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中秦国士兵说的大风是什么意思?

其实没有什么意思,这应该来自于张艺谋导演的故意艺术加工,体现出古代秦军的一种气势,丰富其形象塑造的一种手段。

大风,应该是受了汉高祖刘邦《大风歌》的启发而设置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在汉代,唱大风歌不能说是今天唱国歌,但刘邦这首好不容易做出的歪诗也算是名垂千古,令人拍案叫绝。尤其是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结合字里行间的朴素情怀,以及刚刚沙场大胜而来的情氛,充满了王霸之气。

张艺谋应该也是看上了这一点,所以让秦军士兵们唱“大风”。

这种“大风”与大风歌以及诗经里面那各种“风”不同,是带有导演编剧个人想象的东西,历史上可没有任何记载秦军会这么喊。

秦军其实应该唱“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这样的句子才正常,《秦风.无衣》在那个年代应该属于脍炙人口的流行乐,且符合战国的时代特征。

不过结合电影本身想要突出的秦军无坚不摧的箭雨弩阵,设计这一个“大风”细节无疑是很成功的仪式型提升,这在中国电影里是非常少见的,导演们忽略了这些东西的创造,而西方电影里,大部分装逼的仪式化细节正是让作品显得逼真又逼格的原因之所在。

张艺谋导演在对待这种“大风”的问题上有许多自己的风格和理解,比如《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周董造反攻击发哥的皇宫时,列出的阵势也采用了唱字的做法,后来那些弓箭手也喊出了“风”。

我们可以引申着去看待这个“大风”的问题,尽管它可能并不那么科学也不考古,但绝对是符合电影美学的,这也是我最佩服张艺谋的地方。

“风”、“风”、“大风”、“大风”,一波接一波的秦腔唱念随着沙场上愈发绷紧的那根弦,将剑拔弩张的气势抬到顶点,仿佛三通鼓毕,就要一鼓作气吞食天地。而那各种各样强大的劲弩是秦国士兵最赖以战斗的神兵,在士兵的每一次“大风”中,呼喊出的都是万众一心的意志。他们的意志祈祷着大风能够将利刃送得更远,飞得更高,就如同呼喊“上天庇佑”。

那么我们还是留给更多的空间让人自己去遐想吧,《英雄》中的这句大风其实没有什么别的意思,他是一种寄托,一种情怀,更是逼格。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