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是谁?勤政到什么程度?
俺个人认为:大明帝国思宗皇帝朱由检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
引子•登基的朱由检公元1627年八月丁巳,朱由检驾临紫禁城皇极殿。皇极殿金碧辉煌、香烟缭绕。殿外,太监们使劲挥舞着神鞭,鞭鸣震天。教坊司的乐人们卖力地拨弄着各种乐器,从编钟、北鼓、中鼓、大锣、小锣、大钹、小钹、唢呐、京胡等乐器中奏出庄严的乐曲《飞龙吟》。
朱由检端坐在皇极殿高高的御座上,在赞礼官宏亮的号令下,文武百官三拜九叩,手舞足蹈,山呼万岁。朱由检有点激动,激动得还有点浑身发抖。心里暗想:“朕一定要治理好祖宗缔造的这个庞大的帝国。”
不可小觑的朱由检然而,朱由检的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
朱由检从哥哥朱由校手中接下的是一个烂摊子,一个只保留着强大躯壳的腐朽政权。政治腐败、经济崩溃、军事衰弱、民心思乱、满目疮痍。
千头万绪,从何做起?
解决天怒人怨的“魏阉集团”,将至高无上的皇权牢牢地攥在手中
朱由检采用“温水煮青蛙”的手段成功地除掉了号称“九千岁”的魏忠贤。可以说,铲除“阉党”,朱由检几乎是单枪匹马,孤身奋战。清除了大明帝国最大的政治隐患,显示了朱由检不可小觑的高超的治国理政才能。
近几年,网上有人提出一个观点:“朱由检除掉魏忠贤,却导致明朝覆灭。”
要俺说,纯粹是“睡梦里演讲——胡说八道!”借朱由检的话说:“魏忠贤擅窃国柄,奸盗内帑,诬陷忠良,草菅多命,狠如狼虎。”著名史学家蔡东藩更是一针见血:“魏忠贤恶贯满盈,中外切齿,但伪恭不及王莽,善诈不及曹操,无拳无勇,职为乱阶,故以年少之崇祯帝,骤登大位,不假手于他人,即行诛殛。”
俺虽不才,但通过学习,很清楚魏忠贤的为人:“魏忠贤就是大明帝国的一颗毒瘤!毒瘤不除,焉能独活?”
其实,真正灭亡明帝国的就是那些贪鄙龌龊,毫无廉耻之人,“魏阉得势,即附魏阉,魏阉失势,即劾魏阉”,他们明为“君子”,实乃小人!
治国理政的朱由检清除掉阉党集团后,朱由检满腔热忱地怀着强烈的责任感,以全部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
解决遗留的政治问题,拨乱反正,为被权阉魏忠贤害死、罢职的官员们平反昭雪
然而此项工作却遇到了极大的阻力。由于内阁、吏部、都察院及其他部门还有隐藏的“阉党”分子把持,这些人千方百计顶着不办。实在顶不住了,就将一些早已失去魏忠贤欢心的“阉党”分子再重新启用,美曰平反。将杨涟、左光斗等人指责为魏忠贤一样的大奸大恶之人。
朱由检及时并迅速清除了内阁及重要部门中的魏党分子,启用正派老臣刘鸿训主持内阁工作,朝堂为之一新。
古话说得好,“冤冤相报何时了?”但是,随着一大批被“阉党”迫害的“东林党人”纷纷出山,他们对“阉党”分子的报复也随之开始。魏忠贤为打击东林党人和不听话的人,曾经炮制出一个臭名昭著的《三朝要典》,将这些人定为逆党,随心所欲地进行惩处。东林党人又不谦虚地借鉴了魏忠贤的这个政治手段,也重新炮制出一个244人的《逆党名录》。其实啊,经过多次打击,真正害人的首恶分子只是少数,许多地方官员只不过是在魏忠贤强权下不得不低头的人。没想到,朱由检痛快地批准了这个整人方案。
一时间,大明帝国的官场又掀起血雨腥风。新的冤案出现,派别之争激化。朱由检的这个没怎么经过大脑的决定,为大明帝国的政治埋下了隐患。
党派之争愈演愈烈,政治斗争仍在继续。
一些真正有劣迹的官员被处理,名列逆案。一些没有没有劣迹的官员被视为没有气节也被处理。好像天下东林党人最光明磊落,最有气节,最忠于朝廷。这样做的结果,让许多官员对东林党人怀有敌意,产生新的党派之争,“窝里斗”越来越重。东林党人在起废官员工作中,认真贯彻任人唯亲路线,凡是拥护东林党的,不管这个人品质和才能如何,都给予重用提拔。东林党人虽名满天下,但在治理国家方面并没有表现出特殊的政治才能,朱由检大失所望。
随着时局越来越坏,朱由检的脾气越来越坏,对帝国的官员又选择采取了高压政策:兵部尚书张凤翼、梁廷栋被逼自杀……大明帝国的万里长城袁崇焕也倒在朱由检的屠刀之下。
铁的手腕解决了阉党。然而,朱由检选拔的许多文武官员却精彩地演绎了什么叫“空谈误国”
大明的政坛上,文武百官口头上讲的是忠心为国,实际上他们关心的是一己私利。帝国的朝堂上,百官们都高谈阔论,看起来才华横溢,实际上谁都不想做实际的工作。
咱们再看看朱由检重用的几个内阁首辅:
周廷儒酸腐,温体仁不仁,张至发狭隘,薛国观贪财,范复粹窝囊。四人都是治国的庸才,但俱被朱由检先后重用为内阁首辅。特别是范复粹,时局艰难,朱由检向他问策,范复粹嬉皮笑脸地答曰:“此乃天数!”当时就将朱由检气得半死。
懈怠、麻痹、自私、虚伪、昏庸、愚昧、贪婪、麻木不仁、勾心斗角成了这群官僚的共性。庞大的大明帝国像一个垂死挣扎的老人,四肢麻痹、行动不便。政令不通,朱由检指挥失灵。
魏忠贤当政时后果渐渐呈现:财政严重枯竭,入不敷出,寅吃卯粮。
此时大明帝国雪上加霜:天灾人祸,土地荒芜,赤地千里,社会动荡,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山海关外,建州女真人起兵发难,羽翼丰满,乘机建立后金政权,不但公然与大明帝国分庭抗礼,还明目张胆地不断侵掠明朝边境。
这些问题让朱由检心乱如麻。为了“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帝国的元首朱由检只得夜以继日地工作。
勤政廉政的朱由检为了尽快地让帝国起死回生,朱由检宣布:“除了盛夏严寒,朕都在文华殿办公,与内阁大臣处理政务。”
用“宵衣旰食,夕惕朝乾”一词来形容朱由检的工作,一点也不过份。让俺们看看朱由检的工作表现:
白天,朱由检在文华殿批阅奏章,接见群臣。晚上,朱由检在乾清宫批阅奏章,研究战事。军情紧急时,连天昼夜加班,对朱由检来说是常事,更别说什么白加黑五加二了。
一次,朱由检去慈宁宫拜见宫中最有威望的刘太妃时,竟然坐着就呼呼大睡。
史书说,朱由检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史书说,朱由检“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
“文官不爱钱”是朱由检当上皇帝时就发出的号召
朱由检说到做到。在随后的日子里,朱由检一直以身作则:当了17年皇帝,宫中没有进行任何营建,吃穿一点也不讲究。但是,他的文臣们那个不是捞的钵满盆满?
朱由检有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本来应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生活。朱由检的女人们扳起手指就能数过来,周皇后和朱由检同岁,是朱由检当信王时,自己选的王妃。周皇后,勤劳俭朴,天姿国色,肌肤雪白,根本不用浓妆素抹,天然美色。田妃呢,知书达礼,聪明伶俐,异常标致,身体上还有股天然的香味,堪称是大明朝的“香妃”。还有一个袁妃,一个陈妃,一个卢妃。单说陈妃,朱由检几年才临幸一次。
朱由检正值盛年,不是不想和他的女人们谈谈爱情,探讨人生。而是他根本没有时间和她们风花雪月。李自成、张献忠、努尔哈赤、皇太极根本不给他谈情说爱的时间。
十七年的呕心沥血,十七年的惨淡经营,明思宗朱由检还是没有“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万里江山,祖宗基业,最终毁于一旦。
公元1644年4月25日的黎明,朱由检最后望了一眼紫禁城,听到远处李自成的军队的呐喊声,怀着深深的遗憾和愤懑,自己将白绫套上了脖子。
朱由检殉国时,34岁。
最后,咱们还是听听后朝的君王们是怎么评价朱由检的。
多尔衮说:“崇祯皇帝也是好的,只是武官虚功冒赏,文官贪赃坏法,所以把天下失了。”乾隆皇帝说:“愍帝(朱由检)嗣统时,国事已不可为。虽十七年身历勤苦,不能补救倾危。”
后记•死后的朱由检朱由检死后,与周后一起被清军用柳木棺材入殓,寄于一座寺庙。大清皇父摄政王多尔衮下令以礼安葬,决定葬于田妃墓,并明令允许明朝遗老遗少前来祭拜,可来者寥寥无几。清廷从明十三陵的陵租中拨付1500两白银,剩余1500两白银由明朝的遗老遗少们捐助。然而,这些昔日大明帝国的“忠心”臣子们,只捐了750两白银。工期一拖再拖,一直拖到1644年的11月29日才将朱由检和他的周皇后安葬在田妃的墓中。
可怜的大明帝国皇帝朱由检,死后七个月才入土为安。朱由检,您泉下可知?
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是谁?勤政到什么程度?
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有确切史料可查的是清高宗,也就是俗称的乾隆帝。
注意,我说的是有确切史料可查的,朱元璋也很勤政,但是朱元璋时代的起居注可没有保留下来,乾隆帝的起居注是保留了下来的。
我相信很多人没有想到。
一般人会以为乾隆帝的父亲清世宗雍正帝勤政,但根据清宫档案显示,清世宗远远不及清高宗勤政。
这是因为清世宗有一个不为大众所知的业余爱好:炼丹。
清世宗是清朝皇帝里最迷信的一个,他不仅喜欢炼丹,还喜欢踏罡步斗,对一切封建迷信活动都有浓厚的兴趣。
所以现存的清宫档案里有大量清世宗在紫禁城内亲自参与封建迷信活动的记载。
很多自媒体文章说根据清世宗的《起居注》可以证明清世宗雍正帝有多么勤政,每天只睡5小时,一年休息三年云云。
但是,我想告诉大家,清世宗雍正帝的“内起居注”在民国时期就已经丢失了,当年故宫博物院当废纸卖掉了。
所以我很好奇,这些信誓旦旦说根据雍正帝“起居注”知道雍正帝勤政的朋友,他们是从哪儿看的“起居注”呢?
真正有记录可查的“勤政皇帝”是清世宗的儿子清高宗弘历。
以下是乾隆帝一天的行程:
4:00——5:00,起床更衣,然后去坤宁宫朝记。
5:00——7:00,用早膳,之后到乾清宫恭读圣训。
7:00——10:00,用早膳的乾隆再次更衣,召集内廷大学士、翰林等人赐茶宴。
10:00——13:00,乾隆在养心殿批阅奏折。
13:00——14:00,乾隆在养心殿接见朝臣。
14:00——15:00,乾隆在养心殿用午膳。三点继续工作批阅奏章。
15:00——16:00,接见傅恒。傅恒是清朝名将,也是乾隆的小舅子。
17:00——19:00,乾隆在养心殿三希堂鉴赏古玩;
19:00——20:00,自由时间,乾隆皇帝写写诗,练练字 (也是鼓掌的时间)
20:00——0:00,乾隆在养心殿东暖阁就寝。
就连清代历史学家赵翼都说,乾隆帝的勤政,他们这些汉人读书人都做不到。
有人说,你是不是信口开河?
乾隆朝的内起居注完整的保留了下来,大家有兴趣可以翻一下。
乾隆这套作息表,至少从乾隆元年使用到乾隆四十五年,也就是他七十岁的时候;其实越了解历史上真实的乾隆帝,你就越能发现,这个人极端无趣,一点也没有野史里传说的那样风流倜傥。
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是谁?勤政到什么程度?
中国古代最为勤政的皇帝,该是清世宗雍正帝。清史大家孟森说:“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
雍正帝即位,从康熙手中接过一个吏治混乱、国库空虚、权斗不休的政权,交给乾隆一个制度严明、国力强盛的国家,如果不是“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是不可能实现的。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特别是雍正七年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同时,他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他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雍正帝除了早起临朝执政,还每日批阅奏折百余件,仅汉字朱批就是洋洋洒洒数千字。他在位只有短短的十三年,光是奏折朱批的文字,就达三百六十卷,一千万多字。这些写起来容易,然事关国计民生,他的每一字词,都必须经过深思熟虑,代表着国家的最高指示。朱批只是他勤政的一个体现方面。作为一个正处于政治历练、精神与人格上的成熟阶段(45岁)继位的中年皇帝,他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民族、外交等方面所付出的践行与思考,自然是非常人所能想象的。
虽然有电视剧,如《甄嬛传》,大肆渲染雍正帝与诸多妃子之间牵扯不断的情感戏,但是清宗室、史学家昭梿在《啸亭杂录》中说:“宪皇在位十三载,日夜忧勤,毫无土木、声色之娱。余尝闻内务府司员观豫言,查旧案档,雍正中惟特造风、云、雷、雨四神祠,以备祈祷雨旸外,初无特建一离宫别馆以供游赏。故当时国帑丰盈,人民富庶,良有以也。”雍正帝把自己的帝王人生,都交给了勤于政事,致使身体严重超支。
雍正为了充沛理政的精力,有病讳疾乱求医,误信方士养身,乱服有毒的金丹,能提神一时而遗患无穷,故久治不愈。雍正七年冬至九年秋,他患了一场重病,严重到了准备后事的程度。《清世宗实录》《清史稿》之类正史,没写明病症名称和严重性,但从停办万寿节大宴,停止年度决囚,还赦免一批“应得遣戍、监追、籍没及妻子入官等罪”(《清史稿·世宗本纪》)等非常事来看,他的身体已经到了非常时期。
这一场大病,折磨了外强中干的雍正帝一年多。但是,雍正却没有因为患了重病怠政,严重影响了他四年后离奇崩逝。《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帝于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得病,“仍照常办事”,第三天子时驾崩了。他的暴卒,无疑是前次大病后仍日夜勤政埋下了隐患。
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是谁?勤政到什么程度?
周世宗柴荣,他是不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不好说。但是,他绝对是五代间最勤政和最优秀的皇帝,没有之一。单《旧五代史》柴荣的本传篇幅就仅次后唐明帝李嗣源,可是李嗣源可是活了六十七岁呀,而且这货也会折腾。柴荣去世年仅三十九岁,在位时间不到六年,却干了很多皇帝一辈子都干不完的事。
柴荣在位时,御驾亲征占了很大的比例,这要比很多勤勉的皇帝又多不少舟车劳顿,也许也因为如此,才命不长寿吧。柴荣为何如此勤政和劳顿呢?就是因为五代以来,王朝大多没有形成一个长期的统治,百姓困苦,政治军事体制上都是积弊严重。特别是中原地区政权的领地越来越小,他决心改变。所以,他胸有成竹对王朴说,“朕十年开拓,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够了。”于是,柴荣刚开始准备开拓,契丹和北汉联军就来了。
柴荣的成名之作,高平大战爆发了。老实说,这一战要不是柴荣的决断,冒险亲自御敌,逆转了局势,恐怕后周就要成了人家的附庸国了。后周军差点溃亡的原因就是,军事积弊严重,后周大将樊爱能等接敌就跑,导致成营的士兵投降。战后,柴荣斩杀了70多员将校,军法恢复了森严。其后,柴荣在进攻北汉,西蜀的过程中,虽有小胜,却没有达到目标,主要因为粮草问题和战斗力的问题。由此,柴荣执政前期,还是以内政和军事整顿为主,有钱有粮有战斗力,才好做事呀。
后周强敌环绕,北有北汉,契丹,西有后蜀,南有南唐。柴荣收拾完西蜀,下一步就是打击南唐了。南唐的国土仅次契丹和后周,不仅拥有强大的水军,还能从江北威胁后周的统治。所以,柴荣在继位后的第二年年底(955年)就开始策划征讨南唐了。从956年到958年,周世宗三次亲征南唐,第一次虽然大获全胜,但是由于刘仁赡的坚守,寿州没有拿下。第二次还是大获全胜,大量的南唐兵投降,寿州也拿下了。到了第三次,被打怕的南唐直接剩下的江北之地割让了,并俯首称臣。自此,南唐丢了江北十四州,失去了长江岸防,为日后的宋太祖灭南唐,提供了基础。南唐威胁解除后,周世宗就准备收复燕云十六州了。在959年,周世宗亲征北伐契丹,连下三关三州,形势大好之际,柴荣却病倒了,只好班师,不久去世。
周世宗绝非是一个的穷兵黩武的皇帝,在战争的间隙,多次疏通汴水,连接淮水,长江,这既方便了军事运输,也让沟通经济发展。周世宗还是注重民生的皇帝,他令人木刻农夫和农妇状放在殿中,提醒不忘农事。还有进行清查田地,减免百姓多出的税收等等。另外,五代以来礼制,文化等等遭受的破坏,周世宗统治时,都得到恢复。所以,翻开《旧五代史》周世宗的本纪虽然只有六章,内容却较密集。可见这不到六年的时间里,周世宗却做了不少事,令人敬佩呀。
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是谁?勤政到什么程度?
非雍正莫属也。
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是谁?勤政到什么程度?
要说历史上勤政的皇帝,其实不少,毕竟能坐上皇帝的宝座肯定不容易,行使皇权,履行职责,是很正常的事情。能说上“最”的勤政皇帝,其勤政程度基本上已经没朋友了(众臣都受不了)。
论皇帝勤政之最,首推三位皇帝,即秦之始皇帝,明之洪武,清之雍正。这三位,我们不得不说一个大大的服字,他们不是短时期作秀,而是始终持之以恒,真是不容易。现在以雍正为主角的后宫剧,让他享尽美色,整天调理后宫诸美人,也是醉了。试问以其勤政程度,光每天亲笔所批的奏章就多不甚数,哪来的时间去应付众多美人?要是雍正知道后世之人这么编排他,他一定会说:“朕很忙的”。
明之崇祯,清之道光,勤政程度也够列上的,想想他们的事与愿违,还是算了。
当然,勤政与否不是衡量皇帝治理水平和成效的唯一标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