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父母哭穷,现在我在大学很自卑,但现在有了一个妹妹,不想我妹妹跟我一样,该怎么和父母说一下?

我小的时候,用不着父母哭穷,我自己就知道家里穷。因为我父亲去世的早,我上大学的时候,他已经去世了。继母长期在家不上班,只拿70%的基本工资。家里还有一个年幼的上小学的弟弟。所以养家的重任就落在我身上了。我那会儿是真穷!

上世纪80年代末,北京的物价增长很快!好多东西这个月的价格和上个月就不一样了。但是与越来越高的物价相比的,却是我们家断崖似的收入下跌。高干老爸一死,累死累活的我,嘴里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很忙,我很穷!”

穷,不等于罪过与可耻。更不值得我自卑,那时候我有很多朋友,他们的家里都高干家庭。都挺富裕的。好多老干部的收入是非常高的,毕竟人家的父母都没死,所以家里自然不缺钱。但是这些朋友打心眼儿里钦佩我这个养家的女孩子。

我干过换外汇,那时候这事好像还不太合法,属于灰色地带,他们劝我别干了。

我还办过小报。一张白纸,印刷厂要三分,我在上边写了一大堆千奇百怪的凶杀案件,古今爱情,奇闻怪事,武侠侦探的故事。白纸变小报,然后下印刷厂,印完之后,再分发到各个书报点儿代销,一个月一结账。一张五毛钱。

那个时候,我经常带着我的男朋友,开着吉普车去结账。他是空军的军官,高大威武,表情严肃,带他去结账,收账的成功率非常高,其他办小报的都挺羡慕我的。

我还和朋友一起倒过水果,就像电视剧【我爱我家】 里那个和平倒蹬橘子的故事。谁知到货之后赶上大雪,水果在库里都冻了。赔了三千多!

但是后来我又利用去香港探亲的机会,买了一大堆化妆品香水,圣诞节打折呀。转回来再卖给朋友,赚了四千五。我的朋友们都管我叫:倒爷。也是,我那时候就是一个腰里别着BP的倒爷。自此,我一个女孩子的外号一直都叫什么爷。

在北京无论男女都能称爷。如果有人管你叫爷。那是一种很高的褒奖。因为这是一种自强不息,勇于奋斗的北京精神。在这座城市里,是一种尊称。

后来我工作了。挣的不少,三千多。我那时候的男朋友,他一年的收入是五十万美金。折合四百万人民币。我挣一个月的钱,他七个小时就能得到。这还包括在梦里。

他的金钱来源不是我们单位发的。他的收入来自一个我在课本上学过的词,叫做:家族信托基金。他们家是南洋的巨富。家里经营着广阔的种植园。作为继承人的他,每年能够得到500,000美金的零花钱。

当然他在我们单位也挣一些工资。但是在他看来就基本忽略不计了。我们是情投意合的好朋友,可能比这还要好。我们也是室友,在一起住了四年。他给我做了一千多顿早餐和晚饭,现在回想起来,都让人觉得肚里满满。

金钱之间的差距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友谊,因为他从来没有因为钱而自傲过。而我也没有一丝自卑。

我挣的钱足够支付我自己喜欢的生活,这就是我心满意足的原因。我现在的收入也并不高。退休金也就是五千多块钱,自己在外面再写点东西,还能再挣个几千块,每个月除了帮助老家的亲戚们买点药,也就混上个吃饱喝足,肚圆而已。但是这样的日子,我过得津津有味。

我有一些自己非常要好的老姐们,老街坊,老朋友。有自己喜欢光顾的老店,张姐包子,胖姐饺子,小媳妇儿炖鱼,大老王烤肉,这些个美食让我的生活充满了滑腻的脂肪和喷香的回味。

好多人说我穷,其实是相对而言的。

我弟弟就非常有钱,因为他根本不上班。不是说他不工作,是他不为国家工作。他自己开公司,能挣很多钱。一辆车就能顶一套房子。他坐着那相当于一套房子的车去S K P给他的小女友买各种各样的奢侈品,乐此不疲。

有亲戚问我:“你们家老二怎么不给你孝敬点好东西。”我说:“打住!用不着!”

他有他的生活方式,我有我的生活方式,并不因为我们是姐弟,就得需要一模一样。我们各有各的乐趣,不同的金钱观能够带来不同的乐趣,但是幸福感却是相同的。

真正让你觉得自卑的,并不是因为缺钱,而是因为贫乏的内心和狭窄的眼界。你看不到金钱以外的东西,看不到知识,看不到艺术,看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看不到一个人对于家庭集体和国家社会的责任。

你的眼睛只是窄窄的盯在钞票上。你的钞票要是没比别人多,你就觉得自卑。因为你觉得这是衡量人与人在世间的价值高低的唯一方式。

寒门大学生,家里生活困难是常事儿。

有自卑的功夫不如自己去打份工,兼职挣钱。改善一下家庭的经济状况。

有自卑的功夫,不如自己抓紧时间努力学习,考研。争取以后能够找到一个好的工作。

有自卑的功夫不如多学习一门技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有自卑的功夫不如去参加社会实践,增长一下见识。

反正说来说去,就是没有功夫去自卑。因为自卑百无一用!

把自己的低自尊,没本事怪罪于原生家庭的贫寒,这是一种推卸责任,不知感恩的巨婴行为。

一个已经成年的大学生,不是想着如何去改变原生家庭的贫困状况。也不感恩父母,在这样困难的日子里,是如何把自己养育拉扯大。而是仗着自己学到的一些不通理论,精细词汇,把含辛茹苦培养自己成人的父母,再花式的责骂一顿,臭批一场。把自己的无能低智,懒惰成性所导致的不成功,都归罪于他们。这样的大学生,真是让培养她的老父老母寒心呀!

知识呀!念了一些。

德行呀!丢了一地!

到头来,啥也不是!大妈我越说越来气!呸!

我小时候,父母哭穷,现在我在大学很自卑,但现在有了一个妹妹,不想我妹妹跟我一样,该怎么和父母说一下?

穷和自卑并不划等号。

父母哭穷却把你供上了大学,要知道感恩,没有后台,自己就是最大的后台。加倍努力,多动脑子。和别人攀比学识和志气,物质的东西自己本事赚来的才值得骄傲。

我小时候,父母哭穷,现在我在大学很自卑,但现在有了一个妹妹,不想我妹妹跟我一样,该怎么和父母说一下?

我理解你的感受,孩子三观的建立确实会受到家庭的影响。

我会告诉女儿,我们家不富裕,花钱不能随心所欲,但不能因为这个就觉得低人一等。该花的钱要花,穷也不会穷教育。而且也不要把穷挂在嘴上,没有人会因此而同情你,要靠自己改变生活。

出身无法选择,你现在已经成年,已有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你也应该知道,有些东西是根深蒂固的,所以不要妄图改变父母。

我们可以试着去理解父母哭穷的意图。一是真穷,说出来希望你理解他们生活的不易。二是假穷,说穷是希望你从小独立,懂得节俭。

我有个同事就是这样,把穷字挂在嘴边,认为穷是一切的原罪。她儿子深受影响,甚至认为成绩不好是没有花大价钱补课所致。我曾客观的和她淡过,但无济于事。

你的童年不会重来,所以,靠自己的力量从自卑中走出来,给妹妹做个榜样,言传身教,相信妹妹会身心健康的成长。

我小时候,父母哭穷,现在我在大学很自卑,但现在有了一个妹妹,不想我妹妹跟我一样,该怎么和父母说一下?

这样说的话,你会更加自卑下去。穷就是穷,不存在父母哭穷。父母所谓哭穷,实在告诉你现实,伟人说过,穷则思变。也有先贤说过,苦难是最好的良药与教科书。纵观华夏历史,因贫穷与苦难激发斗志而逆袭人生的例子比比皆是。希望你正确认识穷与富的关系,不然,会因你的糊涂思想意识影响而毁了你的妹妹。

我小时候,父母哭穷,现在我在大学很自卑,但现在有了一个妹妹,不想我妹妹跟我一样,该怎么和父母说一下?

从题主几句话中听出了对父母的埋怨,意思是自己的自卑是父母造成的。出现问题推给别人,是自我保护,也是人性中最恶毒的一部分。

父母决定了你的出身,却没能给你超越普通人的物质基础,你就觉得低人一等。这是虚荣心作祟,是自己的实力不足造成的。

现在,你要教育引导的是你妹妹,告诉她要自立自强。而不是做忤逆子去教训你父母。你的态度摆正之后,可以提醒一下父母,没必要哭穷,他们尽力了,已经很好了。父母得到你的肯定,有自信了,自然不会再哭穷。

往上看三代,有几个人不是出自农村?走进家家户户看看,哪一家不是精打细算过日子?谁也不用比,别人能做到的自己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自己争取去做。成功需要努力,也有机遇因素,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给时间。

我小时候,父母哭穷,现在我在大学很自卑,但现在有了一个妹妹,不想我妹妹跟我一样,该怎么和父母说一下?

孩子你能有这样的认知很厉害!认识到了问题就解决了一多半的问题了。父母还有可能对外弱势,在家强势,这样的话你目前的话语权还不行。

我的母亲也是这样,她的文化也不高,70多岁了,我本来就知道改变母亲的思想不可能。但是还是试了各种办法,结果没用。我理解母亲从极端贫困和饥饿状态走过来,经历了我们这代人没有经历的苦难,那种烙印不可能磨灭。当然我没有能力给母亲富豪级的生活条件,也不知道那样的话会不会好点。

给妹妹一些帮助就好了,思想上把物质条件的弱化,社会进步了,不会再有物质条件匮乏的事情了。自己的思想和能力才是生活的根本,决定了你快不快乐,决定了你能走多高多远,也决定了你的富有程度。给妹妹一个诗和远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