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好文章,都需要什么条件?
这又是个专业性特强的问题。
写文章,只要识字,小学生也可以写。而说到好文章,这个“好”字实在难以界定。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一篇文章由众人评价,见仁见智是必然的。包括四大古典名著,不是照样有人给找出许多硬伤么!
所以,愚以为,好文章是相对的,只要被多数人认可,即可称为是好文章。
那么,写一篇好文章,究竟需要什么条件呢?仅就有限的认知能力,探讨如下:
一、首先要有一个好的立意
所谓立意,也可称为主题思想。弘扬正能量,摒弃低俗庸俗媚俗,让文章散发出积极健康向上的精气神,给读者以充沛的精神营养,无疑是文章的骨架,是前提,是第一位。缺少这个第一位,无疑就是一篇失败的文章。
二、风格要独特新颖,别具一格
之所以把风格提到前面,因为它实在太重要了。平时我们常说文章要有可读性,这个可读性,应该指的就是风格。说风格似乎有些抽象,那就说语言吧。余秋雨的散文之所以令人耳目一新大受欢迎,首先是他的语言独有韵味,通俗又典雅,既有浓浓的书卷气,又有接地气的味道,这就是风格的作用。生动,形象,准确,鲜明,是文章语言的基本要素,也是吸引读者的必要条件。而枯燥乏味的文章如同假大空的报告,读着(听着)让人昏昏欲睡,文章的功效也就无从谈起了。
三、文字简炼,逻辑性强,富有节奏感和美感
现在好多所谓的名家作品,文字功夫实在不敢恭维。一句话能说清的事,非要罗里罗嗦墨迹的没完没了,读了半天也不知他究竟要说什么。包括某些获得这个奖那个奖的作品同样如此。说穿了,作为名家,他岂能不知文字需要简炼,之所以还要罗里罗嗦,不过是为了凑字数。比如一部厚厚的长篇小说,除去准备和构思时间,单纯写下每一个字,再加上修改补充完善定稿,想在短时间完成是不可能的。可偏偏就有这样的实例,其原因就不用再赘述了吧?这样的文字既使著作等身,既便称谓高产,又有什么价值呢?
文字不简炼,什么逻辑性,节奏感,美感自然也就无从谈起。这样的文章作品,读者怎么可能有耐心和精力去通读呢!
四、段落清楚,主次分明,结构合理,一以贯之
记得王安忆说过,作品好比一幢建筑,由地基和各种材料搭配而成。而要把这些材料搭配合理,就需要分段落,分主次地把它结构完美。在写文章前,要把掌握的材料作好分配布局,分门别类,主次分明,层层递进,从开始到结尾,让读者一目了然,有所收获。否则就会导致一团糟,把好端端的材料给糟踏了,自然也就难以称为好的文章。
五、把阅读作为写好文章的先提条件,也是写好文章的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应该是经验之谈。没有深厚的阅历,想写好文章是不可能的。想给人一滴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肚子里没有干货,写出的文章势必干瘪苍白。吸取前人的经验,踩着前人的肩膀,踏着前人的足迹,才能走出自己的新路。如果说,我谁的书也不看,谁的经验也不学,只想写出自己的好文章,那除非是天才。天才是有的,可惜太少太少。古人有“头悬梁,锥剌骨,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诸多典故,无非是刻苦读书充实提高自己。而提高自己的成果,只能用写出好的文章来验证。
六、要不断地去写,用实践来提高写好文章的能力
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仅仅读书,不过是掌握了知识。但知识不等同于能力,要提高写作能力,还要靠不断的写作实践。这里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不断地写写写,通过长期磨炼,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否则就会落下眼高手低的毛病,分析评价别人的文章可以讲得头头是道,换成自己去写反而不如人家。
不断地动笔去写,是写出好文章的必要条件。
一家之言,只作切磋,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写一篇好文章,都需要什么条件?
写文章应该具备的条件,其实就是五个。
其一是感物说。
这种说法的直接来源,就是作者感知到外界事物带来的强烈刺激和感召,激起了作者的强烈的创作冲动和表达欲望。
这种说法被唐宋八大家的韩愈称之为“不平则鸣”。就是因为自身受到了来自内心之外的外界的最强烈感官刺激,心中有一种倾诉的欲望,且一直孕育萌发不断膨胀发泡,像要鼓荡开感悟者的心胸,故而奋笔疾书述诸笔端,也叫感哽在喉不吐不快。
陆机在《文赋》中就阐述了这种观点: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这里的遵、瞻、悲、喜等字眼,都是作者内心的所感所悟,并不是外物强加给作者的,而是作者通过这些外部事物(事件),内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才产生了创作的欲望和施行。
其二,养气说。
这一说法得益于孟子的名句: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而这个所谓的浩然之气,是指一种道德精神和文本皈依。因为道德修养的本身就是养气。
韩愈说: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意即文学创作的过程首先是在道德精神层面自我砥砺的过程。一旦人的道德人格到达了一定的境界,则会援笔为文任意挥洒,且一定是恰到好处。
这里还有一层意思,是说文章并非刻苦学习就能做出来的,而是要以气养文,才能言之有物,动人心魄。
其三,胸有成竹说。
这个成语与大文豪苏东坡相关,也是他的首提首倡。
苏子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说: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提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这是在强调动笔之前的内心构思,要达到完整而稔熟的状况,运用自己的文采将心目中的完整形象准确地表达出来。
其四,镜子说。
这种观点来自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是在古老的摹仿说基础上提出来的。其主旨就是强调文学创作要忠实地反映客观世界。
这种观点有点儿像西方的写实或写生,完整反应外界事物,却对自我内心的敏感触悟把握不足。
其五,深层心理说。
这个学说被名噪一时的弗洛伊德提出来并加以论述和强调。他认为人的意识深处总有被压制的欲望,被深埋在心理的最底层。
这种说法揭示了文学创作这种高层次的人类精神活动与人的深层心理密切相关,是对人心内在的创伤、压抑、经验的深度挖掘与整理,有利于阐释最深层次的文学肌理变化,通过深层次蕴含的认知来深刻阐释文章的实地内核。
写一篇好文章,都需要什么条件?
下笔,勇敢去写。
写文章,最重要的是练习,至于为什么写,不需要理由。
其他元素是:清晰的思维,大量的阅读,素材积累,以及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写作一开始,还可能需要一两个愿意读你内容的人。
阅读你写的内容,是最好的鼓励。
不管如何,写作能够让你变得更好(✪▽✪)
写一篇好文章,都需要什么条件?
写文章不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您想表达什么就写什么。
如果您表达的效果好,就会获得表扬或点赞。
如果表达的效果差,那就多向他人学习,或者多看一些怎样写作的书,然后经常练习写文章,这样可以使您不断进步。
写一篇好文章,都需要什么条件?
要想写出一篇好文章,不光要有独特的思想,也要有丰厚的文化功底,和一些别俱一格的见解以及有对词句反复推敲的能力。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无不俱备此种能力。无论是长到小说与文章,还是短到诗与词句,无一不是经过作者的反复推敲和修改而成著作的。试想如果没有丰富的阅历以及渊博的知识写出来的文章,怎么能呈现在世人面前
写一篇好文章,都需要什么条件?
需要文化知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