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读书差的父母对孩子的成绩要求特高,而学霸父母比较无所谓?
我不喜欢现在很多人在网上总是一味地宣传快乐教育,把不执行快乐教育的父母都妖魔化。有一些言语让我觉得很过激。
比如有人说明明父母是学渣,但对孩子要求却很高。这样的父母实际上是为了让孩子出人头地,以满足自己的自尊心,虚荣心,他们这样做是让孩子为了他们活着。
而有的人倡导快乐教育。这样的父母才是真正的爱孩子。他们尊重孩子,让孩子能够在童年生活中快乐无压力的成长。这样的“不鸡娃”的父母才是合格的父母。
很多父母素质很高,自己是学霸,但是对孩子却不追求成绩。不把孩子当成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工具,他们才是合格的父母。
………………………
首先,在童年很难做到完全快乐。如果一味强调快乐,那么就要和我们现在通行的应试教育背道而驰了。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必须接受训练,学习知识,这个过程必然是艰苦的。
别的地方我不了解,起码在北京教育孩子分成两派。
一派是体制内的公立教育。
很多家长斥巨资购买学区房,就是为了让孩子在公立教育的赛道上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起跑位置。这样的家长很认同公立教育的理念。他们崇尚纪律严谨,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这和是不是学霸家长没有太大关系。
无论是父母学历普通,还是父母毕业于公立教育体制下的名校。他们想都让孩子充分的展示自己的学习天赋。有的孩子天赋强一些父母,就会更加用力。而有的孩子天赋差一些怎么办?面对这样的孩子其实父母是有两条路可走的。
一种就是给孩子减负,让他学习他喜欢的。是,我承认我的孩子不适合应试教育。
也就是说我的孩子以后大概率上考不上985,甚至大学都考不上。但是我依然不仅能够给他一个快乐的童年,还能够给他一个快乐的中年甚至是老年。
有很多家长尤其是学霸家长在上一代已经完成了资金积累。他们给孩子的财富足够孩子在自己不太出色的情况下也能够过上富足的生活。所以他们没必要逼孩子去进行激烈的竞争,如果不愿意学可以走其他道路。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我弟弟家的二猴子。
二猴子就是不愿意记忆。尤其是英文单词,他对此很反感。慢慢地在四五年级的时候,父母也发现这个问题了。他可能有阅读障碍。很多孩子都有这个问题。他们对毫无逻辑的事物产生了记忆的抵抗。那么这样的孩子怎么办?我弟弟已经想开了。如果孩子喜欢烤串,我就给他开个烤串店。如果这个孩子喜欢唱戏,我就给他开个小茶楼。他的一生我能够保证了。
锦衣玉食不敢说,衣食无忧没问题!只要管好孩子的品德教育,不染上不良习惯,他也可以过好自己的一生。
这种家长在大城市非常常见,他们可以承受孩子在一般情况下的成长历程。所以相对来说也就不那么焦虑了!
但另一种情况是严峻的。
同样是这种孩子,另外一些家长就无法接受了。因为他们本身受教育程度不高,来自普通工人家庭。他们自己就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他们一直从事艰辛的体力劳动。而且缺乏保障。他们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在重蹈自己的覆辙。
当初他们就是信了什么“上大学有用吗”?这类的鬼话。忽视了学习,输掉了竞争。如今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改变命运。注意,改变的不是父母的命运,而是孩子自己的命运,能够在以后的竞争中取得一定的胜算!
所以他们特别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如果出现学习成绩不佳,这类家长忧心忡忡。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唯一能够给孩子提供的就是一点教育资源,而以后在社会上闯荡就得靠孩子自己了,其实他们才是最为孩子殚精竭虑的人啊!
………………………
至于另一派家长就更不用提了。
他们 可以直接把孩子送进国际学校。一上来就绕开了应试教育这个独木桥。把孩子置于一个更宽阔的舞台上。在这里可以通过各种素质教育的弥补来赢得外国大学的入场券。
我那天看到了一本美国的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才开始学乘法,要知道乘法口诀在很多海淀家长那里,是学前就已经熟练的了。
其实各国家长都是如此,很多英国家长自己出生蓝领,节衣缩食也把孩子送进名校,或是较好的私立学校,让他们接受更严格的应试教育,以期望在各种选拔性的考试中取得成绩。
我们国家的国际学校更像西方的公立学校,教育机制宽松学习氛围轻松。不同之处是我们加上了好多课外的教育品种。比如音乐,体育,艺术,与社会实践。而我们的公立重点校,则更向西方的私立学校,竞争激烈,压力重重。
其实我觉得这世上最辛苦的就是那些挣着平凡工资的工薪家庭的父母。他们的望子成龙,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是因为他们身体力行的知道学习不好的孩子到了社会上所遇到的困难,知道未来的竞争有多激烈……
可怜天下父母心!
为何读书差的父母对孩子的成绩要求特高,而学霸父母比较无所谓?
望子成龙可能是每个父母的心愿吧。但曾经是学霸的父母对孩子学习要求不是特别高,说明他们心态平和,不焦虑。
曾经读书差的父母要求孩子这也要好那也要好,是因为他们把自己完成不了的心愿强加给孩子,希望孩子成为学霸,希望孩子光宗耀祖,而忽略了孩子智力、心理成长的规律。而学霸父母知晓孩子智力发展的规律,讲究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所以从容、平和,不盲目“鸡娃”。
学霸父母本身很成功,已经为孩子积累了足够的资源,比如财力、人脉,将来,他们的孩子的路子比普通孩子宽,比如说,考不上国内985,就去国外读书。而普通人的孩子没这么多选择权。所以“学霸父母”不焦虑。
为何读书差的父母对孩子的成绩要求特高,而学霸父母比较无所谓?
所有的父母都对孩子寄有很大的期望,都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成绩。读书习惯差的学生学习习惯差,自律能力差,不知道怎么学习,所以父母更感到着急一些。而学霸的学习习惯好,基础好,自立能力强,如果成绩下滑不用父母督促,自己就非常着急,会加倍努力地把成绩赶上去,所以学霸的父母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知道孩子会努力的,多说也无益。
为何读书差的父母对孩子的成绩要求特高,而学霸父母比较无所谓?
我不敢苟同这个问题,读书差的父母对孩子学习成绩是什么心态,我不是很了解,但从身边的一些学历不高的父母来看,学历低的父母恰恰是不太关注孩子学习的父母,如我儿子就读的小学是以外来工子女为主的学校,很多孩子告诉我,他们的父母说等到初中毕业就去打工,我想这类父母如果自己读书成绩好,也不至于做体力劳动,现在又给孩子规划了初中毕业去打工的人生,能说他们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吗?
我家孩子小学语数英基本满分,成绩年级第一,初中在私立学校就读,成绩也是年级第一或第二,大学考进985大学,成绩年级第一,现读大三,已经收到北大的直博邀请,也算是别人眼里的学霸。我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实际上是很在乎的,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我都在给孩子发奖金,只要考试成绩好就给发奖金,虽然口头上说不在乎考多少分,但那只是给孩子减压的说法。记得孩子在高中名校就读时,那些高考去了清北和华五的家长,很多也和我一样是陪读家庭,能说父母不在乎孩子的学习成绩吗?
我的亲身经历证明,越是学霸的父母,越发重视孩子的学习,也更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
为何读书差的父母对孩子的成绩要求特高,而学霸父母比较无所谓?
因为读书差的父母,吃了生活的苦,所以让孩子好好读书。成绩好的父母吃了读书的苦,所以比较无所谓。
为何读书差的父母对孩子的成绩要求特高,而学霸父母比较无所谓?
原因就是读书差的父母们自己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没人缘,没背景,吃着各种苦。自己苦过不想孩子以后也一样苦。才会倾其所有让孩子好好学习,以后少吃苦。但差的家长们自己能力有限,条件有限。只是跟孩子们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实际帮助并不多。然后苦口婆心地给他们讲一大堆道理一点用都没有。相反学霸们的孩子,大多数都有固定的职业,自己也非常自律,对待生活也非常努力。有自己的圈子。带孩子们去出玩接触的也不一样。让孩子们认为他们就应该是这样的生活,也非常努力积极向上。所以说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很重要。不然古时也不会有孟母三迁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