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雨水怎么这么多?
在我们湖南有句农谚“春无三日晴,夏无三日雨”,春天雨水多,情有可缘,五月五号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夏天到了,雨量本来可以聚减,可是,今年怎么了,“立夏”以后,现在马上到“小满”了,雨量不但不减,反而比春季雨水越来越多。
雨水多对其它行业可能影响不是很大,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农业,以往每年5、1号插完早稻,现在5月份,又过去了19天,有不少农民的早稻,还没有插完。
就是部分插完“早稻”的农民,他们也是每天冒着雨,头戴草帽,身上披上薄膜、雨衣,一身衣服被雨淋湿了,回去换,换了又被淋湿,一天更换好几次,换来换去,有的衣服被换完了,雨还是在下,一些种了几十年田的老农民都说,今年雨水太多了。
早稻很可能面临着大面积减产,雨水多,推迟了扦插时间,错过了最佳插秧季节,就算插下去的禾苗,由于阳光少,生长不良,迟迟不返青,导致水稻有效分蘖减少,但这是天灾,又有什么办法去改变呢?
现在最关键的,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的水稻没插完,都是一些60~70岁的老农民,整天下雨,年纪大了害怕淋了雨会生病,请人插田120元/天,他们就舍不得花这笔钱,进退两难。
最近几天,据天气预报预测,在湖南还是中雨天气为主,继续下雨,面临着秧苗还要推迟,做农业真的是靠天吃饭,看老天爷的脸色讨吃。
在此,我呼吁广大农民兄弟,今年雨水多,气候异常,对插下去的早稻,一旦天气转晴,要抓紧时间管理,对于早稻田,尽量排出多余水层,保持10公分左右浅水层,趁早追施化肥,每亩施5公斤左右的尿素,尽量促禾苗早分蘖、快分蘖。
同时还可以进行根外施肥,如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提高植株抗性,有利于幼苗的健康生长,为早稻丰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今年上半年雨水怎么这么多?
20日,河南遭遇罕见的极端强降雨天气,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城市内涝,农田积涝,山区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陡增,铁路、公路、民航交通受到严重影响。极端天气近期在全球多地出现,背后有无共性原因? 回溯历史,中西方文明中都有不少关于极端天气气候的记载。今年以来,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更是频繁发生,创纪录的暴雨、寒潮和异常炎热天气相继登场。 一面是极端高温。今年6月底,历史罕见的高温席卷美国西北部、加拿大西南部等地,致数百人丧生。 一面是暴雨不断。近日,欧洲多地持续暴雨引发洪涝灾害,冲毁大量房屋和道路。根据日本放送协会7月10日报道,日本西南部的部分地区面临几十年来最强暴雨。 全球极端天气频发,与气候变暖关系密切。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表示,气候变化是今夏席卷西欧地区暴雨和洪水的根本原因,在减缓气候变化取得成效之前,极端天气事件和自然灾害将越来越多。 “地球大气每升温1℃,就能多吸收7%的水蒸气,并在日后形成降水。”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教授斯特凡·拉姆斯托夫表示,测量数据已证实,在包括德国的中北纬地区,下小雨的天数在减少,而下暴雨的天数在增多。 柏林洪堡大学地理研究所的研究组组长卡尔-弗里德里希·施劳斯纳认为,在2021年已无需怀疑 “气候变化能否促成气象灾害”,问题是这种影响的程度有多大。“我们知道,(全球)变暖会导致大雨增加,进而导致更频繁、更具破坏性的洪水事件。 ” 德国锡根大学建筑系教授拉米娅·梅萨里-贝克尔说,多年研究显示,极端天气可以更快、更剧烈、更频繁、更集中地发生。气候适应与气候保护同样重要,人们须完善城市排水和气象灾害早期预警系统,确保关键基础设施在极端天气下的承受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