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武则天晚年将权力交还给李家?

准确地说:武则天晚年的交权,是被逼的!是无可奈何的!

“神龙政变”一发生,武则天不得不交权。否则,发动政变的人会寝食不安。古代的“政变”是要死人的!倘若武则天不是李显的亲妈,早就身首异处,那还有什么“交权”之说?

正确地说:武则天是谋朝篡位的!武则天以“一介女身”,让天下的男人,匍匐脚下,俯首称臣。堪称奇迹,演绎了一个“谁说女子不如男”的经典传奇!

武则天的能力和治国理政的才能无须质疑!可以说:没有武则天的非凡成就和奠定的丰厚的物质基础,哪有什么“开元盛世”?

可谁又知道武则天付出的代价有多大?历经风雨,初心不改。身处险境,挥刀亮剑。武则天的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刚毅的性格值得人们深思。

这样一个坚强的女人,她凭什么轻易交权?何况权力对于武则天来说,比什么都重要!为了权力,她可以将自己的亲生儿子放逐,甚至逼死。为了权力,她可以毫不犹豫地处死一大批反对者和政敌。

武则天晚年听了狄仁杰等人的劝,派人接回了儿子李显,准备立李显为皇太子。倘若不是武则天“老弱病残”,张柬之等人,纵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发动什么“神龙政变”?

《新唐书·卷一》:太后闻变而起,桓彦范进请传位,太后返卧,不复语。中宗於是复即位。

可见,政变中,武则天的眼里根本就瞧不起“恒、范二人”。

政变成功了!武则天黯然下台,被逼交权。可发动政变的张柬之、敬晖、桓彦范、袁恕、崔玄暐等五人,怎么也没想到,风光一时,后来下场极惨!被处死的处死,被流放的流放,最终都没逃脱一个“死”字。

当李显“不好意思”地拜见自己母亲武则天时,武则天说了这么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朕本就想传位于你,可恨五贼为贪天功,起兵造反……”当李显望着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的母亲时,不禁大哭。于是,埋下了李显“收拾”张柬之等人的伏笔。

为什么武则天晚年将权力交还给李家?

武则天不把皇位传给李家传给谁?总不能传给她的娘家人吧。提问者显然忽略了“传统”的威力。就好比问一个行将就木的女企业家,“你为啥不把你的家产留给你的外甥、侄子,给你儿子干啥呀?”。1400多年前,儒家虽然不是一家独大,但是在读书人中却是绝对主力。自汉代起,任何一位皇帝的教育都是儒家做基础,兼容道家、法家的东西。然而,道家也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下诞生的,所以,必然要受到传统文化影响。你姓啥问题始终是大问题。而且,唐朝虽然有了科举制,但过去的“世族”影响力还是存留的。

武家在天下人眼里不是名门望族,顶多属于暴发户。有什么资格继承皇位呢?

武则天可以杀害李家人,因为李家人很多,天下其实都是分大宗、小宗,正统、非正统。谁是正统?无疑就是武则天的儿子,天下不可能放弃正统而允许武氏一族成为皇帝。

武则天当皇帝之所以没起来什么特别大的反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天下就认可,所以才有骆宾王等誓死捍卫李家。武则天顺利成为皇帝,主要原因是她是皇后,她死了天下自然会传回李家正统。同时,当时的中国思想比较开放,北方少数民族女性作为统治者的很正常。经过几百年动乱,儒家重男轻女的思想并不是特别严重,这就是武则天能当皇帝的原因。

也就是,天下大部分人在默认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与她其实有一种默契。这也是为什么?她的儿子们一心怀不满发动政治武力攻击,就有众多人跟随的原因。武则天是前朝皇后,人们尊敬她;武则天是唐朝正统李氏的母亲,无论活着死着都会享受好的生活、好的祭奠和供奉。

武则天又不是傻女人,当时的国人大部分都有死后这一概念。死后享受供奉是一大愿望,唐朝为了争一个死后荣誉的事情并不少,武则天也不会例外。那么,武则天为啥会立无字碑呢?其原因就在于:她的身份的尴尬,以皇后还是皇帝?

为什么武则天晚年将权力交还给李家?

武则天可以称为“千古一帝”了,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武则天以女儿之身称帝,并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

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后,在继承人上的选定上,一直在儿子、女儿和侄子之间犹豫不决,没有进行很好的定向培养。

705年,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政变”迫其即位,拥立其第三子李显复辟。唐中宗李显恢复了唐朝国号。

705年11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中宗李显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

综上所述:武则天在位前后15年,在政变中被迫退位。所以不是她主动把皇位还给李家的。

为什么武则天晚年将权力交还给李家?

武则天后期一直在想究竟传位给谁,武三思也曾以为自己势在必得。但唐朝不缺乏人才,宰相张谏之特意找政见不合的狄仁杰商量传位的事,狄仁杰多么聪明啊,他对武则天说了一句话就打消了她传给武家的念头。他说:如果陛下传位给武三思,死后灵位进不了太庙,哪里有见过有人供奉姑姑的吗?

为什么武则天晚年将权力交还给李家?

你问的这个问题其实是有点缺陷的,我来纠正一下吧!武则天并不是主动把天下还给李氏家族的,确切的说是被逼退位,下面我就简单说一下事情的经过吧!

武则天称帝后期,也就是公元698年左右,武则天的两个侄子是非常想成为太子的,这两个人应该没少在武则天耳根子底下磨。这件事没成还是狄仁杰给他摆事实讲道理,说清里面利害关系,武则天这才没有迈出“天下为武”的这一步。武则天当时应该也能看出来人心所向,已至垂暮之年的她,可能也没有心力再去走这招险棋了。后经在各方施压和协调,武则天才再次把李显立为太子。

把李显立为太子,大家可能都会以为主线已经定了,不会有太大变化。但谁也没有想到老年的武则天,不知道是糊涂了还是怎么了,天天沉迷于张易之、张昌宗两个美男之间。说这时候的武则天好色也不足为奇,后来张易之、张昌宗得寸进尺开始插手朝政,使当时的原本明朗的局势再次浑浊起来,各方面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紧张。正在这时武则天突然就一病不起了,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大臣们就抓住时机,趁你病要你命发动了宫廷政变,成功逼武则天退位。所以准确的说并不是武则天主动把江山还给李家,而是被逼无奈。

手机打字不易,喜欢的话点个关注吧!

为什么武则天晚年将权力交还给李家?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仅有的一位女皇帝。从参政到执政,她统治中国长达近五十年。

武则天通文史、多权谋,当权期间,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作出过一定的贡献。一是因为她主要依靠部分庶族官僚的支持登上政治舞台,因此在位期间,她沉重地打击了关陇旧士族,使反动腐朽的门阀制度逐步衰落。二是她放手招揽人才。通过自举、试用、员外官、殿试、开设武举等形式,广开仕途,招揽人才。据相关资料,武则天参政、执政的五十年中,录取的进士就有千余名之多,每年录取人数比贞观时增加一倍。三是曾两度出兵戍边,在河西一带增派驻兵,屯田生产,开发并巩固了西北边疆。但她乱用酷吏,多次挑起政治斗争,朝廷冗员过多,百姓赋税过重,也使得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阶级矛盾日益严重。

公元705年(神龙元年),八十二岁的武则天得了重病。因为武则天是女皇帝,在继承问题上,不得不陷入困境。她想把李姓的唐朝变为武姓的周朝,但朝臣们公认天下是李姓的天下,武则天是李姓的皇太后,皇位理所当然的应该由李姓皇子继承。这次的朝代更替,是传统观念的胜利。时任宰相的张柬之,乘武则天病重之机,率文武群臣入宫杀张易之、张昌宗等,拥唐中宗即皇帝位,恢复了唐朝国号和旧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