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说当代难出文化大师、艺术大师?

为何有人说当代难出文化大师,艺术大师?

这是个严肃的问题,回答起来必须有理有据,逻辑严谨,令人信服才行。否则,一旦陷入情绪化感性化的怪圈,则很容易跑偏。

那么,我就暂在自己理解的有限范围内,试着回答一下。

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环境土壤中生长的。秧苗需要阳光雨露水分肥料才能生长。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急着问:你什么意思啊?你是不是想说,现在的大环境不适合出大师啊?

非也!

恰恰相反,现在的大环境,应该是最容易出大师的时代。

试问,还有哪个时代有这么优越的条件,宽松的环境?尤其有了网络以后,坐在家里就可以环游全球,手指一动就可了解万物。远的不说,仅说离我们最近的民国时期,兵慌马乱,战火频仍,人们巅沛流离,有家难归。但偏偏就出了那么多大师。我们今天这么好的条件和环境,不出大师,在理论上说不过去呀!

但当代偏偏就看不到大师,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仅从写作领域来看,先是出来个余秋雨。辞去高校领导职务,艰苦跋涉,身体力行,以深厚的文字修养,咣咣咣,连续写出系列《苦旅》。仿间曾有笑谈:说警方扫黄,从小姐的包里搜出了《文化苦旅》。当然这肯定是有人闲得难受编出来的段子,但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他是想要说明:《苦旅》受欢迎的程度,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但是,我也不愿写这个“但是”,但不写又不行。但是,即使是这样受欢迎,却仍然被批得体无完肤。仅是能看到的批判文章和书籍,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不算夸张吧?

这两年又出来个莫言,得了国际公认的诺贝尔大奖,创下了中国首例。当时,确实让国人眼前一亮精神一振。也许有人长出一口气:这回终于等来大师了!但我们扪心自问,随着热度冷却,回过神儿来吧哒吧哒嘴,肯定和否定的声音,赞扬和非议的声音,说各占百分之五十,也不算夸张吧?

大师,人之师也。它不是官方认可的,不是一个阵营认可的,不是一厢情愿的,不是谁有话语权就可定论的。认证大师的途径只有一个——人所公认——包括他的敌人。

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国力积弱,武器落后,制空权制海权全无。人家来空袭,自己除了趴在地上躲炮弹,啥招没有。但是,就是这样的条件,却打得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满地找牙,乖乖在谈判桌上签字。作为头号敌人的美国佬,也得对毛泽东伸出大姆指——战争大师!

而眼前这似乎离大师不远的目标人物,才百分之五十的认可度,还差得远着呢!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人等不及了,干脆自封大师,说自己是几百年才出来一个的大师。看完我都想钻地缝里——替他害臊!

至于红极一时,最后被轰下台的“鸡汤大师”,就别在这提了,免得倒了大家的胃口。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你还没回答问题呢?

好,现在就回答。

我曾在新疆生活工作过六年。我到过天山雪线以上的高度。那里的雪莲,是长在寒冷的、人类无法生存的环境里。是宝贝!

我也到过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就是原子弹爆炸那个地方。茫茫沙海,千里无垠,所以叫死海,叫进去出不来的地方。但那里的胡杨树,任沙暴千磨万击,身体上疤痕累累,却绿荫浓郁!它屹立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腐!

我还到过地老天荒,走几百里见不到一只鸟的茫茫戈壁,那里的骆驼草长势蓬勃,绝对不输给其它地方的任何植物。

说到这儿,应该算是回答了吧?——外因只是条件,内因才是关键。

大师也是如此——关健在内心。

耐不住寂寞,经不住磨击,守不住初心,急功近利浮燥虚无,是难出大师的根源!

亲爱的条友,我说的肯定不够全面,不够准确。想听到您的批评,期待您!!1

为何有人说当代难出文化大师、艺术大师?

您好,从事教育十几年深有体会。当下文化艺术教育的弊端不少,在这里我主要说四点,也正是这些原因难出大师。

①文化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太多各种短期考核评比。

②文化艺术教育的功利性太重,不光学校教育,家庭和社会教育也都存在。

③缺少大师“带大师”,适合大师存在的环境也急需改善,教师人才高度也存在下降态势。

④文化艺术要沉淀积累,要真善美,

文化艺术要勇于自我免疫发现问题不停追寻。

为何有人说当代难出文化大师、艺术大师?

不管什么时代,想成大师,都要受得万般苦,遭得万般罪,经得起世俗的白眼,耐得住非常的寂寞,守住心中那片圣地,持之一恒,永远永远。正如“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韧性,增益其所不能”!经济时代,繁华过眼,坚守何易,故有此言!

为何有人说当代难出文化大师、艺术大师?

当代人接受的西学教育,对家国情怀没有了继承,大师是以大格局为己任,从张载的横渠四句中实现人生理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立此志的张载生逢北宋乱世,常有报国之志,才奋发著书。中国文化最灿烂辉煌的创造时期都是乱世,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南北朝时期的魏晋风度,民国时期的五四运动都产生出了璀璨的光芒。时代已不提供产生大师的土壤了,这是历史发展的悖论,多难兴邦,坎坷出人杰,于国家于个人都是如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