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母挫折教育中长大的孩子会自卑吗?

我是从小在母亲的言语打压下长大的。她是那种嘴很毒的人,从她嘴里你不会听到任何一句好话。 有的时候邻居会夸一句“你看这丫头长的真好,学习真好”之类的话,她就会说“啥呀,她有啥好的,…”然后就是叽里呱啦一顿数落,什么脾气不好,什么不干家务啦,总之没有一点好。在这样的言语攻击下,我感觉我是自卑的,再加上家庭条件不好,我到现在都比较害怕与人相处,感觉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长大挣钱了,给她买件衣服,换来的是“这是买的啥啊,这么难看,白送都不要”久而久之,不想再给她买东西了,出钱还赚不着好。 有的时候就在想,是天下的父母都这样吗?是我自己不够强大才导致了现在这样自卑的吗?或许有这样的原因吧,可是我永远不会对我的孩子这样,我不希望小时候的阴影困扰她一辈子的生活。

我年轻的时候,上班时认识一个同事叫小豆。

她姓窦。

但是我叫她小豆的原因是,我小的时候有个儿歌叫:“一年级的小豆包一打一 蹦高!”她就像那儿歌里的一年级小豆包,总是低着头蔫蔫的,甚至好像还有点天然呆!

她总是觉得自己很不好。总是用一种怯怯的眼神看着别人,好像在说:您看这样行吗?您看我行吗?

就是这种 怯懦的眼神,让小豆在职场上特别没有存在感。小豆成了被人呼来喝去的办公室“公共使唤丫头”,什么事儿都让她跑腿,小豆还干得挺起劲。

下午有人想吃零食了,就打发小豆去买。到对过的小卖部买点酸奶饼干什么的。说这话的人倒是轻巧,我们这个单位是“宫门深似海”的,所谓对面的小卖部,实际上得走13分钟呢!小豆计算过,就这13分钟,小豆跑了860遍,只要是有人在办公室就会使唤她。

那会儿机关办公室不成文的规矩是,大学刚毕业的办事员打开水干杂活。但是只要是有了后辈入职,就把这些杂事传给他了。就像西游记里,早先八戒来挑担,后来沙和尚来了,担子就给沙和尚了。可小豆都已经到了孙悟空的级别了,还给人家跑腿挑担呢!

我真替她喊冤。

太腼腆的性子也挡不住欺负。随着小豆岁数的成长,眼看她来机关都七八年了,升职无望。显山露水的大事儿轮不上她。甚至在领导面前连转悠转悠的机会,她都没有。也是她自己不愿意,她很怯场,看见领导就害怕。

我就纳了闷了,领导又不是老虎,咱们在领导面前想方设法展示自己还来不及呢,你跑什么呀?领导问你话,支支吾吾的也答不上来。有时候我看着她都着急。

虽说是个女同志,也是年龄不等人啊!在机关里得一步一步往上走,头几年最重要,基本上五年之内没有起色,以后就很难有起色了。但小豆就是那么紧紧的“扎根基层”,用她的话说那轮得上咋咱呀!

小豆的自卑让我觉得很奇怪。哪来的呀!

其实小豆的出身背景说出来真是很不错。她父亲也是个高级干部,自己是浙江大学毕业的研究生,那是九十年代呀!她比我的大学要好多了。小豆模样长得也好,虽说个头不算高一米六,但是白白净净,显得很文气。说话口吐兰花似的清新雅致,有一种古典淑女的气质!

可如今是啥时代了。到单位淑女早就不好使了,如今讲的打女。是争先恐后,激烈竞争,劲显手段,抢占先机,这些小豆天生没有。就像是羊,只知道跑,不知道咬。

后来我升职了,小豆求我把她带出来了。她说她的那个领导老给她小鞋穿,而且办公室里二三十号人,她伺候不过来了……

于是我们就有了私交。闲暇时,小豆慢条斯理地跟我说起了她的童年:

“我就是不招我妈待见。我爸长期不在家,我妈总拿我撒气。她喜欢我哥还有我弟,总夸他们,可是到我这儿我妈就没好词了。”

“看你成天那个丧气样!”

”看你这衣裳,什么好衣裳给你穿上也不显好。老是那么灰头土脸的。”

“成天念个死书,什么都不懂。连句整话都不会说!”

小豆她妈挺有本事的。好好的一个品学兼优的三好生在她嘴里愣给损的抬不起头了,至于她为什么不喜欢这个女儿,我也闹不清,不知为什么好多妈妈就是不喜欢自己的女儿!

最后小豆结婚了。结婚之后,接着顺理成章的受婆婆的气。受丈夫的气。不过小豆很淡然,她觉得在夫家总比在自己家好。好歹不挨打。丈夫也就是:出个轨,外个遇,不打不骂给饱饭。小豆 挺知足。

这几年,小豆好像熬出来点了。毕竟也都50多岁了,婆婆驾鹤归西了,丈夫岁数毕竟也大了,也回归家庭了。孩子学习成绩好,也知道孝顺。苦尽甘来的小豆挨骂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她就觉得日子很甜美!

她总是感叹:我有老来福啊!

我跟小豆说了一万多次。你很好!你很优秀!你干嘛总觉得自己比别人低一等啊!

遇事你要为自己争取呀!

“我可不敢!”小豆听了一伸舌头,“我可没你那脾气。我忍忍吧,就保持现在的状态,我就念佛了!”

忍辱负重是小豆一生的写照。也不知她这一生过得是真好,还是假好。

……………………………

我们家也有一个小豆。

就是我弟媳妇儿。我弟媳妇儿她妈看她也不顺眼,成日间的“塞得”这个闺女。

这不,老太太前几天又把闺女臭骂一顿。

因为让她帮着盯装修房子。但是赶上疫情,人家工人不回来了,装修了半截的房子撂在哪儿了。这本身是一个不可抗因素,但在老太太那儿就是可抗。自己的闺女应该能够扭转乾坤,把工人都召唤来,把疫情都驱赶走,不然的话就是废物!

废物点心!

“你这辈子能干点什么成?”老太太指着闺女,跳着脚的骂!于是,一大堆在弟媳妇童年经常出现的熟悉语言又来了。

这位倒霉的姑奶奶站在墙角,正在那儿熟门熟路的挨骂呢。

这时她那平时寻花问柳,不干正事的丈夫突然灵光乍现了。我弟弟推门进去对他的丈母娘说:“您差不多就得了,英儿累了,得回去了。”

说着姑爷拿起电话打给司机:“把车开过来,把夫人接走!”

这位霸道总裁一沉脸,丈母娘还真挺害怕的。于是也闭了嘴。只见我弟媳妇儿哆哆嗦嗦的,像老鼠一样贴着墙根儿从娘家溜了出来,钻进了汽车。过了半晌她才缓过神来,对她的丈夫说:“你当着我妈的面,管我叫夫人合适吗?”

她丈夫冷着脸说:“我就叫给你妈听的,大过节的骂什么骂。我的女人,别人骂一句都不行!就算 她是你亲妈,生了你,养了你,但你现在是我的人了!”

弟媳妇儿满眼崇拜的望着弟弟,感慨的说:“得亏我结婚了,还真有个替我说话的人。我挨了我妈一辈子骂,也就是你敢回个嘴呀!”说着说着,弟媳妇挽起丈夫的胳膊,靠在他的肩膀上,笑的很甜,好像看到满眼莲花。

你看,她还找到幸福感了。

…………………………

我还是觉得奇怪,这世上为什么有的妈,要生命不息,骂人不以,把自己的闺女一直骂到生命最后一刻。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PUA,其实就是骂怂了你,让你听我的,你如果敢不听我的,那就是你的错。没完没了的一通臭骂,其实就是剥夺你了的安全感,让你对我更加依赖和恭顺。而挨骂挨习惯了的孩子,往往也能达到这个效果,他们要比那些娇惯的孩子,更能接受父母的不足,他们会更加努力的报恩,加倍孝敬父母,希望用努力来最终获得来自父母的爱和肯定。

这招儿据说挺好使!

我就纳了闷了,这天下的损招,怎么都让人给想遍了呢?

在父母挫折教育中长大的孩子会自卑吗?

老孟很负责任的告诉你这样的教育不叫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在孩子受到挫折时不刻意的帮助孩子,甚至制造一些孩子该经历的挫折让他们自己处理。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和逆商

你所经历的这种叫做语言暴力,是“家庭PUA”的一种——以爱的名义,以为你好为借口施加伤害或压力。和职场PUA手段很相似,领导通过贬损部下,降低员工的自尊,以达到方便管理的目的。因为长时间的被打击、被贬损、被嘲笑、被压制人在潜意识中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很重的怀疑,越来越自卑从而不相信自己做出的判断,没有主见,只能被动听从别人的指令。

当然,很多家长不是有意识这么做,但是因为受到对孩子的控制欲和占有欲驱使,又从自己原生家庭继承或周边的人身上发现这种做法似乎有效,从潜意识上就会产生认同,从而照做。

当然,今天在这看到这篇文章可能会有人觉得老孟危言耸听,言过其实。但是我长期的儿童心理工作经历映射的一个事实,那就是有很多的家长都或有意或无意的把这样的方法当成尚方宝剑定海神针般的在用。有无数家长在被我点醒这些的时候恍然大悟,泪流满面,后悔莫及。

我小时候也有被这样对待的经历,虽然我的父母为了教育我还买了不少书做研读,但是毕竟那个年代学习的途径太少,所得有限,他们尽力了但还是做了不少类似的事情。我虽然感谢他们的付出但不认可他们的做法。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能跳出来,从更高维度去认识到这件事情,可以和家人探讨他们做法的不妥之处,如果他们能够领悟并且表示悔悟,对抚平你童年的创伤会有很大好处。不过就算他们不愿意承认,我们也应该吸取教训,怎么也不能让这样的方式再出现在我们对下一代的教育上。那不是成了“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在父母挫折教育中长大的孩子会自卑吗?

挫折教育要区别于挫败感,并不是说孩子做的好,还要去打击他,更不是说不尊重孩子,影响他的自尊心和自卑感,我认为的挫折教育就是让他看到事物的多面性,接受事情的不完美,接受事件的发展并不一定如自己所期待的样子,也接受能力有限造成的结果,学会客观的看问题,知道,只有提高能力,改变方式方法,才能获得更好的结果,这样长大的孩子,面对事情时,不是感性的,而是理性的,内心会更加强大坚定!

在父母挫折教育中长大的孩子会自卑吗?

相信很多家长都知道挫折教育,但究竟怎么教育孩子才叫挫折教育,却并不是每个家长都真正理解,今天柠檬就来和你聊一聊“挫折教育”。

柠檬最近看了一档综艺节目,里面的父亲和儿子的相处模式让我印象深刻,父亲对孩子就是

采取了极其严厉的教育模式,比如即使身处高原,也要让年幼的儿子努力跟上他的脚步,孩子再累他也不会帮把手;孩子下车之后走的方向跟他不一致,他就要求孩子绕回去重新按照他的要求再走一遍;只要孩子做的不对或者不符合他的要求,他就会在大庭广众之下严厉训导他……

可能有不少父母持有这样的教育观点,他们觉得孩子就应该多经历一些挫折,不能做温室里的花朵,否则将来进入社会会无法生存便用否定式的挫折教育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

我很理解这些父母的苦心,他们觉得通过挫折教育,可以磨练孩子的意志,帮助他们提高将来在现实生活中承受挫折的能力,内心变得更加强大。

但是柠檬告诉你,你对挫折教育的理解是错的。真正的挫折教育有明确的目的导向: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孩子的潜能,最终让他们切实掌握知识技能并增强自身抗挫折能力。

它的重点是,不要去过度保护孩子,让孩子自己独立去解决困难,这里面并没有让你去人为制造挫折,更不能只注重挫折,不注重教育和引导。往往这种由父母来制造挫折可能会导致孩子心灵软弱甚至破碎,最终不仅不会增强孩子的抗挫能力,反而会使他连极小的挫折都承受不了。你的那些训导、批评、否定、刁难、羞辱,不是磨练,而是折磨。你觉得那是为孩子好,但结果只是在伤害孩子。

让孩子有勇气去面对挫折和挑战的不是痛苦,而是爱。

你应该要让孩子深信:我成功了,父母会由衷祝福,并为我感到骄傲和自豪;我失败了,父母依旧是我的坚强后盾,家里永远有一个暖暖的拥抱等着我。

只有拥有这样的接纳和鼓励,孩子才不会惧怕挫折和失败,愿意勇敢面对和尝试,直到战胜挫折。而这一切不是你教育出来的,而是要靠你的爱来点化和温暖的。

适当的挫折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可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不在少数,人为地制造挫折,特别是由父母来制造,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心灵软弱甚至破碎,最终不仅不会使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增加,反而会使他们连极小的挫折都承受不了。

所以,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从旁辅助,给他信心和力量,让他自己学会解决问题,而不是在孩子还很弱小的时候,强行让他经历也许成人都扛不住的风雨磨砺。

如何面对挫折、与挫折相处,才是挫折教育的意义。

在父母挫折教育中长大的孩子会自卑吗?

什么是父母挫折?一分为二的分析,充分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真正明白的会理解父母的。回头展望一下绝大多数成才的学子,大多数都是在父母管教下成长起来。

在父母挫折教育中长大的孩子会自卑吗?

那要看家长的胸怀了。从心里上讲对于孩子一张白纸,关键是如何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