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谁人之手?在什么背景下发出此诗句?
当然是文天祥的诗了。这是《过零丁洋》里的句子。
南宋末年,元兵一直逼近南宋都城临安。朝廷只好向全国发出文告号召各地救援。在江西赣州任知州的文天祥积极响应,很快就组织了一万多人的义军,并且变卖家产充作军费。并且很快到达都城。可是朝廷很多大臣主张投降。刚到临安的文天祥被任命右丞相去负责谈判,文天祥据理力争,斥责元军的入侵,文天祥被元军扣留,这个时候南宋朝廷却投降了元军。
文天祥乘元军不备逃了出来,后来听说南宋益王在福州即位,又急忙赶到福州。益王让他指挥各路人马去抵御元军,经过一年多的苦战,收复了江西南部很多地方,但是由于寡不敌众兵败被俘。
元军让他在狱中写劝降书。于是文天祥提笔写下了著名的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后来文天祥被押到大都(北京)受尽百般折磨,元朝皇帝亲自劝降,许诺高官后禄,都被文天祥拒绝。四年后被杀,在狱中他写了很多爱国诗文,最著名的就是《正气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谁人之手?在什么背景下发出此诗句?
路过,看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谁人之手?在什么背景下发出此诗句?”很有兴趣,也有心作答!我们知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句乃出自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之《过零丁洋》一诗中:“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译: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综观全诗可见,诗人饱含沉痛与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家之情怀国之仇恨跃然纸上,其艰危困厄也极尽渲染,特别是最后一句由悲而壮、由郁而扬,所迸发出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壮烈生死观!
那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句或完整地说《过零丁洋》这首诗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而写就的呢?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作崖山,位于广东新会县南大海中,与汤瓶嘴对峙如门,形势险要。为扼守南海门户。)途经零汀洋(又“伶丁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时,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厓山的宋军,文天祥坚拒之!随即书《过零丁洋》这首诗,而以诗明志,表现出了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浩然正气、视死如归,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英勇就义,终年47岁。其坚贞不屈、可歌可泣的民族气节与英雄气概,永远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爱国爱家的仁人志士们!!!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谁人之手?在什么背景下发出此诗句?
文天祥,临刑时所写!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谁人之手?在什么背景下发出此诗句?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身为浮虏被押送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谁人之手?在什么背景下发出此诗句?
铁骨铮铮,民族英雄。文天祥是过去官吏、当今公务员学习的楷模。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谁人之手?在什么背景下发出此诗句?
宁死不屈文天详,丹心照亮后来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