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离开农村多年,为什么还要在老家建一栋房子呢?

最近两个月跑民俗返乡访茶,跑了一些农村,发现农村里新建了很多漂亮新房,都建得非常的豪华,不少还是带花园的别墅,但房子的热闹仅限于春节和清明两个节假日,平时就只有老人家在居住。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在大城市发展得很好了,甚至在城里也买了房子,还是会回自己的老家建一个又大有豪华的房子,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想下面三句朴实而接地气的话语已经道出了原因:

“老家的房子就是一个根,不管在哪里混,根总是要留住的。”

首先,对于很多农村出生的人来说,老家的房子是自己永远的归宿。无论在哪里谋生,混得怎么样,只要老家的房子还在,那就还有一条退路,还有一个寄托。如果老家的房子没有了,感觉就像无根浮萍,灵魂没有了寄托,生命没有归属。

农村的房子在很多人心中,享有无可比拟的地位。对于大多数农村出来的人来说,外面的房子,只是一个住所,老家的房子,才是真正的家。

“父母在哪里,亲情就在哪里。”

老家的房子,起着维系着亲情的作用。虽然人可以搬进城里,但是亲情搬不走,只要老家的房子还在,想回去时就回去看看,这个家就还是一个完整的家,一个团聚的家。房子没了,家也散了,亲情也淡了,那是花多少钱也弥补不回来的。

上周朋友才李带我们去他老家村里,看年前刚建好的新房,朋友告诉我,他家的新别墅包装修和家私共花了300万,还建了花园、锦鲤池和悠闲喝茶的凉亭,连进村的路和村里的自来水塔也是他们兄弟四个凑钱帮村里建的。

朋友老李的父亲前几年去世了,母亲今年已经高寿95,他们兄弟四个是远近闻明的孝顺团结而且事业有成,医生、老总、商人、文化人,就是俗话说的个个都很有出息。可以说每一位都有能力而且也愿意把母亲接去城里甚至海外居住。

但老母亲恋乡,不愿意远离故土,所以兄弟四个为了孝顺母亲,回乡来把旧房子拆了,建了新房、新路和自来水塔,请了专职保姆来照顾母亲,让老母亲和村里人能够更好地生活。

当我们给老人家递上大吉大利的红包时,耳聪目明的老人家发出了爽朗的笑声,不断地对我们说谢谢,让我们喝茶。老人家依偎着儿子坐在沙发上,他们背后的一整面墙上挂满全家褔和儿孙们笑意莹莹的照片,还有大哥老李的字画,好一个和谐孝顺的场景呀,我都被感动了!

回城的路上,老李跟我们说:“母亲在哪里,亲情就在哪里,过年大节日,大家全部都回来,我设计的那张二十人的大餐桌就派上用场了。我还给自己设计了一间大书房,经常回家来写写字,陪陪母亲。”

“我们现在在外打拼的人,以后还是要回到农村养老,落叶归根的。”

城市熙熙攘攘,乡村里悠闲惬意,

等我头发白了,不再做低头一族,

等我老了回乡,在村里建栋房子,

春看茶秋扫叶,夏养家禽冬烧柴,

屋前有瓜有菜,屋后有花有茶壶,

天天享农家乐,日日皆闻稻花香,

蓝天白云绿水,把脚印洒向田间。

回到乡下老家,养养鸡、种种菜、钓钓鱼,平日里喝点小酒、打点小牌,唠叨一下家长里短、乡村八卦,晒晒太阳,邻里间守望相助,那是我们乡村人真实的生活。

住在城市里,邻居是谁你可能都不知道!农村就好了,想去谁家就去谁家,邻里之间相处融洽和谐。

夏天晚上农村还可以出来纳凉,吹吹风凉快,一帮人坐在一起聊聊天。闷热的城市晚上,人们都躲在家吹空调了。

住在城市里每天都要去买菜,时时担心买到受污染或有农药的菜。住在农村就好了,每天吃的菜都是自己家园子里种的,纯绿色蔬菜,随吃随摘。新鲜放心,是自家真正的菜园。

等我老了,就回农村这样生活,这才是此生的追求。走了这么多年,终究还是想要回到这个地方,一个名叫家乡的地方,那开满稻花和野花的田野,是一世的念想…

生命是从这里开始的,再从这里结束。

不管外面有没有房,以后是否真的回去,老家的那栋房子,那不光是一栋建筑,更是一种念想,一种牵挂,因为农村人知道,生我养我的家,始终在那里!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即使老家的房子没人住,也要建起来的原因吧。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

好多人离开农村多年,为什么还要在老家建一栋房子呢?

好多人离开农村多年,为什么还要在老家建一栋房子呢!

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农村人,都会记着这句老话:落叶归根。

还有一句很文雅的说法,叫“衣锦还乡”。

其实这些都说的是一个意思。

家乡,是刻在游子心底里头最暖心的字眼。

无论你去到了天涯海角,也无论你外出闯荡,做到怎样的功成名就,家乡始终是你挥之不去的一个影子。

既便你在非常失意,没有什么丰功伟绩,家乡的那扇大门始终向你开着,等你归来……

这是一种文化,甚至可以高到是一种“信仰”。是刻在骨子里的。

在我的农村老家那里,有一句难登大雅之堂的老俗话(本不想说的,但为了表达意思,就说出来,其实没有贬意),叫做“兔子满山跑,脱不了回老窝"。

虽然不雅,却直白简单,直言直语的说出了,“老窝”对一个农村人的重要性。

农村人,为了讨生活,年少离家外出打拼,年老体衰,干不动了,回老家怡养天年,既自然而然,又顺理成章。

因此上,好多人离开农村多年,在老家,总是要留住那一栋房子,一个窝儿。

当然了,如今的社会,思想观念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所以,题主老师所言“好多人”,其实,言外之意,也不是“全部”,也是还有人不这样做的。

有些农村人,离开了农村,去外面“功成名就”,事业有成,顺带着就在那儿安了个新家,老家就离他们“远去”了。

但是,我坚信,在他们的心灵深处,老家一定还在某一个位置放着呢!

这是一定的。

这也是永远割舍不了的一种情怀……

好多人离开农村多年,为什么还要在老家建一栋房子呢?

离开农村多年,在老家建一栋房子这有很多原因。首先是在外打拼,挣了钱,虽然离家多年,但思乡之情难忘,年纪大了叶落归根,月是故乡圆,情是故乡浓,建了房,有了安身之地。

在老家建一幢漂亮的房,引来乡亲们的羡慕,和赞美,提高了自己在村中的名望,就象过去做官的人在家乡造豪宅一样。风风光光,连祖宗也跟着增光添彩。

现在城市房子值钱,但以后的形势发展谁也说不准,也许十几年后,农村的房价也大涨了呢?现在在农村建了房,既当投资,有空闲时间到家住几天,一举二得,何乐不为。

在农村建房,自己有宅基地或拆掉老房,建一栋别墅带装璜花费百万也差不多了,在城市卖一百平米的套房也买不来,再说农村空气清新,有空地还可种些新鲜疏菜,再养一些花草,非常适合老年人养老。不用说农村人建房,就是城里人也到农村卖房养老。以上个人观点,请师友们评论。

好多人离开农村多年,为什么还要在老家建一栋房子呢?

谢谢悟空邀请!在我的家乡,就有离开农村多年,又在老家建房子的农民。一般来说,他们又在农村建房,主要有以下因素:

一是落叶归根思想。农村人虽然离开农村多年,但是他的根还在故乡,所以建一栋房子,等老了后就可以放心地告老还乡。也就是落叶归根。有一个心的归宿。

二是为子女生活留后路。尽管农民离开农村已多年,但是他们曾经的房子还在,所以他们以少量的投资将房屋翻新一下,为子女们日后回老家 居住提供条件。

三是等待拆迁或出租。现在国家正在实施乡村振兴,一是很多农村为了整合资源,建设新农村,将不符合规划条件的房屋拆除重新规划建设。原来的老房子就会有一定的拆迁补贴。二是很多农村为了充分利用本地旅游资源和气候资源等资源实施农旅融合,开发旅游资源,这样他们的房子就可以建成民宿或农家乐。

好多人离开农村多年,为什么还要在老家建一栋房子呢?

被你说中了,我就是离开农村多年,却在老家建一栋房子的人!像我这种类型的人,我们村上还有好多:

有的人,是年少就出乡关,在外面求学、发展事业,通过学而优则仕在外面做了官。但他们的父母还生活在农村,为了让父母在农村过得好些,也为了让自己逢年过节回老家有个好的落脚点,或者是等将来自己老了、退休了找好退路,回农村过田园生活,于是修了大大的新房子;

有的人,是在家乡念完中学,沒考得起大学,早早地出去谋生,后来学到本事了、发迹了,家财万贯,拿出一部分钱把家里老房子重折翻新或者在原来地基上重新建起一栋别墅,等到将来自己回来住;

那么,离开农村多年的我,为什么还要在老家建一栋房子呢,我又是如何想的呢?我有四个方面的考虑:

一个,我原本是农村人,户口在农村,我的根底依然在那一片土地,除了将来回老家生活没有其他的选择;

二个,想留下一份基业给后人,让后人永远惦记着这里,这里是他们的祖业,这里才是他们的家;

三个,我从农村走出来以后,在外面从打工当学徒做起,到包工地,到经营公司,赚到些钱,为了让这些钱保值、升值,把这些钱投到老家修房子,我觉得是个稳当的投资;

四个,出于本性,我始终认为农村生活安逸,环境好、空气好,养鸡鸭、种菜打粮自给自足,是个养老的好去处,将来年纪大了,我肯定要回家住的。

我家房子是三年前修的,那个时候政府对农村宅基地管得不严,我在老宅基地的基础上将自家的边角地和一些不大实用的经济林毁了,圈了一个大大的院子,屋前有鱼塘,屋后有山丘、花园,屋的东西两头有菜地,将来住起来肯定方便,什么都不缺!

不信就请你参观参观?

好多人离开农村多年,为什么还要在老家建一栋房子呢?

就一个原因——情怀!

因为这是我的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在这里呱呱落地,我在这里牙牙学语,我在这里蹒跚学步,我在这里茁壮成长,我从这里走向远方!

我或许以后会远走他乡,看尽世界上的许许多多的繁华与风景,但心底里最深处觉得最美的风景应该还是家乡那一抹落日的余晖、缈缈的炊烟、静静的溪流。

我或许以后会出人头地,成就一番事业备受众人关注,但每当我褪去铅华静心思考的时候,总忍不住想起儿时的那些美好回忆,小时候总欺负我的那个小伙伴最近身体还好么,小学对我语文启蒙的那位教师还健在么?这些思绪总会是不是萦绕在脑海中,久久不能忘却。

我有钱了,或许会买一套大房子,让所有的家人都住在里面,但是我知道我爸妈一定会说住不习惯,因为他们看来,老家的的那套传统别院才是他们的心所属,那是他们几十年来的魂系所在,是家族祖祖辈辈的根系所在。父母会说看不惯城市的繁华,受不了都市的喧嚣,还是家乡好。

半亩方田,一个小院,两条土狗,几只鸡鸭,几番岁月,度过余生!

或许等我老了,工作不动了,孩子们也都成家立业了,我也会追寻父母当年的踪迹,在老家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吃着自己耕种的蔬菜和瓜果,享受着城市所没有的自然和清净,闲时就晒晒太阳,忙时做点农活。

也或许,上面的这些话都是我得胡诌,但家乡的那份情怀与眷恋是多少文字都描述不清楚的。

即便是再大的房子,再好的条件,在看尽人世间风景的那个年纪,都比不过老家的一个小院。

不论是落叶归根,还是荣归故里,最终归宿都是一样。

从哪里来,最后还是要到哪里去。

有点跑题了,让大家见笑了。

《粮油市场报》官方账号首发于在悟空问答!12.01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