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固执偏激?有什么好的教育方法?

爱她就教她捕鼠,而不是吃鱼!

我六弟家有一个小妞妞。两岁的小妞妞打破了我们家族一百年来的“魔咒”。以前,我们每一代只有一位姑奶奶。

小妞妞是我们下一辈里唯二的小姑奶奶。她却比她大堂姐足足小了快四十岁了……

我做为她们上一辈的姑奶奶,那天我对小妞妞的爸爸妈妈说了这样的一番话:

“好好待她。得真疼她!不能假疼娃!”

所谓“假疼娃”,就是父母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喜好,对孩子一味的宠溺,贴身紧逼。最后让孩子失去了自己的能力,荒废了自己的才华,偏执了自己性格,最终过不好自己的一生!

这样的孩子,我见到的太多太多了!

一个中学生,说死说活就不上学了。威胁家长说要跳楼!最后只得转学上职高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不喜欢他们的班主任。

为了一个不喜欢的老师,把自己一辈子的求学之路给断绝了。等这孩子明白了,到那一天,也不可逆转了!

一个大学生,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在加拿大吃喝玩乐。最终混为没有文凭的肄业生。如今算来在家啃老快十年了。

一个女孩子,偏说自己是下凡公主。在一个小门小户的人家里“登基坐殿”!三十三岁好容易找了个对象,就因为她要在婚礼上穿一件自己买的婚纱。她要圆自己的公主梦,最后,五万多元的婚纱也买了,新郎也跑了……

“你不适合结婚过日子,还是自己在家吧!”新郎留下了这样的话!

我都奇怪了。不是王侯将相之子,他们哪来的这种骄横跋扈,乖张偏执的性格!

其实,原因就一个:“父母假疼娃”!

………………

什么是真疼娃!

真疼娃是为了娃着想。

为了她以后的生活着想,

为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着想!

………………………

我和弟弟自小就在“真疼娃”的家庭环境里长大。我们姐弟俩在长大成人的路上,都不顺遂。

我遇到了重大疾病。这疾病影响了我的一生。但是,我还是扛过来了。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不能干全职工作,我当培训老师,给企业搞培训,干半职!

我不能生育。但是,如今也找到自己的对象了,最后和老伴一起生活的挺安稳!

我弟弟如今看着是功成名就了。但是他无论是在求学的时候,还是在工作的时间,都遇到过巨大的挑战。他学历高。能读到博士,不是凭借头脑聪明就可以的。

他早年下海做生意。更是在商海里沉浮激荡。在最困难的时候,他已经达到纸面破产的地步了。但是,他沉稳冷静,坚定不移,最终带领企业成功的走出了困局!

……………

我们在自己的人生中都遇到过挫折坎坷,但是,都挺过来了!这源于我们早年间的家庭教育!

首先,是和谐友爱的家庭气氛。

我们都在充满了欢乐阳光的家庭气氛中轻松长大。这和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没关系。

我自小在农村长大。当时正值文革。我父母受到冲击了,就把我送到农村的保姆家照顾。娘娘(就是我的保姆)给了我温暖的呵护!让我自幼安全感十足,一生勇敢乐观!

弟弟更是不用说。文革结束了。他出生在北京。用锦衣玉食来形容他的生活条件,一点不为过!他是在父亲的爱护和妈妈的呵护下长大的孩子。

他人自信,有胆识,内心强大,乐观开朗!

……………………

再一个就是我们的童年都是丰富多彩的!

丰富多彩不是仅仅指上多少课外班。学了多少才艺。所谓丰富多彩的早期教育,是指锻炼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我。

我四五岁的时候,接受了一个任务。每天一早要给我们家的七只鸡打扫房间,收蛋,做早饭。

你怎么做这三件事!

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是一个统筹学的问题。我通过多次实践,总结出了一个最优方案。

第一步,先烧水!

第二步,剁白菜梆子,野菜拌麦麸!

第三步,混合热水与饭菜。放在鸡饭盆里。

第四步,打开鸡笼。这时,鸡自己跑出去,直奔饭盆了。我就不用轰鸡了。

第五步,收鸡蛋,放到厨房里。

第六步,打扫鸡的房间………

我曾经因为鸡死活不出屋而着急。也曾经因为鸡死活不离蛋而气恼。但是,这些问题,最终都被我在思考和实践中解决了!

这就是我所说的,能力教育。

……………………

我弟弟小时候曾在北京电视台参加少儿节目的表演。一个节目有十几个小朋友。他有一次因为生病了,错过了排演。再一去电视台,他得知自己被淘汰了,回家气的直哭……父亲鼓励他:“别着急,我们来想一想有什么补救的办法!”

我父亲亲自去找导演,对她说:“这么多小朋友呢!万一哪天再病一个,耽误演出怎么办?不如让我儿子先跟着练,当替补队员。怎么样?”

弟弟以替补身份跟着练了两个月,最终还是获得了登场的机会。他乐得开了花!这个困难就这样被他克服过来了。他明白了:胜利最终属于永不放弃的人!

………………

我在农村吃糠咽菜。他在北京锦衣玉食。但是,殊路同归!

我们都是有能力,有韧性,敢于面对挑战的人。这都源于我们 早年的能力锻炼。

我们具体在做事情的时候,家长不做过多指导,不过多参与。让我们自己面对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才是培养孩子健康世界观的方法。

让他们的性格不会偏激。能承受挫败!正确认识社会,准确定位自己,遇事冷静,想办法,从规则,迎挑战。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做事做人都脚踏实地。能吃苦,有能力,心理健康强大!

这样的孩子不会在自己的什么“公主梦”“发财梦”中扭别着生活,痛苦的意淫着这个社会!

这才是家庭教育真正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孩子健全的心理,性格的确立,思想的塑造!

………………

我见过一个妈妈,把孩子培养的麻木漠然,偏执躁狂,毫无能力。

这个孩子都七岁了。吃东西的时候,妈妈就在一边看着:“你吃这个,吃这个,吃这个……”孩子无法思考,无法自主的被妈妈填鸭似的塞了好多食物。

七岁的孩子,书包不会自己收拾。第二天带什么,穿什么,吃什么,都是妈妈准备好的。孩子自幼不许思考,不许选择,不许决断,不许发出自己的声音。

就因为这个妈妈是全职妈妈。她就固执的认为,这就是对孩子好!这就是精细的养育!这就是高质量的陪伴!

她在一步一步的把孩子弄成残疾人!但是,在孩子第一个叛逆期来临的时候,这个妈妈就吃不消了。

“他动不动就大喊大叫。特别激动!必须要按照他的要求来,要不然他能拿脑袋撞墙,咚咚的,吓得我呀!”

……………………

其实,孩子早到了可以自己独立吃饭,独立穿衣的时候了。但是,妈妈就是不许。你说孩子不疯等啥呢!孩子不崩溃等啥呢!孩子性格不变异等啥呢?

一个智商正常的孩子,他妈妈便要把他当成智障的孩子来养,大妈我见了,真是,匪夷所思呀!

不是我们的孩子更偏执了,是我们的养育方法太偏执了。

没有这么密集跟踪孩子成长的必要。一个偏执的妈妈教养出了一个自己的翻版,这也是“有样学样”了。

就是这位妈妈,在孩子七岁的时候,一天奶奶去对门拿快递去了,孩子自己在家里写作业,妈妈回来一看见这个场景,跟奶奶大哭大闹:“我就这么一个儿子,你把他自己丢在家里,他跳窗户怎么办?”

我一听,这是一个应该看心理医生的妈妈呀!

表在肌肤,病在腹里!先治治家长吧!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固执偏激?有什么好的教育方法?

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固执偏激。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是复杂的,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对孩子的宠溺娇惯。

现在孩子比较少,孩子一呱呱坠地,便成了他这个家庭的宝贝蛋子。这个家庭的人会尽力的让这个孩子过上最优裕的生活。享受生活中最多的快乐。

在不少家庭里,孩子只要一出生,全家人就围着这个孩子转,这个孩子成了家庭的核心和真正的主人。衣食住行都给他提供最优越的,让他不受一点委屈。

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从他有意识开始就觉得自己是真正的主人,别人都在为自己服务。自己的脾气和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张扬。自小就变成了在家里说一不二的主儿。只希望别人给他提供好吃的好喝的,凡事顺着他的意思做,如果有违背他的意愿的,当然不高兴。稍不随心,便是哭闹怄气。

这样孩子慢慢的长大了。便越来越自以为是,听不得不同意见,更听不得批评的意见。倘是别人对他进行指责。他会表现出十二分的不满意,甚至有对别人有进行攻击的行为。

所以教育孩子不能光依着孩子的性子来。要让孩子自小养成服从的习惯。长大以后。脾气或许就不那么倔了,不那么固执了,也不那么偏激了。

比如。以前农村靠牛耕地,小牛养大以后让它变成耕牛得有一个训练过程。

小牛虽然天天见大牛是怎么耕地的,怎么拉车的。但这会儿你放在他身上,他是拼死不想干。

刚开始人们费尽心力把牛套套在小牛身上。小牛会又蹿又跳,显出十分暴躁的脾气。甚至会发怒,表现出攻击人的行为。

但是你只要不放弃,坚持训练,过几天之后,慢慢地,小牛就老实了。后来会变得很温顺。当你需要它干活的时候,它会主动地配合你把套套上。年龄大一点的牛,当你套套的时候,他会主动钻到套里去,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品性和习惯。

我想教育孩子大概也是这样的道理吧。如果只让孩子任性发展,不训练他学会服从。这样的孩子是越大越不听话,越大越自负,越大越倔强、冲动、偏激。

当然教育孩子要比训牛复杂得多。

因此教育孩子的事要早着手,早教育。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养成服从的习惯和品性。长大了才能够成为有益于自己,有益于家庭,有益于社会的人。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固执偏激?有什么好的教育方法?

物以稀为贵,独生子女惹的祸,也就是一个字:"惯滴!"她们从小到大被一个甚至是两个,三个家庭众星捧月一样的捧着长大的,眼睛里已经没有包容和分享,她们也体会不到分享带来的快乐,总觉得所有的东西都应该是她一个人独享的,谁也没有权利拿走她的东西,哪怕是她扔了也不可以给别人。

慢慢地养成了这种固执偏激的思想,觉得所有的都是理所当然,不知道什么叫感恩,受不了半点打击,你怕是是说一个No,她们就感觉这是世界末日了,稍微心理素质差点的就会做出来那些可怕的事情。

所以说孩子身上的行为习惯,百分之八十都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这样的家长最应该做个自我反思,否则不只是毁了孩子,也是毁了别人,现如今扭曲的教育模式很可怕。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固执偏激?有什么好的教育方法?

现在的孩子固执偏激,是一个令广大家长、老师认同、头痛的问题,值得探讨。谈点个人观点:

第一,家里的孩子少了。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实施,由于年轻人生育观、生活观的变化,一对夫妇少则一个,多则两个,就是这两年二胎政策放开,好多年轻人照样不要。所以一个、两个孩子就成了他们的希望,选择余地小了,溺爱孩子应运而生。

第二,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现在的生活压力其实蛮大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将来少吃苦少受累,没原则的投资。学要上可以点的,各种辅导班轮着上,学习成绩不能有任何闪失,在重重压力之下,孩子的天性被格式化,性格扭曲在所难免。

第三,教育环境亟待改善。孩子毕竟是孩子,好动、好玩等都是他们的天性,老师允许他们犯错误,但当他们犯了错误以后也应该让老师有一定的惩戒权利,不能让他们肆无忌惮。其实这一点很重要,其实这一点普遍做的不好。

问题的症结所在找到了,对症下药即可,该家长做的家长做好,该老师做的老师做好,社会上该改进的地方我们共同努力,一切将会有好的结果。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固执偏激?有什么好的教育方法?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问题。

针对所提问题“为什么现在孩子比较以前的固执偏激,有什么好的教育方法”,现进行如下分析回答:

孩子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个体之间就存在差异性。导致差异性出现的因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天生的自带差异,二是外在教育影响。而在外教育的影响又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息息相关!

当孩子出现固执偏激的性格,作为孩子的监护人,特别是父母,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去正确面对孩子的性格缺点。孩子是不成熟的个体,因此需要给予有利于其成长的好的引导,引导方法固然就很重要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固执与偏激的性格呢?怎么合理的帮助并引导教育孩子呢?

孩子固执偏激与家庭教育有关系

有句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同时父母也是孩子的终身“导师”。家庭教育对孩子品德、性格、良好习惯等方面的养成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孩子性格出现固执偏激,首先得考虑到是否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对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影响甚大,会激励孩子更好的感受到美好的学习氛围而主动学习。

然而一个不和睦的家庭会影响孩子多方面的不良习惯和行为养成。固执偏激的性格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父母在家庭中的言谈举止、相处是否融洽、说话语气、处事态度与方法等多方面在此过程中不按常理“出牌”,而有当着孩子的面,就会直接导致孩子性格出现固执与偏激。

孩子固执偏激与外界环境有关系

家庭教育影响孩子学习与健康成长,外界的环境也会影响并导致孩子出现性格上的固执与偏激。如果孩子因为外界干扰而出现不利于其成长的性格特点,有可能比家庭教育所导致的原因更为严重。

日新月异的外界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与吸引远远超出我们的想想范围。作为家长也无法时刻陪伴孩子,一个不成熟的孩子是无法准确辩识外界事物对其吸引的利与弊,更无法强有力的自觉拒绝其“诱惑”。

比如网络游戏、暴力影视、暴力书刊等很多不利于孩子学习的事物,对其固执与偏激性格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负作用。久而久之,孩子在不能正常分辨各种角色与内容的情况下,模仿里面的角色、动作、言语等。而这些恰恰是构成孩子缺点性格的关键因素。

父母以身作则正确加以引导教育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为自己心中的佼佼者,成为别人羡慕的对象。当孩子性格出现固执与偏激的时候,最能帮助其引导并改变的也就是父母。

无论是家庭教育出现问题导致的还是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形成的,作为孩子的父母,应该以身作则的为其做好榜样。首先缺点性格找到原因,其次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主动帮助引导孩子来逐步改变性格。

对于父母帮助与引导孩子的过程中,很多父母会进入一种误区:以自己自以为是的道理与行为来要求孩子改变!其实这样做不仅没有帮助孩子有效改变,还会加剧孩子性格继续往不好的方向发展。

“换位思考”即父母把自己要引导孩子的言传与身教,在和孩子交流过程中,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表达父母的言行,用适合孩子的身教去引导孩子做出改变。

内外兼修:内修品德与外修言行

孩子有缺点的性格要想真正对其帮助纠正,除了父母自身言行举止来引导,还可以在此过程中,培养孩子内外兼修的良好习惯逐步进行改变。

内修品德、涵养。在武术行里有句话叫:“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由此可见,内在的休养可以直接影响外在的良好言行举止。可以通过兴趣爱好培养其“内功”,比如武术、毛笔字等,锻炼其坚毅的性格,磨练其固执的性格。

外修言行举止、礼貌用语。外在的培养还得需要父母来加以严格引导与帮助。亲子之间更亲近,更容易触发共同点。可以通过参加亲子活动、观看健康励志电影、参观博物馆和革命纪念馆等,加强孩子亲身体验与感受。这些都是利于孩子固执与偏激性格向好的方向转变的实践方法。

孩子的内心本身就是单纯的,因此在孩子出现不好的性格缺点时,找到原因,及时通过有效方法与途径来帮助其做出改变!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固执偏激?有什么好的教育方法?

孩子的固执、偏激有多方面原因,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家庭的过分溺爱

现在的家庭中,孩子都特别少,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因此,父母对孩子倍加爱护,时时关心,事事维护,。甚至明知道孩子不对,也不立即纠正,不给予批评、教育,助长孩子的任性。尤其现在留守儿童特别多,很多孩子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这种隔代教育的弊端就是过分溺爱。还有就是隔代教育的放法过时,不适合现在孩子的成长。

二、环境的影响

1、学习环境的影响

现在科技发达,电视、电脑、手机等普及,孩子闲暇时多与这些为伴,在没有家长监护下,那些偏激、暴力、血腥的电影、游戏、动漫等毒害着儿童和青少年。

2、受学校教育的影响

国家教育法明文规定: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于是很多老师在教育孩子时也得过且过,马马虎虎,对做错事的孩子也不敢果断“处罚”,生怕家长等不理解,生怕因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当而招来麻烦,不仅影响工作,甚至招来人身攻击等,这种心态是目前中小学大多数教师所具有的。

3、周围其他孩子的影响

孩子的模仿性和攀比心特强,当自己的孩子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在父母等长辈面前无理取闹得逞时,自己也校仿,直到达到目的为止。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当然,造成孩子固执、偏激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父母的言行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孩子极易模仿的,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针对孩子固执、偏激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一、正确处理孩子的“对与错”

孩子做的对、做的好,我们应给予肯定,给予鼓励和表扬,但不要言过其实,避免不适当的夸张。

孩子做错了,要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甚至父母应采取惩戒措施,使他从中吸取教训。

二、孩子的事他自己尽量处理,家长不要包办

当孩子在生活、学习、处理小事以及和同学,小朋友之间出现一些麻烦时,家长不要一味地包办,但可以提示,教给他方法和技巧。

三、多与孩子沟通

当孩子不愉快时 ,家长应给以安慰、鼓励或指导,要教育孩子遇到不愉快时多与父母沟通,家长要倾听孩子诉说。或者孩子不愉快时,在家长的带领下多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家庭教育专家李玫瑾教授说:“多运动的孩子,记忆力都特好,学习成绩一般也很好”。

四、家长对孩子不要期望值过高

家长对孩子不要期望值过高,让孩子从实际岀发,循序渐进地发展。不同孩子的能力不同,要尊重孩子,不要千篇一律地要求自己孩子一定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和要求。

五、要果断对孩子说“不”

当孩子无理取闹,向父母或爷爷奶奶无故索要钱财、玩具等,比如去超市要随意购买对自己无用的物品时,应果断制止,不要一味地满足他的虚荣心,满足他的无理取闹。李玫瑾教授说:“一定要在孩子三到六岁之前,果断地对其说“不””。

六、千万不能溺爱孩子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家长特别应注意,千万不能溺爱孩子,事事服从,处处关心,捧在手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口口声声“宝贝”、“心肝”,用这些过分溺爱的词语来喊他,势必助长了他的怀脾气,坏习惯,使他任性、固执。俗话说:“惯子不孝,肥田岀瘪稻”,这句话含有很深的哲理。

结束语: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家长应科学管理、正确教育。正确处理孩子的对、错,不要事事为孩子“包办”处理,多与孩子沟通,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不要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过分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要果断阻止孩子的无理取闹,适时对孩子果断说“不”。不要过分溺爱你的孩子,过分溺爱将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于我删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