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79回的内容概括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一回的故事?
谢谢邀请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三国演义》第79回的内容概括是什么?
1.《兄逼弟曹植赋诗,侄陷叔刘封伏法》,说的是曹操病故,长子曹丕继位,闻三弟曹植在家酣饮,竟不来奔丧。乃令许褚将其擒来问罪。曹丕知其擅诗,要其当堂赋诗,可免其死。曹植当场七步成诗,方得逃脱。
2.汉中王刘备欲先伐吴,报关羽被害之仇,然后再伐魏。寥化提出关羽被害皆孟达刘封之罪,应诛此二逆。孔明谏应缓图之,可暂将二人调开。孟达降魏,汉中王刘备听孔明谏,派刘封前去讨逆,让二虎相斗。孟达派使者劝降刘封,被刘封扯碎降书,斩来使。遂与孟达交战,被孟达徐晃夏候尚打败。回到成都,被汉中王刘备斩杀。
下面回答第二个问题:如何看待这一回的故事?
一、记得上小学时,曾听当高中语文教师的父亲讲过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那时就已能背诵:‘’煮豆燃豆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当时对曹植的才华佩服得五体投地,对兄长曹丕蛮模霸道无情无义之举,恨之入骨。天底下竟有为了权势抛弃手足之情之人,真小人也!偏偏语文课本上也说曹植七步赋诗,更加重了这种认识。
长大后再读《三国演义》,方才领悟这种认识有失偏颇,原来是曹植有错在先。当得知父亲病故,曹植出于对兄长掌权的忌妒,不仅不来奔丧,反而在家里酣饮。当曹丕派人来报信时,他竟纵容下属出言不逊。这才导致曹丕怒杀下属,捉曹植前来问罪。
另外,这首“煮豆”诗并不是七步成诗,而是当即而成。七步诗是在曹丕要求按墙上一幅“二牛斗墙下,一牛坠井死”的水墨画而作。即:两肉齐道行,头上带凹骨。相遇由山下,焱起相搪突。二敌不惧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气不泄毕。”见到没难住曹植,曹丕才命以“兄弟”为题,但不准出现“兄弟”二字,应声即作。结果,曹植不加思索,即口占出“煮豆”诗。
二、关于斩杀刘封一节,汉中王刘备做得不太地道,完全是出于针对关羽之死刘封有过错这一过节,找茬报复。当刘封得知孟达降魏并劝他也归降时,刘封撕毁劝降书,杀掉来使,听从刘备指挥,前去攻打孟达。结果被孟达徐晃夏候尚三面夹攻,再加上自己的部下使计降魏,遂遭大败。败后,刘封仍不投降,回到成都向刘备复命。刘备此时再杀刘封,纯属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后来刘备得知刘封毁书斩使之后,有所悔悟,但悔之晚矣
如今重读〈三国演义〉第79回,细细品味,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推敲:
1.原著写得很明白,“煮豆”诗明明是应声而作。可我们这些年,为了追求感官效应,在电视剧里包括在课本里,都把它说成是七步成诗。《三国演义》本来就是文学作品的虚构而成,可是我们又把它虚构一次。这种作法是否合适,确实值得推敲。
2.曹丕并非无知无识的小人,在治国方略上,文治武功还是有一套的。何况七步诗的前提是曹植有错在先。但由于后人只关注了七步诗的典故,无形中贬低了曹丕的形象,给人造成了无能之辈的印象。这一点,对曹丕确实有些不公。
3.刘备杀刘封,显得不够大度,有失君王之风。拿到今天来看, 有的领导对某某人有看法,对人家的优点长处视而不见,处处找毛病给人家穿小鞋,抓住一个失误就放大处理。致使能人没了积极性,甚至跳槽。导致单位里庸人云集,能人没有用武之地。这种现象确实有些遗憾!
一家之言,恐有失偏颇,欢迎条友批评指正。
《三国演义》第79回的内容概括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一回的故事?
《三国演义》第79回:“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概括起来是两个部分内容:
上半部分:魏王曹操头风病发作薨逝,曹丕继位。曹彰提十万兵从长安来到邺郡。曹丕令谏议大夫贾逵折服了曹彰。曹彰将本部军马尽交与曹丕。曹丕彰命曹彰回鄢陵自守。临淄侯曹植、萧怀侯曹熊没有来奔丧,曹丕派兵到二处问罪,曹熊畏罪自杀。曹植被许褚率兵擒拿到邺郡。曹丕听从华歆计策,“以才试之,若不能即杀之;若果能则贬之”,曹丕令曹植以兄弟为题,应声而作诗,诗中不得有“兄弟”二字。曹植毫不思索,脱口而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贬曹植为安乡侯。
(曹植图片)
下半部分:孟达说,关公父子遇害实际上是刘封、孟达之罪,要求诛杀此二贼。刘备听从诸葛亮之计“升此二人为郡守,分调开去然后可擒”。之后孟达投了曹魏,诸葛亮建议派“遣刘封进兵令二虎相并”。孟达使人赍赴蜀寨招降刘封,刘封扯书斩使,带兵迎战孟达,中了魏兵之计,率部下只剩得百余骑逃到成都来见刘备,被刘备斩首。
应该这样看待这一回的故事:上半部分写曹丕收服曹彰,写曹丕逼曹熊自杀,写曹丕逼曹植作诗。
曹植的七步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兄弟阋墙、自相残杀,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
曹丕逼迫曹植,是有直接原因的。曹植思路快捷,谈锋健锐,出口成章。加上他性情坦率自然,不讲究华艳富丽的仪容,很得曹操宠爱。
曹植封侯的那年,曹操曾对他说:“当年我担任顿邱令的时候二十三岁,回想起那时候的所作所为,至今都不曾后悔。如今你也是二十三岁,怎能不发奋图强呢!” 曹操把曹植跟自己相比较,是明显想要封曹植为世子的意思。
曹丕对曹植对自己地位的威胁了然于心,借故欲杀之而后快,以作诗为名,陷害曹植不成,碍于母后卞氏的压力,只好将曹植徙封降职。
(刘封图片)
下半部分写刘封被杀。
表面原因是刘封没有去援救关羽,导致关羽父子遇害。骨子里的原因,则与曹氏兄弟夺嫡并无二致,不同的只是刘备、诸葛亮为刘禅的上位清除障碍而已!
刘封虽为刘备之义子,并非齐备亲生,但刘备曾直接提出要立刘封为太子。七十九回中孟达和刘封的对话中,孟达说:“汉中王登位之后欲立后嗣,问于孔明,孔明曰:此家事也,问关张可矣,汉中王遂遣人至荆州问关公,关公以将军乃螟蛉之子,不可僭立。劝汉中王远置将军于上庸山城之地,以杜后患。”
滑稽的是,在涉及刘封生死的问题上,诸葛亮的态度明了:“可就遣刘封进兵令二虎相并;刘封或有功或败绩必归成都,就而除之可绝两害。”明言要杀了刘封,“以杜后患”。什么后患?毫无疑问,杜绝刘禅的后患!
刘封的文韬武略,远非庸常懦弱的刘封可比。留下来的确是刘禅的后患。
如何看待这一回的故事的结论:第79回上下两部分,虽然一是写蜀国,一是写魏国,但内容紧密相关,都是围绕最高层的夺位展开描写。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三国演义》第79回的内容概括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一回的故事?
兄逼弟曹植赋诗,侄陷叔刘封伏法。书中自有书写,不必详叙,看之便知。
如何看待这一回故事,道可聊写二三。尽管兄弟父子,涉及王位权利,也免不了腥风血雨,多少为之丧却性命。
魏王身死,曹丕乘权继位,为了巩固王权,使曹彰交出兵马,遣使问罪曹氏兄弟不来奔丧之罪。
鄢陵侯曹熊自杀,临淄候曹植被擒。其母卡氏心中悲伤,往见曹丕,哀求存植性命。
华歆从中作梗,尚言子建怀才抱智,终非池中之物,必早除之以绝后患。这才引出曹植七步成诗二首。
其中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闻之,触之心中柔软,潸然泪下。可仍以国法不可废为由,贬植为安乡侯。
后写刘备欲报云长之仇,迁怒刘封,孟达不救之过,是孟达投魏,刘封讨之,义正词严,怎耐兵败,只剩百余骑,逃回成都,被刘备斩之。后晓其中因由,悔之晚也!
看罢此回,心生凄寒,人之在世,为一己之私,痴迷王位权益,不顾兄弟父子血脉人伦,自相残杀,血迹满史册,怎不叫人徒生叹悲!
《三国演义》第79回的内容概括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一回的故事?
有关位置问题,亲人要亲人死。曹植赋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演义》第79回的内容概括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一回的故事?
感谢悟空邀请。
问题:《三国演义》第79回的内容概括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一回的故事?《三国演义》第79回主要讲了魏、蜀两国的事。魏国方面讲的是曹丕专权,对兄弟的残酷迫害;蜀国主要是写的关公战死后,刘备的痛心和对此事责任的追究。
我这里重点说一下关于曹丕怎么逼迫曹植的问题。因为这个事情很有趣,证明了曹丕的心狠手辣,以及曹植的才华。以致一直以来“七步成诗”成为了文坛上的美谈。
曹操死后,曹丕称帝,担心兄弟们不服气,想要一个个加以谋害。轮到对曹植动手的时候,曹丕就说,你昔日在父亲曹操面前总是夸口才思敏捷,是不是有欺骗行为,我今天要检验一下,看到底是不是有欺君之罪。想以限时作诗为借口杀害他。首先是命令他七步成诗。
曹丕看到墙上悬挂着的斗牛图,要求曹植以此为题,曹植走七步吟出:
两肉齐道行,头上带凹骨。相遇块山下,歘起相搪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气不泄毕。曹丕等人见如此速度,皆惊奇。于是曹丕又说,七步成章,时间太长了,能不能应声就作出诗来。马上以“我们两是兄弟”为题做出诗来。曹植略不思索,即口占一首: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了,不觉也生了怜悯之心,潸然泪下。接着他的母亲从殿后出来说,当哥哥的为什么要这样逼害弟弟呢?于是曹丕放了曹植一条生路,贬曹植做了安乡侯。
后来南朝宋时有个大诗人叫做谢灵运的说,“天下有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可见人们对曹植文学才华的佩服。
现在这个故事已经形成了很有教育意义的成语典故,一来是讲一个人要如何锻炼自己的才思,达到如此敏捷的程度。二是要那些兄弟相残的人以此为鉴,加强团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三国演义》第79回的内容概括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一回的故事?
《三国演义》七十九回内容简介:曹操病死,曹丕继承王位,因为弟弟曹植不来奔丧,下令拿下问罪,曹植在极端悲愤的情况下作七步诗"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了大哭一场,免了曹植的罪,把他降为安乡侯。
廖化劝刘备处斩刘封孟达,不料走漏了消息,孟达降魏,刘封率部战不利,逃回成都,却被刘备拿下问斩。
如何看待这一回的故事呢?封建皇权高高在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尽管曹植是曹丕的亲弟,曹丕仍存杀弟之心,弟弟七步成诗唤醒了曹丕,曹植才幸免遇难。刘封的命运是封建皇朝的牺牲品,尽管刘封曾经战功显赫,战绩辉煌,可是仍旧被杀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