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见过什么样的文学盲?
讲一个真实的笑话吧。时间发生在2020年12月31日。
那天我写了一篇问答,是关于张无忌和《天龙八部》的问题。
我在问答中说,金庸老爷子在武侠小说中,沿用了部分《水浒传》的设定。
比如郭靖就是梁山好汉郭盛的后人,方腊是明教第八代教主。
片刻功夫就有人跳出来,义正言辞的批评我。
“《天龙八部》是宋朝中期,《射雕英雄传》是宋朝末期,《倚天屠龙记》是元末明初。”
这话没毛病,非常正确,但是下面的内容,请您千万举好避雷针,做好防雷准备。
“梁山好汉是明朝中后期,你告诉我郭靖怎么会是梁山好汉中郭盛的后代?射雕三部曲所处的时代都在明朝之前,怎么会是梁山好汉的延续?来,你告诉我。”
面对如此言之凿凿,却又天雷滚滚的质问,我实在无言以对,因为我已经被雷的外焦里嫩了。
只能在喷出一口黑烟后,无力地回他:“您是说相声的吧?”
原本我以为这世界上并没有什么文学盲,毕竟喜爱文学的人,有的爱看武侠,有的爱看科幻,有的爱看名著,有的爱诗歌……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大家只有口味不同,各种文学载体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以不知道某个文学名人的名字,没读过某些文学名著,算不上什么文学盲。(因为我本人从没看过《金瓶梅》和《红楼梦》)
但是这位,彻底刷新了我的认知。
首先呢,《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很多篇章都入选过中学课本,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打虎》、《风雪山神庙》……
其次呢,《水浒传》翻拍过很多影视剧,就算不爱看书,影视剧总看过吧?就算没看过,头条上这么多关于《水浒传》的文章也应该看过吧?
但这位却来了一句梁山好汉是明朝中后期。呃,真不知道宋徽宗是怎么穿越到明朝,还能当上皇帝的?他有这能力会被金国抓去当俘虏?
我实在搞不明白,这位批评者,他是真的不知道,还是为了搞笑?但愿是后者吧,不然就太悲哀了。
你都见过什么样的文学盲?
这个问题不大好界定,因为文学的概念就足够宽泛。成书的可谓是书本文学;口耳相传的可谓口头文学。这样的分类可以做很多,不作太多讲述。但无论书本还是口头,无论是传播者还是接受者,都需要用心。可以说无论是什么层次,真的文学盲是没有的,装的文学盲,不少。
我曾经接触过一个文广局长,在谈及黑泽明与罗生门时,完全不知。理由是讨厌日本人。在谈到尤利西斯的时候,他说讨厌西方文学。在谈到红楼梦时,他的解释是不喜欢那种男盗女娼的东西。从此,我们再无交集。这个也并非真盲。
还有一次我在一个比较正式的场合,与一个城市的副秘书长交谈。当他知道我刚刚参加完一个关于莎士比亚的国际研讨活动之后,给我讲了一个段子,瞬间让我怀疑这名干部的品质,从此不再有任何联系。这个是可怕的装盲。
段子大概是这样,一位孤独的单身汉在临终的时候问身边的人:莎士比亚?一位护士撩开了裙子。老人含笑死去。
这个段子让我感到恶心,因此结束了在那里的工作。
想起演员付彪在扮演一个角色时有一句台词,打死也不说。是的,无论是什么样的人,有些话,真的是打死也不能说的。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
你都见过什么样的文学盲?
我楼上的邻居娶了一个媳妇,打扮得很洋气,脸庞也属于漂亮的范畴,脸瘦的,个头有一米六多。说起话来,很有一股傲气。我对她的印象是,她看人说话总认为自己高人几筹。
我举个例子,她女婿叫老三,我给她说:“你真有眼光,找了个比你小的帅气的老三。”你听她怎么说的,“老三算哪根葱,我原来那个比老三帅气多了。”我心里暗说,这女人不一般,我跟她接触要多个心眼。从闲谈中她说她高中毕业,考上大学沒有上。我问她在哪儿上的高中(她还不知道我做什么工作,也不知道我的工作单位)她说在我任教的学校,我问班主任是谁?她很聪明,意识到谎撒大了,就顺嘴说,时间长了,早忘了。我也就适可而止,不让人家难堪了。
一年过年她到我家闲坐,看电视。电视上播放的是《曹雪芹》,画面一出,你觉得这媳妇说什么,她竟说:“曹雪芹不是女的呀,怎么电视上是个男的。”我说:“瞎看吧,管他男的女的。”
后来,她给老三生了一儿一女,时光挺好的,可她却有了外遇。她婆婆让我做做她的工作,一心一意和老三过下去。我给她说:“和老三好好过吧,两个孩子长得那么好,老三又勤快,不要朝三暮四。”你听这媳妇怎么说,“我没有找三个羡慕四个。”
和这样的“高中毕业,考上大学沒有上”的文学盲交谈起来真是哭笑不得。
你都见过什么样的文学盲?
天不生我李淳罡,剑道万古长如夜。说是烽火戏诸侯原创的。其实原句是“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朱熹首先引用,但出处尚不知。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说是金庸先生原创的。其实原句是元好问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一唱雄鸡天下白,说是毛主席原创的。其实原句是李贺的“雄鸡一唱天下白。”
一片伤心画不成,说是纳兰性德原创的(提一下,很多他的粉丝都认为他是女的。)其实原句是高蟾的“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人生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说是张爱玲原创的,但其实她没写,只是隐约记得一些内容,在两恨的基础上添了一句红楼未完。其实原句是彭渊材的五恨:“一恨鲥鱼多骨,二恨金橘太酸,三恨莼菜性冷,四恨海棠无香,五恨曾子固不能诗。”
你都见过什么样的文学盲?
1、一个人去书店,问女售货员,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吗?答:炼钢铁的书得上科技书店买。
2、一位老年人去书店,问有“艾青诗选”吗?两个女售货员互看一眼笑了,一个答:这么大岁数了还看爱情诗选,没有!
3、在一家书店,一个读者问:有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吗?答:太阳照在三个和尚没听说过。
4、书店的书架上 摆着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一书,一个读者问:老高头多少钱一本?售货员:啊?!
5、你知道以前苏联领导人有一个叫什么勃列日什么夫的,答:我知道,叫玻璃尿壶。
6、在杭州西湖的雷峰塔,有几个外地旅游的,其中一个一本正经地说,杭州人真行,给雷锋修这么大一个塔,话音刚落引起周围一片笑声。
7、一次在澳门浦京赌场外边有几个人在议论,一个说:看来中苏关系真铁,普京都到澳门办赌场来了。
8、在杭州西湖岳母刺字雕像前,一男子慷慨陈词:也就是岳母舍得给女婿刺字,亲妈说啥也做不来!周围一片愕然。
9、一个学生高考没考好,回家后大家议论这个问题。父亲说,那就只好复读了。爷爷听后急了:服什么毒,考的不好也范不上服毒啊,生命比什么都重要!哈哈!
10、在北京街头,一个男人问一个女士:请问上北大怎么去?女士答:你得好好学习,高考录取了你就能去了!
[可爱][可爱][可爱][捂脸][捂脸][捂脸][玫瑰][玫瑰][玫瑰]
你都见过什么样的文学盲?
就在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中就有。比如张口就叫"喷"莫言的人就是跟着狂喊乱叫,还说人家没看过莫言书,连颁奖词也没看。
他是读书读得太多了,对莫言的书以及颁奖词尤其读迷了,读痴了,把眼学"盲"了,莫言书都是好的,颁奖词也是好的,见到网上这么多人批莫言,心中一急,不管有无根据,就给这些人加个未读书"学盲",跟着喷的群氓,他是正人君子,爱中国、爱人民,以莫言书为经典,以颁奖词为光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