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45岁以上的员工去哪了?

不考虑财务自由,房东,国企,财政饭等情况 私企外企里面,45岁以上员工没有升到高层的都去哪里了呢?毕竟离退休年龄还有一二十年

以银行为例: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银行业也在快速转型升级,银行四五十岁的老员去了什么地方呢?

一是银行快速转型升级后,大部分四五十岁的老员工已经没有能力在一线工作了,传统的银行业存款和汇款已经逐渐被智能机器代替,银行柜员需求大幅减少,现在去银行办理存款或汇款都是通过智能机器完成,完全不需要人工,所有的传统银行业务慢慢向智能时代转型,人工智能和智能手机代替了传统的银行员工,四五十岁的银行老员工的工作已经被人工智能和智能手机取代了。

二是银行的转型升级向更加专业化发展,传统的银行业务是存贷汇,这部分业务大部分已经被人工智代替,只有大额贷款还是人工服务。而银行转型升级后的业务重点是财富管理和投资银行业务,财富管理和投资银行业务对银行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要求更高,四五十岁的老员工根本不能胜任,银行只能招聘更加专业的年轻员工,于是,四五十岁的老员工被更加专业的年轻员工代替了。

三是四五十岁的银行老员工去哪了,少数能力强的老员能提升的成了银行领导层,不能提升的一部分去了后勤,一部分提前退休了。

银行业的转型升级是时代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智能化时代的来临,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各行各业都会像银行业一样向着更加智能,更加专业的方向转型升级,这就意味着未来各行各业都会像银行业一样,跟不上时代发展的四五十岁的老员工都会被时代淘汰,或者说未来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专业能力不强的人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未来经济的发展智能机器取代人工会成为许多行业的趋势。

您的企业遇到任何难题都可以加盟皓脉投融资联盟圈咨询。

诚邀全国各地有资源、有能力的合伙人合作。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的企业遇到,资金,市场,品牌,利润低,投资,产业升级,资本运作等难题,欢迎从我的首页导航条中点击加入我的“圈子”提出咨询,谢谢您们的支持。

职场上45岁以上的员工去哪了?

我在企业呆过几年,见到过职场45岁以上的员工,我来说下我的见解吧。

45岁混到了中高层的。企业中能见到年龄大的,基本上绝大部分都能混到中高层。这些人经验丰富,水平也足够,在私企外企还是挺吃香的。

45岁还是普通员工的。如果是社会招聘,基本上很难找到好的工作。因为要一个四五十岁的人,还不如要个刚毕业不久的,能力差不多,工资还便宜,加班没问题,好管理。所以45岁以上还是普通员工去面试,要么降低工资,要么去不好的企业。

45岁虽然是普通员工,但是在企业干了很多年。这类员工在大公司比较多,这些人可能学历不高,能力不强,但是在企业兢兢业业做了很多年,人缘也好,通常公司都不会裁掉,会保留这样的员工,继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职场上45岁以上的员工去哪了?

45以上的私企员工,我们来分析留下的和出走的,看看他们究竟去了哪里。

能留下的要么是总监以上的管理层,要么是高技术人才

我见过的能在私企和外企呆到45岁以上的,基本都是总监以上的中高层管理者,或者是拥有高技术的人才。为什么只有这两类人呢?因为他们的独特价值,总监以上的管理层一般都是某个领域的管理专家,至少也是该公司这个管理领域的专家,对公司来说,其价值很大,能为公司带来管理价值,而且岗位不好替代,换人还不利于公司稳定。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一般总监以上领导后面一定会有公司副总裁以上的领导支持的,这是政治因素,背后有人也很重要,但是价值是首要因素。

高技术的人才也是同样的道理,价值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哪天该技术部门裁撤了,这样的技术人才也多半会被淘汰。

45以上的经理层以下或从事普通职员的员工有没有呢?当然也有,只是比例不高,一般能留下来的肯定是有些能力或者有些关系的,不要怀疑关系的中重要性,在哪里的企业中关系都是非常重要的。

45岁以上的员工到哪里去了呢?

我以个人经验分析下,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转型到咨询领域工作。到了45岁以后,很多有经验的,来自大公司的会有一条出路就是走咨询公司这条线,特别是华为公司出来的,我见过太多从华为出来的从事咨询领域的工作,这类工作特别看重行业或者领域经验,他们更多的也是把经验传授给其他有需要的企业,这些经验知识也就是他们的谋生技能;

第二,自己创业的。这类群体也比较多,但是创业成功率低,因此,很多人会选择一些低门槛,低风险的创业,比如开个小店,或者什么培训班之类的,这类创业,相对来说,算是出路之一吧;

第三,转到小城市事业单位工作。这类情况比较少见,毕竟到45岁还能成功转到事业单位的非常少,一般也是学历高,或者有些关系的,比如去某个学校当老师的;

第四,直接退休的。这类人非常少见,一般都是有些资产如房子或者实在找不到工作了,领退休金过日子的,这种也不是没有,毕竟,没有选择的时候,也只有面对现实吧?

第五,如果老家是农村的,家里还有地的,回农村养老的。这类一般是50多,没有在城市购置什么资产的,而农村户口还在的,直接回农村养老了,或者有能力的,在农村也能有收入的,这些人的生活最悠闲自在,相对来说也算是最幸福,生活质量最高的一群人吧。

大概就是以上这些,不知道我的分析是否有人感同身受,虽然我还年轻,但是我也一直恐惧45岁的时候我能干嘛。正是感受到了危机,我在30岁的时候就开始做准备,虽然目前转型还不算太成功,但是我一直在努力,就是为了年纪大一点的时候,不被社会所淘汰。

话说回来,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社会保障还真的要加强,我们个人还必须更加努力才能面对不确定的未来。

职场上45岁以上的员工去哪了?

自我介绍

我46,现就职一家IT行业,私企,以前是程序猿,现在维护一个老项目,一般不搞开发任务了。但是其实能干多久,真的不知道。

其他跟我同龄的同事
  1. 仍然在打工的居多。但是都是在原单位,这个年纪,搞IT,换个公司,不可能要你,简历HR都不会看,除非你很牛,行业内都有名那种除外哈。

2. 有部分同事去炒股,然后一个同事觉得不赚钱,又找到份工作,开始打工。

IT行业

绝对是重灾区,除非自己开公司当老板,一般的人在这个行业里,基本无法生存,营销类,售前技术支持类,好很多,此类工作之前没有做开发的工资高,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做,但是到了后面,优点就突出了。

其他行业

大部分40岁以上的,在公司打工的,危机感都特别重,有些朋友自己创业了,有些就在家照顾孩子,都有。纯粹打工的很少了。

职场上45岁以上的员工去哪了?

谢谢悟空邀请。

我今年44了,可以结合切身经历来回答这个问题,职场上45岁以上的员工去哪了?大部分沉淀于制造业和服务业。
  • 制造业为什么会吸纳45岁以上的员工?

制造业之所以能沉淀或吸纳一批45岁以上的员工,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现在很多人都不愿意在制造业的工厂就职。

加班加点多,工作单调枯燥,薪酬待遇并没有很大的优势,这些制造业自身的属性导致了很多人不愿意前往工厂求职,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45岁以上的70后一些岗位机会。

其次,很多45岁以上的70后不仅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且还掌握着一技之长的专业技能,所以制造业也乐于吸纳他们,尽管他们年纪偏大一点,但是在专业技能方面持有优势。

再次,制造依然广泛存在着一些体力劳动岗位,而那些没有一技之长的45岁以上的70后,也愿意去从事这样的一些基础型工作,毕竟养家糊口才是生活的核心所在。

  • 45岁以上的职员还有一批会沉淀于服务业,诸如快递、物流、司机、厨师、帮厨、安保、物业、环卫、园林绿化等这类行业通常也会吸纳一批45岁以上的职员。

这一点无需多解释,大家有目共睹,回家之后不妨留意观察一下小区的保安、保洁、门口快递物流人员即可。
  • 还有一批在外打工多年的45岁以上的70后,最终选择了回老家发展,其实这也是一种不错的理性选择。

这一批人大多数都成为了自由职业者,而且他们大部分都在老家县城买下了不动产,于是继续在县城打零工、开店、甚至还兼顾着乡下老家的一亩三分地,其实也是一种衣食无忧的日子,虽然谈不上富贵,但是过得并不差,我认为这也是一条出路。没人说一定要留在大城市,一定要成为白领或高管才能活下去。

职场上45岁以上的员工去哪了?

我先来给你讲个悲伤的故事吧

我做HR不久第一次开人,是个50岁的大叔,当时我们公司是个国企色彩比较浓的民企。行业里的国企是可以旱涝保收干到退休的,我们是民企就要讲效率。加之行业影响因素,年度业绩不是太好,企业要降本增效,人员压缩是众多举措之一,有个50岁的大叔就成为了我第一次开人的对象。

我和他说了公司的决定和补偿方案后,他再次确认我是不是搞错了,我说没有,人员名单已交领导看过了,又把他的离职补偿协议摊开在他面前的桌面上,他看到了打印的名字愣了好一会。问为什么不是某某(我的老大)来和他谈。

我说老大今天有事外出了,其实老大和他非常熟,拉不下脸,也是锻炼一下我,所以就躲了。

这个大叔突然就流眼泪了,说他在这里工作了10多年,公司竟然这么对他!后来又说他还有2个孩子在读书要用钱,他老婆身体不好,也挣不了什么钱。他这个年纪,再去哪里找工作!

我一时语塞,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因为他几乎和我爸同岁。两个男人在一个房间,一个在流泪,一个在尴尬

打那以后,我就想,假如我也干了十多年,最后公司是不是也要把我开了?你以为公司是可以依靠的大树,其实公司只需要你的养分,没有了养分,你就该出局了。

回到题主的问题,职场中45岁以上的员工去哪里了,有几个方向吧

1、当高管了,至少是个中层管理者

2、做技术了,而且偏技术管理了。第一种和第二种加一起,一个公司大概10%左右吧,不超过20%,不然公司就活不下去了。

3、自己改行干个体,或者创业当老板了,这个在人群里比例很高,但成功率不高

4、失业在家,炒股为生,当然也是赚少赔多

5、跑滴滴,打临工

大概就这么些了吧,你还能想到什么其他出路么?

@何抱一HR聊职场,读书和历史,欢迎关注,留言,转发[微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