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农村越来越好了,为什么还是留不住农民安心务农?

谢谢邀请!虽然现在的农村越来越好了,但是,仅仅以现有农业收入的水平,与当下农民生活的需求相比,还相差甚远!就以我老家的情况来说吧,每人二亩地,旱涝保收,以小麦和玉米两季各按1000斤算,每亩净盈利1000多元,按四口之家,这年收入8000至1 0000元,也只能勉强够一个大学生半年的学杂费生活费吧。何况还有人来客往,日常花销?别再说建房、婚娶和髙昂的彩礼了。在城里买房,靠农业收入更是白天做大梦了!

再说,还有许多的农村,人均只有一亩多地,有些地方人均只有半亩几分地;有些地方是丘岭山坡,土地贫瘠,靠天吃饭;还有的地方,农民已完全失去了土地,政府却没有为他们安排任何的生活保障!

凡此种种,当然也为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农民同胞,特别是男丁,只好无奈的背景离乡,走上打工之路。要说他们的心还真没离开农村。因为那里有他们需要扶养的父母,有他们时刻思念的妻子儿女!

现在的农村越来越好了,为什么还是留不住农民安心务农?

从面上来看是越来越好了,第一,公路村村通了,就是太窄了,拖拉机汽车都错不开车;第二,家家用上了天燃气,方便了,卫生了,冬天暖和了,就是花钱多了;第三,农民吃上自来水了。可是这一切都要花钱的,农民的收入低微,不去打工没办法生活啊!

现在的农村越来越好了,为什么还是留不住农民安心务农?

的确是这样,农村越来越好了,但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也越来越少了,这种状况始于改革开放时期,一直延续至今,应该看到,这样的现象远没有结束,还将继续下去若干年。

按理说,农村生活真的一天比一天好,农民吃穿不愁,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即使没有人趋之若鹜般的涌入农村,最起码生长在农村的原住民也应该坚守祖辈留下的土地吧,可是现在的情况却是农村的年轻人大都争先恐后的涌入城市里打工,老人常说“故土难离”,可是这句话在当下的农村真的是与现实有着极大的不相符。

为什么能夠出现这种看似不合理的现象呢?主要原因不外乎有两个;第一个就是农村人口的减少,大多数家庭都是四口之家,同过去的七、八口人家相比几乎减少一半,第二个原因就是农副产品价格太低,由于缺少必要的技术指导,有的农民抱怨“种什么,什么就卖不上价钱”!再加上农资产品,种子化肥不断的涨价,一个农民再怎么勤勤恳恳也比不上去城里打工的人挣钱多,这些不争的事实证明农村哪能留住人?

有理由担心,现有的农村老一辈人之后能否还有接班人,没有人种地怎么办?粮食全靠进口是长远之计吗?这事儿真的不太好回答。

现在的农村越来越好了,为什么还是留不住农民安心务农?

准确讲还是收入底

现在的农村越来越好了,为什么还是留不住农民安心务农?

题主提出的问题,首先是肯定了农村越来越好。反映了题主对农村的了解和肯定。关于为什么还是留不住农民安心务农呢?知名三峡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土地不够种,人多田少,耕地难以养活一大家人。大家知道,农村联产承包是在八十年代,那时一个家庭也就四五六个人而已。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都要自立门户。这样一来,原来一个家庭的人就增加到七八上十个了,而且还要分家。所以,耕地就不能满足一个家庭维持正常生活所需了。如果不寻找新的就业门路,家庭生活就会发生困难,他们必须走出去,寻求新的生活。

其次是外出务工弥补家庭收入不足。现在一般是年青人走出去,有的是直接从事体力劳动,有的是从事一般的管理工作,有的是从事技术工种。通过他们的辛勤劳动获取收入,补贴家用。

第三就是通过在外出劳动打拼,掌握一到两门技能,然后回到农村从事他的创业。我的一个远房亲戚就是通过在外打工学到的技术,回家开办了电子商务。在网上为老百姓卖农产品。再为老百姓买回他们需要的生产资料。等于是开了一个商店。这样解决了老百姓不会卖和不会买的问题,老百姓对他非常放心,他的生意也越做越顺。这样自己不仅获得了收入,还解决了老百姓们的实际困难,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年轻人走出去也可以说是为了更好的安心。把家里的耕地种好。

现在的农村越来越好了,为什么还是留不住农民安心务农?

务农一生,到老了没有依靠,没有养老金,谁还想当农民?现在很多公司都为员工买了五险一金或四险一金,打工15年,六十岁以后就可以有退休金了。所以都弃地经商或打工外出了。在这里说句题外话,想当年,农村小学民办教师,那时候,他们与务农的农民一样,都是工分计报酬,他们轻松一些,好耍一些,没有人有大的抵触情绪。想不到时至今日,他们民办教师们竟然拿为教育事业奉献了青春,还什么作出了什么什么贡献之类的说事,东上访,西诉求,还真成了气候,有的还领到了退休金。你说怪不怪?你说,这务农的哪这么倒霉呀!那时还有好多热血青年去了大三线修了两三年铁路,回来后又去修人民电站,各种建设没有停止过。如今他们大都在六七十岁以上了,他们为国家建设出大力流大汗,默默无闻的奉献了青春。到如今也不讲什么了。为国效力,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可是,他民办教师在家教几年书,轻轻松松,反而还有养老金,这是何道理?,这分明就是颠倒黑白!看来务农的事还是干不得,趁早打点行装去打工,壮士一去不复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