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很多人谈刘邦就说无赖,事实真相又是怎样的?
观刘邦一生,邦是个英雄!看其行,邦实属无赖!
说人家坏话是要有证据的,无中生有是不行的。因时间、篇幅关系,在下就不引经据典,仅笑说三个耳熟能详的事例:
例一:早年放荡形骸
刘邦年轻时,性格豪爽,为人豁达。不喜舞文弄墨 ,不喜种豆割麦。整日游手好闲,猜拳行酒。惹是生非,吹牛撒谎。经常被其爹训斥:“我说老三,你咋不学好呢,你看你大哥刘伯,再看你二哥刘仲,我怎么养了你这么个不争气的无赖?”刘邦笑笑,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依然我行我素,该喝酒就喝酒,该和寡妇曹氏打情骂俏就打情骂俏,后来,未婚就和曹氏生了个胖儿子,就是后来的齐王刘肥。期间,一次出礼,因吹牛震惊四座,引起吕公注意,抱得美人归,娶妻生子,方安分了一些。
例二:中年绝情心狠
若干年后,已是汉王的刘邦和项羽逐鹿中原,争夺天下。彭城之战,刘邦大败而逃,犹如丧家之犬。途中碰见自己的一双儿女,司机夏侯婴下去报到车上,邦嫌影响了车速,为逃命两次将亲生儿女踢下车。试问为人父母,有几个这么狠心?楚汉之争后期,项羽和刘邦胜负难分,两军僵持,羽无可奈何,将所俘刘邦老爹老婆押在阵前,扬言刘邦如不投降,就活煮了他们。刘邦说:“煮后分给我一碗汤”。气的项羽跺脚大骂:“我怎么遇上这么个无赖对手?”羽无奈,放邦父妻归。
例三:老年翻脸无情
又若干年后,刘邦坐了天下,立马不要老脸,无情打击昔日患难与共、出生入死的战友。邦整整用了七年的时间,专门来对付八个战功显赫的异姓王,斩藏荼、诛韩信、烹彭越、杀韩王信。连从小尿尿和泥的最好朋友、不要命的好战友卢绾也被逼的叛逃匈奴,客死他乡。且不说张良聪明,早早隐退。连萧何都为保命学坏,自污名声。要不是死去,鸿门宴救驾有功的连襟樊哙必死无疑。刘邦的无赖行径,就是其后代子孙世世为皇,史书都难抹去。笔者估计,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已经给刘邦很大的面子了,否则,邦更是一个活脱脱的无赖。
呵呵,耳朵有点发烧了,可能是背后说人家邦哥坏话的缘故。文章收尾怎么也应该说一句好话,毕竟邦哥后来成了汉高祖。想起了一句诗: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为何很多人谈刘邦就说无赖,事实真相又是怎样的?
看到这类问题,我就忍不住说几句,刘邦并不是无赖,这种说法并不客观,也没有什么依据。如果从史料入手来看,刘邦是那个时代的英雄,只不过由于刘邦出身寒微,因此才被很多人所不耻,于是就有了“世无英雄,竖子成名”的说法。
那么刘邦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这个问题用三言两语其实很难说得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刘邦是那个时代造就的英雄,他没有项羽那样的出身高贵、勇武不凡,却是从平凡走向伟大的真实之人。
刘邦是个有志向的人,我们看一个人怎么样,既要看他怎么说,也要看他怎么做。首先我们来看看刘邦是怎么说的,他在咸阳出差的时候,看到秦始皇的威仪,不仅感慨万千,情不自禁的说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把秦始皇当做了自己的目标,他不仅有宣言,也有行动,这个具体行动就是参与到了秦末的反秦运动中来。实际上刘邦一直在沛县经营自己的圈子,刘邦大人长者的形象不是一下子建立起来的,而是慢慢积累出来的好口碑,刘邦很爱惜自己的羽毛,他在沛县建立起来了自己的影响力。
这也是刘邦可以在沛县揭竿而起的原因,他身边的这些人都是平时物色的人选,这也是刘邦起义的资本。
说刘邦无赖的人,很多人是看不惯刘邦的做派,实际上刘邦的做派不是无赖,而是一种变通,实际上背后有其自己的原则,刘邦做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基于自己的原则。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用人之长略人之短。在这一点上刘邦做的很到位,他选人用人的根据是时势和能力,而不是人品,天下人皆能为我所用,因天下人皆能为我所控。
刘邦为人大度、不吝啬,可以与天下人共利,因为他知道对于自己而言,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他看不上说道理头头是道,做事情一无所长的腐儒,但是对于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从内心到行动上都十分尊重。
我们看不惯,是因为我们做不到,但刘邦这个很多人眼中的无赖之人,却可以得到众多能人异士的跟从。刘邦说自己得天下仰仗着汉初三杰,实际上没有刘邦提供的平台和足够的信任,就没有所谓的“汉初三杰”,他们跟从刘邦,建立了自己的不世功勋,而刘邦则击败了自己最大的对手项羽,而夺取天下。这个时候的刘邦,从内心深处可能才终于长出了一口气:“我终于不负前言,成为了那个自己眼中的大丈夫,建立了不逊于秦始皇的功业!”
被目标所牵引,坚持自己的道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者,不是世人口中的无赖,而是从平凡走向不凡的世之英雄!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为何很多人谈刘邦就说无赖,事实真相又是怎样的?
汉高祖刘邦,出身底层,年轻时候游手好闲,所以有无赖之名。
元曲《哨遍·高祖还乡》这样写:"你身须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杯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通刘三谁肯把你揪扯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一曲歌罢,把刘邦的出身“无赖”揭示得淋漓尽致。
刘邦的“少年无状”是连他老父亲都很看不过眼的,经常数落他。
与刘邦相反,其兄长则是乡下人里老实巴交、勤劳苦干的典型,也是他父亲最喜欢的儿子。
然而,乱世之中,老实人填沟壑,无赖之人反而能成事,这是历史反复证明的。
无赖,其实也就是不安分,说好听一点也可说是胸怀大志。
就像另一个“无赖”陈涉要说“苟富贵,勿相忘”,“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当秦始皇巡游天下,威风凛凛的时候,老实巴交的臣民们只敢诚惶诚恐,跪伏于地,而一无所有的年轻diaos刘季则敢口出狂言“大丈夫当如此也”!
不是“无赖”少年,安能如此?
文明产生,社会秩序就是分级的。
但是,天不生人上之人,亦不生人下之人。
从本性上讲,任何人都不愿屈居于别人之下,所以,社会分级是扭曲人性的,严格来说没有合理性可言,不过是服从丛林法则罢了。
当秩序稳固,刘季们无可奈何,尽受奚落之名。
而一旦天下有事,刘季的机会就来了。当然,收益很高,风险也很大。首先发难的陈涉,就没能笑到最后。
刘季有“大气运”,最后建立汉朝,按说是“赢者通吃”,受尽人们的膜拜。但是,刘季当年想取嬴政而代,他所建立的秩序,又何尝不会有新生的“无赖”,苦其久矣。
天道好还,历史总是可悲地不断重复自身。
现代文明产生之后,人人平等的社会秩序成为目标之一,丛林法则下的循环出现一丝突破的曙光,不过前景如何,现在还难说也!
为何很多人谈刘邦就说无赖,事实真相又是怎样的?
刘邦草莽出身,混迹于江湖,有着江湖人士的很多体质,比如好酒好色,不拘小节,广交天下英雄豪杰,可以称得上交游广泛、豪侠仗义。
刘邦做过泗水亭长,这样的角色需要八面玲珑、见风使舵才能玩的转,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阴奉阳违对上对下都有自己的应付套路,这也就是后来人们诟病的无赖,但纵观历史,哪有无赖成气候的?哪有无赖成就如此霸王帝业的!
刘邦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剑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汉基业,这是因为百折不挠、越挫越勇的刘邦知道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其成功在于“能斗智时决不斗力”且情商高的刘邦知人善任具有高超的用人、驭人的领导能力即帝王权术。汉皇千古一英雄,休笑当年马上功。试问后来为帝者,谁人曾出其右!一首大风歌可以看出刘邦的英雄气概,透过历史的烟云,还原一个雄才大略、开疆辟土的大汉高祖。
为何很多人谈刘邦就说无赖,事实真相又是怎样的?
大家好,我是四眼侃历史,首先关于大家为什么谈刘邦必说流氓无赖,主要是是源于千百年来狡兔死,走狗烹的戏说传唱,以及一些史学家趣谈的流传,比如说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在读《史记.高祖本纪》时曾有过一段广为流传的趣评刘邦,说太史公司马迁用十四个字描绘出了一个无赖撒泼的形象,说刘邦没有原则(仁而爱人),用钱随意(喜施),没心没肺(意豁如也),啥事也不放在心上(常有大度),把刘邦一个经常旷工无所事事的无赖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此段关于太史公笔法的点评经常被一些历史爱好者引为趣谈,至此刘邦的无赖形象一传千里,以至于许多人谈刘邦开口必是流氓无赖,而且据此言之凿凿,以为正史。
说我无赖过分了吧
至于刘邦是不是无赖流氓,事实真相到底是如何的,笔者认为说刘邦无赖流氓乱花钱逻辑上是靠不住的,如果大家把刘邦及他身边的诸如张良、萧何、曹参等人传记中有关刘邦的事迹描述综合起来分析的话,其实就会发现说刘邦无赖,花钱无度,没心没肺,那完全是不了解咱大汉邦哥,这些都是表面现象而已,真实的刘邦其实在各方面都是很靠谱的一个人。
先说无赖,大家说刘邦无赖无非就是主要基于两点,一是刘邦经常说大话不办事,比如吃樊哙的狗肉不给钱,去情妇曹氏那里白吃白喝,去吕太公家空许万金狂言,二是经常大大咧咧骂人,特别是对读书人不怎么看重,以至于后世经常有书呆子经常拿礼数这点事直接把他归为流氓无赖之列。
大哥我的狗肉包子钱还没给呢
其实无赖行为成不成立,一是看行为对象是谁,二是后来到底还了没,我们看上面例举的刘邦无赖事迹中,首先对象几乎都是自己的至亲朋友,刘邦并没有像市井无赖一样见谁都这样,其实刘邦是豪侠气度,而且特别会感恩,在刘邦看来我吃你樊哙狗肉不给钱,是我看得起你,也从不认为我会不还你,我没有能力时我记在心里,我有能力时不用你说回馈给你的肯定比狗肉多多了。
所以刘邦得天下之后,这些当初愿意给他占便宜的人都得到了非常丰富的回馈,樊哙夏侯婴等个个都是封侯拜将,裂土分食,包括后来回到家乡,和乡亲们载歌载舞几十天,免去丰、沛两县乡亲赋税,刘邦其实是个心中记恩的人。豪杰做事就是如此,不在眼前,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时候一到,百倍回报。
我其实做人还是可以的吧
所以从这两点来说,刘邦的无赖行为其实是不成立的,他并不是对谁都如此,而且后边也都千倍地还回去了,至于骂骂咧咧,这跟是不是无赖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总不能因为一个人脾气暴躁点就说人家是无赖吧,况且刘邦也是分人的,比如张良萧何面前从来都是恭敬有加的,也没有不讲道理,刘邦见事看人都是很到点的。
其次是关于刘邦花钱无度,好施舍。这点没有冤枉刘邦,刘邦确实花钱很大方,对下人打赏啥的出手特别阔绰,在史记中常有赏千金的记载,比如有一次吕后请来一个郎中给刘邦做检查,刘邦虽然很不开心,也没配合郎中做检查,这郎中啥也没做,临走时还是领了五千金的赏金,看服侍刘太公的下人眼力不错,出手又是赏三千金,如果只看这些描述的话,确实会觉得刘邦花钱有点多,好像不知节俭。
大哥确实很能花钱
但如果你要是这样认为的话那就错了,准确来说刘邦是大方,但不是花钱无度,更不是盲目花钱。比如刘邦外出平叛归来,看到萧何建造的未央宫规模超出自己预算,立马就不高兴了,对萧何说天下久乱刚安定,你不知道国家百姓贫弱吗,为何还要建这么大的宫殿?后来萧何解释说正是因为立国不易,才把宫殿建大点,一来树立国家朝廷威严,二来现在造大了,后世就没有理由劳民伤财地去扩大翻修了。刘邦听到这话才高兴起来。
由此可见刘邦并不是不知家底乱花钱,赏个下人钱那都是小钱,也是对下人生活不易的体恤,但在花大钱的事情上却从来不曾糊涂,心中都是有数的,什么地方该不该折腾刘邦的账目清楚着呢,所以说刘邦花钱无度也是不恰当的。
大哥头脑其实很清晰呀
最后说刘邦没心没肺那就更加是误解了。别看刘邦爱喝酒骂人,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其实刘邦一朝君臣,除去张良萧何外,刘邦应该算得上是第三个见事最明白的人。比如登基后讨论封功臣时的打猎说,诸将认为把一次仗都没打过的萧何列为第一功臣不妥,刘邦就拿打猎说事,说猎狗把食物叼回来,那是有功,但那只是狗功,发现猎物在哪里并且筹划猎狗去取那是猎人的功劳,那是人功,狗功怎么可以和人功比呢,刘邦一针见血,直透核心,众将立马就闭嘴了,此所谓吕端大事不糊涂。
所以说刘邦流氓无赖,没头脑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当历史趣谈是可以的,当然千载历史后人也是可以自由解读,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观察角度,只是真是要萃取历史智慧,还是要研读经典,回归事实,走入人物内心世界,才能真正获取点滴生活智慧。
我是四眼侃世界,坚持独家优质原创 有缘就关注,天天分享快乐历史!
为何很多人谈刘邦就说无赖,事实真相又是怎样的?
刘邦既不是圣人,也不是流氓,他同我们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一样,有喜、有怒、有哀、有乐,有七情六欲,也会偏心,也曾任性,但是平凡中却透露着不平凡,这就是刘邦。
项羽和刘邦是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人。项羽高贵刚烈,宁折不弯,刘邦却卑贱忍辱,宁弯不折。刘邦,项羽,韩信因性格不同注定了结局不同。为项羽和韩信的悲剧惋惜。刘邦,一身布衣,手提三尺剑,开创了一个时代,迎来了一个盛世!既有帝王的伟大之处,也有一个正常人的平凡之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