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那么以后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未来农业将何去何从?

纯属瞎编,在农村你找出一个70后不愿种地的,找出80后不会种地的,还有90后不谈种地的,如果有,估计你们那里就是个假农村。

本人88年,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虽然我们一年在外打工,我叔叔是70后,爸爸是60后,每年春节回家,那一次不是帮奶奶种玉米,除非土地承包给别人种甘蔗,95年之前的人,在我们那里,照样上山砍柴,下河摸鱼,春种玉米,夏收玉米,秋收黄豆,冬天砍甘蔗。

  • 农村土地目前还是有人愿意种的,虽然大家常年在外打工,一般土地都是留给那些留守的老人,在家务农的人种的,我们家也就一亩多一点,每年都是留给家旁边的老人种,农民都是喜欢粮食,特别老一辈,见不得地里长草,一天到晚的往地里跑。

现在在家里种地肯定不划算的,一亩地一年的收入还不如出去外面打几天工,收入太低,养不活一家人,农村未来的土地应该统一平整,然后实行机械化作业,统一种植,这样才可以更好的管理,达到更大的收益,当然,国家对农业的补贴太少了,地方政府应该根据地方行情,给予地方农业最大的补贴力度,做到农民愿意耕地

有人说“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那么以后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未来农业将何去何从?

这个问题问的好,现在的农民,想种地的缺实不多,随之出现大量土地荒废现象。

我是一普通农民,最了解农村了。现在农村种地的人,是由于年岁已高,不能外出打工的一些中老年人,农村妇女在家照看子女上学,也协助种地,其次就是少数家中有生活无法自理的一些人,他们是想外出打工却由于照看老人出不了门的一些人。总之能外出的年轻人都打工了,谁还想种地务农。

以后的地谁来种如何种,这也是三农领域最难解决的一件事。说句实话,农民种地产的是粮食,粮食是养活人的东西,也是每个人离不开少不了的东西。农村合作社,这是今后农村发展的方向之一,还有就是家庭农场,土地由有实力的少数人来种,大多数农民还能收入土地租金,总比荒废的好,闲时还可以到农场打工挣钱。

这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希望众网友提出宝贵意见和想法,最好能帮助农民朋友。喜欢的请关注山村乡音,我先谢谢大家了。

有人说“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那么以后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未来农业将何去何从?

“70后不愿意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那么以后谁来种地,怎么种地?

民以食为天,农以地为本!殊不知几千年以来农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到如今却发生了变化。虽然现在农村的大片土地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并不珍惜,甚至出现了“70后不愿意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的情况。但是来说,这是社会不断进步的表现,毕竟这也是“一时一时的地,一代一代的人”嘛,一些农村老人们虽然无奈年轻人的做法,但是又无奈何!

饮水思源,忆苦思甜。记得在80年代的时候,农村从以前的大集体种地,发展到包干到户。在那个时候,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而40、50、甚至60后的老农民为了脱贫致富,把全部精力发展到种地上,甚至把土地锈成花。

而“人哄地皮、地皮哄肚皮”。在老农民的精心种植下,土地里的粮食也开始丰产了起来。而小麦、玉米的产量也从原来的亩产几百斤,逐渐变到亩产千斤左右。而在那个时候,家里的粮仓是满的,农民脸上是喜悦的。

可是时过迁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进入新的年代以后,农村里却出现了这么一个事情,现在在农村里种地的还是那批50、60后。但是来说,这支已经迈入中年的70后,不在年轻的80后、正值当年的90后却出现了:“70后不愿意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的情况。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那么以后的土地由谁来种植呢?李子作为一个农村人,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说一说70后为啥不愿意种地:

现在,最老的70后现在已经50岁了,最年轻的70后也40岁大多,他们却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大潮、高考的恢复等诸多大事。那个时候在国家快速发展之际,70后的农民们已经不屑于在农村里守着一亩三分地,而是去城市里寻找遥远的梦想。

而我大哥就是70后的农民,自初中毕业后,大哥就抛弃了老人留给他的锄头,永不回头的去城里打工。在城市打工固然是辛苦的,但是对于70后的大哥来说,能走出农村就是一个超越,如果继续守在农村里,连媳妇都娶不到的。

而大哥很努力,也很幸运。在城里拼搏几年后,遇到了心爱的女孩。虽然女孩的户口在城里,但是她并没有嫌弃大哥的农村户口,在父母的反对下,和英俊的大哥结了婚。每每谈到这里,大哥和嫂子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而那时候大哥如果在家继续种地的话,哪有现在呢。

所以在以前和现在,70后也是不愿意种地,在以前的时候,70后的农民是为了自己落户城市的梦想。而现在70后不愿意种地,则是为了生活,毕竟这农村里的一亩三分地,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显然是入不敷出的。而大多数70后为了赚钱,只好离开自己的农村,去城里打工以维持生活。

其次,谈一谈80后为啥不会种地:

我是80后的,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我家里种了十几亩的土地,而爸妈为了让生活过得更好,没白没黑的守在地里干活。不仅如此,每逢麦假、秋假的时候,爸爸宁把我揪到地里,让我跟着干活。

那时候的我自然是不情愿的,但是老爸却说:“我现在是教你种地,等你长大以后如果不会种地,会被村里人瞧不起的。”无奈何,那时候虽然我不愿意进地,但是迫于老爸的拳脚,只好硬着头皮去收拾庄稼。

但老爸还是失算了,高中毕业后,我又考上了大学,并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家乡,安家到了城里。而我每每回到老家的时候,老爸还依旧在地里干活。有时候我也劝老爸,不要这么干了。但是老爸却说:不让我种地,我是闲不住的。

所以来说,农村里80后的这一代人,因为各种原因,离开农村去城里发展的已经占据缺大多数。而他们在城里有了自己的工作,有了妻儿,因此他们自然是不会去农村种地的。

最后,论一论90后为啥不谈种地:

现在最早的90后已经迈入30岁,而最晚的90后已经20出头,并逐渐迈入结婚时代了。而现在,在农村里如果有一个老农民,让90后的青年去种地,他会用诧异目光看着你:你和我讨论游戏可以,如果讨论种地,你老农民是不是落伍了!

而事实也是如此,如果80后在小时候,还有一丝种地的影子,这90后估计连锄头都没有看到,他们会认为,这又是那一年的古董呢,什么锄头、镢头的,还不如我玩一局游戏来的痛快。

而家里的弟弟也是如此,弟第在高校毕业后,就进入了某工厂工作。在朝九晚七的工作下,弟弟连回到家都没有时间,好不容易等到五一、国庆节放假了,弟弟还要陪着女朋友游山玩水。待到过年了,那时候弟弟虽然回家,但是地里的秋收已经完成。

所以来说,和现在的90后谈论工作就是多余,更别说谈论种地了,如果和他们讨论游戏,估计他们眼里放光,毕竟在天天的工作下,下班之后打游戏也是一种奢侈。

上面说了70后、80后、90后不愿种地的理由,那么以后谁来会种地呢,怎么种地:

以后谁来种地:

我们吃饭,吃的粮食,而粮食是从地里长出来的,而不是从全部国外进口、从天上掉下来的的。所以来说,这地是肯定要种的,而我国的耕地面积的18亿亩红线还是不能动的。但是这这些70后、80后、90后未来的生力军都不谈论种地,以后还是让50、60后去种地吗?

非也、非也,这地你不种植他自然会种植的,因为土地关系着粮食,而粮食关系的民生。至于以后谁会来种地,我认为,未来农村里的土地会被年轻人流转出去,逐渐被一些有实力的集团公司承包。

而这些集团公司在承包土地以后,逐渐建设成一块一块的家庭农场,以市场需要什么我来种植什么去发展种地。所以来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至于现在的90后,80后,70后不愿意种地,肯定会有头脑灵活的人去种地的。而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要过分的担心。

至于怎么种地:

我认为,以前的时候种地是采用半机械化的,种地效率不仅落后,而且产量还低。但是以后随着机械化的兴起,现在种地也更加的简单化、效率化了。所以来说,以后种地也是会采取大规模机械化去种地、温室大棚化种地、滴管技术的去管理,因此这以后种地会更加的先进了。

综上所述:

所以通过上述来说,70后不愿意种地自然有自己的无奈,80后不会种地,因为他们有更好的工作,至于90后不谈种地,他们会用怀疑的目光看你。而至于怎么种地,我认为随着生产技术更加的先进,以后种地会向智能化、机械化去发展。所以来说,以后种地也是未来可期的。

有人说“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那么以后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未来农业将何去何从?

“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那么以后谁来种地,怎么种地?

为什么70,80,90不愿种地?一、种地的确不挣钱。农民种地挣的钱跟不上国家发展所需的费用,比如说买房、车买、医疗、上学、结婚彩礼等等生活所需。二、农民没有国家的一个正式编制。工人55岁退休,享受国家退休金。那农民干一辈子什么都没有,就连现在的医疗保险,享受的待遇和工人也还相差一大截。那谁还愿意种地?那00后的就更没有种地的概念了。现在的年轻人别说种地,就连买菜做饭都不愿动手。出门进餐馆。在家点外卖。国家要长久昌盛,不单是工业的发达,还离不开农业的这个基础。国家就必须有专项的农业国策和长远计划等有效的长效激励机制。除了国家现在的适龄青年兵役制。再来一个适龄青年农役制?2-3年的农役后,让所有年轻人掌握农业生产技术。退役后适合商业的干商业,适合科研的就搞科研。适合农业的就搞农业,普及农业生产科学现代化。农、科、商一体化。还得用国家国策从我们年轻一代抓起。

有人说“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那么以后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未来农业将何去何从?

先看下这“三后”与土地的关系。

70后

70后,正赶上改革开放的大潮,知识青年返乡、高考恢复、土地承包,当时的情景真可谓“春风万里”,那些一直窝着脖的年轻人一下挺直了腰杆,一头钻进经济大潮中去。走出家门才知道,原来世界这么大!原来外面有如此多的机会!当时深圳有句话,说“如果你站在街上,两个小时找不到吃饭的事情,你不是傻子,那就一定是呆子”。在外打工一个月挣的钱,比在农村一年的工分还多。谁还种地?

我两千到的深圳,在公司做高管,一个月的工资是我在老家一年的工资。

那个时候,离开农村,找到工作,再能拿到非农业户口,那是千千万万农村年轻人的梦。不知你有没有在电影电视里看过,一个漂亮农村小姑娘嫁给一个极不般配的城里人,为的就是一个城市户口。

逃离农村,是六七十年代农村人“伟大的梦想”!

80后

70后逃离农村的余威尚在。

大批农村年轻人但凡有一点门路,都踏进了城市的门槛,对他们来说,再回农村种地是不可想象的,即或不得已而为之,也丢了祖宗八代的脸。

再让下一代种地,70后绝对不答应!

那时还在农村的孩子,在老人的心里,唯一的出路就是考学,从地沟里爬出去,端上“铁饭碗”。

回农村务农,不是丢人,而是要命!

90后

90后的孩子都经历了“计划生育”的洗礼,能留在这个世界,真的是太幸运太幸运了!

不过,他们也确实幸运。一家一个孩子,他们成了宝贝疙瘩。

且看爷爷奶奶们,把孙儿象小皇帝、小公主似地供起来;且看爸爸妈妈,真的是把心肝宝贝们含着嘴里,捧在手里,捂在心上。

不要说种地,十几岁的孩子,连走路都要跟着,生怕磕着了、碰着了。

种地,在这代人的心里根本没有概念,根本不可能谈!

那么地谁来种?怎么办?

好在,50后和部分60后还在,但也已白发苍苍。

让人欣慰的是,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机械化正在快速普及。至少在我平原地区的农村老家,人工劳动已经很少,一年忙不几天,一个妇女在家,侍弄几十亩地是很轻松的事情。短期来说,农村土地有人种。

二者,惠农政策让农民逐渐香了起来,虽然土地收入差强人意,但总也是块肉,何况更多人开始盯上了土地。

再者,国家的土地流转政策已经出台十多年,虽然实施并不顺利,但是必然趋势。土地确权后,农民将土地流转出去,一样有收入,而集约化、规模化种植将全面铺开。

请有志之士注意,土地不是没人种,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抢着种。

现在正是好时机!

声明: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谢谢!

有人说“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那么以后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未来农业将何去何从?

说到这个问题,其实是现在农村普遍出现的问题。说说我吧,我作为一名80后,为什么不愿意回到农村种地,我从小开始上学,一直到大学毕业,没怎么下过地干过农活,毕业之后就留在市里工作,就更没有机会种地了,即使回到家看爸妈辛苦想帮他们分担一下,父母心疼子女也不让干。所以一些农活,还真不会,比方说,种麦子吧,什么季节该种,什么时候浇水、施肥、除草、打农药,这些都不太清楚,怎么种地啊。而且种地是一项非常辛苦的活,作为我肯定不想放弃城市的生活回去种地,虽然城市生活压力大,但是已经习惯了,就不想回去了。现在的粮食收入非常的低,成本又高,虽然国家也在大力扶持农业发展,给农民补助,但是远远不能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就现在的消费水平,根本没法养活一大家人。所以,有些人就放弃了自己的土地,到外边打工挣钱,在外边稍微干点活就比在家种地挣的多。

我觉得以后,要把土地都集中起来,承包出去,让承包商去经营,机械化大规模生产,每年固定的收取一部分租金,又省力又省心比较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