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的中产阶级家庭与高知分子中产家庭算不算门当户对?
孔子门徒三千,七十二贤人。你说这子贡和颜回能做亲家吗?要我说不能。真的不好操作。
子贡人称儒商之祖,脑子活特别会做买卖,而颜回呢?一生清贫,大知识分子,一箪食,一瓢饮,身居陋巷,不改其志,最后好像也饿死了,但这两位贤人三观不同。差异太大了……
好多人一说门当户对只看收入,一个大学教授和一个商人是不是划等号了?其实除了经济对等之外,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体系,而很多商贾人家与知识分子家庭是有很大差距的。他们对待金钱的态度,对待婚姻的态度和知识分子不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他们的视角。生存方式决定了他们的社交。其中差距很大了,我可算是见识了。
我目睹过两对夫妻离婚,都是女方来自于知识分子家庭,男方来自于有家族生意背景的家庭,这两种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
我堂三哥的儿子以前就娶过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女孩,她父亲是一个会计,后来在一所不出名的地方小财院当老师,母亲好像是个干行政的,她是独女,一个简简单单的知识分子,清清静静的三口之家,平日里就是学习工作,喝饭谈天。环境简单,生活朴素。他们在小城里过着幸福的生活。
知识分子家庭自然书香盈溢,所以女儿学习成绩也很好,是本科是浙大,还是研究生是浙大,我忘了,反正是个两代红(就是本科和研究生都来自名校)姑娘长的也好看,温文尔雅,含羞带笑,是典型的江南烟雨,小家碧玉。
毕业之后,小姑娘选择留在北京工作,在一家IT大厂做销售支持。说是销售,其实不用动嘴,就是给企业解决售后问题,设计程序之类的事。在工作中,认识了一位在银行工作的富二代,家是北京人,两个年轻人几乎是一见钟情,
后来据我侄子大小儿说:看见她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暖暖的。这该就是怦然心动的感觉吧。
虽然说这话的时候,他们已经离婚了。但是那些美好的时光,大小儿还记得。和大小儿以前遇到的那些京城姑奶奶不同,这位江南佳丽总是泯着嘴,微微地低着头,一份温顺舒心的模样。
一切从“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开始”……
他们恋爱了。但是没多久,当他们想进入婚姻的时候,被我三哥和三嫂强力反对,其实现在想起来,平心而论,老人的反对还是有道理的,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一路人,这两个家庭也不是一路家庭。可惜孩子们自己看不到。那时他们满眼都是爱情。
具体是怎么冲破的封建阻力,怎么偷的户口本,小两口怎么破除偏见,喜结良缘,咱们就不说了,但婚后过起日子来,真是磕磕绊绊,满目荆棘。
第一条就是婆媳关系,小姑娘实在是不理解为什么小家庭和大家庭不能切割。为什么自己的丈夫总拉着自己参加婆婆家的聚会?
要知道婆婆家族的聚会可不是四口五口的那种,而是乌泱泱的一大屋子人。在这家里,光是平辈儿的兄弟们年龄跨度之大就让人咋舌。从40多的大叔到满地跑的宝宝。头一次见家族成员,这位新媳妇儿就闹得头晕脑胀。一通认大小,就认了足足一上午。
知识分子家庭一般都推崇新式思维。民主生活。那就是家庭单位非常小。新媳妇儿的娘家亲戚只有一个叔叔,也很少走动。一家三口就父母和自己,关起门来过日子,清净素雅也没那么多牵绊。连爷爷奶奶家都不常去。
婆家可不是这样,作为儿媳妇,她要经常去给公公婆婆请安。还要定期和其他的兄弟媳妇儿,妯娌在一起聚会。她要挨家去拜访丈夫的叔叔大爷,有的时候她都弄串了,也搭着四叔五叔六叔长的都有点像,实在是分不清楚,还有那个人,为什么不能叫七叔?而是要叫小二叔。这一大家族的人,我为什么要和他们应酬呢?
她更受不了的是小姑妯娌,婶子大娘对她的审视打量。她听说有好几位长辈婶子都是名门出身,婆婆在她面前经常有意无意的也炫耀着自己的家族背景,这让这位新媳妇倍感压力和委屈。
但是,丈夫则鼓励她好好表现,用实际行动赢得长辈的喜爱。
“我为什么要讨她们的欢心?”新媳妇不明白。
她突然想起了那句话:我不是嫁的一个人,我嫁的是一个家族。
这个家族很古怪。
春节的时候,他们会一身盛装在郊外的一幢别墅里聚会,这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居然会磕头祭祖。每一个座位都是有其固定的主人。不能随便就落座。聚会表面看似亲亲热热,但实际上,规矩重重。
清明节的时候又要去公墓祭扫,有一次在太公太婆的墓前,她不慎错了地方。大娘阴阳怪气的来了一句:“站在这儿,你早了点。你还没给这家添丁进口呢,就这么有底气,这是我们姑奶奶的位置。”紧接着,婆婆狠狠的瞪了她一眼。
这所有的一切,让小姑娘感到无比委屈。在娘家从来没有人这么奚落过她。这个家族等级森严,礼数繁多,难道这是新中国的家庭吗?这不都是封建糟粕吗?
“自己关起门来过日子好不好?我们为什么要和他们联系?你那些堂兄弟来了,我还得招待,我讨厌别人来串门,我想过清清静静的生活,我也不想和你那些什么婶子大娘在一起走动,大过节的凑在一块儿玩牌,有意义吗?”
小妻子的这些问题,让新婚丈夫实在是摸不到头脑,这就是他家呀!他在这个家族里生活了30多年。他也这样过了30多年,以他的心智也没有办法给妻子解释清楚,这个家族为什么这样生活,他们为什么不独立?为什么要抱成一团?为什么要举行这么多的家族团建?这有什么意义?
“你媳妇就是小家子气,不懂事!”丈夫的同学们这样评价着新媳妇。因为他们自己的家庭也是如此。他们都来自于私立中学和私立大学的孩子,都是那种家族里有生意投资的小朋友。大学老师他们见到,但是只是在课堂上。大学老师家怎么过日子,他们不知道。
为了让新媳妇开窍,这个家族唯一的姑奶奶,受婆婆的委托,出来给这个新媳妇儿讲述了他们这样的人家生存之道。
这位姑奶奶这样说:我们这个家族人口众多,早年间,我们是从河北迁徙过来的,而且这个家族的成员从事的工作基本大相径庭。这就像是 在一个村子里,老大负责杀猪,老二负责卖肉,老三当兽医,老四做火腿,老五呢,他专门养猪,老六运饲料,老七卖猪仔……我们都在一条产业链上,大家凝聚在一起,互通互助,这才是我们的生存之道。
在以往的半个世纪里,我们就是靠着这股劲头,才让一家人都过得蒸蒸日上的,关起门来过日子,会削弱我们的实力。所以,有许多生意家族都是选择了群居的生活方式。他们和单打独斗的知识分子不同,老师就是教书,会计就是算账,而我们这些人,也包括你丈夫,从事的是金融地产,商管银行业。他们的业绩来源,需要联络亲友,相互帮衬。共享资源,齐心合力。只有这样,在这大大的城里,我们才能立足生存。所以,在下一代,这种精神要继续发扬。这是这个家族秉承的一贯传统。如果想要在这个家里过好日子,你就要多生孩子,多和亲戚融合,加入我们行列……
最后这个小姑娘好像是弄明白了这件事。但这更坚定了她离婚的念头,她不愿意把自己和一大堆人绑在一起,更不愿意去接受别人的评判,她觉得这不是她想要的 理想家庭。
……………………………………
与此同时,另一个家族里,一对夫妻也在闹离婚。这个家族和我们遇到的情况一样,也是一个富二代的小老板娶了一名事业单位的女职工,前者是做家族生意的,复者来自于一个机关干部家庭。
新媳妇最讨厌的事就是回老家,虽然老家离他们也就七八十里地,但是回到老家之后那一大堆亲戚也让她头晕脑胀,每年他们都要在老家住大概100天,因为公公的生意就是和老家的好几位亲戚一同干起来的。
作为第一代女主人的她婆婆,希望儿媳妇能够好好学习学习自己这种长袖善舞,联络亲宗的本事。能够周旋于各种复杂关系之中,成为丈夫在生意上的得力助手。从而成为大家族下一代的领头人。对于未来的生活,媳妇儿自己的计划和未来婆家的展望,简直就是两套蓝图。一个是四合院,一个是小城堡?
比如生孩子。儿媳妇生了个闺女,她很喜欢。过小家庭的生活,有个漂亮的女儿陪着她,就像她陪着她妈妈一样,这样的生活很好呀!
但婆家下的指令是生儿子。必须是儿子,而且至少是两个,这让她觉得无法理解,非常崩溃。大喊:
“你们家有皇位要传吗?”
公公听了这话很气愤,我们家虽然没有皇位要传,但我们家有生意要传。我们几代人拼杀出来的建材买卖,凭什么 要因为无后,断送在你的手里。
于是一次吃晚饭的时候,公公和儿媳妇儿互怼,吵了起来。公媳大战!这就是在见多识广的头条里都非常罕见。
再有一个就是没有生活边界。
公婆希望他们和自己住在一幢房子里,这样可以便于随时指导新家庭。而且更重要的是,婆婆想要和未来的孙子处的更近。便于教育。但这让新媳妇儿又无法接受了:
“你们家到底有没有边界感?尊重不尊重小家庭。”
但丈夫也觉得很冤,我爸妈不光是我的爸妈,他们也是我的领导,也是我的师傅,我的同事,我不能和他们在一块儿吗?难道我只能和你单独呆着吗?别墅这么大,一家人为什么要分开。你为什么要破坏我们的大家庭呢?
到最后两下里都弄得非常痛苦,甚至于相互伤害起来。丈夫骂自己的新媳妇是搅屎棍,婆婆说自从新媳妇一进门一家子就没好事儿,新媳妇儿说丈夫是愚孝,说婆婆一家子都是农村脑袋,于是居然动了手。
这段婚姻也是以离异告终的。一对恋人最后成了一双怨偶。两位新媳妇儿都是在婚后两年之内就离异了。虽然这段婚姻很短暂,但是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一段失败的婚姻终归是一种伤害。迄今为止,两位女孩儿都没有走出这段伤。
前一个姑娘回老家了。但还是孑然一身。
后一个自己离开了,但是特别牵挂女儿。
而相比之下,男方倒是调转的很快。新媳妇儿很快又进门儿了。前一位是和自己的发小同学,兜兜转转又续前缘了。一位金融界的大小姐进门了。这次婆婆满意级了。
后一位干脆娶了一个老家的女孩。就是温柔贤惠的传统妇女。在家里看孩子,照顾老人。是个合格的继母。
这两位继妻,都非常理解传统家庭,而且也很认同婆家的三观,于是婚后生活都过得轻松愉快,风生水起了!
所以,综上所述,我要说的是。
第一,不要用收入地位来衡量是否门当户对。
第二,如果双方价值差异较大,那么一定要有一方愿意牺牲自己的想法去成全对方,而不是双方都争个面红耳赤。但是在实操中,这很难。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比较清高,生意人又固执。磨合起来其实真不容易。
第三,许多谅解应当在结婚前进行。在结婚前要对对方家庭进行考察,了解一下他们是什么背景?什么生活方式?自己以后能不能这样生活。不能凭着一分激情进入婚姻。这很重要。
其实,现在新兴的一些家族企业,他们的生活方式更加趋于传统。有的家族真的像100年前那样,生活长幼有序,礼节繁缛,因为这些礼节的存在是有必要的。
他们是一个家族,是一个有凝聚力的,有共同利益的集体。他们是群居动物。这往往是知识分子家庭所不能够理解的。因为他们是独居动物。
大雁爱上了鸵鸟,那么他就要放弃飞翔。如果鸵鸟爱上了大雁,那么他就得脱胎换骨!
寻爱易。维婚难!
做生意的中产阶级家庭与高知分子中产家庭算不算门当户对?
门当户对不仅是物质上的门当户对,还有精神上的门当户对。
做生意的中产阶级家庭与高知分子中产家庭算不算门当户对?
这个,我给您打个比方,如果高知分子家庭给商人亲家讲故事:“在春秋时期,有一个诸侯…”,而商人亲家没有一脸雾水地问:春秋到底是春还是秋?诸侯到底是猪还是猴这种离谱误解的话,还是能试着匹配一下的。毕竟,某些差距,可以通过真诚加努力弥补。
另外,难说这种组合不是绝配!想一想,高知家庭补足商人家庭学识的短板,而商人家庭补足高知家庭投资的短板,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强强联合呢?
做生意的中产阶级家庭与高知分子中产家庭算不算门当户对?
在子女势当力敌的时候,中产的收入超过高知3倍就是相配的,1倍对冲生意风险,一倍对冲社会关系。也就是知识分子一年赚50万,150万商人可匹配
做生意的中产阶级家庭与高知分子中产家庭算不算门当户对?
看双方父母的知识储备是否在一个层次上。
做生意的中产阶级家庭与高知分子中产家庭算不算门当户对?
从物质来说都中产,从精神境界和社会关系人脉来看,不是一个数量级,除非达到城市顶层商人,才能与普通高知旗鼓相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