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粮食几百吨,为什么不自己送到粮库卖粮,却在家卖给粮贩子?

谢邀!一般人不懂这行业机密。农民有几百吨粮食,为什么不自己送到粮库卖粮,却在家卖给粮贩子?听我给你分析一下吧!

当然,说农民有几百吨粮食,不是指农民单干户,农民每人不到2亩地去哪里打几百吨粮食呢?主要指农业合作社、土地规模承包大户。有成百上千亩地,打几百吨粮食很正常。

这些种地“大户”,多数还是把粮食卖给国家大型粮食收购企业、储备库的。

能够卖个比较高的价钱。当然,前提是也需基本上和收购商建立“良好”关系。

而有些规模不很大的种植户,和企业粮库没有建立“良好”关系的,卖给粮贩子和卖给大粮食库算下来差不多。省得劳民伤财、舟车劳顿了。

要知道,如果没有“良好”的关系,粮食上个好等级好价钱,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扣除水分、杂质、再有质量问题,你没什么合适可找。

为什么卖给粮贩子,不直接卖到粮库?

粮贩子都是有点“关系”之人,或有熟人关系、又是常打交道的老主顾,甚至都打通了各种“关节”。这些粮贩子都能获取到最大利润。

一般的种植户,如果和粮库关系不熟的,扣除杂质、压级压价等,算下来比卖给粮贩子差不多,图个省劲,卖给粮贩子完事。

再说了,距收购站粮库近的话还好点,如果较远,或粮库多在县城或城市里,驚车放牛的自己用车拉粮运送也不容易。加上不是常年跑营运的,有些手续不全,在路上遇到交警检查、超吨等罚款,算下来也不划算。

再有一般的农民本来粮食就不多,三吨几吨的,直接卖给粮贩子,省事、省劲,自己拉到粮库,你这小散户,人家大粮食库根本看不到眼里,没个三亲六故的,卖大价钱是不容易的。所以,多数农民都是卖给粮贩子了。

农民粮食几百吨,为什么不自己送到粮库卖粮,却在家卖给粮贩子?

现实中的农村,看到我们现在的卖粮方式,也就反映了大部分地区都是如此一样吧。

为什么不自己送到粮库卖粮?当年镇上收公粮,家家户户都会人推车拉把粮食送到粮库,不图价格,只认国家国营国字招牌,图个放心。现在,身边的粮食收购点,都是个体私营,为的就是赚钱,他们都养着为他们收粮的商贩,把利让给了他们。农户就是自己亲自送过去,粮点给你的价格也是不高。所以,农民图个省心省力,一斤少卖几分也认可。

另外,农民家原来置办的拖拉机,三马农用车百分之九十的家庭都卖了废铁。再加上家里的年轻人大部分出外打工,留守的老少也开不了车,只好把自己家的粮食卖给倒粮的商贩。总不能让辛苦一年的收入总存放在院子里吧!占地方不说,下雨还的遮盖,麻烦费事。这就是自己不亲自去到收粮点卖粮的关键因素!

农民粮食几百吨,为什么不自己送到粮库卖粮,却在家卖给粮贩子?

粮贩子和我们农民不同,同样的粮食价格都有相差,还头头脑脑事多。比如说稻谷水份达不到要求,七七八八就要扣你几十斤,还说你稻谷空壳多,你不愿扣你就拉回去,这就是农民的无奈,也就是农民宁愿卖给粮贩子也不卖给粮站的原因。为什么说粮贩子不同,因为粮贩子会给他好处,反是做这行生意的都懂得这行情,不但价格比你高头脑事也没有,可以说这一点都不会错。我侄子就是粮贩子,这十多年附近农户都是卖给我侄子,他每年都会请粮管所人吃几餐饭,其他钱方面我不知道。农户自己卖其实也刬不来,不但粮站刁难你,就是请车子拉稻谷也麻烦,现在运费又贵别人还不愿意拉,到粮站还要耽误很多时间。所以农民自己卖可实很麻烦,相信各地粮站都差不多吧!

农民粮食几百吨,为什么不自己送到粮库卖粮,却在家卖给粮贩子?

首先,你应该把几百吨改成几百斤。一人不足一亩地,猴年马月能有几百吨粮食?

七老八十的农民卖粮食,开的都是点动三轮车。一车一千斤以下,你再看看粮库卖粮食的,都是几十吨,上百吨的车辆。有时要排一两天的队,七老八十的农民耗得起吗?即使你耗的起,粮库会理睬你那几百斤粮食?

农民把收来的粮食卖给收购点,收购点再把收购的粮食卖给粮贩子,粮贩子把粮食卖给粮库,这就是多年以来粮食的流通环节!

谢谢邀请!

农民粮食几百吨,为什么不自己送到粮库卖粮,却在家卖给粮贩子?

粮食卖给粮贩子和自己亲自卖给收粮点(烘干塔),从表面上看运送成本是一样的。

例如:卖到收粮点是每斤1元,卖给粮贩子是每斤0.99元。差价是1分钱。

但这里面有个套路。凡是粮贩子与收粮点都熟悉或有关系。粮点为了多收粮与粮贩子保持正常收,正常检斤,不随便恶意克扣、压等级。

如果你自己去卖,不该多扣的水分、杂质,你都会吃亏,最重要的是检斤,1吨粮少你100斤,你毫无察觉。

所以粮多粮少都愿意在家直接卖给粮贩子。主动权在自己手里,有省心。

农民粮食几百吨,为什么不自己送到粮库卖粮,却在家卖给粮贩子?

你这问题问的是种粮大户吧?一般的农户,种几亩地,谁家有几百吨粮食?真正的种粮大户,不会卖给粮贩子的。都是地少的图省事,收了直接卖给粮贩子,这也正好养肥了粮贩子,三百六十行,哪一行都有人干,有利可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