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朋友老来等儿女养老好还是自己提前攒钱养老好?
农民的养老,是等儿女养老好,还是自己攒下钱养老好?
我觉得,这两个办法都很好。前题是,这两种办法都得有达到的条件才行。
先说儿女养老。
农村的儿女养老,是一种传统方式,既便现在,大多数情况下,也还在延续这种方式。
在农村,老人的养老,特别是到了不能自理的情况下,你说不指望自己的子女,还能指望谁呢?谁又能指望得上呢?
可能不只是现在,在可预见的将来,一定的时期内,这种养老模式,将一直存在。
只是有点可惜,现在的人们,观点的变化速度太快,快的让人“迎接不遐”,让人难已适应,并到了“不可理解”的地步。
不是有很多人,在质疑“养儿防老”(当然现在应该改成养子女防老)的说法吗?
质疑也罢,儿女们困难也罢(的确,现在的年轻人真的不容易,叫压力山大吧,但,但凡有点良心的人,都不会不管父母的),这老人,该养的时候,还是应该去养的,否则,也不仅仅是良心上过不去,现行的法律也不允许。
再说一下农民“提前攒钱”养老的事儿。
首先,提前攒钱养老,是个值得肯定和支持的一件事,也是大好事。
只是说法很美丽,也很炫眼,现实却是很暗淡,很无语。
因为农民种地,收入不丰,攒钱,自己攒下将来养老的钱的人,数量屈指可数,了了无几。
这样的老农民有吗?还真有,但占比真的不大。
大部分的老农民,是没有这个“余力”和条件去提前攒下这个钱的。
主要原因,就是收入低,而花钱的地方又多如牛毛。
现如今的这些老农民,他们至少是一个儿子,有的是两个三个,孩子们,先是上学,需要学费,接下来,就是房子,车子,结婚,生孩子……
这一件件的大事过去了,人也老了,虽然还没老到需要人伺候的地步,但已经很难再去“拼老命”挣大钱了。
也直到此时,他们一翻自己的口袋,“才”发现,里边空空如也,大子没几个,不要说养老用的钱,甚至连治个病的钱也不在……
这就是农村很多老人的现实情况,奈何?
所以,这里又回到第一个问题,儿女养老。
虽然有人说,现如今的“儿女们”也不容易,但再不容易,也请别把这些可敬又可怜的老人丢下不管。
反过来说,这些农村老人,也没有过多的奢望和过高的要求,就是吃饱穿暖,小病治治,大病嘛,就不用废话了……
没有几位老人愿意去拖累儿女的……
还有,所谓的养老,相对这些苦了一辈子老农民来说,也不过就是,不行了,躺床上动不了了,儿女们能给端碗水递口饭吃,就足了。
而事实上,老人到了这个时候,又能“麻烦”儿女们几天呢?
农民朋友老来等儿女养老好还是自己提前攒钱养老好?
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如果能自己提前攒下养老钱,这自然是件不可多得的大好事儿。
只是,在农村,大部分的农村老人,是很难做到的。
说大部分,就是说,肯定也有小部分的农村老人,这么做了,并且做到了,攒下了自己的养老钱。这小部老人,晚年还是幸福的。
但这样的农村老人,占整个群体的比例数,不是很大。
实际上,了解农村情况的人,就一定认同我这样一个看法,农民的收入比较而言,是不高的。
但是,需要花钱的地方,一样也不少,一样也不能少。
这就很好明白了,收入少,花钱的地方却不能少,您说这钱怎么攒吧?
所以我个人认为,很大一部分的农民朋友,到老来,要自己攒下养老钱,是很困难的。
这自然就又扯上儿女养老的问题了。
虽然,现在社会上有种说法很流行,说“千万别指望子女养老”,但是,在大部分的农村地区,这说法,仅仅也只是个说法而已,并不能也无法“大行其道”。
这说法,在城市里,在那些月月四五千、五六千、万二八千拿的退休金的老人那里,可能行得通,因为有钱,就是子女们不在跟前尽孝道,也可以顾人来照顾。
但在农村,因为老农民没有攒下钱,有一天老到动不了了,不能自理了,怎么办?
唯一的办法,就是指望子女了。
假设子们再不管,那可真是死路一条了……
现实情况,就这么“残酷”,也就这么摆着,你有什么办法呢?
好在,人们说归说,乱吆喝归乱吆喝(指不指望子女养老),大部分农村的年轻人,还是讲“良心”和感恩父母养大他们,是不容易的,也都是在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孝敬父母的。
至于个别的,不孝之子(女),我们不妨提醒一下,终有一天,你也会老去,想想自己的将来,还是良心发现吧,孝敬老人,是一条正道,老人不易。
农民朋友老来等儿女养老好还是自己提前攒钱养老好?
谢邀!我是心累力乏,谢谢你阅读我的回答,关注我,带你去了解真实的农村。
农民老来等儿女养老好还是自己提前攒钱养老好的问题,我从三方面回答:
一是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自古以来,农村人都信奉多子多福的传统,因为儿子多了不但是儿孙满堂,人多势重无人敢欺,最重要的是防老。我国大部分地区是父系社会,子女长大成人男婚女嫁,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草灰不上墙,闺女不养娘,儿子是传承人,天经地义要为父母养老送终。所以,农村人一身为儿女奋斗,老了跟儿子生活,没有攒钱自己养老的习惯,儿子们是否孝顺,全靠老人自己的造化了。
二是有儿不一定都养老。农村有句老话,百善孝为先,教育孩子的《弟子规》中,强调儿女应该孝为先的原因,就是因为在现实的生活,有不孝子孙的存在。在农村,人一旦到了晚年,如果儿子或儿媳妇儿不孝,老人就会处于无可奈何的景地,旧社会靠舅主持公道,新社会靠法律保护。所以说,多数农民家庭,养儿防老是可以实现的,但也有一小部分农民家庭,养儿也是难以防老的。
三是攒钱养老比较靠谱。俗话说,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老婆有还隔一层手,新时代,不是多子多福,而是儿女多了负担重,现在的年轻人,大部分都不愿意多生,个别的还选择不生孩子,这除了生活压力外,还有工作上的压力。子女少,年轻人婚后养老的压力就会增加,加上他们需要工作,需要拼搏,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陪伴老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多种社会养老方式并存,这是必然的,在国家还不能实现全民养老之前,自己提前攒钱养老最靠谱,要知道,你有多少钱,也满足不了儿女生活的需求,攒下养老钱,老了以后,反而能减轻儿女们的负担,关键是,遇到了不孝之子,你会有更多的选择。
【图片来自网络,欢迎阅读,谢谢关注!】
农民朋友老来等儿女养老好还是自己提前攒钱养老好?
我觉得农民朋友靠儿女养老,是现阶段唯一的选择,提前攒钱养老确实是好,可是农民有这个能力吗?
农民如果有这个能力,攒几十万,留在身边养老肯定是好,或者缴一份社保,缴纳十五年,到了60岁,可以领养老保险,这样自己老了有个依靠,不用儿子操心,当然是天大的好事,问题是这笔钱从何而来?
事实面前,农民种田种地,一年除了自己吃的口粮之外,粮食根本就卖不出多少钱,最多的家庭一年也只有2~3千元收入,这一点钱还不够一家人吃盐点火、手机话费、走亲访友各方面的开支,这微薄的收入,还有什么钱去存,拿什么钱去缴纳保险。
我记得我们村,经常有些老人,没事的时候在一起议论,有的人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甚至连一个厕所都砌不起,你们也许会说,这种人肯定是懒虫,如果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
我隔壁一个邻居,如今七十多岁了,一辈子非常勤劳,可是他真的是,连一个厕所都没有建,早在八十年代他生有两女一儿,家里和父母一共有七口人,当时他父母年纪大了,老婆常年有胃病,一家人就靠他一人常年上山砍柴卖,抚养小孩,供子女读书,供一家生活开支,毎天清早,天刚蒙蒙亮就起床,到大山上去砍木柴,山高路陡,肩上要扛100多斤,走十多里路,每天下午3~4点才能到家。
回来吃完中饭,用锯子将树木锯成一小段,然后用斧头劈成两半,放在太阳下晒干,赶圩的时候挑到市场去卖,100斤柴可以卖到10~11元,从山里扛100多斤回来,劈断晒干以后,就不到100斤重量,意味着砍一天,卖一天,两天时间还不到十元钱收入,就这样一直将三个小孩抚养成人,等到把儿女们婚事办完,可是现在自己已经年高体迈了,他也许是中国千千万万农民,其中的一员,看一看农民赚钱有多困难。
改革开放以后,田里承包到户,农民种田种地自由了,可是,粮食一直停留在十多年以前的价格原地踏步,然而,化肥、农药、种子、农机,想涨价就涨价,想涨多少就想多少,农民管不着,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自己没有定价权,粮食收购商说了算,农民的上游生资工厂要赚农民的钱,农民的下游粮食收购商要赚农民的钱,搞来搞去不赚钱的还是农民。
以前的老一代农民累了一辈子,绝大多数手里两手空空,年轻人现在靠外出打工,由于父母贫穷,农民的后代读书少,在工厂干的是普工,临时工,厂里工资低,又没有帮他们买保险,青年农民又“输在了起跑线上”,现在又面临着“教育、医疗、住房、娶媳妇”还有日常生活高消费,这些低收入人员,究竟有多少人能攒钱养老,或者靠缴纳社保来养老?既然有,也只能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农民工,以后仍然依靠养儿女防老,以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仍然是这样。
读者朋友,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留言讨论,谢谢大家!
农民朋友老来等儿女养老好还是自己提前攒钱养老好?
养儿防老,但防老并不仅仅只是养儿!
这里的儿,并不特指儿,而是指子女。
孝顺的子女并不只是养就可以的。
而是应该养其身,育其神,教其法,使之正,独立而无惧。
现实生活中,很多例子都验证了,孩子从小拥有独立行为和意识有多重要。独立性好的孩子,
于生活,自觉完成力所能及的事。于学习,主动积极爱思考,不需要父母过多操心。
而最重要的是,通常意识和行为独立性强的人,也十分孝顺顾家。因为从小的独立让他不但学会了责任和义务,也让他习惯了自觉履行责任和义务!
这世间什么最可怕?无他!习惯尔!不管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同样可怕!
而独立的习惯往往让一个人变得自主强大。反之,缺乏独立却让人变得依赖懒惰!
所谓妈宝男便是如此,你在你强的时候,唯你命是从。你如果有一天虚弱而无力供应他的需求,你会发现妈宝男会成为爆妈男!
现在有一种很恶心的言论说:你给不了我一世荣华,你何必生我?
这种妈宝男,你能指望他孝顺你,给你养老么?
他从小不劳而获,习惯了向你伸手,既然习惯了,必然会一直伸手到你老死。孝顺?成奢望了!
防老的另一种方式是攒钱!
孩子该不该帮?该帮。
钱该不该攒?该攒!
孩子成年后,只帮其急,不帮其穷。只帮其习技,不赠其金钱。
钱怎么攒?不管你有多少钱,除生活开销,三分之一做孩子的应急支援开销。另三分二存在养老或投资。
独立孝顺的孩子不会用你的钱,也不用担心他不孝,你硬塞他也不定会接。
反而独立性差的孩子才需要防一手,这样的孩子总存在有少数不孝顺的。适当多攒点钱,既便他为了你手里的钱,也会多一点陪伴,少一点怠慢。
攒钱防老实属无奈,但已经走到养老这一步的,不孝的孩子,他的贪懒是交换其孝顺的不是办法的办法。。
农民朋友老来等儿女养老好还是自己提前攒钱养老好?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靠儿靠女不如靠双手。
七十古来稀,八十把田耕。
生命不止,劳作不止。
农民朋友要想以后养老有一份保障,为了老了不给子女添负担,有一个好的老年生活,最好的办法还是年轻的时候买一份养老保险。
攒钱也不是长久之计,在攒钱的同时更应该买社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