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武松在被潘金莲勾引时,一怒之下把潘金莲杀了,故事会如何发展?
突然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近来假设的问题比较多。比如在潘金莲勾引武松时,武松一生气就把潘金莲杀了,武大郎还会死吗?
这个问题太好回答了,潘金莲已经死了,也就不存在和西门庆的事,武大郎当然也就不会死了。
问题的关键是,就因为嫂子说了几句暧昧的话,武松就把嫂子杀掉,这怎么可能呢?别说武松是个刚直的汉子,换作任何一个正常人,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也不会因为几句话就把人杀掉。
在这个情节上,《水浒传》原著写的还是比较客观。当潘金莲见到相貌堂堂高大威武的小叔子武松,自然而然会联想到又矮又丑窝窝囊囊三寸丁谷树皮般的丈夫,明明是亲兄弟,外表形象天地之差,任何一个思维正常的人都会想到这一点。随之而来就会想到,如果自己能和武松做夫妻该有多好,所以就想入非非,所以就心生爱慕,所以就有了言语上的挑逗。这个思想转变过程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惜武松不为所动,严辞拒绝后,毅然搬回了衙门,躲开了这个是非之地。这显然是最佳选择,既保持和兄长的感情,也避开了不必要的麻烦,实为高明之举。作者施耐庵先生不愧是大手笔,把这段感情经历处理得天衣无缝,任何人都挑不出毛病。
话又说回来,既然题主提出了这个假设,那就不妨设想一下,假如武松一怒之下把嫂子杀了,作为兄长的武大郎又能怎么样呢?其结果很可能是埋怨几句,埋怨武松不该如此草率和冲动,除此之外还能怎么样,总不能把弟弟也杀了吧!不仅不能杀,恐怕连官府都不能去告。别说武大郎是个唯唯喏喏的人,就算他是个刚烈如火的汉子,也未必去报官,因为毕竟是潘金莲挑逗武松在先,如果报官,兄弟岂不反目成仇。这也是双方都不愿看到的。
所以,既使武松在受到潘金莲挑逗时,一怒之下把嫂子杀了。武大郎也不会有什么事,依旧会活得好好的。
如果武松在被潘金莲勾引时,一怒之下把潘金莲杀了,故事会如何发展?
作者对故事情节的安排是非常周密的,坏人做坏事死有应得,好人平安,结局让读者满意。按照问题的提出,潘金莲勾引武松,若武松一怒之下杀了潘金莲,那么武大郎就不会死了。安排这样的情节是不妥的,原因是,武松不会杀潘金莲。武松是个正直的汉子,别说是嫂子,就是别人勾引他,武松也是不会的,至多拒绝走开。正常的男子一般不会和这样的人计较,随便就杀人了,这样写就不是正面歌颂的形象了,那叫丑化了。哪个像西门庆那样的色鬼,别说杀了,闻到醒味就去了。这是丑化的反面人物。正因为是嫂子,老嫂如母,无论嫂子怎样做,也不会杀的。这时她还没有害死哥哥,情节还没有发展到这一步。若写成武松杀了潘金莲,对刻画武松的心理也是不妥当的,因为杀了嫂子,破坏了哥哥的家庭,兄弟就反目成仇了,父母去世早,兄弟过得不容易,难得哥哥有个家,嫂子死了,哥哥咋办?尽管武大郎懦弱,也有可能告上官府……这样安排情节,使读者忿忿不平。原因是西门庆这个恶魔,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王婆这个无赖也逍遥法外。不仅如此,潘金莲和西门庆有私情,杀了潘金莲,激怒西门庆,西门庆花钱让官府加倍处罚武松,王婆为潘金莲、西门庆多方谋划,使了钱,什么处罚也没有,太冤枉了!那就是武松杀人成性,不算什么汉子,受到应有的惩罚,活该!一个打虎的大英雄得到这个结局,这不是惩善杨恶了吗?
如果武松在被潘金莲勾引时,一怒之下把潘金莲杀了,故事会如何发展?
潘金莲在勾引武松时用的是真情真心,是美人爱英雄的自然流露,从潘金莲的遭遇来说,武松是她从张大户家岀来遇到的最英武最潇洒的人了,那个女子不怀春,在眼皮底下生活,更是点燃了潘金莲的爱慕之情。
从武松的心理状态来看,他即有潘金莲为什么嫁给哥哥的疑惑,也有哥哥娶了这么美貌嫂嫂的庆幸,更有对这么美嫂嫂的爱慕,当潘金莲勾引他时,他的笫一念想是,哥哥之妻不能欺,就极力回避,当潘金莲更进一步时,他第二念想是潘金莲是个占有欲及强和放荡的女人,虽然生气,但一方面是嫂嫂,另一方面是毕竟爱的是他,他不能接受,只能警告嫂嫂不可放荡。再怒也不能杀她。
从武大郎来说,遇到了仙女似的娇妻,又有打虎的哥帮衬,怎么也想不到潘金莲会岀轨,作为武松来说,嫂嫂这样,他即不敢对她怎样,又怕哥哥多心,还会招人嫌话,时间一长万一自己把持不住做岀蠢事来,只好怀着矛盾的心情安抚嫂嫂,提醒哥哥离开他们。
如果武松不离开武大郎家,武大不会死,但是矛盾会升级,除非武松做个怂汉子,从了潘金莲,女人满足了一切就好办,武大也睁只眼闭只眼,这样就能勉强生活一段时间,但是凭他的性格这样苟合是不可能的,再说武松家里是绝对呆不下去的,潘金莲如果得不到武松,就会骂哥哥,指桑骂槐不发好气,武松不走是不行的,他只有走的份,让他动念杀死潘金莲是万万不可能的。
一方面潘金莲虽行为不轨,但必竞是爱他,虽家庭矛盾,杀她没理由,二是哥哥好不容易找个嫂嫂杀了哪儿再找不可能,再说武松也是个粗中有细的人,知道杀人犯法,他更不值得去杀了。
武大郎的死好象在刧难逃,因为他们夫妻悬殊太大,在哪个社会里,在自己没有本事及特殊的庇护下,即使西门庆不来,还有李门庆、张门庆会来,潘金莲在这些人的诱导下,故事迟早一样,武大要想活着,不放弃潘金莲是活不下去的。
在这段畸形的婚姻中,武松其实加速了武大的死亡,武松不来,武大没那么大的底气跟潘金莲斗,也不敢和西门庆斗,但归根结底,还是潘金莲是他的催命鬼,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吧"!
如果武松在被潘金莲勾引时,一怒之下把潘金莲杀了,故事会如何发展?
一、先回答前一个问题:
武松在潘金莲勾引时,一怒之下把潘金莲杀了?
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其原因:
1、兄弟的感情及过去伦理观念不允许。
武松从小失去父母,靠哥哥带大,兄弟二人相依为命,其感情之深,非常人所能理解。因此,对武松来说,武大郎亦哥亦父,长嫂当母,看在哥哥的名下,无论潘金莲如何勾引,武松也不会杀她,大不了一走了之,后来剧情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
2、武松的性格及身份不允许。
众所周知,武松是人人皆知的大英雄,他嫉恶如仇,逢善必帮,潘金莲是弱女子,即使有错也不是大恶,罪不至死。
武松被潘金莲勾引时,已官至都头,知道杀人是犯罪之举,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杀人。
二、武大郎还会死吗?
1、武松犯了一个错误。
武松知道潘金莲勾引自己后,就应该注意其行为,或派人或自己盯梢,把潘金莲与西门庆的通奷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潘金莲或许会改邪归正,自己也不会惹上杀人之大祸。
2、武大郎仍然会死。
武大郎与潘金莲犹如乌鸦比凤凰,加之,他地位(农民)卑微,职业低贱(卖烧饼),生性懦弱,门不当,户不对,只要潘金莲的欲望得不到强力制止而熄灭,武大郎之死就是难免的。
综上,这是那个时代的人间悲剧,或是作者借此鞭挞那个人吃人的社会吧!
如果武松在被潘金莲勾引时,一怒之下把潘金莲杀了,故事会如何发展?
从历史各本书上看:本来武松是很喜欢潘金莲的。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是,后来武松知道,西门庆和潘金莲勾搭成奸了后,武松才一怒之下才杀死了潘金莲的。再说,如果没有,武松,西门庆,潘金莲?也不会有这一本书的出现了?!
如果武松在被潘金莲勾引时,一怒之下把潘金莲杀了,故事会如何发展?
虽然这只是个假设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里面的事情,是不会发生的。不管潘金莲如何勾引武松,武松如何生气,他都不会杀死潘金莲。
武大郎和武松是同袍兄弟,长相却相差万里。武大郎身材短小,皮肤黝黑,脸型也很难看,从长相看,武大郎是一个丑陋的小矮人。即使武大郎老实勤奋,会做烧饼,有谋生的能力,但是这样的长相,要讨老婆,是不容易的。
从小说中的描述我们知道,武大郎和武松的父母,已经不在。他们家也不是官二代或者是富二代,贫穷的家境,长相又很差,女孩子谁又愿意嫁给武大郎呢?
我们都知道,武大郎能娶到貌美如花的潘金莲,就是因为他身材短小又丑陋。潘金莲的家主,看上潘金莲,潘金莲嫌弃他老迈,不愿意,于是向夫人告密。家主为了报复潘金莲,故意把她许配给武大郎,并倒贴了嫁妆。对于武大郎来说,这是天上掉下来的幸福。
武大郎跟武松兄弟感情非常的好,对于武松来说,哥哥好不容易娶了一房媳妇,不管这个嫂子品行如何,只要他不危害到他哥哥的利益,他是不会动手杀人的。因此在潘金莲勾引武松的时候,,武松非常生气,但是脾气暴躁的他,也只是负气住到单位里面去了。如果不是后来,潘金莲杀了武大郎,武松也不会杀死潘金莲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