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都挺好》中,苏家所有人不幸的根源在哪里?究根结底,谁是罪魁祸首?
父亲懦弱,母亲强势。父母错位。这就是根源吧!
很多人的不幸,取决于原生家庭的不幸。
因为小孩从小最受影响的,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父母。不管是性格,习惯还是爱好,都跟父母影响有着必然相关的联系。
一个人的命运,到底谁说了算呢?
虽然原生家庭很重要,但也有人冲破那些无法改变的阻碍,成全了崭新的自己。
比如苏家的女儿苏明玉。
一个人想要强大,她能找到各种各样的方法,出路不只有一条。死路却只要那么一条,你就碰壁了。
如果你选择不动如山,那么很大可能,你就会被所谓的原生家庭拖累,一生都没法走出去。
所以我觉得,没有谁是真正的罪魁祸首。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是第一次做人,都难免有些不地道的地方,谁能知道最正确的活法呢?
但是,不能自怨自艾,不能总是埋怨自己的遇见和出生,只有这样,你才能冲破层层阻碍,见到风雨后的阳光。
我觉得《都挺好》不是让我们去怪责谁,而是告诉了我们这么一个道理。
成长,是你可以把控的。出生,家庭,这些事你没得选择,只能接受。
但是即便是原生家庭不幸福,你依然不用害怕自己未来也会不顺遂。
因为未来可塑,你也是可塑的。
在小说《都挺好》中,苏家所有人不幸的根源在哪里?究根结底,谁是罪魁祸首?
系列解说阿耐原著小说《都挺好》第十九回。注:这里所讲的一切,都是原著中作者所想表达的内容。看原著,更精彩。
苏母的母亲种下了恶果苏母与苏大强相亲,苏大强看上了苏母,但是苏母却没有看上苏大强。
可是苏母的母亲却非要让苏母嫁给苏大强。
原因是苏母的母亲看上了苏大强的城市户口。苏家也答应了只要两个人结婚以后,就一定想办法把苏母的户口迁到城里去。
苏母的母亲其实真实的目的不是让苏母变成城里人。
而是希望通过苏母这个跳板,让苏母的亲弟弟,也就是苏家三兄妹的舅舅,赵家的唯一男丁能够把户口迁到城里去,成为城里人。
这就是苏母的母亲重男轻女,牺牲苏母,成全苏母的弟弟。
苏母牺牲自己的幸福,成全了弟弟苏母与苏大强结婚后,第二年就生了老大苏明哲。
再过了三年,苏母终于将户口和工作单位都转移到了城里,她终于完成了人生的大转折。
同年,老二苏明哲也出生了。
苏明哲出生之后,苏母就要与苏大强离婚,因为她早就受不了苏大强了。
可是当苏母的母亲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她是坚决反对苏母离婚的,因为苏母还没有完成她最重要的使命,那就是让苏母的弟弟变为城里人。
起初苏母还是要坚决离婚,苏母的母亲就一哭二闹三上吊,到苏母的单位逼迫苏母放弃离婚。
最终苏母屈服了,暂时不提离婚了,直到将弟弟的户口转到城里为止。
苏母弟弟户口终于成功转到城里,苏母再提离婚苏明玉出生后的第二年,苏母弟弟的户口终于迁到了城里,苏母娘家(赵家)的男丁终于变成了城里人。
苏母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就完成了,现在苏母再提离婚,娘家人也不再反对了。
当时苏母想的是她带着苏明哲和苏明成两个男孩,把女孩苏明玉扔给苏大强抚养。
可是苏大强哪里有能力抚养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呢。
于是苏大强就坚决不离婚,就这样拖着,于是日子久了,苏母年龄也大了,也就渐渐的不提了。
只是苏母从一开始就不喜欢,甚至厌烦身为女孩的苏明玉,所以对苏明玉一直都不好。
苏母的一生是其母亲重男轻女的牺牲品。
可是到头来,她却继承了其母亲的恶习,依然重男轻女。
苏家不幸的根源不是苏母的弟弟,母亲,而是苏母自己如果说苏家不幸的起因是源自于苏母的母亲的话,那么实际造成苏家不幸的根源其实还是在于苏母。
因为苏母并没有认识到自己已经在磨难中,渐渐的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那个人。
苏母的一生都在照顾她的弟弟,就算是弟弟进了城,她依然每个月都接济自己的弟弟,把自己的弟弟当成了自己的儿子在养。
她习惯了这样的养法,她觉得这就是她人生价值的体现,所以她才会对苏明成也这样的惯养。
如果不是苏明哲出了国,提前离开了苏母,不然苏明哲也会大受苏母的影响。(其实苏明哲也有了苏母的影子,只是没有那么明显罢了)
苏明玉比苏母幸运的是,她有文化,知道思考,提前认识到了自己的性格缺陷。
还有她遇到了石天冬,一个比苏大强强一百倍的男人。
《都挺好》原著小说,系列问答第十九回,喜欢请点赞,加关注!原著更精彩。在小说《都挺好》中,苏家所有人不幸的根源在哪里?究根结底,谁是罪魁祸首?
《宜尔杂谈》:
《都挺好》中所有人不幸的根源在家庭女主人的格局、立场和思维,这里面就最突出的人物就应该是苏母,她造成了所有家庭成员的不幸。
苏明哲的懦弱与刚愎自用,自以为什么事情都能搞定,最后发现自己什么事情都搞不定;苏明成被溺爱,养成了他飞扬跋扈自私自利的恶习;苏明玉开始养成的冷漠无情,处事快准狠,对家庭对亲人的失望心理;苏大强的懦弱无能,缺少生活自理能力,能被保姆都欺骗;苏母弟弟的忘恩负义唯利是图贪得无厌……这些都和苏母有关系,所以她为家庭的不幸埋下了不幸的种子。
作为一个家庭,女主人的作用很重要,影响三代人,上对父母的赡养,下对子女的教育,都和女主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做好一个合格的女主人呢?
第一,善良。作为一个女人善良是最重要的一种内在美,外表的美只是短暂的,内在的真善美才是长久的,并且能够影响到子女乃至家庭成员,母性的感染力是很强大的。
第二,明理。一个有格局明事理的女人更有魅力,一般女人喜欢小事斤斤计较,大事也要横加干预,大事小时都要做主,把家里男人当空气,久而久之男人没有家庭地位,公婆忍气吞声,子女也瞧不起父亲,就像苏大强一样。
第三,公正。家务事很多时候也需要公平公正原则,公公婆婆和自己父母要一视同仁,儿子女儿同等对待,老大老二不偏不向,这样的家庭才能和谐团结,教育出来的子女也不会自私狭隘。
《都挺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家庭和睦不和睦,女主人很关键。苏家人最后的圆满大团圆,从苏明哲和苏明成的妻子身上也能看出来。
警示:我们常说,家不是讲理的地方,是讲亲情的地方。事实上家不仅需要讲亲情,也需要讲理,讲格局,讲奉献,讲公平,讲分寸。亲人之间的亲情也是相互的,每一个人都是凡人,没有人会愿意一味的付出。
在小说《都挺好》中,苏家所有人不幸的根源在哪里?究根结底,谁是罪魁祸首?
苏家人不幸的根源在于父母的偏见与自私。苏母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只有一个女儿不知道疼爱,全然不顾女儿的感受,肆意地偏爱两个儿子,让女儿明玉从小就生活在一种看不到温暖的世界里,她饱受冷落,欺负,内心充满了委屈与愤怒,但是她就像石缝中的小草,努力地向上生长,她一心想靠自己的努力挣得尊严与地位,这样的家庭造就了她孤傲的性格特征。这样的性格怎能不让她与自私自利的二哥产生冲突呢!
苏母的溺爱,使苏家老二成了啃老族,苏父的逃避责任,自私怯懦的性格直接熏陶了二儿子苏明成,使他的骨子里更多地继承了父亲的特质——虚伪自私,爱占便宜,逃避责任,对钱的占有欲强烈。这样一个人和一个风光无限、孤傲决绝的苏明玉相处,怎能不矛盾叠出?
苏家老大——苏明哲也有性格缺陷。他打肿脸充胖子,也要在亲人面前装有钱人的样子很可笑;他在妹妹明玉受了委屈时不是主持公道,而是和稀泥。他认为苏明哲打了苏明玉是家庭内部矛盾,不宜声张,理由就是从小打到大。他处理问题的方式和苏父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他的身上多多少少也有苏父的影子。
原生家庭的影响,父母的偏见与自私培养出几个性格不健全的孩子,是导致苏家矛盾的根源。
以上属于个人之见,仅供参考,若有不同意见,欢迎指正。
在小说《都挺好》中,苏家所有人不幸的根源在哪里?究根结底,谁是罪魁祸首?
原生态家庭的悲哀。苏家重男轻女,老大学习好,老小会说话,虽然学习不好会哄二老开心,苏家明着暗着也给了老三不少钱。
老二是女孩子,却没有得到应得的疼爱,学习好,但是母亲认为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没什么用,喜欢的学习资料也觉得没什么用。老二很伤心,但是很争气,上大学后自己非常努力,半工半读,同时也懂得自己要什么,遇到贵人,有了自己的成就。
虽然苏家对老二不公平,但是女儿还是很善良,虽然母亲死的时候,表面看只是出了钱,丝毫没有流露出太伤心的表情,但是多年来的独立坚强让她变得不擅长表达情绪了,也许也有埋怨吧。
老三在车库里打姐姐的那段时间,我是非常难受的,这个老三,父母从小娇身冠养,自己也不学无术,随后离婚收场,但是二姐最后还是原谅了他,让他写了一封道歉信,并在事业上给予帮助,最后也让他幡然醒悟,对姐姐造成的伤害。
爸爸最后得了老年痴呆,竟然还记得女儿需要的那个学习资料,这个地方的衔接是催泪的,女儿终于和父亲和解,亲情就是亲情,血浓越水,虽然有的父母不会教育子女,但是没有一个家长不爱自己的儿女的,有什么他们错了也是不知道的,毕竟父母也不是生来就会的。
在小说《都挺好》中,苏家所有人不幸的根源在哪里?究根结底,谁是罪魁祸首?
《都挺好》中,苏家人的不幸表面上是苏母强势的性格重男轻女的思想,本质上是社会矛盾以及传统思想和现代思想的冲撞。
苏母是整个矛盾的引发者
苏母强势重男轻女的做法,其根源是当时被苏母的母亲要求嫁给苏家,目的是为了让苏母的弟弟入城市户口。在当时的背景下,城市户口相当重要,苏母虽不愿意嫁给苏家但是她嫁入苏家能解决一家人的城市户口,这关系到一家人的命运(就相当于现在很多人想嫁入豪门改变一家人命运一样)。所以,苏母虽然不愿意,但看在城市户口的份上,吃下了这个苦果。她可能想一旦达到目标,就跟苏大强离婚,可现实却未能如他所愿,她本有个机会可以离开苏大强的,可这时怀上了苏明玉,再加上重男轻女的思想,后来就出现了苏明玉的不幸。
都挺好剧照
苏大强的妥协表面上加剧了矛盾,实际上是缓解了矛盾
苏大强在苏母面前一直唯唯诺诺猥琐窝囊,这也引起了苏明玉极度的不满,她认为虽然母亲对她那样苛刻,作为父亲的苏大强没起到做父亲的责任,没有为她做什么。实际上苏大强是很爱自己的女儿的,从他得了老年痴呆后苏大强给苏明玉买作业本的事情足以证明。可苏大强为何不抗争呢?因为苏大强非常了解苏母的性格,如果苏大强和苏母干起来那整个家很快就散了,这可能也入了苏母的愿。但是试想如果苏大强和苏母离婚了,整个家就会好过吗?我看未必,如果离婚了,各自带小孩问家庭矛盾更多,小孩的性格可能会更糟。所以,苏大强选择了隐忍,维持这个风雨漂泊的家总比没有强。
苏明玉苏大强父女
三个小孩虽然性格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由于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提升,并没有对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三个小孩在早期对父母产生了一些误会,比如苏明玉的恨,苏明玉与哥弟的矛盾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活阅历的丰富,到后来都意识到问题了。这其实是一个人从青葱走向成熟的表现,是人一生发展正常的轨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