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为什么只有九头虫和蜈蚣精没有被降服也没有被打死而逃跑了?
九头虫确实是跑了,但百眼魔君被降服了。
百眼魔君就是蜈蚣精,法术武艺都很一般,却有一项神通非常厉害。他胁下生有千只眼睛,可放出金光黄雾,能笼罩方圆十余里,如铁桶般把人牢牢困住。而且防御力更胜孙悟空的金刚之躯。
孙悟空被困住后,急于脱身,向上一跳,结果跌了一个倒栽葱。觉得头疼欲裂,摸摸头顶,发现顶梁皮都撞软了。
孙悟空无奈之下,只能变成穿山甲从地下逃跑。
逃到安全之地,孙悟空大哭起来。这可能是他艺成之后,吃过最大的亏。
后来经过黎山老母的指点,孙悟空请来了毗蓝婆菩萨。
这毗蓝婆菩萨是昴日星官的母亲,有一根可破百眼魔君神通的绣花针,是从昴日星官的日眼里练出的。
果然,毗蓝婆菩萨只用了一针,就破了百眼魔君的神通,闭着千眼寸步难行。
孙悟空想一棒杀了百眼魔君,却被毗蓝婆菩萨连忙拦住。她说自己住的地方没有人,缺少个看门的,就把百眼魔君带走了。
至于毗蓝婆菩萨为什么要带走百眼魔君,我查了很多资料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
比较靠谱的说法是,毗蓝婆菩萨是《法华经》中十位罗刹女中的第二位毗蓝婆,是吃人的恶鬼。而蜈蚣在佛教中代表着嗔恨心,
《西游记》中的毗蓝婆,可能是在抛弃嗔恨心后,才成了菩萨。而她嗔恨心则化身为蜈蚣精。他俩是一命两体,一个死了,另一个也会跟着死。所以毗蓝婆菩萨,才会把蜈蚣精带走。(就像《七龙珠》中的神和比克大魔王)
还有一种靠谱的说法,百眼魔君是被当做备用粮食带走的。毗蓝婆菩萨独居,饿的时候,拿起百眼魔君就可以吃。
而九头虫能够逃跑,主要原因是他并非吴承恩原创。
九头虫的原型为《山海经》中的九头鸟,也叫作鬼车。
传说,九头鸟本来有十个头,为不祥之鸟。第十个头是周公旦安排猎人射掉的,那个没有头的脖子从此不断地往外滴血,血滴到谁家,谁家必有凶咎。
因此,人们只要一看到九头滴血鸟,就会放狗把它赶走。
明代《杨升庵全集》也记录了这个故事。“周公居东周,恶闻此鸟,命庭氏射之,血其一首,余九首。”
《西游记》中九头虫被二郎神击败,被哮天犬咬掉一颗头后逃走,就是借鉴了这个传说。
先贤都没把九头鸟写死,吴承恩自然也要笔下留情,放过九头虫一马。
小结《西游记》中,并不是有后台的妖怪被带走,没后台的被打死。
而是看这个妖怪是不是原创的。
非吴承恩原创,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妖怪,哪怕恶贯满盈,最后都不会被打死。比如金翅大鹏鸟。
这些妖怪有一定群众基础,把他们写死,肯定会有读者喷吴承恩。
“来,小吴,你解释解释。大鹏被打死了,那岳飞是谁转世,是你吴承恩吗?”
吴承恩原创的妖怪,就没这个待遇了,哪怕没做过任何坏事,也要被打死。比如杏仙。
《西游记》里为什么只有九头虫和蜈蚣精没有被降服也没有被打死而逃跑了?
本身都是杜撰的嘛!
西游记中有两位用毒高手,一位是蝎子精,一位是蜈蚣精。
如来佛祖一身神通,拥有丈六金身,最强的就是那双神掌。可是,如来在动手推蝎子精的时候,被她用倒马毒桩一扎,如来竟”疼痛难禁“。观音菩萨也曾说:“此妖十分厉害,我也是近她不得。”
两位五方五老的常委都对蝎子精忌惮三分,使大家都认为蝎子精才是西游用毒第一高手。
然而,从”祭出法宝“的步骤来看,蝎子精并不是最高明的,至少蜈蚣精比它强太多了。
蜈蚣精是蜘蛛精们的师兄,使毒本领在《西游记》中不是第一,也是第二,跟他能争一争的,只有蝎子精。而且很凑巧,二位都是被一种动物灭掉的——昴日星官和他的母亲毗蓝婆,都是鸡修道成仙的。
大多数蜘蛛都是有毒的,不过它们都必须借助蛛网网住猎物,才能使毒,“七仙姑”对孙悟空可以说是望风而逃,根本来不及施展毒攻。她们的师兄就不同了。
这位隐居在黄花观的“道士”,连孙悟空的火眼精金睛都未看出他是妖不是人,修炼的等级不是一般的高。
连使毒,都不像蝎子精那样随身携带了(蝎子精的“倒马毒”其实藏在尾针里),而是炼成了毒药。看上去,似乎没有蝎子精的倒马毒那样攻势凌厉出其不意可是毒药有毒药的好啊,可以根据对手的“等级”斟酌分量,也更方便伪装,填在红枣心儿里、泡在茶水里,不需要厮杀费力气、平心静气地就致人死命,何其毒哉!
说不清蜈蚣精到底是毒药更烈害、还是它自带的“千目”更厉害,毒药撂倒了唐僧、八戒、沙僧,“千目”的金光逼得孙悟空只得变成穿山甲挖地跑路。更没想到的是,破“千目”的居然是昴日星官炼出来孝敬母亲的绣花针!
实际上呢,蜈蚣毒的确是厉害的,位列传统的五毒之一,不过“千目”就是出于吴老爷子的想象了。
蜈蚣其实只有一对眼睛,而且视力很不好,典型的近视眼加色盲,只能辨别光亮的强弱,不能辨别颜色,而且,它天生地害怕强光,喜欢相对黑暗的环境。它感知环境、捕获猎物,靠的主要是头上的一对触角。
不过,蜈蚣的确有一样东西多——脚多。《红楼梦》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百足虫就是蜈蚣的俗称之一。很多年前有个笑话,说小蜈蚣找妈妈要一样东西,把妈妈气得(或者吓得)背过气去了,——它要妈妈买鞋。还有一个版本,是别人求蜈蚣办事,它说,你先帮我穿鞋……
好吧,大多数蜈蚣没有100只,有30多只,40多只,70多只的……反正一定是双数,成对的。最厉害的第一对颚足,是它的主要捕食工具,毒腺就藏在里边。
吴老先生为什么要给蜈蚣精造出“多目”的本事,又让毗蓝婆把它的眼弄瞎呢?
或许是因为,多脚这个特征,实在不好编故事吧?除了用到钩镰枪砍腿,实在没别的办法。呵呵,瞎猜的。
这一来倒好,多目怪的故事,仿佛是现存蜈蚣的一个“前传”,自打毗蓝婆母子发了功,蜈蚣先生的视力就再也恢复不了啦。
类似的故事模式,我们还会联想到九头虫——乱石山碧波潭的九头驸马。据说很多人查遍了古代神话,也找不着九头虫的踪迹,而只有——《山海经》里的九凤(人面凤身,九头),所以估计,这又是吴老先生根据九头凤鸟杜撰出来的。
然而,不管是蝎子精还是蜈蚣精,最后的下场都一样。这也不免让我们联想到如今的”拼爹“时代。
《西游记》里为什么只有九头虫和蜈蚣精没有被降服也没有被打死而逃跑了?
没有被打死的只有九头虫,蜈蚣精大概应该被泡酒了,听说这玩意儿壮阳,毗蓝婆菩萨岂能放过他?至于九头虫这货,不仅长得丑、肉还不好吃,关键是这玩意儿飞的贼快,不好捉。
肉不中吃、人长得丑,这可不是不抓他的理由。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玉皇大帝不照样派出十万天兵去捉拿吗?牛魔王天生神力,如来不照样派出捉牛小队去捉拿吗?
九头虫没有被缉拿归案,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丫有极深的背景。
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九头虫的作案动机,也就是为什么盗取金光寺的舍利子;丫盗完舍利子之后,还特意让自己的老婆去王母娘娘那里,盗取九叶灵芝。然后拥九叶灵芝,来温养舍利子。
九头虫盗取舍利子,难不成是为了好看?那可是佛家至宝,是如来佛祖原体身上的一块儿骨头,九头虫盗取舍利子,若是被佛家的人知道,他有几个脑袋往坑里填?
如来的舍利子只是一种信仰,除了能够让和尚们缅怀一下如来的创业艰难,似乎并没有什么卵用。这种东西,对于九头虫而言,应该还不如大钻石呢!就算是图财,祭赛国的国库不能偷啊?
因此,九头虫夜盗舍利子,必然有他不可告人的秘密。
当年九头虫盗取佛宝的时候,特意下了一场血雨,将金光寺的这枚舍利子给污染了。这就特么的非常奇怪了,九头虫盗取佛宝,本来是为了私用,如今佛宝被污染,他岂不是用不了了?
以九头虫的能耐,什么手段拿不来一颗骨头,非要用这么复杂的手段?丫连孙悟空都不糗的,会害怕祭赛国的凡人?而且,九头虫实力强劲,强撸万圣公主都没问题,为什么倒插门呢?
原因只有一个,九头虫的背景通天,而且与佛家关系极深。具体的讲,九头虫急需这枚舍利子,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我们都知道如来佛祖的第二个弟子,乃是取经的唐僧;那么,他的第一个弟子又是谁呢?书中并没向我们介绍,我们也无从推测。
如来道:“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西天取经,明面上是为了将经文传播东土,实际上还有一个目的:历练这位二弟子,锻炼他的心性。如来是猪吗?不锻炼老大,却来锻炼老二,老大不骂他吗?实际上,如来的大弟子早已叛变灵山。
当年如来也让他的大弟子下山历练,然而经不住磨难的考验,丫直接遁入花花世界了。最后迫于无奈,如来亲手把他给收拾了, 并把他关押在北俱芦洲。
这一顿打,直接把大弟子的元气大伤,根本无力再折腾。然而深习佛法的他,知道唯一让自己恢复的办法,只有舍利子。于是,大弟子寻找大陆上遗落的舍利子,并确定了祭赛国这个软柿子。
所谓的九头虫,正是如来的大弟子。当年他夜盗舍利子的时候,被护法金刚发现,于是他就降血雨,把护法金刚驱逐出去,从而成功盗取佛宝。
然而,这场血雨带来的灾难太过严重,竟然将舍利子也污染。没办法,九头虫只好央求小老婆去王母娘娘处寻找九叶灵芝,从而恢复舍利子的灵性。
事不凑巧,丫撞见了自己的二师弟,但是两人并不相识。
唐僧不认识自己的这位师兄,他的徒弟们就更不可能认识。在恶狠狠地打了一架之后,孙悟空想要了他的命,趁着二郎真君在,几人联手围剿九头虫。
就在这个时候,孙悟空几人耳边响起了如来的声音:这是我的大弟子,你们放过他吧;千万别把这件事告诉唐僧,丫个碎嘴子。
有了佛旨,孙悟空象征性地追了几下,便饶他性命。
《西游记》里为什么只有九头虫和蜈蚣精没有被降服也没有被打死而逃跑了?
九头虫和蜈蚣精都是唐僧西天取经时遇到的妖怪,分别出现在第六十三回和第七十三回。仔细对比,我们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没什么背景,本身法力也不是最顶级的,但他们最终的结局却都比较好,九头虫受伤逃往北海,保住了性命,而蜈蚣精则是被毗蓝婆菩萨降伏,虽然失去了自由,但也找到了比较好的栖身之所,一跃进了体制内。整体而言,《西游记》中那些没什么靠山的妖怪最终都比较惨,例如玉面狐狸、杏仙等,为何九头虫和蜈蚣精是例外呢?对此,我们可以从原著中寻找答案。
先来看一下九头虫的结局。第六十三回写道:
那怪物负痛逃生,径投北海而去……行者止住道:“且莫赶他。正是‘穷寇勿追’。他被细犬咬了头,必定是多死少生。”……至今有个九头虫滴血,是遗种也。
由此可见,九头虫是孙悟空主动放走的。而且他逃往北海之后,并没有神仙去追究他偷佛宝舍利、下血雨以及对抗取经团队的责任。最终九头虫顺利活了下来,并且还有后代传世。看上去并没有什么背景的九头虫为何会在孙悟空及众仙佛眼皮子底下逃之夭夭呢?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九头虫的真实身份其实并不简单。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九头虫的实力。小说第六十三回,孙悟空与猪八戒去碧波谭万圣龙王水晶宫前叫阵。万圣龙王一听说是孙悟空前来,吓得魂不附体,说话都不利索了。而九头虫根本没把孙悟空当回事。原著写道:
驸马(九头虫)笑道:“太岳放心。愚婿自幼学了些武艺,四海之内,也曾会过几个豪杰,怕他作甚!等我出去与他交战三合,管取那厮缩首归降,不敢仰视。”
万圣龙王非常了解孙悟空,九头虫的眼界、见识比万圣龙王只高不低,不说同样了解,至少也听说过大圣的名头。可人家压根儿没把孙悟空看在眼里,对于猴哥的到来完全没有表现出一丝慌乱。而像九头虫这样对孙悟空毫不畏惧的妖怪,整个小说中也并不多见,就连老君的童子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听到孙悟空的名号也会忌惮三分。可见九头虫的实力非常强,这一点我们从后面两人的交战情况也可以得到印证。要不是有二郎神和细犬帮助,仅凭孙悟空和猪八戒二人根本不是九头虫的对手。
其次,九头虫的逃跑方向和目的地很耐人寻味。原著中说他“径投北海而去”。北海位于北俱芦洲以北,是九天荡魔祖师,即真武大帝的势力范围。第六十六回,孙悟空在小雷音寺遇到黄眉大王,打斗之中无法取胜,于是前往武当山找九天荡魔祖师帮忙。期间,祖师曾透露北方大地当前的治安情况。原著写道:
祖师道:“我当年威震北方……今日静享武当山,安逸太和殿,一向海岳平宁,乾坤清泰。奈何我南赡部洲并北俱芦洲之地,妖魔剪伐,邪鬼潜踪。”
九头虫逃往北海之后,师徒四人又经过了荆棘岭、木仙庵,然后才到小雷音寺。也就是说,此时九头虫早已到达目的地。但按照九天荡魔祖师得说法,此时北俱芦洲的妖魔邪鬼已经被剪除干净,天下太平,这并不符合九头虫已经逃往北海的事实。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九头虫并不是妖邪,而是天上的某位神佛。
最后,九头虫的本象暴露了他的身份。孙悟空与九头虫交战时,猪八戒想在背后偷袭,虽然没成功,但却逼着妖怪现出了本象:
……展开翅极善飞扬,纵大鹏无他力气;发起声远振天涯,比仙鹤还能高唳。眼多闪灼幌金光,气傲不同凡鸟类。
书中将九头虫与大鹏、仙鹤作比较,意在说明九头虫的非凡之处。大鹏是凤凰的后代,仙鹤则是南极仙翁的坐骑,这两位都不是普通之物,而九头虫还在他们之上。最后一句“气傲不同凡鸟类”道出了九头虫的真实身份。他气性傲慢,与众不同,是凡鸟类。凡鸟即“鳳”。作者交代的很明白,九头虫其实就是凤凰中的凤,乃飞禽中的老大、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和金翅大鹏雕的父亲。这样尊贵的身份,仙界中当然没人敢惹了。
再来看一下蜈蚣精的结局。第七十三回写道:
八戒拿耙就筑(蜈蚣精),又被毗蓝止住道:“天蓬息怒。大圣知我洞中无人,待我收他去看守门户也。”
可见,蜈蚣精是被毗蓝婆菩萨亲自出面保了下来。而且从原著来看,毗蓝婆菩萨保了他不止一次。在此之前,孙悟空也想一棒子结果妖怪的性命,马上就被毗蓝婆阻止了:“大圣莫打。且看你师傅去。”毗蓝婆菩萨一而再、再而三的帮助蜈蚣精,原因无非有两个:第一,蜈蚣精实力超群,菩萨惜才力保;第二,蜈蚣精原本就是毗蓝婆菩萨的门下弟子,自家孩子有危险,主人当然不能坐视不管。对于事情的真相,我更倾向于第二原因。
一方面,毗蓝婆菩萨拥有专门对付蜈蚣精的技能和法宝,而且还有蜈蚣精用毒的解药。在《西游记》中,凡是那些能够直接收伏妖怪的仙佛,都与妖怪有着非常密切关系,如太上老君和青牛精、弥勒佛和黄眉大王、观音菩萨和鲤鱼精等等;另一方面,毗蓝婆菩萨自言已经隐姓埋名了三百年,但黎山老母却非常了解她的底细。这说明她并非真的隐居,而是在隐居的同时,继续关注着外界的一举一动,而蜈蚣精所在的黄花观就是她安插在外面的一个观测据点。黎山老母正是通过蜈蚣精了解到毗蓝婆的现状。除此之外,毗蓝婆所在的千花洞几百年都不需要看守门户,为何收伏蜈蚣精之后就需要了呢?大概率是人家蜈蚣精其实一直都在那里,只不过由于主人安排,偶尔会去黄花观出个差而已。
综上所述,九头虫和蜈蚣精看起来好像没什么背景,但细究下来我们会发现他们的身份都不简单:一个是百禽之王凤,另一个是毗蓝婆菩萨的门徒。至此,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何孙悟空在西天路上遇到妖怪时动不动就去搬救兵,原因在于那些妖怪都有着不小的来头,孙悟空根本惹不起,找救兵其实是他自保的一种方式。(完)
关注传统文化,解读经典名著,我是三夢遊水,欢迎与我交流讨论,一起成长~
《西游记》里为什么只有九头虫和蜈蚣精没有被降服也没有被打死而逃跑了?
在西游的世界里,有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那就是“有背景的妖怪即使犯有滔天大罪,也能被赦免,如:专食童男童女的灵感大王,事后被他的主人观音强行带回;还有吞食狮驼城所有人口的金翅大鹏雕,最终也被如来领回了灵山;而没有背景的妖怪,纵使所犯罪恶再小,最终也难逃一死。如:连唐僧皮毛都没碰到的白骨精;还有保车迟国风调雨顺的虎鹿羊三妖,最终都落得个悲惨的结局。”
然而,在西游记中还有两个非常特殊的妖怪,他们没有强大的背景,但却被留下了活口,这两个妖怪分别就是带伤逃走的九头虫和被毗蓝婆收服的蜈蚣精,那么问题来了,没背景的九头虫和蜈蚣精怎么会被留下活口了呢?
对于此,我来说说我知道的吧!
带伤逃走的九头虫;
九头虫是碧波潭万圣龙王的女婿,因为偷了祭赛国金光寺塔顶上的佛宝,而遭到多管闲事的孙悟空上门索要,于是双方一言不合就是开打。当九头虫现出九个脑袋飞鸟的凶恶本像后,孙悟空对他也是无可奈何,好在有二郎神经过,利用手中的金弓银弹将其打伤,再加上有哮天犬咬下了他的一个脑袋,因此而逼得九头虫带伤而逃。
西游记原文写道:二郎即取金弓,安上银弹,扯满弓,往上就打。那怪急铩翅,掠到边前,要咬二郎;半腰里才伸出一个头来,被那头细犬,撺上去,汪的一口,把头血淋淋的咬将下来。那怪物负痛逃生,役投北海而去。八戒便要赶去。行者止住道:“且莫赶他。正是‘穷寇勿追’。他被细犬咬了头,必定是多死少生。
九头虫虽说是龙王的女婿,但在西游记中,龙可以说是最没有地位的物种,更何况万圣龙王只是一个小小的碧波潭龙王,因此来说,九头虫也就等于说是个没有后台的妖怪。
之所以孙悟空要放过受伤的九头虫,完全是因为孙悟空无理在先,九头虫虽然偷了祭赛国的佛宝,但是并没有触及西游取经团队的利益,而孙悟空却主动上门挑衅,并打死打伤了众多碧波潭龙子龙孙,因此,觉得理亏的孙悟空才会放走九头虫,更何况按孙悟空所说即使放过九头虫他也不一定能活下来。
被毗蓝婆带走的蜈蚣精;
蜈蚣精是西游记里的用毒高手,他居住于黄花观跟七个蜘蛛精是师兄妹,因为之前蜘蛛精曾跟孙悟空有过矛盾,于是便找到蜈蚣精替她们报仇。
当唐僧师徒行至黄花观时,蜈蚣精假意热情招待,暗地里却下毒谋害唐僧师徒,还好孙悟空识破了蜈蚣精的诡计,在与之大战六十回合后,被蜈蚣精用绝招金光击败。之后,孙悟空经黎山老母指点,找到了毗蓝婆菩萨前来帮忙,而毗蓝婆只用一根绣花针就破了蜈蚣精的金光,随后又将其收服,当孙悟空和猪八戒要打死蜈蚣精时,毗蓝婆却阻止了他们的行为,西游记原文写道:
八戒拿钯就筑,又被毗蓝止住道:“天蓬息怒。大圣知我洞里无人,待我收他去看守门户也。”
由此可见,毗蓝婆是想让蜈蚣精去替他看守门户,之所以,毗蓝婆要这么做,是因为蜈蚣精的本领并不算弱,让他看门,毗蓝婆觉得有面子。还有面对毗蓝婆这个天敌,蜈蚣精此后也只能本本分分不敢再做下毒害人的事了。
以上就是九头虫和蜈蚣精这两个没有后台的妖怪能被留下活口的原因,对于此,你怎么看呢?
《西游记》里为什么只有九头虫和蜈蚣精没有被降服也没有被打死而逃跑了?
在西游记的原著中九头虫是碧波潭万圣龙王的上门女婿。说他是九头虫,其实并不确切,应该叫做九头鸟,因为在原著中描述他是有羽毛有翅膀能在天上飞的,并且不是一般的小鸟,现出原形后是非常庞大的,原著和电视剧是由很大差距的。(大概长这样,有一个头被细犬咬掉了,要不也是很拉风的)
九头虫现出原形后,悟空和八戒战他不过,恰巧碰到二郎神同梅山六圣打猎归来,路过碧波潭,悟空不好意思见二郎神,求八戒去请,二郎神爽快答应要助悟空一臂之力。再战斗中并不是向电视剧中由二郎神用弓箭将他的头射下来的,而是二郎神的细犬在九头虫现原形的时候将他的一个头咬了下来,九头虫负伤而逃,原本二郎神是要去追的,被悟空拦住说先要将国宝要回为上,因此九头虫得以逃跑,一致后面为祸人间。这里补充一句,碧波潭的龙子龙孙结局是很惨的,都被悟空八戒杀死了,最后只有一个龙婆活了下来,被悟空穿了琵琶骨,不得使用法术,被锁在塔里看守国宝。
咱们再说说蜈蚣精,他是七个蜘蛛精的师兄,他的结局就要好得多了,最终被毗蓝婆菩萨用在昴日星官眼睛里练就的神针收服,跟随菩萨返回紫云山千花洞,也算是得了个正果吧。(这位大家都很熟悉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