受封九锡,荀彧就认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结果,反而惹怒了曹操,最终忧郁而死(也有人说是曹操赐死)。
荀彧可以说是曹操的众多谋士中,最为出类拔萃,贡献也是最多最大的,可以说,倘若没有荀彧,就没有后来的曹操。而曹操因为一个九锡之事,就与荀彧隔阂,致使荀彧早早离世,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敢问曹操这一生最对不起谁?
曹操一生中最对不起的人就是曾经的贴身侍卫典韦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典韦自从被夏侯惇引荐给曹操后,就一直得到了重用,典韦曾三次冒着生命危险硬生生地把曹操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典韦,就没有曹操,如果典韦不是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死去,或许曹操的南征北战会变得更加容易些吧,那么这位号称有万夫不当之勇的典韦,为何那么早就死去了?
话说,当年宛城易主,张绣成为了小领导,曹操认为这个时候正好是夺取宛城的最好时机,果不其然,正如曹操所想的那样,他没费一兵一卒就成功收降了张绣,一切看似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
可高兴过了头的曹操,这时好色之心顿起,他听说张绣的婶母是个大美人,就派人连夜把她接到大账之中,供自己玩乐,张绣听说此事后,气得火冒三丈,誓要杀死曹操以洗耻辱,后来张绣采取手下计策,派人偷了典韦的双戟,深夜又偷袭了曹操的营寨,曹操未料到张绣会有这一出,仓皇准备出逃,而丢了武器的典韦负责殿后,他堵住寨门与张绣之军肉搏了好长一段时间,为曹操出逃争取了保贵的时间,可最后典韦却被乱箭射死了。
敢问曹操这一生最对不起谁?
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曾经有个名人说过,内疚是最没必要的情感。而曹操绝对没有。
曹操起兵前因误会最终仍杀死吕伯奢。
后来徐州之战杀自己的救命恩人陈宫。对于反对者决不手软。
宛城之战,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因他而死。最后毅然放过张绣。
赤壁之战,虽说哭过郭嘉,但不是内疚,而是责怪活着的谋士无能。
荀彧追随曹操多年,屡献计策,也被杀掉。
对于刘备,曹操是想杀一万次,但没杀。
无论对于战友还晨亲人,曹操该杀一个都不会放过,对于仇人却可以原谅。
因此,在曹操心中不会为谁留一滴泪。不然就不会死后建疑冢七十二座。不让后人知他葬在哪!
敢问曹操这一生最对不起谁?
站的角度不同,答案也会各异。
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从《三国演义》中挂在他嘴边的口头禅:宁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可以看出在他心中不存在对不起谁的想法。
但从细节上看,并不完全如此。
曹操好色爱美妇是出了名的。他接受张绣归降时,竟夜招张绣的婶子侍寝陪宿。张绣闻言大怒,真是奇耻大辱!连夜反叛。曹操的爱子曹昂、爱将典韦都在护驾中牺牲。曹操少有的失声痛哭。这应是他发自内心的感到有对不起人之处。
公允地讲,在众人眼里,他对不起人的地方有很多:如:
一,往大处讲,诸侯讨伐他时,总称其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最终曹魏篡汉。他对不起的是他的旧主一一大汉王朝。
二,陈宫捉放曹后,和操一道夜宿操之好友吕伯奢家。操疑心过重,竟杀了好友全家。待弄清真相本该悔过自省,反而在途中又把沽酒归来的好友刺杀。
三,官渡之战,曹营粮草已尽。军心浮动。无辜的军需官的首级被曹操借来一用,保得军心稳定。曹操岂能不知是冤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