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领导基本都是内招转干部,没太多学问,那我在此会有发展吗?

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遇到的第一个领导(局长),56岁,小学文凭(不是文化)。他从一个偏远农村的农民干起,一步步当上了局长,后来到人大副主任退休。

当年,他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至今无人能及的事情可是太多了。比如:

——跟领导汇报工作,无论是事先通知还是突击检查,他从来不用稿子,全局各项指标,他都烂熟于胸,每一个指标都能记到小数点后面。

——正式会议需要作报告,无论报告多长,只要提前一天把稿子给他,他就能拿着稿子上去,一眼不看,从头到尾背完。

——无论多么棘手的信访问题,只要到了他手里,总能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还能做到让上访人千恩万谢。

——到北京和省市争取资金和项目,只要他出马,不仅不空手,而且每次都会结交一些新关系。凡是他接触过的领导,官越大越是跟他热络,不拿他当外人。

——当年我们局里一堆高学历,硕士毕业就好几个。所有人,没一个不服他、不尊重他。他当局长的时候,我们局年年是先进。

反正是:你有没有前途,决定因素不在别人,而在你自己。在你是否有自知之明。

单位领导基本都是内招转干部,没太多学问,那我在此会有发展吗?

学历低不代表人傻,这是其一;领导见识少不代表个人没有前途,这是其二。你之所以有这种观点是因为你对领导还不了解,这是其三。

先说第一点

在很多单位因为历史的原因,一些学历很低甚至初中都没毕业的人走上了领导岗位。这些人专业知识可能有些欠缺,但是在与其他方面,绝对是人精中的人精!

这些领导可能知道自己的缺点,所以在人际关系方面,基本做到了天衣无缝。上上下下,打点得无比得体。

用两个字形容:通透。活得太通透了。

借用红楼梦的一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再说第二点:

领导见识越少的领导,对你个人发展的机会越大。

对于他们来说,专业知识是他们最大的短板。要想提高整个部门的业务能力,那就只能在人才上下功夫。识人、用人,这才是他们的特点。

相对于知识型领导来说,在这类领导的手下做事,更容易出人头地。因为在知识型领导的眼中,什么事情都是应该的,什么事情都很简单。你想出人头地,必须比知识性领导做得更好。

在知识型领导手下,想出人头地,难了!

再说第三点:

你之所以发出领导的见解如孩子的疑问,是因为你对领导还不了解。

所谓人无完人,在单位中很多人就是这样。有的人知识丰富,但是却不通人情世故;有的人不懂业务,对于人情世故却是得心应手。

要想在领导的手下出人头地,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深入地认识领导,知道领导的所喜所好,然后投其所好。

综上:单位领导越没文化,你的机会越多,前途越好。好好学吧,少年!

单位领导基本都是内招转干部,没太多学问,那我在此会有发展吗?

我碰到过这样一个乡干部,叫学文。他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所乡办初中毕业的。据说是他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因为早早起床,在操场里背《毛主席语录》。被公社书记碰上了。俩人聊了会儿“学毛著”的心得,公社的吴书记,就把这个小后生记住了。

初中毕业的时候,就把学文要到乡政府。先当通信员,然后就培养他当机关团支部书记、公社团委书记。另外办公室的不少事情,也经常安排他去干。

在公社书记的精心调教下,学文进步很快。在单位学习的时候,给大家读《红旗》杂志、《人民日报》的社论和文章时,能把大家都弄不明白的东西,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讲解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人们都说学文长了个好脑子。

后来,学文又调到其他公社(后来叫乡政府),从党委办公室主任干起,又当了副乡长、副书记、县政法委办公室主任、某山区乡党委书记、全县工业重镇书记、副县长、县委副书记,退休前,是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为什么一个初中毕业的学生,最后能成为县级领导?我觉得与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通一行的务实行为,是分不开的。比如在当副乡长的时候,他分管农电、水利、土地等工作。把每项工作的规章制度、政策法规,都了解得清清楚楚。

在县电业局的培训会上,他对农电管理的想法和思路,博得了全县农电管理人员的高度理解和赞同。连市电业局下来培训的副局长,都对他专业的说法,深表敬佩。一直追问学文是那个电力大学毕业的?根本不相信他的文凭是一个初中生。(后来通过自学,获得了党政干部基础理论专修科的大专文凭)。

学文管理土地时,全乡几百个建房户的情况,他了如指掌。但凡有群众来反映问题,他肯定会当面记入工作笔记。并进行多方面的求证和了解。等到去村里解决问题的时侯,根本就不看本子。犹如《三国演义》中庞统办案。三下五除二:你和某某的问题,根源是什么;根据现行政策,应该如何解决;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不这样做,害处在那里……条分缕析,说的矛盾双方的当事人,一个个心服口服。有人挨了训,还得感谢他批评的对。不然以后真的麻烦不断了。

学文当了副县长以后,有一年县境内有高速公路通过。需要毁掉不少果园。因为基层的人员办事简单粗暴,引发了群体事件。他到场后,用了不到二十分钟时间,就成功地化解了矛盾,制止了冲突。现场讲话还博得了干部群众的一片掌声。回到县里,群众代表和公路建设施工单位,在学文的主持下双方协商。很快就得到了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学文在乡里、县里工作时,十分注重培养年轻干部。把自己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传授给身边的同志们。很多人都得益非浅。在学文的培养和帮助下,走上了领导岗位。

由此可见,学历和能力,有时候真的是两回事。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证明的是能力。有能力,会使用,把能力用在正道上。才能有前途。

单位领导基本都是内招转干部,没太多学问,那我在此会有发展吗?

说实话,基层工作只要不是搞科研,文凭不重要,重要的是工作能力,如果你是经常和群众打交道的单位更不能书生气,要学会群众语言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你要相信你们的领导,他们可是摸打滚爬出来的!

单位领导基本都是内招转干部,没太多学问,那我在此会有发展吗?

唯文凭论是非常片面的。文凭高固然重要。文凭不高但是照样非同寻常的人比比皆是。中国的文科大学生本科生研究生一抓一大把,可莫言只有初中文化的作家得了诺奖。共和国的军事家,大大小小的元帅将军有多少人文化并不是很高,可是照样打败国民党各个军校的毕业生!各行各业这类事情太多,不想一一例举。你说的可能在教育基层工作吧。领导水平低文化浅,这些都是外因,不影响你深造不影响你专研不影响你成才。而且在你一生中这样的情况仅仅是短暂的而已。不要觉得文化高才能做个好领导,生活中真的不尽然。

单位领导基本都是内招转干部,没太多学问,那我在此会有发展吗?

领导不是全能,特别是科学技术更不一定专业。但是只要他作风正组织能力强,又尊重人才,善於使用人才,就能夠搞好一个单位,而得到职工的信任和爱戴。企业和职工就能有所发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