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顾炎武说过:“精通三礼经学不如张稷若”,张稷若是哪里人?有怎样的故事?

谢谢朋友们的回答,因为我就是济阳人,虽然掌握他的正史不是很多,但是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他的几个小故事,从民间的传说中的角度了解一下。张尔岐字稷若是山东济南济阳县(原来的店子乡于2000年合并到回河镇)张稷若村人,他一生不喜欢当官,但是他的学生艾元徽(济阳县孙耿镇艾屯人)是康熙年间的刑部尚书。他有很多传说,说他得道成仙了,有很多他的传说,下面分享几个。

剪纸化兵的故事

因为张稷若是明朝人,他的父亲又死于战乱所以一直有反清复明的想法,于是就作法“剪纸化兵”等剪到足够的数量,就兴兵起义。他嘱咐家里人不能动自己的箱子。一天他出门访友,老婆见他整天藏着几个大箱子,就忍不住想打开看看有什么?没想到才打开,大队的人马挥舞着刀枪冲了出来,他在朋友家感觉到不好掐指一算,知道他的局被破了,又见家的方向遮天蔽日,就抓紧做法下起了雨,把纸的兵马都淋湿了,然后起了一风刮跑了。看来是明朝的气数已经尽了,天命不可违啊!

种地的故事

张稷若能知道当年的收成,能收什么庄稼。一次一个邻居问他今年种什么能丰收?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如果说了就是泄露天机。那一年正好收豆子,他说到都(豆)行啊!邻居一听就明白了。还有一次,在麦收的时候,突然来了天气,乌云密布,马上就要下雨了。人们都往麦场里跑,他却还在家里,做了一个法,用碗扣在了两个麦穗上,别人家的都淋湿了,只有他的麦子还是干的。

脱靴成仙的故事

话说张稷若已经得道,要成仙了,就安详的走了,家里人看到他去世了,就给他准备后事,这个时候一个出门在外的邻居回家,在村外碰到他骑着自己的毛驴要出门的样子,见他只穿着一只靴子,就给他打招呼,他把那一只靴子扒下来说,自己出门匆忙,只穿了一只靴子,让他把这一只也带回去,自己再去买一双。邻居回家一看家里人正在给张稷若办丧事,就把在村外碰到他的事说了,并且还把靴子捎回来了,家里人听了打开棺材一看哪里还有人,只有一只靴子在里面,这才知道他是修炼成仙了。

他的传说很多,现在还有一些“神婆”借他来看病问事的。

明末清初顾炎武说过:“精通三礼经学不如张稷若”,张稷若是哪里人?有怎样的故事?

张尔歧字稷若号嵩庵又号汉浸山东济阳人,今店子乡回河镇张稷若村人,出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年,死于清圣祖康熙十六年,享年六十六岁。生卒年(1612一1618丿年!

原文记载读的早记不太清了,只记得他自幼孝厚其母逝在坟旁搭一芧庐守孝六年,其后父逝弟忙,痛失三位亲人,他曾作《怨诗》一首一表哀怨之情!

原诗:

人生乐事是天伦,

每念天伦叹不辰。

当室早孤多陨弟,

骨靡同辱仅余身。

连枝花萼戚欢梦,

半死枯肠叙断春。

近日至交更零落,

新阡宿草几沾巾。

张稷若一生怒奢吏恨贪官,从不和官场人物来往,终生在乡里授教至终。

《清史稿,儒林》,《辞源》,,《中国人名大全》中皆有传记。

店子乡原来有座祠堂叫嵩庵祠,祠堂座南朝北同我国座北朝南的衙门设计正好相反许是后人为表先生一世誓不与官为伍的贤洁品德吧,祠堂两进两厢占地约一亩只可惜文革中除四旧被拆掉了!

明末清初顾炎武说过:“精通三礼经学不如张稷若”,张稷若是哪里人?有怎样的故事?

这里所说张稷若,原名张尔岐,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经学大师,原籍在今济阳区的店子管区。

他自幼好学,擅长文章诗词;崇祯末年时清军攻破济南,其父亲和弟弟死于战乱,他于是绝意科举,退而学《易》、学《礼》。埋头专心治经学研究,“以慰沉寂,而托哀思”。

当时名满天下的儒学大师顾炎武,也是饱受国变与家难,两人共同的遭遇便会有情感的共鸣。为此,顾炎武多次慕名拜访论学,后来他慨然相许说:“独精三礼,卓尔经师,吾不如张稷若。”

关于张稷若的传说,有很多,大都是与《易经》相关的,很是神奇。

首先,因为他一生有很多事情或表现,让别人难以理解甚至是叹为“神人”,所以说有人(附近十里八乡的)就说,张稷若的道行高深,已经是名列仙籍,在“下八仙”之列。那么上八仙,就是传说中的福、禄、寿等神仙;中八仙就是铁拐李、何仙姑他们在天上可以飞来飞去的;下八仙呢,就是鲁班、刘玲、张稷若等人,在民间替天行道除恶扬善。

流传较广的一个传说,就是说由于张稷若家人遭受清军残害,便立下反清复明的大志。多年研习《易经》等神书,并且练成了“撒豆成兵”“剪纸化人”等神功。可是后来,可能是毕竟人算不如天算吧,也是天道轮回,天不灭清朝。张先生的妻子见丈夫整天神神秘秘的,还有个箱子整天锁着,谁都不允许打开查看,时间长了便大生好奇之心。

等到有一天,张先生出远门不在,便偷偷地找出钥匙来,打开箱子看看有什么宝贝。哪知道,一打开可不得了,从箱子里密密麻麻的、源源不断的飞出来一个个手拿刀枪的兵士。吓得老太婆面如土色,赶紧的往外跑。

张先生在百里之外,与友人正在交谈,感到心有异样,便掐指一算。他不禁大惊失色,知道自己的“密谋”已然失败。他便匆匆告别友人,来到田野间对天作法,只见一阵黑云冲天而起,直向自己村子的方向飞去。

转瞬间,张先生的村子上空乌云密布,一场瓢泼大雨从天而降,把那些飞舞的士兵打落地上,然后就冲的了无踪迹了。

据说,张先生还有天气预报的本事,并且特准。

他有个女儿,出嫁后不太受婆家的待见,回到娘家就哭哭啼啼的。张先生见了,知道是丈夫家人很势力,便从书房中取出一幅自己画的画来,上面画着一颗白菜,还有一个蟋蟀。

张先生将画交给女儿说:“回去后就将这张画贴在你的房子里。白菜上有个蟋蟀,如果你见到蟋蟀爬到了白菜之上,明天后天就是晴天;反之则是阴天,但千万不要声张这是咋回事,自己知道就行了。”

女儿回去后,所做之事从来就没吃过天气的亏。时间长了,便有人察觉到了,问她也不说什么,于是便有人遇到事情就效仿她,也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尊重她。

再就是,过去农村常有自然灾害,每年的收成,到底是哪种作物丰收都不一定。可是张家每季都能免灾而丰收,比如旱年收谷子,涝年收高粱等等。于是周围人家,就都不种什么,而是先看看张家到底种的是什么。然后就学着也去多种植什么,其实人家张先生也没有说什么,不算泄露“天机”,所以这方面多年都有效。

据说,张先生还能预知未来。

有一年,一个书生赴京赶考,路过济阳地界。便慕名前往拜访张先生,张先生与之一见一谈,便知道此人有能力,有福相,定能高榜得中。

这天吃过午饭,张先生便领着书生到四周转转看看。二人来到村子南边,走着走着,张先生指着一棵大柳树对书生说:“这棵树是我们家的。”

那个书生听了不明所以,并且听着也有些突兀,二人正在谈论诗书呢!但是张先生又不再说这个事,于是这书生便心存疑惑,直到离开也不明白。

后来这个书生果然科举考中,在朝廷做官。又过了十余年,来到了济阳这里做县令。

在这里做了两三年父母官,处理政务非常公正,也很有能力。

有一天接手一个案子,好像是地界的纠纷,两家闹得很凶,审理的关键是一颗大柳树。县令仔细查看,反复审理,还是不能确定谁对谁错。

他便安排衙役前往现场办公,看看到底什么情况。到了那里,也问了也看了,还是不太清楚;可是看着这棵大柳树,他忽然想起十年前张先生曾经指着大树,对自己说过的话。

这时候,张先生已经去世三四年了,这才知道,当年张先生的真实用意。

于是,一桩非常复杂难办的案子,也就让县令“明断”了;因为这案件影响较大,济阳县令还受到了上级嘉奖。

另外,还听说张先生有“解脱法”,会得道的蝉脱法术。以至于在张先生死的当天,还有同村的街坊在济南北边见过他,还与他说过话呢;那个街坊,回到家里才发现,村子里正在为张先生办着丧事,实在是奇异的很。

类似的关于张稷若先生的民间传说,多得很、也神奇的很,若是还有谁知道的话,请在评论区留言补充。

明末清初顾炎武说过:“精通三礼经学不如张稷若”,张稷若是哪里人?有怎样的故事?

良诗成的回答里让我知道了张稷若的为人一一我不知张稷若的地位,但我读他的个性时我心庆幸地笑了一一我跟他的个性是一样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