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什么奇人异事的故事,哪些是你认为最为真实的?
雍正滥杀无辜惹祸上身
一向严谨苛刻的雍正,杀起人来也是不眨眼的,就因为在宫里演戏的葛世昌,趁他高兴又是求字又是求官的,抚了他的逆鳞,就被他杖毙了。可怜一代名伶魂飞魄散。葛世昌死的太冤了,魂魄竟不肯离去,雍正顿觉得心跳气短,在儿子弘历的搀扶下来西厅休息……
雍正蓦然间睁开眼,但见窗外日影西下,宫阙明亮,丹墀下张五哥德楞泰挺胸仗剑而立,外间几个小太监垂手侍立,高无庸拿着一大锭墨在砚中磨得橐橐微响,只有弘历在自己身边,父子两个紧紧握着手。至此雍正方明白刚才是南柯一梦。
“阿玛……您魇着了。”弘历拭泪道,“方才您难受,真吓了儿臣一跳。御医们来把过脉了,只左尺略有点浮滑,万不相干的。您不要胡思乱想,只静摄就好了。”“朕恐怕今天是杀错了人了。葛世昌其实不是死罪……”雍正喟然一叹,“朕这些日子精神绷得太紧了。杀错了人,人家自然要作祟。可为警戒太监,除了叫他们见血,别的也是没法……”
弘历给雍正去掉了额上的毛巾,摸了摸觉得并不热,问道:“还要毛巾么?”见雍正摇头,弘历轻声安慰道:“父皇杀他千当万该!这事放到圣祖爷手里,他的罪不止杖杀,是要显戮的……别说没杀错,就是真的有点上下参差,自古忠臣冤杀不知凡几,都来找主子讨命,那还成什么世界?
您是累的了,儿臣憋了许久,一直想说,好阿玛您求治太切,咱们雍正朝日子长着呢,缓着点您也不至于整日倦得烦躁不安。有道是‘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父皇……你可千万要自己保重啊……”说道便低头垂泪。
“朕没什么……”雍正的眼睛竟被他哭得一亮,吁气垂脸又道:“朕还要回畅春园,这里住还是太热……”
僧道斗法胜败关乎一心。太监高无庸道:“园子里宫里都不净,许是什么克撞了。那个贾士芳什么的已经在垂花门外候着,他是有道法师,主子召他进来行行法,恐怕就好了。”弘历见雍正点头,他却素来不喜与黄冠缁流厮混,因赔笑道:“儿子今晚还要见几个人,户部几个司官也要接见。万岁这里现下有人,儿子回去,就便传贾某进来。宫门下钥前儿子再进来给阿玛请安。”雍正摆手道:“去办你的正经事……今儿不要再进来了……”
弘历出去一时,便见弘昼带着贾士芳进来,贾士芳依旧那套黑衣,头发顶心挽了个髻儿,活似女人粗心梳拢错了头,几个宫女瞧着要笑又不敢。弘昼引着贾士芳在雍正榻前行了礼,笑道:“万岁,我十三叔已经恢复如初,贾某是有点真实手段的。”
“贾道长,”雍正闪眼看了贾士芳一眼,“朕若见鬼神……你瞧瞧这宫……有什么毛病……”
贾士芳漫撒一眼,笑道:“建这座宫不知请了多少喇嘛高僧星术羽士来看,至不济的也和贫道本领相埒,不会有什么‘毛病’。
方才五爷说了葛世昌的事,入宫时我就留心,果然有他的魂,却没有为祟,是给宫门门神挡了出不去,所以或有妖梦入怀的事。”雍正“嗯”了一声,他想起了方才的梦,喃喃合十说道:“就请士芳在御花园办个道场,清净一下这宫里吧……”
“道长,”雍正见贾士芳沉吟不语,顿了一下,“朕的大限是不是……”贾士芳扑哧一笑,说道:“皇上,《烧饼歌》里有几句,‘螺角倒吹也无声,点画佳人丝自分。泥鸡啼叫空无口,一上当年心在真。’说的就是皇上这一朝。
天定的数虽不可亵,但我观皇上紫气蒸蔚,日未中天,寿祚正长呢,您只管放心!”雍正自他进殿精神便陡地好转,听他这样讲,已是一抖擞身子坐了起来,问道:“那朕的病怎么说也祛不退?”
贾士芳相着窗外,又看看殿门口,一边回答雍正道:“凡食五谷者孰人无病苦之厄?皇上日理万机劳心最重,二竖自然为害。但今日皇上这病绝非寻常灾厄,乃是有大神通人作法危害!”
“什么!”
“有人暗算您。”
“谁?”
“不知道。”贾士芳含笑摇头,“我见有怪气贯空而入,所以这么断言。万岁想验证,贫道的真气现在护着你,贫道出殿门,您就会觉得了。”雍正点了点头,贾士芳脚步橐橐退了出去。
雍正起先还笑,贾士芳一转身他便觉得心头猛地一沉,每一步踏向金砖地的响声,都似空谷传音一样,搅得他一阵心惨头眩,贾士芳转出殿门,雍正已是脸色蜡黄,目光凝滞。乔引娣高无庸几个宫女太监眼见不对,一拥而上到榻前,递水垫腰伏侍个不停。
只皇帝不发话,他们也不敢叫贾士芳进来。迟滞片刻,雍正觉得眩晕得眼前发黑,这才吃力地说道:“叫士芳先生进来……”那贾士芳进门向雍正一揖,顷刻之间雍正便爽然若常。因涨红了脸,咬着牙恶狠狠说道:“这是哪个贼子,与朕有这么大仇恨,无君蔑上至于此极!这……这怎么办呢?”
“是个番僧!”贾士芳目不转睛地凝望着窗外天空。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阴了天,浓重的云中黑雾翻搅,如烟如霾,压在死气沉沉的紫禁城上。雍正见贾士芳从怀中取出表纸,问道:“你要行法?不要在这殿里,传出去不好。
你就守在朕跟前,叫他们在御苑里给你搭法台。”“皇上,我从不上法台行法。我以济世救人为本,不弄那个玄虚。”贾士芳脸上毫无表情,“焚一道表问一问——我还要到民间,总留在皇上跟前怎么成?”说道一晃火折子燃着了那道裱。
可煞作怪的那道表火苗儿大异寻常,本来轰然一燃就尽的东西,火苗儿一会儿紫红,一会儿幽蓝,飘飘悠悠似明似灭,扑地一声像被谁吹了一口,燃了一半就熄了。
“孽僧,密宗就那么了不起么?”贾士芳腾地红了脸,已是勃然大怒,转脸对雍正一躬,说道:“您是真命天子,法大不制道,无论如何他伤不了您。贫道也有好生之德,轻易妖孽也只驱逐而已,但这个密宗喇嘛太过不自量力。贫道要除掉他以正天规——除了这个女人——”他指定了引娣,“其余阴人一概退出殿外。皇上,我借您正气,要兴法除害!”
雍正不知哪来气力,矍然一跃而起,摘下墙上宝剑,问道:“朕怎么助你?”
“您是万乘至尊。皇上,您想偏了。这些方外之术究竟是雕虫小技,哪能劳驾呢?”贾士芳话虽说得轻松,但他的脸色白得可怕,心里也是极度紧张,笑容也显得惨怛:“您安坐龙床,守意定神,冲虚无怖看我作法,全当是看玩艺观剧就是,雷再响,它也是冲我来的,您不要怕。”
雍正本来凭一股罡气才显得“无畏”,被他这一说倒有点心里发毛,但此时无论如何也要硬挺,因抽身取一部《易经》对引娣道:“你坐对面,朕给你讲《易》。”
“这最好!”贾士芳一把打散了头上髻儿,把挽髻的木剑拿在手中,咬牙笑着又焚了一道符。火光一闪,那符已经倏地燃尽。贾士芳戟指向天,左手持剑断喝一声:“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疾!”
“咔咯咯……”
上天好像爆裂了似的一声雷震应声而响,紫禁城都被撼得一颤。哨风狂飙穿殿而过,豆大的雨点顷刻之间便砸落下来,所有殿宇上的琉璃瓦一片山呼海啸价响,天色黯黑得锅底也似。雍正哪里还顾得“讲经”,双手合十只是喃喃诵佛,引娣已被吓得呆若木鸡。
顷刻雨声稍减,外头永巷里似乎有躲雨太监大呼小叫着跑,一个淋得水鸡儿似的小苏拉太监哗哗淌着水,边跑边叫“太极殿着雷起火,又叫雨浇灭了——”雍正张眼望时索伦已经迎上去“啪”地打了他个满脸花:“滚西厢里去!这会子就是太和殿着火也不能报!”
雍正刚松弛了一点,接着又是一个炸雷,就像在养心殿顶炸开一样,震得殿顶藻井簌簌发抖。引娣惊得“妈呀”叫了一声便钻进雍正怀里。雍正一惊之下紧紧握住了她的手,瞠目望贾士芳时不知他什么时候竟被什么划破了脖子,殷红的血珠子已渗了出来。
“好孽僧!”贾士芳牙关紧咬,死盯着怒云翻滚的云层,“噌”地从怀中又抽出一道符表,手指蘸血在上边疾书了“太上老君”四个字。此时雷声又紧又密雨又大又急,两个红炭球似的东西一跳一跃在云中时隐时现渐渐近来,贾士芳情急之间,燃火焚符大叫“敕——疾!”顺手将木剑竟隔墙抛了出去,那木剑霎时便消失在霾云之中。贾士芳恶狠狠道:“妖僧,汝已激怒上天,难逃此劫!”
话音刚落又是接得极紧的两声暴雷,窗上嵌得紧紧的玻璃细脆一响,裂开了一条缝。玻璃照壁前一个太监不知是被击还是被震,一声不响倒了下去。
“好了。”贾士芳搓了搓手。不知怎的,他的神情变得有点忧郁,对雍正道:“贫道有罪,惊了驾了。”引娣这才发觉自己躲在雍正怀里,羞得一缩身子细步出了暖阁,站在外头只是低头发呆。
雍正看着外边雨下得平缓,雷声越去越远,长长吐了一口气,脸上已回过颜色,便见德楞泰进来禀:“太监小葵子被雷击死了!”“击死拉出去埋了。”雍正无所谓地说道,又对贾士芳道:“你确是得道真人。朕自觉身上通泰无碍,病已经好了。怎么,你有心事?”
“贫道的木剑毁了。”贾士芳道,“那是——我的外师所授,丢了毁了,也许我命不久长。”
“你还有外师?你的正师是谁?”
“我的本门是龙虎山娄师垣,”贾士芳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高兴不起来,拱着手答道:“他说我聪慧太甚快手破掣,只叫我守关参玄。后来碰到一位老人同在山下打水,就熟了。他给我开了天眼,教我法门神通。
其实我所学的外法真功,连本门师父也及不上了。娄师父怕我给山门招祸,叫我还俗了,我说决不为非作歹,只作济世救人的善事,决无上天降灾之理,我自认还是道士。”
“那个异人是谁?在哪里能找到?”
贾士芳苦笑了一下,摇头道:“找不到的,他是黄石公。”他缓缓跪下叩头道:“那个死头陀尸体在神武门外金水河,请万岁叫人捞出他,好生安葬。并求万岁允准贫道返回江西,用功诵经赎过消愆。”
雍正大笑,说道:“哪有广行善事反受天谴之理?不就是桃木剑么?朕好生再赐你一柄,给你盖一座观,有事为朝廷效力,无事深藏不露,何来之祸?”
“万岁爷——”外边有太监失惊打怪喊道,“神武门外头击死个黑头老和尚,掉在河里漂起来啦!”
无论僧道,修行都要以善为本,心不善天必谴。
历史上有什么奇人异事的故事,哪些是你认为最为真实的?
历史上真实的“燕双鹰”,比电视剧真实、更厉害
在《多伦县志》中,有一段民国初年的往事,这段往事令人称奇:
民国二年(1912年),外蒙军首领玛克萨尔扎布率兵越过乌珠穆沁进攻塞北贸易中心多伦。袁世凯见蒙古骑兵来势汹汹,当即派出手下大将王怀庆前往征讨。王怀庆不负众望,九战九捷,一举收复了蓝旗、白旗等地。
为阻击蒙古军进攻,王怀庆请来了一个高手,此人叫高青山。高青山飞镖神准,杀死了与外蒙军勾结的汇宗寺住持甘珠尔瓦。外蒙军不甘心失败,又以给住持复仇为借口挑起战事。
9月12日,玛克萨尔扎布率领8000蒙古骑兵围攻多伦。当时王怀庆只有3000人马守城,而且多半兵力都已受伤战斗力不行,能战斗的人员只有1000人。王怀庆请求和谈,玛克萨尔扎布拒绝和谈,扬言要攻破多伦,杀死高青山。经过多番斡旋,扎布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交出高青山,二是筹集8万块大洋给他,钱人必须两天内交齐,否则他就踏平多伦。王怀庆觉得很为难,但不得不回去和高青山商量。
最后,王怀庆与高青山认为,扎布狼子野心,即使交出他和大洋他也不会放过多伦的百姓的。王怀庆为此事犯难,高青山却拍拍胸脯说只要把他的兄弟李明珠请来,一切都好办了。随后,高青山在王怀庆耳边低声说了一番话。王怀庆立刻集中兵力在北门为高青山打出了一条路,高青山骑着他的快马冲出了多伦城。
高青山冲出去后,王怀庆立刻让城内的商户筹集大洋,商户们都不情愿交出大洋。王怀庆无法,当即保证说他们的大洋筹上来后一定会一分不少地送回去给他们。商户们还是将信将疑,王怀庆写下字据,商户们才勉强答应凑钱。
第二天中午,高青山回来了,他带来了结义兄弟李明珠。其实,王怀庆、高青山和李明珠多年前就是结义兄弟,王怀庆鬼点子多,所以是大哥;高青山擅长使用飞刀,人称“高飞刀”;李明珠枪法很准,人称“神枪李”。后来,王怀庆投军当兵,成了袁世凯的心腹大将,高青山、王怀庆则习惯了游侠生活。但是只要兄弟三人其中一个有难,两个兄弟一定来帮忙。三兄弟聚在一起后,王怀庆定下了擒贼先擒王的计策……
通牒最后期限那日,王怀庆让伤兵们走上城头,城墙上放着几大筐银元。王怀庆让士兵们抓起银元,静静等待命令。一切准备就绪后,王怀庆对城下的扎布说道:“扎布大帅,您要的8万块大洋准备好了,高青山也绑来了,现在可以交货了吗?”
扎布得意洋洋地大喊道:“赶快把银元丢下来,把高青山推下来!”王怀庆当即下令:“把银元扔下去!”
“哗啦啦”一声声清脆的声音响起,8万块银元如天女散花一般洒向城墙下去。蒙古骑兵看着这白花花的银元,双眼都瞪得大大的。蒙古骑兵欣喜若狂地蹲下去捡银元,阵势当场大乱。
扎布身边的六个卫士,此时也忙着去抢银元。就在此时,多伦城门突然大开,高青山骑马冲了过来,六把飞刀甩去,杀死了扎布的六个卫兵。紧接着,“神枪李”李明珠骑马飞奔而来,他双枪齐射,两颗子弹瞬间命中扎布的脑袋。扎布还未来得及反应,就一头扎倒下来死了。就这样子,外蒙一代名将扎布就这样丢了小命。
扎布死后,多伦城内的高青山、王怀庆等人趁机杀出,蒙古军失去指挥乱成一团。王怀庆告诉蒙古兵,不想死的就丢下银元缴械投降。蒙古兵有的丢下银元投降,有的负隅顽抗,有的捡起银元就跑。王怀庆让士兵们骑马追赶,狙杀逃窜的蒙古骑兵。八千多蒙古兵骑马飞奔,带着银元撤退。他们来到距白音卜罗村约50米的地方时,又遭到了王怀庆布置的伏兵。蒙古兵兵败如山倒,纷纷丢下银元作鸟兽散。
经过清扫战场,共捡回银元计78101块,少了1099块。王怀庆让城内商号的老板来领钱,不足的部分王怀庆自己掏腰包垫付。城内商号的老板见状,纷纷表示愿意出这笔钱,不用王怀庆出。
战后,王怀庆给两个兄弟送行,让他们隐姓埋名,远走天涯。因为他们如此了得的身手,若是被袁世凯知道了,肯定会让他们去南方打革命军的。王怀庆告诉手下,不准对高青山和李明珠两个人的事情向外透露,众人都说会保密。两年之后,王怀庆被召回北京,袁世凯逼着他去打蔡锷的部队。王怀庆拒绝,就被袁世凯关押。袁世凯准备杀了王怀庆,却还未动刀袁世凯就死了。
一直到后来,多伦人为两位侠客建立纪念碑,纪念他们帮助王怀庆率领3000残兵击败8000蒙古兵的事迹。高青山、李明珠被多伦人称赞为“草原双鹰”、“草原双飞鹰”。高青山、李明珠就是“燕双鹰”的原型,电视剧虽然夸张过度了,但草原双鹰的事迹却是在真实的。
历史上有什么奇人异事的故事,哪些是你认为最为真实的?
让人胆寒的厨子玛丽,历史会永远记住她的。
玛丽·马龙(Marry Mallon),19世纪末从从爱尔兰移民到美国。她没有接受过太多教育,和当时无数的穷困移民一样,只能凭借自己的双手勉强糊口。玛丽没有别的本事,但是做饭还不错,是个厨子。
于是很自然的,她开始到一些富人家中做饭。谁也没有想到,玛丽带来的不仅是美味的饭菜,还有恐怖的伤寒。
第一个被记录的案例来自1900年,玛丽在雇主家工作几天后,这一家出现了几个伤寒病人。第二年,另一个雇主家,也出现了伤寒病例。
玛丽的工作有很强的流动性,她后来又去一个律师家中当厨子,结果这一家8个人中,7人患上了伤寒……玛丽早期的情况很难查清,因为当时她的临时性工作很多,在一个家庭干几天就离开,联系方式都不会留下。
1906年,玛丽来到纽约银行家华伦家中工作。不出所料,很快华伦一家11人中,就有6人感染了伤寒。这位银行家接受过高等教育,对伤寒的传播也懂得一些——如果家中保持卫生,勤洗手,一般是不会感染伤寒的。他所居住的富人区,环境比较好,极少出现伤寒这种病。
于是,华伦请来了一位伤寒专家梭柏,调查他家人得病的原因。专家做事的方式,还是比较严谨的。他立刻查阅了近些年一些伤寒疫情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把这些伤寒病人的情况细致分析,比如年龄、职业、饮食习惯、旅行史、接触的人,一一对比,很快就出现了一个名字:玛丽。
作为一个普通的家庭厨师,玛丽在多个伤寒疫情中都出现了,这说明她肯定有问题。
然而,寻找玛丽并不容易,因为一旦她的雇主家出现了伤寒,玛丽过不了几天就会离开,寻找新的主人。
为了找到玛丽,梭柏医生开始关注纽约新的伤寒病例。很快,纽约帕克街的一个富裕家庭,有人患上了伤寒。梭柏立刻上门调查,找到了玛丽。
实际上,玛丽虽然自己没有伤寒症状,但她是一个伤寒杆菌的携带者——她走到哪,就把病菌传播到哪里。
更糟糕的是,玛丽根本没有卫生意识,上完厕所不洗手,直接用手拌生菜沙拉,做饭的时候口水喷嚏到处都是……那肯定是走到哪传播到哪了。
玛丽拒绝配合梭柏医生进一步检查,卫生局和警察不得不出动,将她隔离关押了。3年之后,卫生局开出了条件:只要玛丽不从事厨师行业,并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就可以获得自由。
玛丽答应了,并且一开始也遵守了诺言。但是,她很快发现自己的新工作挣钱太少,又偷偷摸摸的干起了厨师的工作——不用说了,短时间内纽约的伤害疫情又开始爆发。
更可怕的是,1915年玛丽来到一家医院当厨师,迅速导致25人感染伤寒,其中两人不治身亡。警察抓住了玛丽,又把她关到了之前的那个隔离小岛上,直到1938年她因为肺炎去世。
这就是“伤寒玛丽”的故事,鼎鼎大名。
传染病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如果没有严格的防控措施,一个人就能造成无法估计的人群感染。在那个时代,也许人们对传染病的认知有限,玛丽没有意识到她自己的恐怖之处。
但是现在,尤其是新冠疫情期间,无症状感染者是不是很可怕?除此之外,在疫情初期,不是还有一些人隐瞒自己的外出情况,造成巨大的影响吗?他们啊,算是新时代的“伤寒玛丽”吧。
历史上有什么奇人异事的故事,哪些是你认为最为真实的?
胡椒的战争
胡椒在历史上曾被人们视为珍品,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因此而引起了种种争端和暴行。这个就令人难以想象了哈,但这在历史上,的确是真实的存在。
胡椒是一种有着独特气味的调味品🧂,最早出产于热带地区。由于古代交通落后,环境闭塞(主要是木有现代的农业移植技术与温棚作业方法),所以胡椒"物以稀为贵",身份高居不下。
古罗马人和古希腊人对胡椒均十分偏爱,王公贵族的食客们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钱从东方收购。当他们得知胡椒主要产于印度,并探知发现如何利用大洋季风航行于红海和印度马拉巴尔海岸之后,便开辟了进口胡椒的贸易航线。
公元476年,罗马帝国沦陷,西罗马灭亡,胡椒在整个欧洲的各地变得更加珍贵,因为连年的战乱使得海上贸易充满了危险。
随着伊斯兰教的不断兴起,又使欧洲人到东方去的固定贸易航路被切断,胡椒几乎在欧洲市场绝迹。当时,欧洲人只能用洋葱、大蒜和其他什么乱七八遭的香料作为胡椒的替代品。
但是,对于北欧人,特别是那些惯于食用大量肉食的上层吃货来说,没有了胡椒简直难以忍受。当时,保存肉食的方法只能是晒干或用盐腌,这种肉食如果没有胡椒调味,简直是太乏味难咽了。因此,欧洲人一方面设法多方寻求、发展胡椒的商业贸易,增加运到欧洲的胡椒数量;另一方面则在武力征服他国的过程中,积极地寻找胡椒的新产地。
北欧贵族在十字军东征中航行到圣地耶路撒冷时,竞十分意外地发现那里有胡椒。这一发现使他们欣喜若狂,立即把胡椒奉若上天的恩赐,胡椒甚至成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象征。这有点像,前两年中国集市上天价的五花猪肉。那时,社会上常以"他没有胡椒"来形容无足轻重的人们。胡椒甚至还可用做嫁妆、租税和对士兵的奖品。更奇异的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于1976年访问美国时,居然还在纽约的一家教堂里接受了279颗胡椒,以此来象征偿还自英王威廉三世以来美国所欠的租金。
中世纪时,欧洲的胡椒主要是由威尼斯的船队运送到。当然他们是依靠枪炮与殖民强权来做买卖的。但是,1499年当葡萄牙航海家带着胡椒回到里斯本,并压价出售时,威尼斯商人们惊恐不已,担心从此胡椒贸易的控制权从此易手。
发现美洲的航海家哥伦布,在依仗中国发明的指南针🧭与火药制成的枪炮支撑下,无论走到哪里,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寻找胡椒。他第二次航海时,甚至还带了植物学家同行。不过,他只是偶然发现了一种类似胡椒的植物,但缺少胡椒独具的香味。
在几百年前的欧洲,最为极端的是,在英王詹姆斯一世的时代,荷兰和英国的冒险家们对胡椒的兴趣始终高涨。他们四处疯狂搜刮,掠夺,甚至各利益集团为了,仅仅只是为了一袋胡椒而刀枪相见、大打出手。
如今,胡椒这普普通通的调味品已不再是什么稀罕之物了。但是,欧美西方的新殖民主义者们,霸权横行,干涉与掠夺他国利益的野心依然未变,且步步紧逼,且更加疯狂。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我们要警惕。
这是我们温故历史的必然所在。
屈之子,诚谢您的阅读与分享。
历史上有什么奇人异事的故事,哪些是你认为最为真实的?
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们都有一个对风水天象都非常痴谜的重视。
所以历史上记载了不少奇人异事,这也应了那句老话,世界千奇百怪,无奇不有。
一,相传,春秋战国末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在母亲肚子赖到80岁才生下来,生下来就什么话都会说,还能言善辨,白头发,白胡须,耳朵又传奇的大,所以叫“老子”“李耳”。
二,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六年,(211年)发生了一起让秦始皇弄心的事,秦给皇东巡至东郡,从天上掉下个陨石,更要命的是陨石上刻有7个字,“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得到这个消息后就象吃了个苍蝇要多恶心有多恶心,这7个字代表了上天的旨意,预示着秦始皇将死,大秦帝国将亡,不知道这场恶作剧是那位高人的杰作,真是绝了。
三,“三国”诸葛亮借东风助周瑜火烧赤壁,随然书里把诸葛亮有点神话了,什么添油加醋的建七星坛,装模作样的作法借东风,瞒天过海那些都是作者精彩装饰杰作。
其实,这说明诸葛亮确实善于预测天气实况的,掌握了气相云图,预知了未来的天气变化。
这一点,我认为是真的,在古代没有天预报的时代,农民根据自己掌握的土法子,总结出了观察天气的颜语,早看东南,晚看西北,就知道未来两天的天气变化,施时调整农业生产,我自己认为诸葛亮借东风是真实的故事。
历史上有什么奇人异事的故事,哪些是你认为最为真实的?
我有一位战友,几年前发生一件事,姐夫在水库乘船回家,小船翻转在水库中,其它人救上岸,朋友姐夫不見影子,待她姐姐知道后笫二天到水库找人,她说不会死,那天下午把木船打劳上岸,他的姐夫正在船倉中,救回来很健康,没有什么处理,回家了,会家欢喜。真人真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