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到底做错了什么?女娲为什么会派妲己来迷惑他?
纣王犯不犯错,女娲都会派妲己去迷惑他。
纣王七年,二月份的时候,北海七十二路诸侯造反,太师闻仲率兵平叛,朝中政务就交给了宰相商荣。
到了三月十四日这天,商荣启奏:“明天三月十五日,是女娲娘娘圣诞之辰,请陛下驾临女娲宫降香祭拜。”
纣王大大咧咧的说:“女娲谁啊?有什么功德?”
商荣忙解释:“女娲是上古女神,有补天之功。咱们去祭拜她,她必定会保佑咱们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纣王也是闲着无聊,就答应了下来。
这对话看似简单,却暴露了很多有意思的信息。
纣王不知道女娲是谁;截教弟子闻仲掌权时也从没让纣王去祭拜过女娲;商荣在闻仲还在朝中时,也从没有提过祭拜女娲的事。这就有些不合常理了。
要知道,女娲补天造人,对人族是有大恩的,纣王竟不知道有这么一位大神,这说的过去吗?闻仲是修仙中人,对仙人异常敬畏,他也从不让纣王去祭拜。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很可能,截教通天教主和女娲不和,所以闻仲从不提女娲,并销毁了皇室中所有关于女娲的典籍。
也只有这样才说得通,纣王不知道女娲是谁这件事。
而商荣就很有意思了,闻仲一走,他就马上鼓动纣王去祭拜女娲,他到底安得什么心?虽然小说中一直夸商荣是忠臣,是贤能之人,但商朝的劫难,正是始于这次祭拜。所以商荣的动机就有些叫人摸不透了。
到了三月十五日,纣王去祭拜女娲。
整个过程很是无聊,纣王就倚窗看风景。突然,一阵风刮过,卷起幔帐,现出女娲神像,露出了女娲真容。
纣王一见之下,大吃一惊,世上竟然有如此漂亮的小姐姐?因此起了爱慕之心,就提了一首淫诗:
其实这诗不算淫诗,纣王只是夸赞了女娲的美丽,同时表达了爱慕之情。如果哪位小姐姐收到这样的的诗,估计会笑骂一声:“臭流氓。”也就算了。至于内心会不会窃喜,我就不知道了,因为女孩的心思最难猜。
但是女娲看到诗后,竟然非常气愤,觉得纣王是在羞辱自己,她就想给纣王点教训。
于是女娲就往朝歌飞,等快飞到时,被两道红光给拦住去路。这两道红光是纣王的儿子殷郊、殷洪发出来的。女娲往下一看,知纣王尚有二十八年气运,她暂时动不了纣王,就不得不忍气回宫。
回宫后的女娲越想越气,于是就召唤来千年狐狸精、九头雉鸡精和玉石琵琶精,吩咐它们:“成汤气数已尽,当失天下;凤鸣岐山,西周已生圣主。天意已定,气数使然。你三妖可隐其妖形,托身宫院,惑乱君心,以助武王伐纣。但是你们不可残害众生。事成之后,尔等亦成正果。”
这话告诉了我们一个信息,不论纣王怎么干,都将失去天下,因为气数尽了。也就是说妲己迷不迷惑纣王,都不影响未来武王伐纣的发生。女娲派三妖只是为了出气而已。
从表面看,纣王犯错就是因为提了一首表白的情诗。
但是诸位发现没有,整个过程都显得很诡异,满是阴谋的味道。
首先,纣王好歹也是一朝人王帝主,怎么可能见了一座神像就起了淫心?而且还是女娲娘娘这种大神的雕像?平时闻仲应该没少对他提起仙人的厉害,纣王怎么就脑子抽筋,起了色心?而且从那以后,纣王也再没提起过这件事,就好像从没对女娲动过心一样。
还有,怎么那么凑巧就挂起了一阵风,这风竟然神奇到能吹动女娲宫中的帷幔,让女娲露出真容。最值得深思的是,小说在这里提到一句话“国之将亡,必有妖孽”。可见这风来的并不简单。
最可疑一点,女娲娘娘,造人补天,何等气度,何等本事?怎么会跟一个凡人动气?连娄师德都有唾面自干的气量,女娲娘娘会没有?这有些说不过去吧。
因此,我怀疑有第三方在那里作祟。是他们让商荣鼓动纣王去祭拜女娲,也是他们在女娲庙中搞鬼,让女娲和纣王都失了常。
考虑到封神最大的受益者是西天佛教,这个第三方很可能就是准提和接引。他们故意搅混水,让女娲和截教对立,他们好从中谋取好处。
所以,不论纣王犯不犯错,西方圣人们都会想方设法的以纣王的名义,激怒女娲。女娲一怒也必然会派出三妖祸乱天下。
当然了,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女娲和截教不和。截教一直和商朝交往过密,所以女娲娘娘才会对纣王的失礼如此大动肝火。
纣王到底做错了什么?女娲为什么会派妲己来迷惑他?
根据《封神演义》的说法,纣王去女娲庙祭祀的时候,看到女娲神像貌美,色心大动,于是写了一首诗:“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侍君王”当然就是想纳了女娲娘娘。女娲娘娘觉得被凡人调戏了,那还得了,于是就派狐狸精附身妲己,去引导纣王一步步走向歪路,最终自取灭亡。
当然,这只是明清小说的情节。这首七律明显不可能是商代会有的。看看《诗经》就知道,当时的诗还是四言为主。妲己在历史上确实有这个人,《尚书》中周武王罗列纣王的罪状就说“听信妇言”。当然,纣王和妲己的妖魔化都是后世慢慢积累起来的。在汉代《列女传》中,妲己就和纣王一起做了很多坏事。而宋元《武王伐纣平话》中,妲己就是九尾狐变的了,《封神演义》就是直接取材于《武王伐纣平话》。
关于调戏女娲的情节,大概是取材于唐人杜光庭《集仙录》。里面说的是秦始皇见到骊山老母,色心大动。被骊山老母吐了一个唾沫,脸上长了个暗疮慢慢发烂。没办法只好去认错求饶,骊山老母才弄出个温泉,秦始皇去洗洗就好了。这就是骊山温泉的由来。而骊山老母本来是秦国祖先神,算是秦始皇的老祖奶奶了,但是后来和女娲渐渐等同了,今天去骊山还有女娲娘娘庙呢。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纣王到底做错了什么?女娲为什么会派妲己来迷惑他?
因为这是“天数“。
看《封神演义》一定要牢记“天数”二字,千万不要试图用逻辑分析,因为它太多地方根本就不能逻辑自洽。
比如哪吒闲着没事把石矶娘娘的弟子射死了,石矶前来理论——仅仅是理论——斥责她以前对李靖有恩,现在李靖的儿子为什么射死她徒弟。哪吒二话不说,也要把她杀了,结果打不过只能逃去求助自己的师父太乙真人。太乙真人毕竟是德高望重的老仙长,正面人物,得讲道理不是,石矶又质问哪吒为什么杀她徒弟又要杀她。太乙真人也不说什么你多行不义,也不说她滥杀无辜,上来一句你徒弟的死〖乃是天数〗,接着又把受害者的老师烧死了。
十绝阵先进去一个送死,然后第二个把阵破了,下一个还是这样,下下个还是,一个个脑子进水了似的都去送死,至于送死有啥意义,为啥不让强悍的那个直接把阵破了,然灯道人说了〖此乃天数〗。
最扯淡的就是苏护反商这一段。纣王要纳苏妲己为妃,苏护就大骂,又rap了一大段纣王是无道昏君他要造反(《封神演义》里经常如此,打仗前先rap,还说不到重点,又臭又长)。
就算在现代,求婚不成你把人拒绝顶多骂一顿就成啊,犯不着跟人舞刀弄棍的吧。何况在“君让臣死,臣不能不死的古代”,天子想要你的女儿为妃你就应该送过去,你不愿意就好好上表说明。何况,又不是去作奴婢,哪家女儿能成为妃子都是很荣耀的事,看看《红楼梦》里元春省亲就知道,这是给苏家面子。当时书里的纣王并没有酒池肉林、炮烙、验孕,还是个明君。可苏护倒好,直接反了,这在《封神演义》成书的年代绝对是乱臣贼子。
可他因反商是“天数”,仍以正面人物出现。
这样的例子很多,说起来女娲让妲己迷惑纣王还是比较有逻辑的。因为,女娲是天神,还是最尊贵的天神之一。你平时见个美女,上来就说“哇塞,小妞身材不错啊。以后伺候我吧”,人也得说你是臭流氓啊。何况地位比你高这么多的天神,你还要〖取回长乐侍君王〗。臭流氓被教训也是理所应当。
纣王到底做错了什么?女娲为什么会派妲己来迷惑他?
纣王给女娲娘娘写了封求爱信,惹恼了她老人家,只是报复的手段太过温柔。哇哈哈,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
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 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 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纣王到底做错了什么?女娲为什么会派妲己来迷惑他?
《封神演义》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古典神魔小说,我挺同情帝辛(纣王),在小说中,纣王完全就是个荒淫无道的君主,他刚愎自用,贪恋女色,残害忠良,不灭国都不正常,但是历史上真实的帝辛,骁勇善战,开疆扩土,殷商的影响一直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
封神演义的故事开始于纣王的一次祭祀活动,纣王无意间看到女娲神像倾国倾城的容颜,就提笔写下了一首诗。
影视剧中的纣王形象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这首诗明显带有挑逗的意思,也正因为这首诗女娲娘娘十分愤怒,这才召来了轩辕三妖,让她们前往朝歌,迷惑纣王,破坏成汤气运,那么在这之前纣王是个暴君吗?我们来看看,《封神演义》的一段原文:
文有太师闻仲,武有镇国武成王黄飞虎;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中宫元配皇后姜氏,西宫妃黄氏,馨庆宫妃杨氏;三宫后妃,皆德性贞静,柔和贤淑。纣王坐享太平,万民乐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宾服,八百镇诸侯尽朝于商商朝的统治疆域所以纣王并不是一个暴君,甚至在他的治理之下,商朝万民乐业,国泰民安。纣王去祭祀大地之母女娲的时候,不过也就二三十岁,这样一位年轻气盛,很有作为的君王,自然不懂敬畏之心,提这首诗,赞美多于挑逗,要说纣王真有错,无非就是挑战了女娲的尊严罢了。
女娲是何许人,在封神演义中,仅有的九个先天圣人之一,华夏的人文始祖,甚至有说法她的地位还在三皇之上,所以即便是人间的帝王纣王,也要毕恭毕敬的去礼拜她。这样看纣王的所作所为的确是失礼了。《封神演义》这个故事最本质的不是,武王伐纣,而是封神,所以女娲派妲己迷惑纣王,主要还是为了给封神做铺垫,纣王提诗只是个导火索。
影视剧中女娲娘娘的形象
《封神演义》的世界观分为仙山洞府和三界,三界是玉皇大帝统治,仙山洞府是指阐教,截教和游方术士们,封神主要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阐教由于犯了红尘之厄,元始天尊的十二个弟子未斩却三尸,只有通过杀劫,才能回到正道;第二个是玉皇大帝要十二仙首臣服,所以阐教、截教、人道三教共同签押封神榜,编成365位正神,道行高者成仙道,低者成神道,列入封神榜为玉帝服务。
而这场封神大战则借由人间的纷争挑起,所以纣王在女娲庙的提诗后,女娲娘娘也就借此派妲己迷惑纣王,挑起了阐教,截教和人道的纷争,而女娲经过朝歌时,朝歌上方还有帝王之气笼罩,她无法下手灭商,我们也能看出来,商朝并非一开始就注定要灭亡的,而是女娲的推动下,促成了商朝气数凋亡,走向了灭亡。
封神台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
纣王到底做错了什么?女娲为什么会派妲己来迷惑他?
真知堂说上古史:
这个问题本来不属于笔者的回答范围,讲的是《封神演义》里商纣王进香写诗调戏上古之神女娲娘娘,女娲娘娘大怒,命九尾白狐和玉石琵琶等妖精前往朝歌惑乱纣王之事。
但笔者研究夏商历史,发现其实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情节的安排也不是空穴来风的。
我们先来了解几个主要人物;
商纣王,即商朝末代的亡国之君帝辛。名受。据说帝辛就是因为宠信妇人,唯妲己之言是从而作为一大罪状被周武王率领诸侯讨伐的。
女娲,上古时代大神,传说中三皇之一。和太昊伏羲氏为兄妹,后来和伏羲结合繁衍人类,又传说是继伏羲之后为天下主。商纣时期的女娲,已经成了被供奉和祭祀的对象,成了神。
妲己,又名苏妲己,有有苏国国君之女,貌美。商纣伐有苏,有苏战败请降,献女妲己给帝辛。小说中妲己在古庙被九尾狐狸吞吃,九尾狐利用了妲己的肉身去迷惑帝辛。
九尾狐,即九尾白狐。古籍中的九尾狐,就是山东青丘地区的神物。一般史料上九尾白狐出现乃祥瑞之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青丘白浅就是九尾狐。
了解了这些人物之后,女娲为什么要派九尾白狐去惑乱商纣就看得比较清楚了。
《封神演义》是明代小说。自古以来,很多学者一直认为太昊伏羲乃东夷首领,伏羲若为东夷,则女娲也是东夷首领无疑。东夷,是商代商人对于位于山东半岛的岳石文化的部落的称呼,甲骨文有很多商王讨伐东夷的记载。在甲骨文中,东夷被称为夷方,又称人方。因东夷人善于使用弓箭,故称弓人为夷。
而九尾白狐乃山东青丘之地。《山海经》记载:青丘国“曰青丘之山 ,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如此,也是东夷之国,九尾白狐听从女娲调遣自愿前去迷惑商纣也就可知了。
而帝辛商纣王,之所以亡国,甲骨文记载他把重兵都调去征伐东夷,朝歌空虚。面对周武王大军,手里没兵,只好临时把牢里的囚犯放出来武装起来。没想到前徒倒戈,这些前途反戈一击,纣王兵败自焚亡国。
帝辛前去祭拜女娲,说明从上古三皇伏羲,女娲,神农氏,到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再到夏禹,夏启的夏一直延续到商汤建国的商,自古以来一脉相传。女娲本为华夏人祖,帝辛商纣王做诗调戏女娲大神,可见他把东夷人之最伟大大神完全无视。这就激怒了传说中本为东夷之祖的女娲,面对商纣的进攻,东夷人想出用美人计,其实就和后世越国范蠡用西施间吴一样。不过,妲己最后的下场也和西施一样,作为祸国的红颜祸水被处理了。
你对笔者的解说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分享真知识,传递正能量!如果你也喜欢收藏和中国历史文化,欢迎关注瓷器鉴定真知堂!谢谢你的收藏和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工作。
需要更多历史文化和文物鉴定知识和图片,可以百度瓷器鉴定真知堂!去笔者博客寻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