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社会现实是:养儿不是防老,是养到老,一辈子的负担”对此你怎么看?
我们这个小区非常有趣,“养儿防老”的,和“养儿到老”的老人泾渭分明。分成两个阵营,他们站在自己的位置上,面对对方遥相望,实在是打心眼儿里,挖空心思,也想不出他们为什么会那样做。
先说个养儿防老的版本。
山东人老刘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说他是农民,可能也有点儿不准确,因为在儿子上初中之后,他就去镇上的工地打工了,媳妇儿倒是个纯正的女农民,就是这样一对夫妻,培养了一位国有银行的高。都说读书人能改命,千真万确。即便是在竞争激烈的当下,如果你能够毕业于G5大学。(即北清人复交)这五所院校的金融财会类专业,研究生学历,在北上广可能不能游刃有余,但是在天津这种二线城市里,完全就是单位的业务担当了。老刘的儿子如今已经是个国有银行的中层了,收入不算太高,但福利很好,给配上150平米的大房子,把父母接来颐养天年,一家人和和气气。
都说婆媳关系难处,在他们家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老刘的儿子小刘娶的媳妇儿很贤惠,虽然是天津本地人,但是也是传统的女性。吃饭,头一碗先盛给公公,第二碗是婆婆,然后是丈夫,最后再是自己。在很多人看来,这种妇女简直就该拉出来揭批。这不是地位低下是什么?
但是,人家一家子过的和和睦睦,小敬老,老爱小。夫妻和睦。妻子打心眼里敬重自己丈夫小刘,这个事业有成的持重男人。老刘夫妇俩给孩子们看娃,孩子们对老刘夫妇俩也满是尊重。家里一些小矛盾也好解决,几个人在一起商商量量的,反正都是为了这个家。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
一个很小的细节。
老刘和老伴儿晚上爱出去遛弯儿,跳广场舞。老两口吃完饭就赶紧出来溜达,得快九点了才回家。每次他们玩完了,一进门,儿子和媳妇儿都会不约而同的说:“爸妈回来了,热水器准备好了,洗个澡睡吧,小宝大宝已经哄着了。”
早上起来的时候,小刘和妻子都去上班了,临走前会对父母说:“爸妈,我们走了,你们晚上想吃点什么小吃的,我们给您带回来。”这叫晨昏定省。出自礼记。
山东人老刘没什么大文化,但是传统的中国伦理道德,他一点也不少。祖祖辈辈的孝道和责任,这些做人的基本品德,在小刘还小的时候,老刘就给他灌输了。一家人有长幼有序,尊卑有别,凡事要考虑集体,遇事要故念他人。如今儿子在外是赫赫扬扬的刘主任,在内还是规规矩矩大孝子。在他们家里,没有自私自利的宠溺,更没有粗言秽语的争吵,过去 有一句话来形容他们家比较合适,叫做:耕读传家。
和老刘家成鲜明对比的,是老李家。
老李家住在老刘家对面,房子比老刘家买的早。是这个小区的一期,这房子是老李她爱人工作的时候,因为有级别照顾,买的单位集资房。在当时曾是这个城市的楼王,据说价格不菲。
老李的老头儿级别挺高,是大报的主编。老李呢,自己在部队担任领导工作,后来转业到地方。他们只有一个女儿,自幼就非常宠爱,把女儿捧成了公主。
老李家的条件很好。老李的父亲是高干,当年的老红军,而老李作为高干家的长公主,当年就是那种坐着小汽车去看长征组歌的小女孩。自己曾享受的一切,老李都想要传给女儿。
女儿在南京长大。生于最好的医院,上的是最好的学校,自幼就是被捧在手心上的小公主,她说一不二,想吃什么水果,一年四季无论何时,就必须要吃到。三月里荔枝,寒冬中哈密瓜,只要孩子喜欢,老李总能满足孩子。哈密瓜中间那最软的部位是属于孩子的,以前那是属于她的。
其实闺女上小学的时候,外公已经去世了,老李总觉得闺女所享受的待遇,和自己小时候比起来差远了。再加上她和丈夫的关系不是特别融洽,夫妻分居了好长时间,老李又觉得自己对不起孩子,让孩子没有爸爸了,所以把女儿的宠爱又调高了三级。
最漂亮的衣服一定是属于她女儿的,如果不给买,当时就撂脸子。最新的玩具也一定是属于女儿的。有一次闺女在商场看中了一个玩具,那种上了发条会走的机器狗。谁知妈妈的钱没带够,于是只好带着闺女赶紧回家,把钱取来了,可天又黑了,商场关门了。第二天一早,妈妈就带着女儿直接奔商场,谁知道机器狗被别人买走了。女儿不干呀!坐在地上撒泼打滚,大哭大闹。妈妈只得在一边细心的哄劝宝宝:“乖,好乖囡,妈妈带你去上海买。”于是立刻叫人买火车票直奔上海。
即便是过着小公主的日子,但是孩子还是从来没有满意过。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妈妈能够给她的东西越来越少,而她的欲望越来越高。不满意处处都在。欲壑难填!
她要吃威斯汀的西餐,吃起士林的不行吗?不行!
她要去日本度假,去迪士尼,当时妈妈手头的钱不够,寒假先不去了,咱们暑假去好不好?不行!姑娘大发雷霆。
有一次我亲眼看见老李给闺女急急忙忙的从外面买来三明治,闺女咬了一口,立刻吐在地上,说:“你什么脑子,我跟你说过,不要烟熏火腿,要三文鱼的,可你看看你买的是什么?”
说着把整个三明治拽在了母亲的身上。当着很多人呀!
要知道这是一个家里摆钢琴挂油画的家庭呀!这是一个无论是母亲老李,还是女儿小李,是学过芭蕾舞的家庭呀!这是一个有着三代红色传统的家庭呀!看到他们家这个情景,真让我觉得惊讶。
我当时脑子里就闪出一句话,老李这辈子命真苦!
她嫁了个丈夫,但一辈子也不遂心。怎么说呢?老李脾气不好。丈夫是个才子,但出身贫寒,老李看不上他。其实我也明白,像老李这种人,并不是真正欣赏才子的人,她想嫁的是公子,但是肯定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被公子看上吧。估计也是因为她的脾气,于是她不情不愿的成了个怨妇。
接下来呢?
退休之后,她的命运就更惨了。给女儿看孩子还经常被骂。将近两万的退休金,到自己手里只剩了两千,有的时候连个进口药都舍不得吃。
有一次,为了补贴自己春节的费用。老李把自己家的一只赤金镯子给卖了,卖了三万多块钱,自己悄悄藏着。谁知被女儿知道了大闹一场?把家里的东西都砸了,把那钱也给拿走了,那个春节老李过得很心酸。
女儿没有工作,她成绩并不好,上了个二本大学,家里明明给安排了很好的工作,在报社,但她嫌采访累。写的稿子通不过,她又嫌别人挤兑她,于是很快就辞职干了。在家里就是专职啃老,反正父母的退休金加在一起能有三四万块钱呢。于是这个开着宝马汽车的无业女青年,日子过的很潇洒。
但更让老李痛心的是,小李找了个女婿,是健身房的教练,和她一样也是好吃懒做的,人是外地的,家里特别穷。就是长的好,漂亮。女儿说她不在乎,可老李的心,真疼啊。自己以前是那么骄傲的公主,嫁了一个北大毕业的报社主编,都觉得委屈,可女儿呢?嫁的却是个连没有正式工作都没有的健身教练,这不就是个小白脸吗?
那一次,老李说起女儿的婚事,气的直哆嗦,和我说话的时候,她眼里满是泪水。过了半天,她擦擦眼泪说:“我也不知道我是做了什么孽。就这么一件一件事的袭来,就这么一件一件事的报应。我的福可能在我小的时候都享尽了,剩下就是无边无际的苦了。”
老李夫妇给他们小两口看着孩子,一个月的退休金,无论挣多少,发到他们手里的生活费就是3000块。孩子的衣食住行都是很好的。但他们老两口就像一对保姆一般,如今他们倒是不打了,共同的“地主老爷”就是她的女儿女婿,把他们剥削的够呛,老两口老了老了倒成了相依为命了。
那天我老伴回来的很晚,我去楼下接他。无意中看见拐角有个人影,仔细一瞧是老李。她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看着天。我走过去问她怎么了?路灯下,老李的眼睛,红红的,看来是刚哭过,咱也不好问人家具体的家事。
嗨,其实她那些家事,我闭着眼也能想象出来,所以只能假装糊涂的说:“还站这儿呢,有蚊子咬。”
老李说:没事儿,我跟这凉快凉快。”于是我只好上楼了,又过了一会儿,我下来了递给老李一瓶驱蚊花露水和一把扇子,还有一个小板凳。对她说,凉快一会儿就回去吧。老李点点头,接过板凳,自己重重的坐在地上,拿着花露水和扇子,一话也没说。
不知怎么,老李的话,现在越来越少了,那天她在灯下坐了很久很久,听老伴儿说都半夜了,还在那里呢。
人生最苦老来贫!
有时候我觉得老李这辈子的命运,还不如农民老刘呢!
都说人生最好如爬坡,一步更比一步高。可老李呢?她是从山顶上极了咕噜的往下滚呀,如今掉在了这个泥潭里,爬也爬不出,沉也沉不下去,就在那泥泞的沼泽里挣扎着,挣扎着,慢慢的变得越来越麻木。
前一阵听说老李住院了。我问她老伴好了点没有。她老伴听了叹了口气,说:唉, 她在医院不想回来,在那儿住着吧,我自己看孩子,倒也不用她帮忙,在那儿好好休养一下吧,总比在家强。
老伴儿自言自语的走了,这一对老夫妻呀,唉,老了老了,受罪了!
有人说“中国社会现实是:养儿不是防老,是养到老,一辈子的负担”对此你怎么看?
养儿防老是传统观念。可现时社会很难做到养儿防老了。绝大多数人养儿已经防不了老了。养儿确实给老人带来一辈子的负担。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现在五零后,六零后,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啃老族的很多,工作收入低不够用,老人补贴。二,有很多子女,追星,玩网游不正经工作。毁掉了正常人的生活。三,儿子结婚,房子,等结婚用品,老人负担。四,帮助子女带孙子,比工作时还累,还得受子女的白眼。五,既便子女有工作,赶上延长退休。老人已经赶上晚婚晚育。现在老人六十多岁了,子女三十多岁。子女没退休,老人绝大多数去世。辛苦了一辈子。六,独生子女,有些是在国外结婚或工作的,有些是异地的,造成空巢老人特别多。俗话说,“儿待千里母担忧,母待千里儿不愁"。给老人精神上,和经济上都带来很多困扰。所以种种原因造成中国社会现实养儿不防老,养儿是老人一辈子的负担确实是这样。
有人说“中国社会现实是:养儿不是防老,是养到老,一辈子的负担”对此你怎么看?
人都是往下疼,做父母的就像蜡烛一样,大部分还都心甘情愿。我的一个亲戚,每月3000元的退休费,还要给孙女交幼儿园的托儿费,还要每年给孩子上10000多元的保险。我问她"为什么你给交孩子的托儿费?"她答:"不能给看孩子就给交费吧。"培养孙女已然成为了她被迫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这显然是儿子儿媳要得到的结果,啃老啃得这样的有理有据。我不反对爷爷奶奶给孙辈花钱,但是,钱要花在刀刃上。同样是这些钱你可以在孩子生日或过年过节时给个大红包,绝不可在孩子平日的正常生活里取代她的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样在儿子儿媳眼中你的所作所为都是应当的,甚至会觉得做得还很不够,他们会一直地毫不留情地啃下去,忽略了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忽略了父母日益增加的衰老,到你老到需要他们来照顾时,他门会没有心理准备,觉得来得突然和猝不及防,你必定成为他们难以接受的负担和包袱,结局不言而喻。这也是长辈们自编自导自演的结果。
有人说“中国社会现实是:养儿不是防老,是养到老,一辈子的负担”对此你怎么看?
现在的社会,有的确实是这样,我们附近就有一位姑娘,都三十出头了,爸爸妈妈到哪里,她就到哪里,心里也不想找个对象,早点结婚,成个家,父母想说也说不了,有时候,我也在想:姑娘这样,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是家庭?是社会?还是本人?论家庭条件,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理应说:这样的家庭,孩子更应该明事理,懂道理,可事实上,孩子恰恰不是这样,通过跟其父母接触解到:孩子从小父母,爷爷奶奶,姑姑都将她视为掌上明珠,要啥给啥,至于打骂更是谈不上,大学上了一年级,后来就不上了,天天玩电脑,家里买的吃的东西几乎可以开个小超市,再进一步了解到:父母平时很少在家里做饭,劳动,做家务活,为了讨孩子喜欢,今天到这里吃,明天到那里玩,在孩子的印象当中,我的父母不用我去从事什么工作,正是因为父母错误的教育培养孩子的方式,才导致了孩子今天的结果,所以说: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得不值得全社会人的关注,过分优越的生活条件,父母很少参加家庭劳动,使小孩从小就看在心上,等孩子以后思想观成型了,又如何才能使孩子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上去,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也是祖国的未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的每个家长朋友不得不从前人的身上去吸取经验和教训,过分地爱她,有时就是害孩子,当然我们不是不要去爱孩子,爱只能藏在心里,而不能放在脸上,嘴上,记得我们小时候,父母到田里干活,我也一起跟随在父母的身边,所以从小就能体谅到父母的疾苦,等自己渐渐大了以后,挑水,做饭,割猪草,什么都做,所以以后自己也就学会独立了。一个人只有独立,才能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有人说“中国社会现实是:养儿不是防老,是养到老,一辈子的负担”对此你怎么看?
什么事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部分啃老族,他们都已长大成人了,但是成天既不工作、也不学习,只图吃喝玩乐,只图享受。他们给父母带来太多的麻烦。本来指望他们能成为有用的人,谁知却成了废物。看到这部分人就会让人想到一句老话,“养儿防老”。过去人们的生活水平很低,到老了自己不能劳动了就要靠儿女来养活自己,因此家家都要多生孩子,为的就是自己老了有人赡养。社会发展到今天,这句话似乎过时了。现在不再是“养儿防老”了。养老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些事情却反过来了。养儿不是防老,而是养到老,一辈子的负担。这种情况虽然是个别现象,但他说明我们有些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着缺失。孩子为什么会养成那些坏的习惯,关键在于父母,是父母教育的失败。这些家庭多数都是娇惯型的,孩子从小就是要星星不给月亮,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好吃懒做,好逸恶劳的坏习惯。长大了坏毛病也养成了,什么本事都没有,只能靠父母养着,养一辈子。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强对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有人说“中国社会现实是:养儿不是防老,是养到老,一辈子的负担”对此你怎么看?
养儿防老已成笑话,养儿到老才是不争的现实!你到学校大门外看看,再到菜市场瞅瞅,再到乡下走走……唉,做人难,做父母更难!这已成为中老人的共实!
①养一个儿,从小到大,生活、读书费用不菲,尤其是那些有“出息”的,从幼儿园读到大学,甚至硕士、博士,家境差的往往弄得一贫如洗!好些家长除了吃饭,连像样点的衣服都穿不上,做父母的好难![流泪][流泪][流泪]
②儿大当婚,买房,好难好难!未来的儿媳,农村的房不住,城里老旧的房住着没面子,小户型还不满意,要一步到位弄个大的!看看,这买新房要愁煞多少父母哟!还有那彩礼,啊啊啊……父母在单位上班的,或打工称大钱的还好办,农村为娶媳妇,往往要背一屁股债,做父母的真难!
③儿子又有孙子,一胎还有二胎,你不带谁带呀?儿子媳妇上班打工,压力大,“累得半死”(年青人语),义不容辞地当免费保姆,你还不得有半点怨言!弄不好夫妻反目离婚,你的担子更重!眼下男多女少,美女成稀有资源,离婚再婚,男人难上加难!做父母的看着光棍儿在身边晃悠,辛酸落泪活得好艰难!
所以常听人讲,养儿不易。什么叫孝顺呀,只要他长大能“有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有一个家,能把家操持好”就是最大的孝顺!至于“啃老”嘛,“啃”点也没啥!指望他们养老,那简直太奢侈啦!
我听个别言辞过激者甚至乱言:养儿防老快成养儿“妨”老啦![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