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在农村,上坟用剪纸,有什么意义?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既是自然节日,又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几千年遗留下来的优良传统,有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属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人员以及整过民族的凝聚力。
清眀上坟用剪纸及纸钱,一直是从古代留传至今,具体从什么朝代开始,我们已无法考究,上坟用剪纸,下面就来看看到底是什么意思。
其实在我们湖南农村,清明节用纸钱代替剪纸、俗称挂山,又要祭拜,都是同一天进行,挂纸钱就是家庭人员带着果品和酒肉,砍上1~2根杂木,长度1米5左右,上部适当留一些树杈插在祖坟正中央,然后将纸钱挂在上面,当然家里人口和子孙越多,挂得越热闹,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不少人在自己家里的祖坟上插上各种种样漂亮的塑料花,寓意着家里人丁兴旺。
将纸钱挂好完毕,再用锄头和铁铲在坟墓四周排水沟内将杂草及淤泥清理干净,然后在祖坟的最前方,摆上三个酒杯倒上小许酒,点上蜡烛和纸钱,朝祖坟叩上三个头祭拜,把心里的愿望表述一番,希望能得到老前辈的保佑,最后,放上鞭炮和花炮,上坟即将完毕。
其实祭拜仅仅为了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之情,也就象人们去看望老人家一样,总不能空手去拜访,带上适当的礼品,上坟也是如此,所以清明节送纸钱,一来表示缅怀祖先,二来把烧纸当做“送钱”来孝敬祖先。
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清明”这一传统节日,只要毎一年清明这一天,不管在外面上班有多忙,大家都要从四面八方赶回农村祭拜祖先,家里亲人也可借此机会团聚一番。
如今,清明在即,人们在烧纸钱的同时,千万要注意安全,等到纸钱彻底燃完后,确定无火星时再离开,保证万无一失,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读者朋友,你们当地风俗如何?欢迎留言讨论,谢谢阅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