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射雕英雄传》里的瑛姑?段王爷不救她的孩子,错了吗?
如何评价《射雕英雄传》的瑛姑?段皇爷不救她的孩子有错吗?
在《射雕英雄传》里,这个瑛姑确实可怜又可恨!明明是段王妃,却与江湖中人周伯通发生了关系,还珠胎暗结,让段皇爷蒙在鼓里!直到瑛姑抱着受伤的孩子找段皇爷疗伤,从包裹孩子身上的织巾,才知道瑛姑红杏出墙了!最后,段皇爷没有使以援手,瑛姑亲眼看着孩子无奈的死去,从此性情大变,怨恨段皇爷!
就段皇爷没有救瑛姑的孩子来看,虽然没有错,但是良心上过不去。毕竟孩子是无辜的!而且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1瑛姑,人漂亮,又聪明,但是喜欢周伯通就是一个错误!瑛姑,原名刘瑛,是段皇爷的妃子!
由于段皇爷是个功夫皇帝,瑛姑就无聊之时也跟着学习!由于瑛姑人聪明,悟性高,功夫进展快!
恰巧周伯通来大理做客。心性如玩童武功高强尤擅点穴功夫的周伯通一下子被瑛姑喜欢上了!俩个人还成了好事并珠胎暗结!
这些事情发生了,段皇爷还蒙在鼓里!直到孩子被人打伤,瑛姑急急抱孩子找段皇爷想用神功一阳指施救!
虽然,段皇爷知道马上华山论战,耗去内功意味着什么,但还是愿意施救!
可是看到包裹孩子的纱巾,才知道瑛姑红杏出墙了,而且这个孩子不是自己的,是周伯通的种!
可想而知,当时段皇爷的心情郁闷到极点。也就放弃了对孩子施救!
这样看来,段皇爷是没有错。但是孩子是无辜的,只怕良心上过不去啦!
2瑛姑,是一个可怜又可恨的女人,更加是一个痴情的女人!瑛姑,原本在皇宫舒服的过日子的!!!
可是自从周伯通出现,到发生关系,没有责任心的周伯通一走了走。瑛姑不但没有死心,还痴情的爱上周伯通!为周伯通远走天涯!
为了爱,瑛姑成为一个痴情的女人!
为了报仇,瑛姑成为一个几近变态的女人!
正是心灵上的扭曲了,瑛姑才近似疯狂的找仇人复仇!
这就是一个女人爱错了男人的悲剧!
所幸,最后几个人化干戈为玉帛,也是完美的结局了!
总结:在《射雕英雄传》里,瑛姑确实可怜又可气!但是遇人不淑,岂可奈何?如何评价《射雕英雄传》里的瑛姑?段王爷不救她的孩子,错了吗?
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金庸武侠,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金庸先生非常善于塑造人物,他写了十四部武侠小说,其中有种种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有人宅心仁厚,有人善良天真,有人老谋深算,有人阴险狡诈。在这些角色中,有一个女人虽然并非大奸大恶,但是她厚颜无耻、忘恩负义、尖酸刻薄,令梦露居士感到极大的愤慨。
此人便是《射雕英雄传》中大理皇帝段智兴的贵妃——刘瑛,后来被人称为瑛姑。
当年为争夺《九阴真经》,王重阳邀请天下几位绝顶高手,参加华山论剑。这几位高手中,西毒欧阳锋最为阴险狡猾、邪恶狠毒。王重阳担心自己死后,无人能克制欧阳锋,于是带着师弟周伯通来到大理皇宫,将自己的先天功传给段智兴,并向他学习了一阳指的绝技。
王重阳与段智兴互相学习时,周伯通在皇宫里乱走,就遇到了贵妃刘瑛。周伯通教刘瑛点穴功夫,在她身上摸来摸去,两人最终情不自禁,做了好事。
在封建时代,段智兴作为皇帝可以有三宫六院,刘瑛身为贵妃,只能被锁在深宫,毫无自由可言。她与周伯通私通,虽然不符合当时的礼法道德,却也令人同情。她勇于冲破封建礼教的藩篱,大胆追求爱情,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但是后来刘瑛与段智兴之间发生的种种恩怨,却是一个“农夫与蛇”的故事。
段智兴虽然爱着刘瑛,但他看在王重阳的面子上,当场表示愿意让周伯通和刘瑛结为夫妻。周伯通却不愿意了,他觉得自己做错了事,不能一错再错,于是他扔下刘瑛专门为他绣的鸳鸯锦帕,一走了之。
如果刘瑛真的有勇气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那就该追随周伯通而去,也算是个敢作敢当的奇女子。然而刘瑛却留在皇宫中,继续做着锦衣玉食的贵妃。
段智兴气量宽宏,又对刘瑛难以忘情,所以也没有说什么,容许她继续住下来。
如果刘瑛能够忘了周伯通,一心一意的对待段智兴,那也很好。然而刘瑛一边享受着皇宫中的富贵生活,一边对周伯通念念不忘,这就有些过分了。
更为过分的是,刘瑛腹中此时已经有了周伯通的孩子。她继续住在大理皇宫内,养胎、生子、育儿……她怎么能这么做呢?难道不知道这个孩子生下来,会被所有人认为是段智兴的孩子吗?
忠厚老实的段智兴现在遇到了一个左右为难的局面:如果不承认这个孩子,就等于是告诉所有人,自己的贵妃红杏出墙了,在传统社会中对于男人来说这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情;如果承认这个孩子,自己就吃了个哑巴亏。
而且段智兴深爱刘瑛,所以在孩子出生的那天,段智兴十分伤痛,得了一场大病,过了很久才好。段智兴得的其实是心病,所以他才自暴自弃,不以内功抵御病魔。
刘瑛没有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最终却害死了这个孩子。
因为诡计多端的裘千仞想在第二次华山论剑时争夺《九阴真经》,为了胜过段智兴,裘千仞想出了一条毒计:他化妆成侍卫潜入皇宫,把刘瑛的孩子打成重伤。裘千仞希望段智兴损耗真气给这孩子治伤,这样第二次论剑时,段智兴就不是裘千仞对手了。
裘千仞万没有想到,这个孩子不是段智兴的,而是周伯通的。造成这一误会的根源,正是刘瑛。
刘瑛看到孩子被“侍卫”打成重伤,第一反应是:段智兴要除掉这个孩子。看来她也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非常过分。于是刘瑛抱着孩子苦苦哀求段智兴,要他饶这孩子性命。
刘瑛得知段智兴没有派人打伤孩子后,便求着段智兴,要他救孩子一命。段智兴如果愿意救孩子,说明他宅心仁厚,菩萨心肠;段智兴如果不愿救孩子,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要段智兴损耗自己的内力,去救一个自己妻子与别人生的孩子,这确实是一个很艰难的决定。
别忘了,段智兴并不欠刘瑛什么,倒是刘瑛亏欠了段智兴很多。
或许是因为段智兴自幼学佛的缘故,他有一副菩萨心肠,终于决定要救这个孩子了。没想到此时又发生了变故。
段智兴打开孩子的衣服,准备给他疗伤,却发现孩子所穿肚兜,正是刘瑛当年送周伯通的鸳鸯戏水锦帕改成的!这说明刘瑛一直对周伯通念念不忘,她对于段智兴并无感情,只有利用。
段智兴终于发怒了,他想:“大丈夫生当世间,受人如此欺辱,枉为一国之君!”
刘瑛此时才终于慌了,她拿出一柄匕首对着自己胸口,并对段智兴说:“皇爷,我再无面目活在人世,只求你大恩大德,准我用自己性命换了孩子性命,我来世做犬做马,报答你的恩情。”
刘瑛从生孩子到现在,已经两年多了。如果她真的“无面目活在人世”,早就抱着孩子去找周伯通了。刘瑛这么做,并不是出于愧疚或悔悟,只是为了让段智兴救孩子而已。
段智兴对刘瑛,已经仁至义尽了。如果没有这块锦帕,相信段智兴最终一定会接纳这个孩子的。像段智兴这么宽宏的人,真的是世间少有。
但刘瑛不这么看,她觉得段智兴就该给孩子疗伤,不给孩子疗伤,就是亏欠了自己。刘瑛最终不忍孩子受苦,于是杀死孩子,离开大理。临走前,刘瑛还放下狠话,说总有一天要来取段智兴的性命。
刘瑛的所作所为,正应了一句老话::“升米恩,斗米仇。”段智兴对刘瑛这么好,只因为没有无底线地满足她,就被她当成了杀子仇人。
但是打伤孩子的是神秘人物裘千仞,杀死孩子的是刘瑛自己,造成裘千仞误会的,还是瑛姑自己。段智兴拒绝救孩子,虽然不够侠义,但也合情合理。
还是黄蓉的三观正,她一下子就看到了问题的关键,对段智兴说:“她自己杀死儿子,与你何干?孩子又不是你打伤的。”
刘瑛变成瑛姑后,她也是一副尖酸刻薄的嘴脸,《神雕侠侣》中,杨过想向瑛姑讨要灵狐,救万兽山庄史家兄弟的性命,瑛姑宁愿把灵狐摔死也不愿意给杨过,她说:“受了内伤,须得救他性命。好啊,为甚么我的孩儿受了内伤,旁人却死也不肯救他性命?”
瑛姑真是一个蛮不讲理的老太婆,她这种人从不反思自己的行为,认为自己怎么都有理,因为她的孩子死了,就觉得所有人都欠她。
不过,金庸最终给瑛姑安排了一个还不错的结局。虽然她孤独了大半辈子,却也活到了八九十岁,最终和周伯通、一灯一起住在百花谷中,颐养天年,也算是得偿所愿了。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金庸武侠。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如何评价《射雕英雄传》里的瑛姑?段王爷不救她的孩子,错了吗?
瑛姑是金庸先生塑造的一个比较凄美的角色。她本是大理段皇爷的皇妃,而且还是比较受段皇爷宠爱的一个。然而,就是这样,身处在森严地皇宫,所过的日子也同样是孤单寂寞多于欢乐!更何况,那时的段皇爷还是个痴迷武学之人,对于即将到来的华山论剑,势在必争。
然而,天意弄人,忽然皇宫里闯进来个天真烂漫的老顽童——周伯通。瑛姑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瑛姑会和老顽童私通,更大的过错应该在瑛姑身上,她是皇妃耶,早经人事。而周伯通,虽然是成年人了,但在男女关系上,他就是个二愣子,白纸一张。结果,好家伙,这老顽童把祸闯下了,被段皇爷饶恕之后,拍拍屁股,跑了。而且一躲就是几十年呐!他还不是望风而逃,而是闻风而逃哦!你让瑛姑情何以堪?于是,瑛姑与周伯通之间,上演了一次次追与逃的戏码,有点搞笑。
瑛姑在私生子被杀后,失去了唯一寄托,就一直活在痛苦和报仇之中。当书中描述她一夜白发时,不禁使人潸然泪下。“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每次吟诵,想到瑛姑的痴情和所受的打击,皆使人柔肠百结!
段皇爷不救她的孩子,错了吗?这个问得好!试问,哪个大老爷们会有如此大的度量,会去救自己老婆跟别的男人苟合的私生子????更何况在那个年代,做为一个男人,做为一国之君,段皇爷在得知自己宠爱的皇妃和他人私通后,能够宽恕两人,这已是难得!你还要求人家必须冒着危险去救你的私生子?哪能够啊?段皇爷他不是神!(我想,神也咽不下这口怨气吧?)不过,金庸先生安排段皇爷出家为僧后,昔日的皇帝,如今的一灯大师却真是做到放下了!
偶对段皇爷佩服之至。
好在金庸先生在续集《神雕侠侣》中,大发善心,让瑛姑与周伯通这对欢喜冤家,在历经几十年的离别后,二人得以修行圆满!并让瑛姑与段皇爷(后来的一灯大师)恩怨尽释,三老最后还成了邻居,住在了一起。皆大欢喜!
如何评价《射雕英雄传》里的瑛姑?段王爷不救她的孩子,错了吗?
一灯不救瑛姑的孩子错了吗?这3点证明他没有错!
历史上的段智兴(一灯大师的俗名)是大理国的第十八代皇帝,段誉的孙子,在位二十九年,并没有避位为僧,他是在位期间驾崩离世的。这给了金庸先生对这个人物的创作有了更多的空间,将他的离世改成出家,易名为法号“一灯”,就是最佳的塑造。
然而对他出家的原因,却让他变得很无辜。毕竟从根源上来说,瑛姑儿子的死不是他的错,他对自己见死不救的忏悔更多的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折磨。
一、一灯大师是个重情重义之人,但他没有责任和义务一定要救瑛姑的儿子。
段智兴虽是帝王,但却是个重情重义之人。他知道自己的刘贵妃(瑛姑)跟周伯通有染之后,是曾经想将瑛姑许配给老顽童的,只是老顽童本来就不是想成家之人,他抛弃了瑛姑,自己消失了。
假如当时的周伯通带着瑛姑离开王宫,可能就没有了后来的那一场冤孽。而周伯通离开瑛姑后,瑛姑留在王宫,生了儿子。段智兴却曾因为自己对瑛姑的想念,悄悄去过她的寝宫,但他刚到寝宫屋顶就听到一阵儿啼之声,夜寒霜重,他竟呆呆地在屋顶待了一夜,大病一场。
后来他出家为僧,并不是选择在大理皇家寺院的天龙寺,而是选择了桃源,我认为他是为了离开这个伤心之地,这种避世的做法也体现了他的至情至义。
瑛姑的儿子为裘千仞的铁掌所伤,裘千仞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破段智兴的功力,让他赶不上第二次华山论剑,减少一个竞争对手。
段智兴当然也明白裘千仞这样做的目的,他也知道自己强行救瑛姑儿子,会耗去自己半生真气与功力,之后想再修炼回来所需要的时间那并不是一年半载的,而将是漫长的岁月,他救人刚好就落入了裘千仞的圈套。后来一灯为救同样被铁掌所伤的黄蓉,就元气大伤,幸好和他师弟在翻译《九阴真经》中总纲的梵文时,借助《九阴真经》所载的疗养法门,才复原功力。
二、瑛姑凭什么让一灯去施救她的儿子?
当时的段智兴没责任没义务去救人,但刘贵妃也没理由去让一灯救人。
首先她自己不守妇道,出错在先,但瑛姑却始终并没有为自己的过错而悔过。她自己留在王宫,私自把她跟周伯通的儿子生下来,心里所想的是有朝一日能与周伯通一家团聚。
本来有这个侥幸的想法也无可厚非,但她是不是应该离开王宫,另找住处,或者去寻找老顽童呢。假如她没有在王宫,裘千仞潜入王宫,无非也是想重伤段智兴的儿女或者至亲一人,那就不会是刘瑛姑的儿子了。倘若裘千仞知道那时的刘贵妃还有这一层丑事,他肯定不会伤她的儿子,因为他也会想到段智兴不会出手相救这个可能性,那样他的计划就泡汤了。
其次段智兴并不是一开始就不想施救的,当时他看到婴儿惨状,马上就想救人。可是他打开婴儿襁褓时看到锦帕上刺着“鸳鸯织就欲双飞”(《四张机》)的诗句,知道自己的皇妃心里仍惦记着周伯通,一下子就把他救人的想法给阻止了。换位思考,段智兴也不是圣人,刘瑛姑凭什么要让他做出只有圣人才能做的事情,毕竟圣人也不一定能压抑得住当时的那种愤怒之情。
而瑛姑看着自己的儿子在痛苦中挣扎,知道段智兴拒绝救人,不是想法让他出手相救,而是怨心徒生,亲手了结了儿子性命,让小孩死在段智兴面前,要使段智兴忏悔一生。而且,自己的儿子得不到段智兴的救助,那他也就不能再救其他人,这才有了后来一灯救黄蓉,她去寻仇的后事。这种狠心,这样的逻辑,凭什么让当时的段智兴去救人呢?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瑛姑就是这种人。
三、忏悔避位为僧,一灯大师确实无辜,但却成就了他的另一番作为。
婴儿死后段智兴后悔不已,见死不救的罪过始终萦绕于心,不吃不喝三天三夜,为了救赎前愆,于是传位后人,出家为僧,法名“一灯”。为了清修,远避皇家寺院,隐居桃源,他在位时的四位臣子亦追随他出家修行,成为一灯大师门下的“渔、樵、耕、读”四位弟子。
段智兴取法号“一灯”,是希望以自己一人之错为灯,开明警示世人。南帝变为南僧,脱离了尘世,却变成了光明,实际上这也是他的佛缘已至。
他在潜修中,身拥高深佛法,将“一阳指”练至登峰造极。虽曾救黄蓉而丧失功力,却在翻译《九阴真经》中总纲的梵文时,获得《九阴真经》所载的疗养法门,复原了功力。
修行让他功力精深,无求让他胸怀天下,他开明见性,不但感悟了慈恩(裘千仞),还在襄阳大战中,保得了一方黎民不受战火之灾。最重要的是长寿,最后一次华山论剑,他获得南僧尊称,在新五绝中,他是最老的,年过九十,在小说中的他,百岁高龄不在话下。
段智兴的避位为僧是无辜的,瑛姑儿子之死,虽说跟他有间接关系,但错不在他。他成为一灯,除了忏悔前愆,也是佛缘已至,最终成为南僧,实是大造化。
如何评价《射雕英雄传》里的瑛姑?段王爷不救她的孩子,错了吗?
瑛姑是《射雕英雄传》中少见的女性高手,她的武功在书中的女性中能够排在数一数二的位置,除了梅超风应该能和她不相上下,全真派清静散人孙不二,甚至黄蓉都不是他的对手。瑛姑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就是和周伯通、一灯大师的三角恋情,最为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她为救周伯通苦心钻研奇门术数和她几十年如一日想要报杀子之仇的执着。
那么如何评价瑛姑?首先瑛姑的武功天赋很高,这一点就是祖师爷赏饭了。她本是南帝段皇爷的宠妃,段皇爷号称南帝武功高强,平日里闲来无事也教导后宫这些嫔妃武功作乐,别的妃子也倒罢了,只有瑛姑不仅每日勤学苦练当做认真之事,而且她的悟性奇高,什么道理一点便透,什么武功一学便会。段皇爷甚感新鲜,每每也就用心指导,瑛姑更是用心练功,所以她的武功进境飞速。
瑛姑不仅跟随南帝段皇爷学习武功,还和周伯通学会了点穴之法,后来她出走大理在江湖中挣扎生存,为到桃花岛救周伯通不仅自学奇门术数还在沼泽中悟出了一种阴柔的“泥鳅功”,自以为天下无敌。谁知道不但奇门术数还不及黄蓉连泥鳅功也因为功力尚浅打不过郭靖的降龙十八掌。不过这泥鳅功另有一番精巧迅捷之处,要到《神雕》时期才练得精纯,等到瑛姑隐居百花谷百岁高龄时,功力炉火纯青,虽然不及周伯通的九阴真经,也是江湖中少有的高手了。
其次瑛姑的性格坚忍不拔,这主要是她悲惨的经历造成的。她和周伯通学习武功日久生情假戏真做,做出了荒唐之事,本来段皇爷宽宏大量还有心成全瑛姑与周伯通。可是周伯通不通事务,临阵脱逃,撇下瑛姑一个人远走,完全不知道瑛姑此时已经怀上了他的孩子。可惜这个孩子刚刚出生不久就被裘千仞打成重伤,瑛姑只好苦苦哀求段皇爷救治,可是段皇爷一来不想耗费功力,二来看到孩子身上的“四张机”肚兜竟是她与周伯通的定情之物,所以狠心不予救治。瑛姑不忍心看到孩子垂死挣扎,所以忍痛下手终结了他的生命。可怜这个孩子还没有看到这个世界就早早夭折,瑛姑也悲痛欲绝一夜白头。
难以想象瑛姑当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下手杀死自己的孩子的,这样的经历难免会给她的性格带来影响。她最后看段皇爷的眼神就充满了怨毒,她找不到打伤孩子的凶手,只好把满腔怨恨发泄到段皇爷身上。之后她出走大理,一个人孤苦伶仃在江湖中漂泊,几十年如一日地勤学苦练,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手刃仇人,为自己的孩子报仇。段皇爷也因此一直伤心内疚,最后看破红尘出家为僧法号一灯,每日在佛前忏悔,就算瑛姑前来复仇也绝不还手。等到瑛姑终于发现裘千仞才是真正打伤自己孩子的凶手,这才发了疯似的要杀死裘千仞,可是最终裘千仞被一灯大师度化,未能亲手报得此仇。
一直到《神雕》时期裘千仞垂死之际来寻瑛姑,在瑛姑隐居的地方求了一天一夜想要得到瑛姑的原谅,瑛姑还是不肯释怀,还是见到周伯通后才勉强算是原谅了他。最后瑛姑、周伯通和一灯大师隐居在百花谷,三人以百岁高龄一笑抿恩仇,这一直纠缠了将近百年的恩怨才算是有所终结。要不是瑛姑的性格如此坚忍,她也不会一直不肯原谅一灯大师和裘千仞,而她的这种执着的性格也正是她悲惨的经历造成的,也可以说是无可奈何,谁会想要自己经历这种痛苦呢?
第三瑛姑虽然是大理皇妃,但是她对周伯通用情专一,堪称爱情界的典范。上面说了正是由于瑛姑这种坚忍不拔的性格,她才会一直寻找杀子仇人几十年。可是除了性格以外其实还有另一种东西支撑着她,甚至给了她活下去的理由,那就是她爱了老顽童周伯通几十年。这种用情专一的程度只有等了小龙女十六年的杨过能与之媲美,虽然瑛姑一开始是一灯大师的妃子,虽然爱上周伯通是属于背叛,虽然周伯通对她是流水无情,可是瑛姑却始终如一,深深地爱着周伯通。爱上一个人不难,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地爱着,从未有一天懈怠。
之前我很难理解瑛姑为什么会对周伯通这样一个疯疯癫癫不通事务的人念念不忘,但是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地有所理解,瑛姑只是南帝后宫众多嫔妃中的一个,虽然得宠被封为贵妃,但是日后难免会年华老去,终究会一生被困在小小的大理皇宫。她在花样的年华突然遇到了少年心性的周伯通,又朝夕相处有了肌肤之亲,所以不可救药地爱上了他并不稀奇。因为周伯通可以算是瑛姑的初恋,初恋总是美好令人难以忘怀的,而且瑛姑不甘心一生都被困在后宫之中,她如此勤于练武也能看出她是一个富有好奇心和野心的人。
段皇爷不救她的孩子,是错了吗?其实这段百年公案很难说谁对谁错,瑛姑背叛了段皇爷和别的男人生下孩子有错在先,可是孩子那么小还在襁褓之中又是无辜的。段皇爷如果出手救治必须耗尽全身一阳指功力,第二次华山论剑就不能参加,那么南帝的称号将要不保。练武之人不就是图个江湖闻名吗?而且孩子又不是自己的,能让瑛姑继续留在皇宫之中已经是宽宏大量了,所以段皇爷救人是情分,不救是本分,说不上是错。只可怜这个孩子刚刚出生就遭此大难,还没有感受这个世界就早早地夭折,瑛姑怕孩子受罪亲手终结了他的性命这份悲痛欲绝的心境又有谁能理解?所以她恨极了裘千仞、恨极了一灯大师,也恨极了这个世界也是情有可原。
综上所述瑛姑这个角色被金庸描绘得并不讨喜,但是这主要是由于她痛苦曲折的人生经历造就的她阴凄的性格,而且她与周伯通缠绵悱恻的爱情也最终没有开花结果,令人不禁感到惋惜。在这段三角爱情之中,瑛姑最为受伤,周伯通最为忘情,而一灯大师最为无辜。没有救治瑛姑的孩子成为了他一生的痛,最后剃度出家也是由于他一直内疚后悔过不去心中那道坎,其实根源错并不在一灯,那么错究竟在谁呢?是裘千仞吗?的确裘千仞阴险毒辣又卖国求荣,为了一已私利打伤还在襁褓之中的孩子罪大恶极,可是最后放下屠刀,被一灯大师点化皈依佛门,也算是有所交待。所以最后我只能说一句, 瑛姑的悲惨经历和郁郁不得志的爱情只能是造化弄人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何评价《射雕英雄传》里的瑛姑?段王爷不救她的孩子,错了吗?
不可否认,瑛姑和周伯通的私通是不道德的,毕竟一个有夫之妇和别的男人有染,还有了身孕这件事即便是放到现代来说也一样算是行为不检,但瑛姑的一切更多的是身不由己。
段王爷没有救瑛姑和周伯通的孩子,如果只是考虑到瑛姑给他带绿帽子的事情,是无可厚非的,但实际上段智兴没有出手的原因是怕消耗功力,在第二次华山论剑中失去先机,对名利的执念太深,可以说他自私自利,但不能说段智兴做错了什么。
一,瑛姑刘贵妃的身不由己瑛姑的一系列遭遇其实都是有身不由己的苦衷。
在被段皇爷纳为贵妃的时候,她是身不由己的;结婚后段皇爷醉心与武学,冷落了瑛姑,瑛姑身不由己;事发之后一灯反而撮合她和周伯通成亲,结果周伯通落荒而逃,瑛姑身不由己;生下孩子,被裘千仞打伤,更是身不由己;找一灯求助,一灯不肯出手,她依然身不由己。
瑛姑只是一个花样年华的少女,和许多少女一样,她也对感情有着美好的期待,只不过这种期待在段皇爷身上落空,才让她和周伯通之间发生了不该发生的感情。
如果要说瑛姑的错误,那就是她在在不合适的时间遇到了合适的人。
二,周伯通过错最大,他不应该在发生错误后选择逃避。一灯没有什么太大的过错,他没有虐待瑛姑,只是没有把全部的精力放在瑛姑身上,我认为这是可以理解的。
段皇爷的身份是一国之主,当然处理朝政是第一要务,其次他也是五绝之一,那么钻研武学也在情理之中。
在那个时代即便是稍微有点地位,有点银子的男人哪个不是三妻四妾,更别说是一国之主了,这种风气不是段皇爷的错,也不是瑛姑的错。
要说段皇爷有错,也只能说他太注重名利。
周伯通错误更大。
先不说年轻人之间情不自禁,做了对不起段皇爷的事,况且段皇爷都没有追究他们俩,反而撮合周伯通和瑛姑成亲。
这一点也说明段皇爷其实是相当大度,心胸宽阔。
周伯通最大的错误就是逃跑,犯了错却不愿意面对,而是想要逃避,这不是男子汉大丈夫的行径。
试想,如果周伯通和瑛姑已经犯错,一灯不追究撮合他们的时候他选择和瑛姑一起面对,还会有悲剧的发生吗?
三,段皇爷太注重名利,为了保存实力不愿意出手救治瑛姑孩子前面也说了,段皇爷并没有对瑛姑和周伯通的私情有多愤怒,反而想要成全他们。
瑛姑的孩子被裘千仞打伤前来找他求助的时候,他也没有计较孩子不是自己这件事,他不愿意出手帮忙是另有原因:
我踌躇良久,见刘贵妃哭得可怜,好几次想开口说要给他医冶,但每次总想到只要这一出手,日后华山二次论剑,再也无望独魁群雄,《九阴真经》休想染指。由此可见,一灯犹豫不决不愿意出手,跟自己带绿帽,孩子不是自己的压根就没有关系,他是顾及消耗了内力在华山论剑中没有优势,失去了夺得天下第一和取得九阴真经的机会。
刘瑛姑,周伯通和一灯大师三人,在这几十年里都背负着愧疚感。
瑛姑愧疚做了对不起段皇爷的事,以及对裘千仞杀害她孩子的仇恨。
周伯通愧疚对不起段皇爷,二来知道瑛姑怀了自己孩子又被裘千仞害死对瑛姑的愧疚。
段皇爷愧疚的是明明有机会救活那个孩子却犹豫不决,不杀伯仁伯仁却因他而死。
算下来,裘千仞才是死有余辜的那个。
幸好故事的最后圆满收场,瑛姑,周伯通,一灯大师三人相视一笑抿恩仇,结伴隐居百花谷,裘千仞在临死前也得到了瑛姑的谅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