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原著里,文殊和普贤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他俩总是一起出场?连坐骑也在一起?

佛教中有横三世佛,他们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也称“西方三圣”。

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佛(简称药师佛)、日光菩萨、月光菩萨,也称“东方三圣”。

再就是我们这个世界(也称华严世界)的释迦摩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也称“华严三圣”。

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是释迦摩尼佛的左右胁,寺院大雄宝殿的佛像就是他们三个。知道了这个关系,就应该明白为什么他们会在《西游记》中一起出现了。

文殊菩萨的坐骑是狮子,普贤菩萨的坐骑是六牙白象。狮子是百兽之王,代表智慧,白象代表“行愿”。

亲爱的你知道答案了吗?

《西游记》原著里,文殊和普贤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他俩总是一起出场?连坐骑也在一起?

在小说《西游记》中,出现了多个神仙组合,例如福禄寿三星、七仙女、梅山七兄弟等等,这些神仙组合由于地位相当、工作内容相近或者兴趣爱好相同,往往会集体行动,甚至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组合,他们看起来并没有什么过密的交集,擅长的领域和修炼的场所也差着十万八千里,但却总是同时出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整部《西游记》中,他们曾经多次同时现身,甚至连他们的坐骑也是结伴下界为妖。那么,文殊和普贤两位菩萨到底有何渊源?为何总是同时出现呢?接下来,我们结合小说《西游记》来分析一下原因。

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

文殊菩萨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另外三大菩萨分别是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萨。在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四大菩萨均有多次出场记录。此外,又与毗卢遮那佛、普贤菩萨合称华严三圣。文殊菩萨以智慧、正德闻名,道场位于山西的五台山。在小说中,文殊菩萨拥有两位坐骑,一位是狮猁王,另一位是青狮精,分别在乌鸡国和狮驼岭为妖。此外,文殊菩萨还拥有智慧神剑和照妖镜等法宝,实力非常强大。佛教中,文殊菩萨通常是持剑骑狮的形象,象征以智慧之剑斩断烦恼,以狮王怒吼来威慑妖魔。

普贤菩萨也是四大菩萨之一和华严三圣之一,与文殊菩萨有诸多交集。普贤菩萨以理德、行德著称,道场位于四川的峨眉山。《西游记》中,普贤菩萨的坐骑为白象精,曾与青狮精一起在狮驼岭为妖,给唐僧师徒制造了非常大的麻烦,甚至一度让孙悟空感觉束手无策以至于痛哭流涕。由此可见,普贤菩萨的实力是非常强大的。传统佛教中,普贤菩萨的形象通常是身骑大白象,手持如意棒,象征着事事如意,物物通达,甘愿像白象一样为苍生背负重担,充分体现出普贤菩萨的慈悲和怜悯。

两位菩萨亲近的表现

根据统计,在《西游记》中,文殊菩萨共出场六次,其中有五次与普贤菩萨共同出场。唯一一次单独出场是在乌鸡国收伏狮猁王。而普贤菩萨共出场五次,均与文殊同时出现。两位菩萨共同出现的五次中,三次间接共同出场,两次直接共同出场。

  • 间接共同出场

第一次间接共同出场在小说第二十一回,黄风怪与孙悟空打斗过程中,由于体力不支渐渐处于下风,于是使出杀手锏——黄风来对付孙悟空。原著中通过一首诗来形容这股黄风的厉害,其中有两句为“文殊走了青毛狮,普贤白象难寻见”。第二次发生在小雷音寺,唐僧为了说服孙悟空允许自己进入寺中拜佛,给他讲了一通大道理,其中有两句为“普贤在峨眉,文殊在五台”,旨在说天下诸佛均不在一方。最后一次出现在小说最后一回,唐僧师徒顺利完成取经任务修成正果,受封完毕后,诸佛合掌皈依,都念“……南无文殊菩萨。南无普贤菩萨。”两位菩萨的法号第三次同时出现。

  • 直接共同出场

第一次直接出场为四圣试禅心。当时,取经团队刚刚组建完毕,黎山老母却在无意中发现队伍中有人凡心未改。于是,她召集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观音菩萨友情出演,对取经团队进行了一次忠诚度测试。其中,文殊菩萨扮演了二女儿爱爱,普贤菩萨扮演了三女儿怜怜。第一次直接出场为狮驼岭降魔。两位菩萨的坐骑青狮和白象趁主人不备来到狮驼岭一带为妖。孙悟空想尽办法均不能降伏,于是直接到如来佛祖那里请求援兵。佛祖了解情况之后,派人将文殊和普贤召集过来,共同前往狮驼岭降妖。

通过以上列举,我们发现,无论是在非正式场合的聊天对话中,还是在正式的受封仪式上,两位菩萨都会同时出现。而同为四大菩萨的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萨,多数情况都是单独行动,这是为什么呢?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经常同时出现,与他们相同的工作内容,相近的修炼道场和相似的工作状态有很大关系。

  • 相同的工作内容

在佛教题材和绘画或者雕塑作品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形象:佛祖高坐莲台在中间讲经说法,两边有两位菩萨侍立,起协助作用,这两位就是胁侍菩萨。胁侍菩萨在所有菩萨中修为最高。而文殊和普贤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负责协助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由于工作内容相同,因而与其他菩萨相比,文殊和普贤同时出现的概率更高。

  • 相近的修炼道场

四大菩萨中,文殊菩萨的道场位于五台山,普贤菩萨的道场位于峨眉山,观音菩萨的道场位于珞珈山,而地藏菩萨的道场位于九华山。从地理位置上来说,灵山位于西方,五台山与峨眉山相距灵山更近,两位菩萨无论是前往灵山上班,还是听讲,都非常顺路。而珞珈山位于茫茫南海,九华山位置更偏东方,想要拜访二位菩萨需要绕远路,相对来说不是很方便,因此与他们交集比较少。

  • 相似的工作状态

在四大菩萨中,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相对而言空闲时间比较多,工作时间也比较一致。而观音菩萨由于一直在为西天取经操心,动不动就会有人找上门来请求帮忙,因此鲜有空闲时间。地藏菩萨秉持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理念,常年住在地府幽冥界,超度六道众生,更是没有什么时间。因此,文殊和普贤结伴而行的机会更多。

综上所述,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总是同时出现,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有着相同的工作内容,相近的修炼道场和相似的工作状态。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分析主要基于小说《西游记》,与现实中的佛教有很大不同,二者不能混淆。

关注传统文化,解读经典名著,我是三夢遊水,欢迎与我交流讨论,一起成长~

《西游记》原著里,文殊和普贤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他俩总是一起出场?连坐骑也在一起?

《西游记》是本讽刺小说,与佛经记载截然不同。《西游记》里的角色,虽然都借用了佛经里著名的人、神之名,但却没有描写发生在本尊身上的真实内容——再说直白一点,《西游记》就是一本独立的小说,以西游解西游,不掺合其他。明确了这一条,咱们再来回答问题。既然,西游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神魔体系,那么,文殊和普贤的关系,以及,他俩坐骑(青狮与白象)的关系,就比较单纯易懂了。文殊和普贤的关系,简单来讲,是同事+朋友;

而青狮与白象呢,是亲密同事+闺密的关系。

接下来给您简单分析一下缘由。西游世界里有三大势力:由玉皇大帝管理的天庭, 统领诸神;由如来佛祖管理的灵山,统领诸佛;由太上老君管理的道教,统领所有修道者(包括人、妖、神)。具体到文殊和普贤呢,他俩的职称是“菩萨”,隶属灵山,是如来佛祖座下的高管。灵山集团的组织架构是这样:佛→菩萨→罗汉→揭谛、比丘以及其他信众

《西游记》第一百回,五圣成真的时候,如来佛祖也是按这个顺序给唐僧师徒分配职位的。唐僧和孙悟空成佛,猪八戒、沙僧、小白龙都是菩萨,封赏完毕之后,灵山所有员工合唱一曲难忘今宵,封赏活动圆满成功。最后谢幕时,还不忘展示一下所有参与庆功活动的与会人员的座次表。

而文殊和普贤,在那一堆菩萨的排次表中,是第3位和第4位。由此我们不难推测,文殊和普贤,是和观音菩萨一样,深受如来器重的两位高管。观音菩萨在接受如来佛祖布置的“取经总管”任务后不久,就以这个身份邀请了黎山老母、文殊和普贤一起,搞了一个“四圣试禅心”,对唐僧师徒进行内测。如果文殊和普贤私交不好,观音菩萨也不会同时邀请他俩一起参与活动。唐僧师徒吓得不轻,猪八戒都给捆成粽子了,四位大咖玩得挺嗨。

而青狮与白象呢,因为直属上级要好,所以他俩也要好。属于父一辈子一辈的传承交情。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青狮与白象,在狮驼岭与大鹏合伙吃完了狮驼国。在认识大鹏之前,青狮与白象是一起住在“狮驼洞”的——是一起住哦!而且这个住处还是以他俩的名字来命名的!这关系绝对是板上钉钉的好闺蜜了。因为关系好,所以文殊和普贤、青狮与白象经常会一起出双入对。这也没什么奇怪,道理就和妹子们喜欢拉着闺蜜一起逛街一样。

《西游记》原著里,文殊和普贤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他俩总是一起出场?连坐骑也在一起?

首先我和大家先了解一下两位菩萨的情况。

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象征所具无上智慧,坐骑为一狮子(表示智能威猛)。

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是理德和大行愿的象征,象征真理。同时具有延命益寿之不可思议的力量。坐骑为六牙白象(六牙代表六种清静,四足代表四种功德。)

那为什么两位菩萨老是一起出现呢,原因有以下六个方面。

1、从职业属性来看,两为都是佛教高级公务员,职业相同,都是亲密同志加战友,所以会经常一起出席佛务会议,进行例会学习佛法等,接触比较多。

2、从领导分工来看,文殊菩萨象征所具无上智慧,分管的是教育培训;普贤菩萨德象征真理,分管的是意识形态及社会科学,二者属于一个业务类型,所以经常会在一起出现。

3、从办公场所来看,普贤菩萨道场在峨嵋山(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的总称。)

文殊菩萨道场是五台山。四川和山西同属黄河流域(黄河流域6个内陆省:青海省、四川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有着一衣带水的友好关系,同心同德,共饮一河水,关系较为密切。

4、从教育简历来看,有消息称,两位菩萨最先是师兄关系,都是三元始天尊座下的十二金仙成员,后被释迦摩尼(接引道人)以大法力由道入佛,师出同门当然关系不一般了。

5、从排班值班的情况来看,两者经常被拍在一起陪领导释迦摩尼佛祖加班,总是侍在佛祖左右,建立了深厚的同志间的友谊。

6、从两位菩萨的私家坐骑来看,文殊一个是坐骑是一个狮子,普贤菩萨的坐骑为六牙白象。两个坐骑的车牌号都是双号,所以出行时都要一起走,限号时一起限号,保证了时间上的一致性。与此同时两位菩萨的司机殊关系很特殊,文殊的青毛狮,普贤的白象在曾经乘五百罗汉闹喧天时溜走,长期占据狮驼岭,称兄道弟。

这些种种,直接导致两位总是在一起出现。

《西游记》原著里,文殊和普贤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他俩总是一起出场?连坐骑也在一起?

多谢邀请,我是超哥说成语,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在《西游记》中,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是如来的四大菩萨其中的两位。两位菩萨不仅在位置上是相邻的,在意义上也是有关联的。

文殊菩萨代表的是大智,象征着解脱、开悟的智慧,是让你“想明白”的智慧;普贤菩萨代表的是大行,象征着解脱、开悟的修证,是让你去“做成功”的行为。大智和大行本身就是一个人学习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两位关系很密切。

文殊菩萨的道场是五台山,坐骑是青毛狮子精,曾经在南天门张开它的大口,吓得十万天兵赶紧关了南天门,实力不凡。普贤菩萨的道场,是峨眉山,坐骑六牙白象,只消一鼻子卷去,就是铁背铜身,也会魂亡魄丧。两位菩萨的坐骑占据狮驼岭,称兄道弟,给唐僧师徒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西游记》原著里,文殊和普贤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他俩总是一起出场?连坐骑也在一起?

在《西游记》里,文殊和普贤通常一起出场,连坐骑也跟哥们似的一起跑到狮驼岭作伴为妖,有人不禁要问,文殊、普贤难道是睡上下铺的好兄弟吗?

差不多是这个理。

红尘作伴

文殊、普贤红尘作伴出现了两次,一是取经队伍初建人心不稳来了个四圣试禅心,二是在狮驼岭收青狮、白象顺带助攻为灵山收了大鹏。

1、四圣试禅心

唐僧收孙悟空,爬上五行山摘下佛贴,有点累,所以后来收猪八戒、沙僧就都交给了孙悟空,有事弟子服其劳嘛。

取经队伍倒是齐了,心都不在一块。

孙悟空野惯了,十万天兵说推就推了,哪会去顾什么妖怪的小命,所以唐僧很头大。

猪八戒整天想着高老庄的小媳妇,只要自己这个师父有个三长两短,第一个开溜的准是这个二徒弟,唐僧心里有点慌。

沙僧最忠,不过是个老实人,三锤子下去打不出个屁来,十万八千里路,乏味得很,真要只与沙僧两人作伴,唐僧觉得先发疯的一定是自己。

唐僧都能发现问题,设计关卡的观音更加明白,于是邀请黎山老母、文殊普贤和自己组成个四人队,考验取经四人队。

取经小队败。

唐僧对爱情还朦朦胧胧的不知其味,自然考试过关,哪知猪八戒不嫌媳妇多,一上去连丈母娘都要一网打尽,一下子撞在枪口上,被吊了一晚上,喝的是西北风,落的是风流泪。

爱错了人,真是好可怜!恰好文殊普贤化身的美人就叫怜怜、爱爱,观音叫真真!

这顿收拾,其实是猪八戒顶了唐僧的锅,正主没事,拉偏架的遭了殃,所以说没事少看热闹,看热闹也不要参与,谁知道里面的水深不深?

2、狮驼岭收妖

青狮、白象跑到狮驼岭为妖,结果跑来一只鸟,说要吃什么唐僧肉可以增加功力长生不老,两妖一琢磨,这事可以干。

但听说是猴哥带路,两妖有点怕了,别没吃猴脑还被人捉进了动物保护协会论罪,结果被大鹏拍着胸膛镇住了。

“我是如来娘舅,在外甥的地盘,谁敢动我!”

两妖眉眼儿一转,暗自心喜,这事干了。

青狮这个二愣子,一口把孙悟空吞进了肚里,铁扇公主那深知其中的痛苦,生红孩儿都没那么惨,自然青狮把孙悟空当大爷给请了出来,按大鹏之计把唐僧抬进了狮驼城。

在大鹏的地盘上,如来来了都不好使,唐僧师徒只能悲剧了,孙悟空哭哭啼啼跑上灵山,让如来许他自由。

如来呵呵一笑:你想多了!

灵山全体出动,文殊、普贤当然得去,大鹏该上灵山陪姐姐孔雀,两人的坐骑当然得回家,这一趟的任务堪称完变美。

如来五百年的布局该割韭菜了。

青狮、白象临别看了一眼大鹏腹诽:傻鸟一只!自由的天空都束缚不了你的野心,该!

灵山缺人才,青狮、白象就是为大鹏而来,根本就没打唐僧的主意:谁当如来傻才是真的傻!没看见文殊普贤结伴而行么?

身为坐骑该听谁的?

大鹏居然不明白这个道理,果然是个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货色!

文殊普贤结伴而行之因

文殊普贤结伴而行出现在取经路,其实原因很简单。

一、尊如来之命

如来为灵山崛起,用了五百年布局。

送二徒弟金蝉子十世轮回后成为取经人,镇压孙悟空于五行山下,并选中猪八戒、沙僧共同作为护经人,以大唐为出发点,一路降妖除魔换取民心,直达灵山,除了宣扬灵山之威,更要收服大妖壮大灵山力量。

这是继太上老君西出函谷关化胡为佛后的第二次大发展时机,灵山大当家如来既然布下局,部下自然要坚定执行。

如来之命不可违,大势不可逆。

二、鼎力相助

西牛贺洲避嫌不便出手,卖瓜自卖自夸不足以服人,这任务便落在了居南赡部洲的观音身上。

观音作为四大菩萨之一,亲自设计关卡,其他菩萨自然要鼎力相助。

由于地藏王要镇守地府,难以脱身,文殊普贤便成了辅助的不二人选。

文殊代表智慧,普贤代表实行,谋定而后动,两人联袂出面则代表了灵山的意志,取经路不可违!

三、两次现身

文殊普贤两次成为关卡考验人,有不同的意义。

1、四圣试禅心

观音设计美色局试探唐僧之心以及西行意志,文殊普贤是以裁判的身份出现

文殊判真伪,普贤定后路。

如果唐僧情关不破,只怕后续路难走,结果猪八戒落进了美人局,搅乱了这场考验,没让唐憎勘破情关,最终让唐僧差点在女儿国沦陷,断了取经路。

也正是唐僧师徒的互相搅局,让取经路多了很多变数,三年走完的路最后走了十四年。

2、狮驼岭收妖

文殊普贤在狮驼岭出现,是以坐骑后主人的身份出现,坑了大鹏。

取经路也是壮大灵山的道路,灵山趁机收取沿路的大妖,大鹏撞上了枪口。

大鹏的身份乃是凤凰之子,孔雀之弟,是如来的娘舅,极为凶恶,生吞了狮驼城十万人,可谓罪恶昭著。在灵山的地盘作恶,如来能不知?

容忍就是为了等待时机!

目的一是让唐僧知道取经路的艰辛从而惜经,二是借除妖为唐僧添战绩,易于回归大唐传经,三是换取西牛贺洲百姓的信仰。

青狮、白象的目标是奔大鹏来的而非唐僧,所以孙悟空求助如来时,灵山倾巢而出,文殊普贤召回坐骑,傻眼的大鹏只能乖乖就范。

综述一下,文殊普贤联袂出现,是相助观音而出,两人身份代表智慧、实行,表明了灵山开启取经路的必得之志。两人以及坐骑齐出,均是为了考验唐僧师徒,磨练其心性,打造出一个团结合作的集体,最终保证取经成功,完成观音的使命。

(图片均来自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