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散》为什么叫广陵散?

它是一支什么样的曲子?

嵇康好琴,一次嵇康夜宿月华亭,被月华亭之夜景神韵所感,夜不能寐,起坐抚琴,琴声悠扬,直冲月华,感得月华凝结而成的灵幽前来觅听,弦断而终,这一幽灵现身相见。

此幽灵自称来自于古月国之琴师,逝后为月神所摄,魂魄不散。随之与嵇康共谈音律,又索琴续弦,弹曲《广陵散》授予嵇康,声调绝伦,叹为神曲,让嵇康发誓不传人,亦不言其姓名。这古灵真有意思,好像有谁稀罕知道你姓名一样。

为什么叫广陵散呢?

广陵本是扬州的称谓,“散”乃是诗词歌赋的形式,有人以为这是流传于扬州一带的琴曲,这种认识也比较广泛。

还有一种认识是:东汉末年的《广陵散》就已经出现了。而东汉末年的广陵地区是指今安徽寿县。有人认为《广陵散》是流传于广陵地区的《聂政刺韩王曲》。现如今流传的《广陵散》曲谱,谱中也有“刺韩”、“冲冠”、“发怒”、“报剑”等分段标题,所以历来即把《广陵散》与《聂政刺韩王曲》看作是异名同曲。

这是《广陵散》名称的由来,是神曲假借地名而来。

嵇康之后再无《广陵散》

但实际上《广陵散》远非表面层次上能够诠释出本来意义的曲意。因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说到《广陵散》不得不说一下嵇康。因为这个世间只有嵇康能把此曲的真意感同身受融为一体。

《广陵散》不是嵇康的专利,但也只有嵇康能拥有它的专利,可以说嵇康之后再无《广陵散》。

嵇康本是性情散淡之人,偏偏又做了曹魏的中散大夫,对名利不屑,又崇任自然与自由,一生研习养生之道,人虽在世其本却很难与世同尘、苟合,那颗心捧出来无处置放,所以他能直面生死。

后来,他悟得邙是我华夏生灵之脐,唯有死后魂归邙山方是真正的归宿。这期间的《广陵散》是洗涤打扫心灵尘垢的妙帚。

因此,当年嵇康临刑前真正的悲喜交集,手挥五弦,神驰邙山,志高清远。邙山在五音中位处角音,因此这一段弹的应该是角调。

可后人不知其神曲之神韵通灵,通魂、通性,在弹这段时音转高亢,翻做宫调,以为临刑前嵇康心存悲壮,其实大错特错,嵇康魂归故里,心坦然、淡然、怡然,像是一个婴儿。《道德经》中所说的“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而《广陵散》的玄妙之处在于一人弹一人听,也就是自己弹给自己听,是自己与自己心的交流,多一个人便多了一分杂音。这也是当年嵇康临刑前弹《广陵散》,三千太学生围听,竟无一人领会。

以至嵇康说道:“《广陵散》从此绝矣”的千古之叹。因此,嵇康之后再无《广陵散》。

《广陵散》为什么叫广陵散?

离愁之情吧?

《广陵散》为什么叫广陵散?

应该是“散曲”,在广陵写就/描写(述)广陵人物山川风情故事的曲子。

《广陵散》为什么叫广陵散?

广陵散、含笑半步跌、七步倒并称江湖三大奇药。

《广陵散》为什么叫广陵散?

《广陵散》 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弹奏的乐器是古琴。最早源自《聂政刺韩王曲》,东汉大儒蔡邕的《琴操》中有详细记载。虽然描写是战国刺客聂政为报父仇刺杀韩王而后自杀的故事,这首曲子最早出现在汉代,可见是后人对历史的艺术加工创作。

至于为什么叫做广陵散?这其实跟其发源地有很大关系。“广陵”是扬州的古称,“散”有乐曲之意,简而言之就是古代扬州十分流行的琴曲。三国魏应璩诗文中最先出现有“听广陵之清散”,听到的便是广陵散。

东晋竹林七贤中,嵇康最善古琴,以《广陵散》闻名于世,《晋书》里记载,传闻这首曲子是嵇康游玩洛西时,偶遇的神秘人意外所得。

嵇康的相貌在七贤中那也是数一数二的,特别乐衷于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终日游走于山林之间,怡然自得。额外的爱好是打铁,将小铁铺建在家中日日打铁,让日日慕名而来拜访之人自己饶舌去了。

嵇康曾经因为山涛自个想要退隐山林,却推荐他去出仕做官十分恼火,自认道不同不相为谋,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意志坚定。这篇文章同时侧面抨击了司马王朝的衰朽统治,为嵇康招来杀身之祸,司马昭怀恨在心,捏造罪名将之入狱,并判处死刑。

行刑当日,有3000太学生请愿赦免,司马昭心硬如铁,嵇康丝毫不惧,临终抚了最后一曲绝唱《广陵散》,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这关系到另一种神奇说法,说是嵇康的琴声打动夜里的幽灵,因而得赠《广陵散》,并且约定“此曲不得教人”,所以嵇康才感叹断了传承。

世人也以为此曲就此消失,后来在明代宫廷的《神奇秘谱》中再次发现它,这才有了今日之《广陵散》,是否是汉晋时期的完整版我们无从得知,就这已经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的存在了,如若还有更完美的版本那真是神曲了。

关于广陵散的另一个传说

传说嵇康的胆子特别大,好友王伯通建了一座清新雅舍,却时常在夜里撞鬼,还有人因此丧生。嵇康是老庄的忠实粉丝,听说以后不以为惧,反而兴致勃勃想要去借住,然后抱着古琴弹奏打发时间。

夜里鬼魂现身与嵇康交谈,原来是虞舜时期的乐官,因奸人所害埋葬此处,王伯通把房子修在墓地之上,压得鬼魂喘不过起来,夜里出现是想要寻求帮助,谁料那些人都被他们吓死了。鬼魂让嵇康转达王伯通,只要挖出他们的尸骨另外安葬,半年内就能平步青云,为了表达感谢,特意将《广陵散》授予嵇康。

王伯通得知此事后,好生安葬了那些骸骨,半年后司马炎登基,王伯通果然得到提拔。

《广陵散》讲诉聂政刺韩王的故事,显然不是上古乐官所能教授,除非这些乐官虽为幽魂之体,也在不断地学习,否则这也就是一个虚构的传说而已。

诗词中的众多《广陵散》

谢灵运叹“恻恻广陵散”;

李白问“谁传广陵散?”;

贺铸见“依稀广陵清散”;

陆游回忆"广陵散绝还堪惜";

黄庭坚希冀“同调广陵散”;

元代杨维桢哀“可怜广陵散”……

《广陵散》作为名曲,成为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诗词中的宠儿,也是雅事一桩。

《广陵散》为什么叫广陵散?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十大古琴曲之一。

“广陵”是扬州的古称,“散”是操、引乐曲的意思,《广陵散》的标题说明这是一首流行于古代广陵地区的琴曲。

《广陵散》据《晋书》记载,此曲乃魏晋琴家嵇康游玩洛西时,为一古人所赠。今所经常演奏《广陵散》谱以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广陵散》为最早也较为完整。全曲共45段,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全曲始终贯穿一种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深刻地刻画了反抗精神与战斗意志,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晋书-嵇康传》称:“三国魏嵇康善弹此曲,秘不授人。后遭谗被害,临刑索琴弹之,曰,《广陵散》於今绝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