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种植水稻,如何能让秧苗多长分蔸多出苗?

【大别山鹰】答疑:水稻除进行壮苗移植和移栽后水、肥、病虫害管理外,促进水稻有效分蘖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基础,那么怎样才能保证水稻移栽后的正常有效分蘖呢?就这个问题,我就来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影响水稻分蘖的内外因素。

【1】内部因素:主要表现在稻体内的含氮量水平和绿叶数多少。一般苗体含氮率超过3.5%时,分蘖发生快;2.5%时,分蘖生长停滞;低于1.5%时分蘖死亡。绿叶数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秧苗的光合同化能力。如果分蘖的上位叶枯死或严重损伤,由于养分供应不足,也不能产生分蘖。

【2】外界环境:

1、温度。分蘖的最低气温是l5一16℃,最低水温16一17℃;最适气温是30一32℃,最适水温32一34℃;最高气温是38一40℃,最高水温是40一42℃。在田间条件下,日平均温度达20℃以上,分蘖发生才比较顺利。

2、光照。光照弱,稻株光合量下降,光合产物少,稻株生长纤弱,分蘖发生迟缓或根本不能发生。

3、水分。分蘖期受旱,光合能力下降,影响分蘖的能力下降,还会直接损伤幼嫩的分蘖芽和小分蘖,使其停止分蘖而死亡。但灌水过深,由于植株基部温度低,光照弱,会抑制分蘖发生。

4、土壤营养。田肥或施肥多,尤其施氮肥多,分蘖发生早而快,分蘖期也长。反之,分蘖发生迟,停止早。

5、插秧深度和密度。浅插表土温度高,通气好,分蘖发生早。大棵密植,插"包心苗"的不仅不能产生分蘖,主茎还会死亡。

综上所述,分蘖是水稻的固有特性,在插足基本苗的前提下,适当争取分蘖,是稻株个体发育健壮的标志。生产实践证明,主穗优于分蘖穗,低位分蘖优于高位分蘖,带分蘖主穗优于不带分蘖主穗,带的分蘖越多,主茎的经济性状越好。适当的分蘖不仅扩大了群体,也扩大了根系的吸收范围,促进了地上部的健壮生长,为水稻丰收奠定了基础。

以上是@大别山鹰的个人观点,关注@大别山鹰,关注#头条三农#,每天为你分享不一样的三农观点。

农村种植水稻,如何能让秧苗多长分蔸多出苗?

田水浅些,早施促蘖肥,适时晒田,健壮秧苗这些方法可以让秧苗多长苗。

提高水稻苗期分蘖率的具体措施:

水稻分蘖的多少,和最终的产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分蘖达不到一定的数量,产量就是上不去。影响水稻分蘖因素很多,比如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等,那么,怎样提高水稻苗期分蘖率呢?

早施促蘖肥

水稻分蘖期的氮施肥量为整个生育期的25-30%,因此,早期施用速效氮促蘖肥,使叶色迅速变黑,促进早期分蘖。分蘖早期阶段分蘖时间短,促蘖肥必须在移栽后7-10天内施用一次。对于中熟和晚熟品种,通常在移栽后约15天施用促蘖肥。在有效分蘖阶段结束时,如果有效茎数小于预期穗数,建议施用肥料以促进分蘖的平稳生长。

浅水缓苗

为了便于水稻移栽过程中的浅插,通常采用薄水移栽。移栽后,水层将适当加深,以减少叶面蒸发,减少植物伤害,从而恢复活力。但是,它不应该太深,以免淹没下部叶片,降低水温,影响发根,一般1-1.5寸是合适的。在幼苗返青后,水层应立即浅到0.5-1.0寸,以便于分蘖和生根。因为分蘖的发生与根系生长和温度密切相关。在分蘖期,需要浅层灌溉,但不能不能断水受旱。

适时晒田

在分蘖结束时,有必要在适当的时间晒田。晒田的时间非常重要。首先必须看看分蘖的情况,并实施“苗够晒田”。其次,必须看看幼苗的生长情况,如果生长旺盛,有徒长现象宜早晒、重晒。第三是看土壤状况,土质烂、泥脚深的田应早晒、重晒,低洼田、冷浸田既使禾苗长势不旺,发苗不够也应早排水,轻度晒田。

以上就是提高水稻苗期分蘖率的方法,另外,在幼苗返青后,可以施用除草剂,及时清除杂草有利于水稻吸收养分,促进分蘖。

水稻的育苗移栽技术:

水稻的种植方法以育苗移栽为主,首先要做好育苗工作才能够保证水稻的结实率,提高产量。那么在种植水稻的时候具体该怎么去做呢?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了水稻的育苗移栽技术,一起来看看吧!

1、苗床管理

在育苗之前首先要在苗床施足肥,尽量保证全耕层有肥,底肥以农家肥、复合肥及微肥为主。然后对苗床做好消毒工作,消灭土壤内的病菌,做好立枯病、绵腐病等各种病害的预防措施。全面均匀的喷洒消毒液,然后做好种子的选择工作。以高产、分蘖率高且抗病能力强的杂交水稻为主。根据种植面积控制好用种量,做好常规的浸种催芽工作,将露白的种子放在常温环境下,摊凉12小时左右便可播种。

2、适时播种

播种育苗的时间应选择在插秧前4周左右的时候进行,将种子压入土壤内,提高种子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播种后再覆盖细土。播种后的苗床要做好保温保湿工作,最好是进行架棚,每隔60cm左右插入一条弓条,距离控制在35厘米左右。然后用土将其固定住,简易搭好大棚。棚内的温度要控制在31度左右,不可过高过低,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够有效的提高秧苗的生长能力。

3、适时移栽

在移栽的时候,首先要在大田规划好种植密度,然后在土壤两厘米左右的位置进行启秧,防止秧苗受伤。进行带土移栽,保证肥力,还可以防止出现漂苗现象。在种植时,以宽行窄株为主,起垄顺插。根据土壤的肥力情况控制好移栽数量。插秧的时候,还要注意控制好深度,深度不可超过2cm。然后做好管理工作,而插秧后秧苗基本上没有返青期,所以成熟的时间大约可以提前1-2周左右。

4、栽后管理

在秧苗移栽后要合理的进行管理工作,在定植大约一周左右后,适当追肥分蘖肥。提高土壤的肥力,保证秧苗生长有着充足的营养,促进秧苗分蘖,然后要合理使用除草剂,做好除草工作,防止杂草抢夺秧苗生长影响。然后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合理的追施穗肥、粒肥等各种肥料。满足水稻生长对营养的需求,水分同样也要根据水稻生长情况合理调整。适宜的生长环境对水稻的生长帮助是非常大的。

以上就是水稻育苗移栽技术的简单介绍了。水稻的育苗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还要做好管理工作,如果管理不当的话,那么对产量与品质都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农村种植水稻,如何能让秧苗多长分蔸多出苗?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种植水稻,要满足以下的几个条件,才能保证秧苗的正常分蔸(分蘖)出苗。

一 水稻谷种撒播时期的管理

1,秧田翻耕平整后,开沟整成苗床。把已经露白发芽的谷种均匀撒播在苗床上,也可以在苗床上摆放秧盘或者秧托撒播谷种。

2,谷种撒播的时间。春季播种选择在天气较暖和的时期。夏季播种要选择在天晴无雨时期,播种几天内最好没有大雨暴雨,以免大雨把稻种冲走。

3,谷种播后一周内,有条件的最好施放一次草木灰肥或者农家肥。秧苗出叶变青后,用复合肥配水泼施,一百斤水放5一8斤复合肥。施肥次数看秧苗的长势而定。

4,播种后要控制好秧田的水量,要经常保持苗床土壤湿润。不能出现土壤干枯龟裂的现象。

5,播种后要注意防控虫病害。秧苗常见的虫害有稻飞虱,卷叶虫,钻心虫,蝗虫等虫害。秧苗病害有立枯病,青枯病,恶苗病等几种病害。防治虫害的常用药物有扑虱灵,叶蝉散乳油,甲维盐,氯氰氣脂等农药,防治病害的常用药物有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咪鲜胺等。

二 秧苗移栽下田后的管理。

1,秧苗移栽前水田要翻耕平整。有条件的可用农家肥作基肥,每亩施放农家肥800一1000斤。也可用磷肥,碳胺作基肥,每亩用量磷肥100斤,碳胺100斤。搅拌均匀撒施田面。

2,移栽秧苗的间距要均匀,株距行距要控制在15一25厘米的范围内。间距太疏会影响稻谷的产量,间距太密也会影响水稻的生长。

3,水稻苗期的肥水管理。刚移栽秧苗的田水不宜太深,田水太深对秧苗生根有影响。移栽后半个月左右施第一次肥,复合肥每亩用量50斤左右,也可用尿素钾肥各25斤施放。一个月后再施第二次肥。

4,水稻苗期的虫病防治。苗期的主要虫病害有螟虫,卷叶虫,稻飞虱,纹枯病,稻瘟。可用井冈霉素,杀虫单,甲维盐,吡虫啉,咪鲜胺等药物防治。

总结,秧苗只要有充足的肥水和及时防治虫病害,秧苗就会正常的分蔸分蘖生长发育。

农村种植水稻,如何能让秧苗多长分蔸多出苗?

【庆双与三农同行】农村种植水稻,如何能让秧苗多长分蔸多出苗?──培育壮秧、施足底肥、保持合适的水位。详情请看下文。



水稻是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很大。为了使秧苗早分蘖、多分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培育壮秧

要使秧苗早分蘖、多分蘖,必须培育健壮的秧苗,只有健壮的秧苗,才可以早分蘖、多分蘖。

在生产中可以看到,分蘖最早、分蘖最多的秧苗,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秧苗健壮。

为了培育出健壮的秧苗,要在育苗基质中增施肥料,以满足秧苗生长对肥料的需求。同时,无论是采用直播的秧苗,还是采用两段育秧法寄插育秧,植株与植株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过于拥挤的秧苗,是长不粗壮的。

●施足底肥

在水稻栽插时,要施足底肥,保证水稻栽插后有充足的肥料供应,促进秧苗早分蘖、多分蘖。

在耕田前,每亩(667平方米)撒施农家有机肥500─1000千克,将田土翻耕一遍后放水进田。放水放田后,将田泥耙平,再翻耕一遍,每亩撒施三元素复合肥40─45千克。如果没有农家有机肥,可用复合肥代替,每亩撒施复合肥50千克。然后将田泥耙细后,即可以栽秧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施底肥时,需要根据土壤的肥力情况灵活掌握其用量。对前茬作物是蔬菜或者油菜的土壤,土壤肥力高,可适当减少施肥量5%─20%;如果前茬作物是小麦或者属于下湿田的土壤,土壤较瘦,可适当多施肥5%─20%,灵活掌握施肥量。

●保持合适的田水深度

水稻是生长在水里田泥中的粮食作物,生长发育离不开水。但是,水稻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对水的需求是有差异的。

在秧苗栽下稻田后,一般5─7天就可以返青恢复生长,随即开始分蘖。根据水稻秧苗在分蘖期的生理特性,适合在浅水层中生长,分蘖最早、最多。因此,保持稻田中花花水对水稻的分蘖十分有利。

如果稻田中水位过深,秧苗浸泡在水中,蔸部缺乏氧气,难以分蘖,分蘖少。

要使水稻秧苗早分蘖、多分蘖,需要从培育壮秧、施足底肥以及保持稻田中合适的水位入手,缺一不可。

【庆双原创。欢迎留言,欢迎交流,结缘三农】

农村种植水稻,如何能让秧苗多长分蔸多出苗?

水稻要高产,需有足够的基本苗,而且早分蘖的有效穗结实率高,因此种植水稻需让秧苗早分蔸多出苗。不同的品种其分蘖能力不同,土壤肥力、气温均可能影响水稻分蘖,如冷浸田,水温泥温低,秧苗分蘖少,产量普遍不高。

如何能让秧苗多长分蔸多出苗?

首先,根据品种的特性、栽培方式合理安排播种量。常规稻品种一般人工移栽大田用种3-4斤/亩,机插要比人工移栽多用种,宜用种5斤/亩左右,水直播则要用6-8斤/亩。在育秧过程中,注意做好温度、湿度管理,培育壮苗,有利于栽后快返青。

第二,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在大田播栽前要施足基肥,水稻移栽返青期宜早施分蘖肥,分蘖肥一般用20-25斤尿素加15斤氯化钾或20-30斤复合肥,水稻直播田宜在3叶1心期追分蘖肥。

第三,分蘖期增施硅锌肥。建议追分蘖肥时加施250克云众地硅锌肥,能加快水稻返青、多分蘖,提高有效穗。经过六七年的实践,使用硅锌肥的水稻其有效分蘖数一般每株能增加3-5根稻穗,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后期的结实率高,每亩增产50-100斤很正常。特别是抗倒较差的优质稻、冷浸田、容易出现坐蔸的田块,用硅锌肥的增产、抗倒效果很明显。

第四,加强水分管理,水稻返青分蘖期宜建立浅水层,有利于秧苗返青、分蘖。不过早稻容易遇到低温阴雨天气,遇大雨时,刚移栽的秧苗在田间做好平水缺,以防漂苗,雨后排出积水,留有薄水。

第五,科学防除杂草,水稻返青至分蘖期是杂草发生危害的高峰期,杂草大量发生会与水稻争肥、争光照,影响水稻的分蘖,所以要根据田间杂草发生情况,合理选择除草剂早防除。

云众地服务宗旨:科普种植技术知识,解决农民种植的难题。更多种植技术知识,欢迎关注【云众地】

农村种植水稻,如何能让秧苗多长分蔸多出苗?

如何控制分蔸多长苗,农村有句士话,早稻迎风飘,晚稻插其腰,那么说早稻先耙平第二天必须要插,不然泥沉下,影响分業,如果第二天插不完重新耙子耙一下方可,晚稻不怕,分苗期一般杂交在35苗蔸,就要控制分苗,排水晒田,才能禾苗粗壮,方能提高产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