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难道没人感觉晴雯太讨厌了吗?
彩云易散,心比天高。
我上学时读红楼,和大伙不一样,我最喜欢的人就是刘姥姥。最不喜欢的人,可能就是晴雯了。我自己也奇怪,为什么呢?
老师说:“晴雯身上体现了反叛精神。”
我还纳闷呢?没见她反贾宝玉,反王夫人呀?要说反叛,我看焦大爷可比她反判多了。张嘴就骂,多痛快!晴雯的最佳高光时刻,就是带着病体“勇补雀金裘”,还不是巴巴的在主子面前献媚。
其实,我们每个人看红楼的角度都不同。
所以,正因为如此,这才体现了这部作品的伟大意义。
我看红楼梦光看人情世故,世态炎凉了。看那个不争气的贾宝玉,我都想帮他爸爸打他。我这个人不适合儿女情长,看见贾宝玉这样的男人就来气。简直没一点担当。真是豪门的败家子。
我曾告诉我弟弟:“你要是敢学贾宝玉,一股子脂粉气,我就再认个干弟弟去,不要你了!”吓的这个宝宝直哭!
我要是找对象,宁可嫁薛蟠,也不嫁贾宝玉。(当然,薛蟠也不是好人)。
但是,就是我这样的粗人,也喜欢红楼梦。因为,红楼梦能带给我思考的能力。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父亲曾说,这副对联是红楼梦的精髓。是可以让人学习感悟一辈子的。
还真是!
不会为人处事的晴雯,最后的下场很惨!
在她衷心效忠的主子宝玉眼里,她不过就是一个小玩意儿而已。关键时刻,宝玉根本不干据理力争,向母亲求情。这是:所托非主!
在她一再打压的同僚中,咬群的结果,就是被婆子形容成“副小姐”“妖妖娆娆的”,一找机会就要给她扎针! 这是: 四面树敌!
在追随老大的时候,支错招(袭人就不干这事)教唆宝玉逃学装病不读书。成了母子斗争的牺牲品!这是: 方向错误!
至于什么那些虚无缥缈的感情依仗。等着贾宝玉的宠幸收房,则更是没谱儿。她还没到那个程度,就先被踢出局了!这是:不识时务!
………………………………
现实中,我见过太多太多的晴雯了。他们的悲剧在于,错误的定位自己,干了和自己身份不符的事,觉得领导赏识自己,业务能力强,出跳踩枝,显山露水,最后,下场就是“彩云易散”了。
我年轻时在大单位工作。这种高级别的单位,不可能是一只独大。人事上都是错综复杂的关系,相互制衡的产物。
我们那时候处里来了一个新人。三十出头,是跟一个领导来的。这位就是个“勇晴雯”。
一次,我们一个大会结束后,我们处里的“正头儿”请大家私宴。领导提杯致辞:“大家这一阵子都辛苦了。来,我这里敬大家一杯。”
中国的酒桌上,本来就是个服从训练。你一般人,跟着领导附和一下,这里都是自己同事,也没人死灌你,要是不喝,抿一口,就是个礼数。
没想到这位先生,一抬眼看了一下领导,悠悠的说:“我这两天胃不好,我想喝口粥”!
大家都惊了。这不是明摆着跟头儿叫板吗?当众给头儿下不来台呀!
他其实是最近才跟着另一位领导一起调来的。那位领导的上峰,和我们的头儿不是一回事,所以,平日里就不买账。但是,今天这种场合,那位领导也没在,你至于这么“勇”吗?
尴尬的场面十分紧张。
我赶紧出来“扮丑”圆场。我给他盛上一勺粥,端着碗说:“那你就以粥带酒,咱们就是意思意思,这也没外人,算咱们敬领导吧!多谢领导这段时间的指导,让我们又学了不少东西……”
大家一起站起来把酒喝了。他也不得不站起来了。你不喝,说是因为你胃不好,总不能说自己腿也不好吧,不能站不起吧!
散席之后,我们处长冷着脸说:“看来以后,这是要合作费劲了!”
自此,得罪人的事儿,不好干的事,难度系数大的事儿,全是他的。“众人抽柴火炎没”!没多久,千疮百孔的工作事故,都集中出现在他一人身上。
而他的领导看他实在是遭恨,也弃卒保帅了!
于是他被长期闲置在一边了。
………………………
关于这位老兄,我还记忆犹新呢。没想到,若干年之后,我又看见另一个晴雯。
这个是我弟弟的秘书。那本来就是一个想走捷径的女孩子。不踏踏实实的工作。想靠和上司保持“不正当男女关系”上位。她是那种很出挑的女孩。西安人,皮肤白净细腻,个子高挑修长。爱打扮,显俏丽。
我那年去西安看弟弟。那时他常年在西安的分公司驻扎。我在那里住了一个多月,有时没事了,也顺便去他们单位转转。
一次,事先没有通知弟弟,我就随便去他们单位转转。直接打电话给弟弟的助理小武,小武带我去弟弟的办公室里等他。
只见一个秘书小姑娘,斜批着一件巴宝莉的大围巾,穿着紧身连衣裙,黑色高跟鞋走过来了。那模样张扬生姿,摇曳动人,高跟的鞋子叮叮咚咚的响,完全没有一点办公室的职业形象。她一边走,还一边指着另一个办公室的女孩子骂她:“怎么搞的,长没长记性!”
我当时脑子里就是一个形象,晴雯!
我弟弟喜欢那种,有一点小厉害小脾气的娇娇女。看来这位就是!
后来小武告诉我:“老大现在特别宠她。但是,她也表现的太得意了。她春节要回老家,是离西安挺远的潼关。她偏要求坐公司那辆奔驰商务车。那是一个副总的车,她不但要副总让出来,还要求副总的司机也加班,给她开车,送她回老家过年。
哎呀!有点不懂事了!公司上上下下她谁都敢说,我提醒她了,但是,她就是这脾气……”
我听了脱口而出:“也是可怜儿见的!”
小武不明白。还抱怨:“她有什么可怜的。豪华大酒店住着。每天十点多才上班。老大给她买了一堆衣服!成天显摆!”
看来,连小武也不喜欢她!
其实,怎么不可怜!
她的骄横跋扈是弟弟给她撑腰的。弟弟就是想通过她的冒犯,来试试有没有人对他不服。特别是那个副总,是不是敢挑衅他。所以,他是在故意纵容这个秘书罢了!而什么“宠爱”,更是没谱儿之极的事!
果不其然,没过三年,西安业务中最要紧的工作结束了。弟弟也不常去那边了,这位美女秘书也慢慢的失宠了。没多久,一个会唱歌的什么组合的小姑娘,成了弟弟的新女朋友。
全公司上下都讨厌的美女秘书,在失宠之时,立刻被调到市场部干售楼去了。没多久,大饭店的套房也被收回了,她一下子变成基层员工了。只好愤而辞职。
其实,她表面上看着受宠,可没什么真正的实惠。连好多中层都得到的,买内部价房子的机会,她都没份。因为,弟弟也根本不想给她。
再宠爱有加,这位老大也明白,有的资源,只能给和自己一起打拼的弟兄,不会昏了头,给小蜜的。
“兄弟是手足,女人如衣服”。
这里的兄弟不仅仅是指男人,他指的是和自己一起奋斗的员工。不包括平时颐指气使的“办公室宠物”。
唉!可怜见儿的!
她在这个公司的五年,没有一点成绩,没有一点进步。只是留下了几件衣服几个包罢了!还有就是一段破碎的恋情。她自己以为能有结果的恋情………
彩云易散呀!
好多年轻人看不透这一道迷雾,更看不清自己的真实定位。所以,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想来可悲呀!
事事红楼,世世红楼。
想来,我们如今,又何尝不是生活在红楼中呢?
读《红楼梦》,难道没人感觉晴雯太讨厌了吗?
就像你说的,贾府就像一个大公司,晴雯就是那个业务能力一流,相貌一流,言行一致,不谄媚巴结领导,不暗地结党害同事,心气很高能力很强却没受重用的员工。你可以不喜欢她,也许她更不喜欢你,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嘛。
读《红楼梦》,难道没人感觉晴雯太讨厌了吗?
晴雯并不让人讨厌,恰恰相反,贾宝玉的孔雀褂子被烧了一个洞,还是晴雯给熬夜补上的。晴雯倒觉得自己没用,“又懒,又夯,性子又不好,又没用。”但袭人替她说话:“你病的七死八活,一夜连命也顾不上,给他(贾宝玉)做了出来(缝补孔雀褂子),这又是什么缘故?”随后晴雯病倒,贾宝玉来看她。她把“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咬下来,又把贴身旧红菱小袄脱下一起送与他。而他又把自己的一件外衣脱下盖在她身上。所以晴雯也是与贾府里其他丫鬟的命运一般无二,这也是促使贾宝玉后来出家当和尚的一个原因。他的怜香惜玉,尤其对身边丫鬟的同情(虽然他有时多情,甚或歪打正着地给她们带来的却是灾难),注定了他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贾府容不得晴雯,甚或觉得她很讨厌,但在贾宝玉眼里则是洁白无瑕,晶莹剔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读《红楼梦》,难道没人感觉晴雯太讨厌了吗?
认为晴雯讨厌的人,是不是也更加认可薛宝钗,认可袭人?而不认可林黛玉呢?那么我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您压根就没读懂《红楼梦》,您在用一种极其浅薄的认知在糟蹋全世界最伟大的文学名著!
真的读懂了《红楼梦》,就会发现,《红楼梦》真的是一部“反书”,因为书里的角色性格,都是反着描述的。
《红楼梦》中,主要角色的性格描写,全部都是反着写的,越是写得温柔贤惠的,其内心越是复杂多变的。例如薛宝钗和袭人。
越是耿直的,思考的越是细致,例如史湘云和尤三姐。
越是明着写悲情,多愁善感的,实际越是阳光开朗的,活泼可爱的。例如林黛玉和晴雯。
越是写得不学无术的,实际越是聪明上进的正人君子,例如贾宝玉。越是写得刻苦向上的,越是需要被讽刺的阴险小人,例如贾雨村。
所以,阅读《红楼梦》的一个关键技巧,就是对于所有的人物角色描写,都得从反方向来体会,而不是直接看其字面的意思。
人物的真实本性,需要通过事件故事,来自己用心的去体会,而不是直观的作者写了什么就直接认为这个观点就是结论。
读《红楼梦》,难道没人感觉晴雯太讨厌了吗?
《红楼梦》中的人都是活生生的,既然是活人,她们身上必然有缺点、优点,那些对晴雯高度评价的人,是只看到晴雯的优点,题主你是只看到晴雯的缺点,所以你给出这样的情感评价完全正常。
你之所以觉得晴雯太讨人厌,是因为自我带入了受害者的视角,比如怡红院的小丫鬟们,动不动就被晴雯打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第73回,一个小丫鬟打了个瞌睡,不小心跌倒在地,结果醒来第一反应是:晴雯姐姐打我!
话犹未了,只听外间咕咚一声。急忙看时,原来是一个小丫头子坐着打盹,一头撞到壁上了,从梦中惊醒,恰正是晴雯说这话之时,她怔怔的只当晴雯打了她一下,遂哭着说:“好姐姐,我再也不敢了。”众人都发笑起来。——第73回
秋纹得了王夫人赏赐的两件旧衣裳,晴雯嘲讽她“没见过世面”;林红玉帮王熙凤传递消息,被晴雯骂“攀高枝儿”;麝月、袭人也经常被晴雯怼骂,称“别打量你们干的那鬼鬼祟祟的事没人知道”......
晴雯有这么多的缺点,批判她不懂人情世故,在大观园内处处树敌,这没问题。但晴雯的优点也是明显的,比如她容貌是整个贾府最好的,针线活也好,能补得了雀金裘,为人重情重义,当初为了帮助贾宝玉补衣裳,熬了整整一晚上,最终她被以“狐狸精”的骂名撵走时,她没有像司棋那样低三下气地求人,晴雯的骨头硬得很!
另外,要注意一点,晴雯被撵,乃至于之后病死,完全是被迫害的,而不是题主所谓的“晴雯自己造成的”。
晴雯是整个怡红院最干净的女子,在其他丫鬟都想着和贾宝玉发生云雨之欢,以谋取前途的时候,只有晴雯不屑通过这种途径谋取事业上的进步。可她最终却被诬赖成“狐狸精”,这不是冤屈是什么?
另外,晴雯被撵走,王夫人向贾母报告情况时,称晴雯得了“女儿痨”,这更是胡扯,俨然是王夫人为了敷衍贾母(晴雯之前是贾母的人),女儿痨是传染病,王夫人知道只有这个借口,才能让贾母舍弃晴雯,因为贾母更在乎亲孙子贾宝玉的健康问题。
也就是说,从头到尾,“狐狸精”是大观园的婆子向王夫人进的谗言;女儿痨也是王夫人编出来的,晴雯压根没有犯什么原则上的大错,她完全是被算计死的。
如果晴雯之死,是咎由自取,那就是默认这个世界的尔虞我诈是正常的,不懂这种潜规则而被当成炮灰的人,都是活该的。
读《红楼梦》,难道没人感觉晴雯太讨厌了吗?
没有觉得讨厌。红楼梦里这些少女,没有哪一个觉得讨厌,作者也不想让读者讨厌她们中的任何一个。“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红楼梦》是一部女性的挽歌。不同的花样女子,不同的个性、美好与缺陷,作者在不讳言她们缺点的同时,对她们所有人都倾注了欣赏与惋惜。最糟蹋《红楼梦》的“读者”(其实是些并不能被称为“读者”的半文盲),就是像读狗血言情剧和宫斗剧一样把人物分为黑白两派,喜欢的捧上天不喜欢的踩下地,这些人不配读红楼梦,他们永远活在自己促狭卑劣恶毒的偏见之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