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算不算伪君子?

回答问题前,让我们一起先温习一下“伪君子”的定义。伪君子就是:善于颠倒黑白将自己不道德的行径披上一层道德的外衣的人。一种表面上得体大方,高尚,处处退让,能忍受别人所不能忍而保持风度,实际上是虚伪、出尔反尔、恬不知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卑鄙小人。《宋季三朝政要.理宗一》载:宋理宗时,史弥远党当政,排斥理学家真德秀、魏了翁。其党人梁成大贻书所亲,称“真德秀乃真小人,魏了翁乃伪君子”。后即以称假冒为善、欺世盗名的人。

重温了“伪君子”的知识后,书归正传。俺认为刘备也算不上是个伪君子!但是!俺认为刘备一大半是英雄,一小半有“伪”的一面,小人还谈不上。因此,在本文中,俺努力做一次小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专挑刘备的“伪”来谈谈。

南朝宋史学家范晔的《后汉书·吕布传》,布目备曰:“大耳儿最叵信!”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吕布眼睛看向刘备说:“大耳贼刘备是最不守信用的人。”民间至今还流传着:“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刘备少时父亡,与母相依为命,和妈妈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又苦又穷。史书有云:刘备家屋舍东南角篱上有一桑树高有五丈余,从远处看上去就好像车盖一样,来往的人都觉得这棵树长得不像凡间之物,认为此家必出贵人。刘备小时候与同宗小孩在树下玩乐,指着桑树说:“我将来一定会乘坐这样的羽葆盖车。”可见,说好听点,少时刘备便有鲲鹏之志。说不好听点,幼时的刘备便有野心。

刘备的发迹主要是因为残酷镇压农民起义(黄巾军起义),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老高,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

在镇压农民起义过程中,刘备先投奔幽州太守刘焉,又转投老师卢植,再依附右中郎将朱儁,一直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卖力参与镇压黄巾军,最终为虎作伥,手上沾满了起义农民的鲜血。黄巾军起义失败后,杀人无数的刘备,在老同学公孙瓒的推荐下,终于捞到了人生中第一顶官帽,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相当于今天的县公安局局长)。

后来,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犹如丧家之犬。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因刘备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于是发生了陶谦、刘表等放弃本来自己的儿子能继承基业,“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等故事(俺以小人之心,私下悄悄的认为,陶谦、刘表可能认为自己死后,儿子降不住刘备,为儿活命,故而让之)。通过刘备的刻苦努力,先后拿下荆州(有好多人认为是没打借条借的)、益州(有好多人认为是骗的),建立了蜀汉政权。

有人认为,徐庶老妈的死于刘备有关,所以,徐庶真心归曹,后任魏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后半生在魏国度过。还有人认为赵云救过阿斗,为怕赵云倚功自傲,刘备后来始终没重用过赵云。还有人认为,刘封(刘备认的干儿子,勇而果敢,有一定的号召力。)罪不致死,刘备为给亲儿子除一去后患而杀之。还有人说刘备托孤时,暗藏着对,保证不篡位。以上我认为真也好,假也好,都不过份。最过分的是曹丕废掉汉献帝之后,刘备指使手下人撒了一个弥天大谎,谎称汉献帝已死,实际上汉献帝禅让之后,接受了曹丕的山阳公封号,人家活的好好的,而刘备非说人家死了,还给人举办了盛大的葬礼。然后,刘备登基,迫不及待地由汉中王晋级为皇帝,国号仍为“汉”。退一步说,后来知道了刘协还没死,你还又是自称“孤”又是白称“朕”。汉献帝刘协于公元234年4月21日才去世,你刘备于公元223年6月10日就死了!呸!不要脸!此举俺认为是刘备最大的“伪”。

刘备算不算伪君子?

刘备当然不是伪君子。他的道德水平,绝对是东汉末年,三国各路诸侯之中最高的。

首先,刘备仁义爱民。

十八路诸侯,大都残忍好杀。像屠城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曹操攻打徐州,一路上屠了好多城。惨绝人寰。

刘备南征北战,从来都是爱民如子,从来没有大规模杀戮百姓。他走到哪里,哪里的老百姓就喜欢他、追随他,从始至终,一直如此。可见其品性纯良。

其次,刘备宽厚,对朋友够义气。

关羽张飞不用说了,刘备对他们绝对够意思。誓同生死,到最后倾国之力,为关羽报仇,古往今来,有几个人能够做到?!

刘备对其他追随者,也是广有恩德。有功必赏,有过却不一定处罚。

除了刘封,刘备一生似乎没有诛杀过手下的大臣。即使有,也很少很少。有两个例子最能说明问题。

长坂坡,刘备大败,徐庶要离开刘备而投奔曹操。他向刘备告辞,刘备虽有不舍,还是放其离开。

还有黄权,刘备兵败夷陵,黄权和他的部曲被分隔在长江以北。黄权无奈,只好头像魏国。刘备并没有为难他的家人,反而后加赏赐。黄权的儿子,感念刘备的恩德,最后随诸葛瞻战死沙场。

他对诸葛亮的信任,更是一段千古佳话。

总的讲,刘备确实十个大好人。

刘备算不算伪君子?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白一个概念,什么叫伪君子?

伪君子

伪君子,由“伪”和“君子”构成。表面上道貌岸然,满嘴道德仁义。其实口是心非,内心阴暗自私。有可能会有一时,甚至很长时间的君子行为,但最终会暴露他真实、卑鄙的目的想法,并且事实上做出了和平时给人印象相差巨大的小人行径。

通俗点来讲,就是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

白居易在《放言五首·其三》中说到: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

  •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是非常有辩证思维的,现在我们都知道王莽是个伪君子,但是他一开始所言所行都是君子一般,要是没篡位时就死了,那他不就是个真真正正的君子了?

所以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伪君子,要把时间拉长来看。

刘备伪君子的说法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谈及《三国演义》时说到:

  • 与显刘备之长厚近似伪,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

这是刘备伪君子说法比较早的记载了。当然,这是针对《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正史中的昭烈大帝,能力抛开不说,论功绩确实不如曹公,但论人品还没怕过谁。

  • 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
  • 以先主之宽仁得众
  •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 刘备威而有恩,勇而有义,宽宏而有大略

所以我们就把正史排除了,这个问题应该问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形象,我们就从演义来说。

刘备

演义中刘备的事迹

为什么演义中刘备会让许多人觉得虚伪呢?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事件

  1. 三让徐州

陶谦病死后,把徐州托付给刘备,刘备推辞了三次才接受。

有人读到这里,就会觉得刘备虚伪,刘备既然想建功立业,为什么还要推辞,徐州不香吗?直接接受不好吗?

2.携民渡江

曹操攻破荆州,百姓流离失所,他们都觉得刘使君仁义,就拖家带口跟随刘备。简雍等人劝刘备先走,刘备说“百姓从新野相随至此,吾安忍弃之”。

带着十数万百姓,一天走十几里,曹操五千精骑急追,在当阳长坂追上刘备,史载“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可谓狼狈至极。

有人会说,刘备太假仁假义了,带着百姓走,自己命都不顾了。肯定是收买人心。

3.摔阿斗

这个不多说了,相信大家都知道。

4.白帝托孤

刘备夷陵之败后,在白帝城弥留之际,给诸葛亮托孤,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有人就说刘备这是收买人心啊,太会说漂亮话了。

这四个比较典型的事例,我们逐个来分析一下。

  1. 三让徐州

为什么刘备要三让徐州?

我觉得一方面是考虑现实,当时徐州是四战之地, 淮南袁术,兖州曹操、吕布都觊觎着这块肥肉。刘备兵微将寡,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块烫手的山芋,真的这么好吃吗?

事实证明,刘备没能消化掉,还是被袁术、吕布赶走了,妻儿都数次被俘虏。

另一方面是源于中国固有的传统,可以说是礼仪,而讨厌的人会觉得是陋习。古人主宾见面,主人三揖,宾客三让。亦有泰伯三让天下的盛德。

并且,三让徐州并没有损害天下百姓,而与刘备的仁德不符。

所以,我觉得三让徐州不是刘备伪君子的表现。

刘备

2·携民渡江

有人就说了,你祖宗(刘邦)为了逃命,几次把儿女踢下车,你这逃跑还要带着百姓,收买人心,太假了。

刘备为什么对老百姓这么好呢?因为古代地广人稀,尤其是战乱时候,人口就是最大的财富。伟人说过,“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刘备要匡扶汉室,就少不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所以他爱民如子是可以理解的,携民渡江是与他一贯的仁义形象是相符的。

PS:人民心中都有一杆秤,是跟屠城吃人肉的人混好,还是跟爱民如子的仁德之君混好,大家心里清楚。

3.摔阿斗

摔阿斗是有收买人心的嫌疑的,事实证明也很有效:

  • 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这个能说明刘备是伪君子吗?那我还见过更伪的:

  • 又设祭祭典韦,操亲自哭而奠之,顾谓诸将曰:“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

宛城因为一句著名的“城中有妓女否”,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都死了。曹操祭奠典韦时说了那句话。是儿子、侄子死了心痛?还是爱将死了心痛?

难怪曹昂母亲丁夫人要和曹操离婚,这话也太伤人心了。可惜安民父亲死的早,不然不知道听了曹操这话啥感想。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儿子死了还可以再生,大将没了可是无可挽回的损失。不过侄儿不亲啊?

子龙单骑救主

我觉得摔阿斗确实有收买人心的嫌疑,但收买人心不是君主该做的吗?和刘备的仁义形象冲突吗?并没有,所以这并不能说明他是一个伪君子。

4.白帝托孤

刘备托孤的时候,说的是,如果儿子可以辅佐,就辅佐,不行了你自己上。

什么算是不行呢?我觉得刘备说的是夏桀、商纣那种荒淫无度的昏君。国家眼看要亡在他手里了,那就让诸葛亮行伊尹、霍光故事,再立贤君,刘备毕竟好几个儿子呢。

如果几个儿子都不行,总不能败坏自己辛苦一辈子打下的基业吧!

这个我能理解,大汉是他奋斗一辈子的结果,在他心里比子女重要的多!与其在儿子手里亡国,他更愿意有人能发扬光大!而且这样对自己、后代都有好处。

刘备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觉得他没必要在家信里撒谎的。

最后,我站昭烈大帝,他是个顶天立地的好汉子,不是伪君子。

刘备算不算伪君子?

算,他就是想得到皇位,但却不表现出那种强烈的感觉。

刘备算不算伪君子?

儒家思想里的君子,只能做一个陶渊明、李白、杜甫式的人,一生追求名利,而又求之不得,为什么?不肯折腰,既然不肯折腰,我要你何用?

现在很多人年轻人自诩怀才不遇,责怪领导没识人之明,没眼光,只喜欢“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之辈,看不到他那匹千里马。

问题出在哪里?自己把自己当“君子”了,又有道德洁癖,不肯摧眉折腰,不懂人情世故,凭什么提拔你?

刘备,一个底层人,寒门出身,他想做人上人,想做皇帝,在一个世家大族当道二代有理的时代里,如何脱颖而出?做谦谦君子?如果是那样,他的成就不过是一个穷酸秀才。

他没有选择,只能依附于权贵,然后一步步往上爬,

如果他跟曹操一样,父亲是太尉,爷爷是大宦官曹腾,那他自然可以做个谦谦君子,至少做出君子的样子。

如果他跟王羲之一样,家族实力比皇帝还大,他也可以做君子,

但是他没得选,除非他甘于平庸,一辈子默默无闻,他的出身注定了他的命运,他不甘心,他想做皇帝。

他的一生,跟曹操、袁绍、孙权并没有什么道德上的高低,只是出身不如人,你甚至可以认为,刘备比他们都厉害,因为刘备是白手起家,而他们是把家族势力扩大了而已,踩在巨人的肩膀上。

儒家意义的君子,是不可能有成就的,你认为有成就的君子,只是因为他们成功了,把自己塑造成君子而已,其实跟跟小人没区别,君子是不可能成功的。

但凡打天下的人,都没有道德上的洁癖,打天下的过程中也不可能干干净净的,都是先污染后治理,先不择手段的成功,成功之后洗白自己,古今中外,概莫如是。

刘备算不算伪君子?

刘备,一个实实在在的伪君子!因家庭出身背景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便以此来“炒作”自己,利用自己的皇叔之名来笼络人心。

最终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挣得了一席之地。刘备以皇叔之遵,在东汉末年以匡扶汉事为己任,从表面迹象和打出的旗号来看,刘备确实是一个君子。但刨之细思,则多有伪君子之嫌!

当初,大耳贼刘备被曹阿瞒打的仓慌逃窜之际,那是连老婆孩子都无暇顾及。后来赵云带着他的犬子刘阿斗,在敌军阵营里几进几出险些丧命,救出阿斗后刘备来了个摔子报恩!表面上爱惜赵云,实际上更是为了笼络人心。

在来看看刘备白帝城托孤!你刘备打拼了半辈子才折腾下那三分之一的地牌你就真心愿意拱手让人?托孤就托孤呗!让诸葛亮好好辅助一下你家小儿也没有什么不可的吧?人家诸葛大爷跟随了你半辈子你还来个试探。说觉得阿斗不行你就取而代之,你当真愿意?我都不敢想当时诸葛大爷要是满口答应了跪在那儿还能不能有起来的机会!

刘备到处宣传自己是匡扶汉室的,其结果还不是为了让自己也混出个名堂,最终的梦想不是也想在有生之年做一回皇帝,过一把终极权利的瘾?倘若让刘备“挟天子以令诸侯”,那恐怕汉献帝刘协估计也做不了蜀国的皇帝了吧?估计早就成了刘备的刀下鬼了吧!不管怎么说,在此本人到觉得刘备妥妥的一个伪君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