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剩女”最多的地方,都是一线城市,难道越优秀越容易单身?

对于女性来说,婚姻就是她自身价值的一种重要体现。

时至今日,这种思想依然是被绝大多数女性所认可的。

有个姑娘年轻的时候家世一般,父母虽然都是老干部,但是到她谈婚论嫁的时候,都已经去世了。家里只剩下一个年轻的继母,还带着一个年幼的弟弟。周围的人都很叹息。觉得如果姑娘的父亲还在世的话,那么对她的婚姻来说是很有助力的。

后来这个姑娘通过自由恋爱结婚了。周围的人感到很惊叹!都纷纷议论:“看谁谁谁家的姑娘,还是很不错的。找了谁谁谁家的公子。女孩子呀!一定要修身养性,首先必须要上大学,然后要有才艺,这样才能够嫁得好!”

周围的人都拿这个姑娘作为励志的典型。明摆着她的模样一般,而且家境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愿意和她在一起联姻的男人,一定会考虑到这些的。而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她依然能够嫁入高门,于是这位姑娘成了她所在那一片住宅小区的“励志姑娘”!

就像他们院是有一个姑娘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美国的大学。还有一个姑娘有文学天赋出了一本书,后来被编成的电视剧。这个嫁人的姑娘居然能够和那二位相提并论,成了院里女孩子的“励志三杰”!

可没多久,画风一转,情况大变。这位姑娘婚变了!刚刚半年的时间,还没来得及举行婚礼,就离婚了。听说是这位姑娘被查出得了严重的疾病。无法生育,所以惨遭婆家退婚。于是乎院里又传来了另一种教子的风潮:

“不能光学习,不能光搞素质教育,体育运动也要抓紧。要练练什么游泳啊,体操啊之类的。要不然身体坏了,就全完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看来身体也是嫁人的本钱呀!”

而这位在婚恋市场里“蚀了本”的倒霉姑娘,在院里也立刻灰头土脸起来。大家在背后指指点点,倒是很替她叹息,就像是一个好好的人突然被车撞了,变了残疾一般。不知她以后的命运如何……

再后来这个姑娘和一个长得像白人一样的外国人在一起 了。立刻又引起了院里人的另一番议论:“你看看还是应该把外语学好,以后出国也是条路。女孩子要是嫁人出国就一下子能拿到国籍了。还省了考托福大学拿身份这份麻烦。找个外国人结婚不失为一个良策。再者说外国人又不在乎有没有小孩(那个时候人们对外国人不了解,仿佛他们都是可以接受无子婚姻的一般)

没多久这个婚事又凉了。于是大家叹息:“哎,这以后不知如何是好。不能生育不就是个残疾人了吗?太可怜了!”

这个女孩子的婚恋一案。足足让吃瓜群众翘首盼望了10年。最后答案终于揭晓了。她嫁给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退伍军军官。然后就不在院里出现了,听说去外地生活了……

这个版本终于坐实了。看!一个姑娘离婚了。本来是一条康庄大道,但是咔嚓被大汽车撞了,变成了残疾人了。于是只得下嫁。二婚嫁了个外地的同学。自此,消失在首都群众的视线中。

人啊!命啊!大家唏嘘感叹一番……

这 一波三折的剧情,就是中国人对女性的婚恋思维。如果条件好,那么就能够达到女性对婚姻的最佳理想状态。那就是“向上婚”上嫁给一个各个方面都比自己强的男人。

古代如此!如今依然!

各路女权博主们都在宣称:女人千万不要下 嫁。

其实他们这番话在150年前的我们家族里,也是一模一样的。我姥爷有个妹妹。她的讷讷(就是母亲)说:宁可嫁宗室的破落户,也不嫁普通人家的“大掌柜”。因为无论是一个男人取得多大的成就。在爱新觉罗家族面前,一律都是个大掌柜。混到大掌柜还算好的,一般人也就是个芸芸众生,不值一提。在早年间,满族人家的女子,尤其是满洲上三旗老家儿的女孩子,都要入宫看选。嫁到宫里才是女孩子最好的归宿。一家人扬眉吐气,光宗耀祖呀!

宁可在紫禁城里哭,也不在大瓦房里笑!

我估计我姑姥姥的妈妈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她老人家这位老祖宗,要是能“踩着花盆底,顶着小牌楼”穿越到今天,一定能够和现在最年轻的网红博主们“兵合一处,将打一家”。握手来言欢,沟通无障碍!

“咱们都想到一块儿去了。”老祖宗和小祖宗们异口同声的说。

那就是姑娘得上嫁!要是“下嫁了”,一辈子都过得不舒坦。家族的荣光,自身的价值从何谈起。

女性从小被家长用心培养,悉心栽培,琴棋书画,素质教育,大学学位,出国留学…… 这些不都是为了在婚恋市场上得以加分吗?用以来匹配那些比她们更优秀的男人!

除非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不孕不育!那就算残疾了。既然残疾了,就没得说了,只能认命!然后再开启下嫁之门。

除此之外,宁可放弃婚姻,也不能够放下身段!

其实我觉得这种思想挺落后的。但是也没办法。历史的长河还没流到那,真正男女平等的那条水坝那里呢!大家只能一点一点的来。但是在大城市里,条件好的女性要是只坚持“向上婚”,那择偶的面是非常窄的。

这不公平呀!

有一些条件非常好的男性。他们对女性的最重要的要求就是一条:提供情绪价值。也就是说,越是条件非常好的男性,越会从自己的婚姻舒适度考虑。他们可以接受学历一般,家世一般,外地户口,甚至是三四线小城市毫无嫁妆的姑娘。

他们甚至可以接受支出一笔巨额彩礼的。只要这个姑娘能让我心动!我发现越是那些手握巨额资产的钻石王老五,越对女性的各种非自身条件,毫不在意。

真正要求精准匹配的,往往都是中产阶级。

我眼睁睁地看见一位女性,拥有三套千万以上的豪宅。这个身价就算是在整个地球都不算穷人了。而且她是硕士学历,拥有很好的全球视野,工作也非常不错,甚至可以算是小有成就了。她曾经出版过一本书。我觉得是妥妥的文化人了。但是对于她那位日思夜想的男友来说,这位姑娘依然没有一个年轻的漂亮的普通女大学生有吸引力。

那个年轻的姑娘有什么呀?

鲜嫩的脸蛋儿,黄莺一般的声音,芊巧的身段,活泼的性格。即便她就是个家里只有40平米平房的,普通胡同里的女孩子,但是依然拦不住让一个三十多岁的钻石王老五心动。

而那位“又有财又有才”的姑娘,最后只能含恨离场,无线凄婉的看着自己的男友和别人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我觉得这种选择真是不公平!

我不是说这位男士没选择这位女士。我是说这位女士为什么偏要选择这位男士!

她完全可以选择大把来京打拼的,年轻的,比她男朋友更加殷勤的那些男生。就算是那样的男生没房没车,来自于三四线城市,甚至是农村,但是他们也受过良好教育啊!难道姑娘就不能向下匹配吗?

不能!

八十万北京大龄剩女,斩钉截铁的说:“不能”!

再说那个因为不孕不育而被迫离异的姑娘。在大家的议论里,她是一个不得不选择下嫁了外地的“惨人”。结婚以后的岁月那就是凑凑合合,浑浑噩噩。可只有她自己知道。丈夫给了她一个温暖的家,让她老有所依,安稳一生!其实扪心自问,这种轻松自在的日子,是前两个对象不能提供给她的。

她这一步走对了!她为自己开创了一个新世界。

她知道自己要什么?

不是虚荣浮华的面子,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人好,上进,正直,忠诚,这对于一个丈夫来说,要比户口房子,身价家世要重要的多。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

你要知道你到底要什么?

中国“剩女”最多的地方,都是一线城市,难道越优秀越容易单身?

1、女性都想找比自己优秀的男人做依靠。

2、女性都想留在一线城市发展、找改变命运的机会。

3、单身,可能是找不到更好的人,比自己差的又不甘心。

4、越优秀,越有选择单身的勇气,因为不需要凑合。

5、以前女性不嫁人活不下去,娘家也与容身之地,现在不一样了。

6、能留在一线城市的女性,赚钱能力都不弱,宁肯单身,也不随随便便把自己嫁了。

7、都知道大城市好,适龄女性,都往那集中,就会造成对优质男性资源的争抢。

8、见过一线城市的繁华,人就再也回不去落后的地方了,这是人性。

9、很多女性,宁肯单身,也要呆在大城市寻找机会。

10、这也会造成一线城市,离婚率升高,因为选择余地太大。

11、社会各种差距,最终导致婚姻的优胜略汰和没卷。

12、特别优秀的人,也不适合结婚,因为他们太吸引异性,不缺少陪伴者。

13、未来年轻人,结婚不是必选项,赚钱才是。

14、谁都怕自己吃亏、谁都怕人财两空,那就都单着。

中国“剩女”最多的地方,都是一线城市,难道越优秀越容易单身?

能在一城市混的风生水起的女人,自身条件和能力都是不一般。看有些事情就比较通透,对生活比较明确,不愿意将就的结果。

中国“剩女”最多的地方,都是一线城市,难道越优秀越容易单身?

我认识的剩女都有几个,都是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都是八零后,很优秀。他们的父母也跟我交流过,他们都愿意向我学习,要求都不高。基本要求很简单,就是具备本科毕业,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不一定是公务员体制内),人品好,没房没车都无所谓。但不知何故?还是没有脱单。我们都想帮她们,无奈退休了,圈子小了,有心无力[流泪]

中国“剩女”最多的地方,都是一线城市,难道越优秀越容易单身?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比较现实的国家,传统的婚姻习惯就是门当户对,就是男高女下,郎才女貌。旧中国之前,女人被封建思想所禁固,很少读书上学潜在的能量发挥不出来,只能被社会所摆布,尤其是婚姻。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提倡男女平等,男人能干的事女人照常能干,尤其改革开放以后,女人半边天的能力充分展示出来,并且积攒了几千年的能量呼之欲出,在读书,工作等方面,年轻的姑娘们大展宏图,势气远远超过同龄的男生们,表面看她们已成了社会的主角,男孩相形见绌。然而,中国的婚姻思想和习俗却未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根本的改变,基本还是老一套。因此,社会逞现阴盛阳衰,优秀的女孩儿比比皆是却孤木难成舟,她们积极向上却难以找到相匹配的如意郎君。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悲哀,也是人类进化史上的最大缺憾。国家社会应该高度重视,努力提高两性的匹配度,多跟进社会服务,为优秀的男女人才创造相适应的环境,让优秀的所谓剩女脱单,让她们不单能为社会和国家服务,而且还能为有家庭而负责,创造人类更加和谐美好的生活。

中国“剩女”最多的地方,都是一线城市,难道越优秀越容易单身?

缘份一到什么都挡不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