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常说的“穷柴火,富水缸”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过几天就是春节了,前些年的农村家家户户忙着准备年货。那时候农村都用柴火灶,煮肉,蒸馍,炸菜,炒茶面。一燒就是十几天,小村里一天到晚炊烟枭枭,香味弥漫。半大孩子们,也都给家里帮忙,主要活计就是燒火,挑水。孩子们过年心切,干什么都新鲜,干起来也特别起劲。自打大人们分派了任务,早早起来就把水缸挑满了水。然后又去抱了两大抱柴禾,堆得灶火前面满满当当。刚要点火,大人们出来制止,让把柴禾抱出去一部分,只剩下当时用的。我一边把柴禾抱走,心里却很疑惑。为什么只让剩一点柴禾呢?大人们的讲解告诉了其中的道理,大人们说,居家过日子,各有各的讲究。比如俗话说“富水缸,穷柴火”,讲得就是挑水和取柴的道理。“富水缸”就是说水缸里的水要随时挑满,因为家里吃喝用都离不开水,遇到急用或来个客人,缸里没水临时到井里去打,一个是来不及,让外人看见让外人也笑话。再说要时着个火什么的,缸里有水也能及时灭火。会不会过日子也看你水缸里水满不满。就是后来有了自来水,有的人家也准备个大水缸,以备急用。说到“穷柴火”,最主要的是从安全考虑,你在灶前堆了大堆柴火,柴火是易燃物,有个火星溅上去,就容易失火。燒柴火要一点一点的取,燒剩下的要记着拿走。这就是“富水缸,穷柴火”的道理。

现在农村虽然不再用柴火做飯,改用天然气做飯。但多年古语的安全精神道理是一样的,一定要按安全规则使用。

农村常说的“穷柴火,富水缸”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你好,我是德齐老李,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农村常说的"穷柴火,富水缸",这话讲的是消防问题,是劳动人民从生活中总结出的经验,人们早就懂得了消防以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道理。

穷柴火,就是说平时家里的橱房、灶火间等少放或不放柴草,以免起火,发生火灾。柴火少了,或没有,失火的机率就会少了。

富水缸,说的是家里面盛水的缸要经常保持水满,若是遇到火灾等紧急情况,以便有足够的水源来用于救火。农村的水缸一般放置在离伙房很近的地方,一是做饭用水方便,而且防备不测。

不仅农村是这样,就是过去皇帝住的皇宫里也是这样。人们参观故宫时,就会发现故宫院子里放着很多大缸,用处就是盛水灭火的。

这说明了,古代人们的消防意识也很强。

农村常说的“穷柴火,富水缸”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农村常说的“穷柴火,富水缸”到底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记得当时在小时候,农村上了年纪的老人曾经说过“穷柴火,富水缸”这句话。那时候,每到放学以后,父亲便会安排我去拾草或者挑水。要知道,那时候农村的柴火“金贵”着呢,家家户户都用柴草做饭。可是水与柴火相比,就很充裕,要知道,我们村的水井不光是水位高,而且很甘甜。那这句“穷柴火,富水缸”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这并非是说家里柴火多了就“穷”,缸里水多了就“富”。这里的穷与富并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指灶前的柴火要少,家里的水缸里的水要满。穷柴火

记得那个时候,很多人家的柴火都是堆在灶膛后,烧火的时候随手就拿来,很是方便。也是为了生火的时候,柴火干燥容易引火。如果堆在外面,下雨淋湿以后,烧火的时候,就会满家冒烟。

但往往这看似方便的堆积柴草的习惯,也隐藏一些潜在的安全因素。比方说,烧火的时候容易掉出柴火,稍有不慎便会引燃柴火堆,引发火灾,严重的就有可能连房屋都烧毁。

所以这“穷柴火”的“穷”在这里的意思是将灶门口的柴火清理干净之意。只有在做完饭以后,将灶门口的没有烧完的柴草清理干净,即使掉出火星,也引不着一旁的柴火,才能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后来,人们大都将柴火垛在院墙外,这样家里既卫生,又安全。

富水缸

那时候,家里的水缸大都放在锅台边上,上面盖有用旧的锅盖。家里人口多,水缸也大,有时候挑满水缸就得七八担水。记得那时候,我家水缸平日里总是满满的。有时候,水刚刚用了一些,父亲便会支使我们去挑满。有时候看看缸里还有那么多水,总觉得父亲净是多余叫我干的活儿,等再用用挑水还晚了么。

后来的一件事,我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记得那次是星期天,母亲将玉米面饼子贴到锅沿上以后,叮嘱我在家烧火,她去自留地里帮父亲刨地瓜。锅烧开有一会儿以后,估计饼子也熟透的时候,恰巧小伙伴来叫我出去玩儿。我赶忙往灶膛里添了几把柴,直到塞不下了,就和小伙伴们出去玩儿去了。

就是这,差点惹了大祸。奶奶眼不好,我走的时候,她坐在东间炕上。我走后不久,灶膛里的火掉了出来,引燃了灶门口的柴草。奶奶闻到烟味儿,喊我的名字,也没人答应。她摸索着下炕后,隐隐看到灶门口那火光(奶奶稍微能看到一点儿)。那时,在后面的柴火已经被引燃,眼看火势就要起来。她连忙掀去水缸上的锅盖,用水瓢舀水浇火。幸亏那天水缸里的水是满满的,她连泼带喊。这时,周围的邻居闻声赶来,帮忙将火扑灭。

后来的结果,我自然免不了一顿臭揍。至今,我还记得父亲打我时候下手的那股“狠劲儿”。要知道,如果柴火堆着起来,那房屋也就毁了。

所以,在这里“富水缸”的“富”指的是充裕的意思。一来农村人认为有水便有财,水多财多。二来缸里备满水,也是供急时所需,有备无患。

如今,人们生活方式改变了,都用上了自来水等。但过去农村老人口中的这句“穷柴火,富水缸”,还是值得借鉴的,就是提醒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有充足的准备,不论做什么事情,都有消除隐患。你对于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欢迎留言补充。

农村常说的“穷柴火,富水缸”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很高兴与大家回答这个问题:

“穷柴火、富水缸”这是早些年农村常说的俗语。这个俗语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这句俗语,一层意思是判断一个人家过日子的经济状况,另一层意思是提酲人们在生活中要有安全意识。

“穷柴火,富水缸”的第一层意思是说:过去农村搞对象相门户时,往往在院之前,先看看这家门前有没有柴火垛,是大还是小。在看看屋内水缸满不满,则对这家的穷富先有个第一印象。

过去农村取暖做饭都靠烧柴火,有的地方柴火还很缺,往往人们在秋后就要准备下一年的烧柴。除了庄稼的秸秆以外,还收集许多的树枝蒿草做补充。家家大门外都堆个大大的柴火垛,柴火垛越大,水缸常满,说明这家人丁兴旺,会过日子。反之,则说明这个人家不是没人干活,就是不太勤快,日子也好到不哪里去。

另一层意思就是,人们过日子柴火虽不可缺,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在廚房灶前不要存放过多,够用既可。烧炕做饭剩下的,要全部拿到屋外边去,灶前也一定要打扫干净,避免引起火灾。水缸里的水要随时加满,对突然发生的小火灾,能有水可用,可及时灭火,避免发生更大的损失。

这句俗语放到现在好象不在适用了,因为现在农村生活己有极大的改善,烧柴己经不是家中生活的主要问题,许多农村家庭也用上自来水,水缸也不再是生活必备用品了。但是这句俗语符合当时农村的历史环境,具有一定的道理,如今仍然还有可借鉴的积极意义。

农村常说的“穷柴火,富水缸”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俗语″穷柴火,富水缸"什么意思呢?

现在这"柴火″是越来越少了。除了60岁以上老年人还有"柴火"情结外,年青人已经告别"柴火",以电气取而代之。省时省事安全卫生,好处多多,何乐而不为呢?而且国家也号召百姓用电、气等清洁能源取暖做饭,以利环保。

″柴火"的谐音″柴祸"。柴火易燃,易引发火灾。过去人们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大多用柴火取暖做饭。柴火成了百姓生活的″标配″和"战略物资″。特别在东北,这劈柴一堆一垛,成为农家小院一道显眼的风景;上山砍柴成为一项重要农活。在我国北方也大多把农作物和树木秸杆堆满场院;并有专间存放柴火。

由此引发的火灾时有发生。前年春天,风高物燥。镇上一家厨房一头是锅灶,一头是柴火,不慎起火,殃及住房,警动了消防队,但整个住宅院落还是烧成了一片灰烬。

教训是惨痛的。所以才有"穷柴火"的俗语流传下来。

说到这,″富水缸"便迎刃而解了。水火不相容,水是火的天敌。救火,水是主力,所以要备足水,水缸里尽可能装满水,以防不测。

农村常说的“穷柴火,富水缸”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为了避免厨房失火。过去农民做饭靠烧柴草,不要有过多的剩余。吃水主要靠水缺储存。吃水井很少,且离家远。万一厨房失火,用水缺的水泼灭。多储水的意义在于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