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老家听过最毁三观的事情是什么?

在我的老家有许多毁三观的事情,不仅是听过,而且还是亲眼看到的。现举几例,以博条友一笑。

(1)儿子出去打工了,婆媳俩吵架要分家,在我的见证下,进展的很顺利。囤里的粮食各一瓢一瓢地分开。最后剩余6个鸡蛋,婆媳俩各3个,正在这时鸡窝里老母鸡又下了一个,老母鸡刚“咯哒、咯哒”地叫着出来,儿媳妇随将手伸到鸡窝将这枚带有热温度的鸡蛋拿了出来,一声不吭地摔碎在地上。她的解释是,这一个鸡蛋没法分。

(2)有一对父子,儿子也生有一个儿子。一天父子俩不知因什么起纷争,赌咒发誓。儿子说:“爹,你有一个儿;我有一个儿,咱俩谁不凭良心死谁儿。”

(3)有一同母异父的哥弟俩,某天打起架来,我急忙上前拉开。我劝道:“都是一母同胞的,打啥打?让别人看笑话。”弟弟说:“哼!虽是一母同胞,我可不是跟他(哥)一脉相承!”

(4)儿子是个包工头,春节回家沉迷于牌场。老父亲找到他说:“儿啊,给我两块钱,我想买点东西。”只看见儿子叼着烟卷,手摸骨牌眼,瞇缝着眼对老爹嚷道:“滚!我又不是摇钱树!”

(5)村里有户人家办丧事,死者有一本家人向我借铁锹挖墓坑。我家有两把锹,我说你拿那把好使的。他说:“这把就中,一晌午挖个俩仨(墓坑)都没问题!”

(6)有户人家种的大葱被别人偷薅了不少,这家的女主人发现后十分愤怒。于是便歇斯底里地骂道:“哪个王八孙偷俺的葱了,你个王八孙吃的总没俺个王八孙吃得方便!”这骂声一连持续好几天。

……

农村有毁三观的事还有许多。以上我说的绝不是段子!

在你老家听过最毁三观的事情是什么?

1996年隔壁邻居刘某女儿嫁给相邻某镇段某为妻。刘某家族是做家具的,所以婆家亲戚打了很多木制家具陪嫁,如衣柜、橱柜、书桌、桌子板凳等物品,其实农村木匠做的家具也就那么回事,款式不好,笨重一些吧。段家弟兄三人,刘女嫁的是老三。段家处在小山村里,家里也是够穷的,九十年代了公公婆婆的衣服还是补丁压补丁的,刘女觉得段某上过高中,人还行。但此户人家封建思想严重,甚至是愚昧。结婚当天女方家把家具送至男方家,男方家两个哥哥家看到家具不顾脸面大发雷霆,怒喝父母厚此薄彼,给三弟买的结婚家具太多。嚷着要求父母也要给他们买一份。被主持婚礼的总理制止了。 刘女婚后过穷日子不说,还要被俩个大伯哥和妯娌咒骂,说公公婆婆偏心,只给三弟家买家具,不给老大老二买,不公平。最好笑的是两个老人默不作声、不做解释,让矛盾进一步激化。后来刘女到地里干活,回到家里陪嫁的衣柜、橱柜、书桌、桌子板凳已经被两个大伯哥和妯娌从所谓的新房里搬出来了。刘女一问才知道两个大伯哥要求三个弟兄均分这些家具。双方即进入大吵模式,但是刘女一再强调这些家具是婆家亲戚送的,刘女老公段某及公公婆婆没有出钱,但刘女的老公段某和公公婆婆默不作声、置之度外,无人帮刘女。最终由争吵发展到撕打在一起,刘女被打倒,那些不值几个钱的家具也均分三份,没有丈夫和公公婆婆帮说话刘女是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人穷到可以不讲究,可以将别人用过的家具抢回家里用。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刘女想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家具少点也能过日子。屋漏偏逢连夜雨,段某家重男轻女严重,一定要生男孩子,好像这家九十年代了,穿衣服还是补丁压补丁的人家有皇位要继承一样。刘女连生二女,段某好歹也是上过高中的人,每次清明、重阳上坟,总是在他家祖坟前如丧考批一般号啕大哭,哭自己没有儿子。然后必有项目就是手抓刘女的头发,用刘女的头撞墙,再恶毒辱骂刘女,让刘女痛不欲生,但刘女也没有办法,她性格就这样,况且还有两个女儿。段某好歹也是高中生,打人确实是有辱斯文。而旁边的邻居、叔伯、公公婆婆好像看热闹一般,理所当然。大约2003年刘女生了三胎,还是女儿,段某大为失望。孩子满月后,段某与父母商量要将三女儿处理掉,合计着将刘女支回娘家再做行动,刘女也有一定的默契,默默的一个人回娘家去了,把刚满月的孩子留在家里。

中间人为段某找来一个中年妇女付,这个中年妇女说自己没有生育能力,想收养这个小女孩。双方一拍即合,为了表示感谢,此中年妇女给了孩子父亲段某二千块钱,说是给女孩妈妈的营养费,就把孩子抱走了,并留下一个电话号码,表明自己不是人贩子。 孩子送人后刘女回家了,无力改变什么,打了中年妇女给的电话,空号了。刘女彻底的崩溃了,呼天抢地、寻死觅活。段某看刘女不想活了,把中年妇女给的两千块钱给了刘女,哄哄刘女,刘女考虑到家里还有两个女儿也就面对现实了。过了几天,两个大伯哥和妯娌前来吵架,要求刘女将人贩子给的两千块钱给婆婆一千,必须要给,因为婆婆帮带过几天娃。刘女无力争吵了,因为穷人家营养差,刚生了孩子体虚,孩子又不在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打击,让她彻底的绝望了。她拿出那两千元钱给了婆婆一千,婆婆高高兴兴的收下了,两个大伯哥和妯娌是否要求婆婆再分配这一千元就不得而知了,但这种人家是极有可能的。后来刘女再也没有怀上孩子,因为家里穷,守着两个女儿过日子,时不时想起送人的三女儿暗自流泪。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刘女年轻时选择读过高中,据说考大学就差三分的段某为丈夫,刘女父母象征性的收了几文彩礼。年轻时段某斯斯文文、一表人才。都说刘女找得丈夫不错。但是一个家族的愚昧是难以改变的,重男轻女更是难以改变的。这种人家穷是有道理的,不穷才没有道理。不要期望这种人家祖坟上冒青烟。

在你老家听过最毁三观的事情是什么?

我一同村同学是他家三兄弟中的老二,那时候家里都穷,找了个外地的老婆,也生了个儿子。后来老二跟随打工大军南下,留下外地老婆在看孩子,家里公婆欺负外地媳妇,不待见人家,久而久之外地媳妇受不了就走了。他们结婚好像也没领证,后来老二回来找了一圈也没找到就不了了之。

两年后老三也结婚了,婚后生了个女孩。因为家里实在不行,就跟老二去了南方,媳妇留家里看女儿。两兄弟不在一个厂里,有十几公里路程。后来老二回老家看儿子,不知怎地就跟老三媳妇滚到一块去了。这样过了不知多久也没人知道。后来有一年过了端午节,农历五月初六老三媳妇带女儿去看老公,下了车打电话给老二(那时候手机还少都是打厂里门卫室座机)让他来接,先在那住了一晚笫二天才到老三(老三比较老实没有许多花花肠子)那去。后来还是同村的人醉酒后给说了出来,老三才知道的。后来老三离婚,他的前妻就带着女儿光明正大的成他二嫂一年后他二哥二嫂在老家又给他生了个大侄子。哎呦,真TMD叫一个乱!

在你老家听过最毁三观的事情是什么?

我们村里,有个同学的弟弟,叫海海。比我小十岁。

1998年,海海29岁了。凭借父亲死爬活挣攒下了几个钱,总算是修起了五间一砖到顶的大瓦房。老父亲又用从各家亲戚朋友那里借来的钱,给海海下了聘礼。终于娶到了邻村一个胖胖的姑娘。

俩人结婚后,因为婚前借的债务过多。两个人婚后的日子过得很紧张。随着孩子的岀生,家里的经济危机终于暴发了——借下的旧债还没有还清,新债又添上了。

胖姑娘就对海海说:光在村里折腾这十几亩地,就是再受上十年,也还不了这些债。咱爸又年老体衰,身体不行了。要是咱俩都出去打工还债,两个孩子和老爸就没人照料。地也荒了。不如我在家里,照料老人和孩子们。再把这十来亩地种上。你出去打工,挣钱还债吧。

海海于是就到省城太原打工去了。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在太原市的繁华地段,租下了一个旺铺。开起了风味小吃店。每天的纯收入至少是500多元。

海海很快就还清了外债。腰包也渐渐地鼓起来了。他有了钱之后,开始胡作非为起来了。他忘了当年穷的叮当响、娶不起媳妇儿的时候,胖姑娘对自己的一见倾心;也忘记了他外出打工的七年时间里,胖姑娘对他老父亲端屎倒尿,尽心照料;也忘了那个拖儿带女、还得到大半人高的玉米地里顶着大太阳锄草追肥,累的晕倒在地里的老婆。开始嫌弃起老婆是“土、肥、圆”来了。

他不仅在思想上这样想,行动上也非常明显了。不仅公开寻花问柳,而且把他的“伙计”带回家里来,公开住在了一起。

老婆心里不满,但是为了两个孩子,还想和他维持夫妻关系。不想撕破脸面。如此忍让,并不能使海海回心转意。反而变本加厉,逼迫老婆和他离婚。不同意,就动手打老婆。

就在这个阶段,和海海鬼混的那个女人的丈夫,从监狱里刑满释放了。消息刚刚传开,这个女人就吓得不敢和海海鬼混了。

此事并没有善罢干休。刑满释放分子不仅把岀轨的女人,打了个一佛出世,二佛升天。而且找到了海海的小吃店里,要找他算账。不说赔偿“乱占滥用”的费用,就是不让他做生意:你敢报警寻衅滋事,我就告你强奸我老婆!

最后,还是海海败下阵来。不仅挨了一顿打,还赔偿了对方很大的一笔钱。最后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居然把自己从那个野女人那儿得来的毛病,传染到了女儿的身上!

真的是毁三观呀!

在你老家听过最毁三观的事情是什么?

(一)邻街一对母子吵架,儿子不孝口出恶言并推搡母亲。母亲说:你真没良心,我辛辛苦苦怀胎十个月养了你。儿子说:我就是借你那地方用了用。

(二)一对兄弟母亲早逝。是父亲操持二人长大并结婚生子。父亲死后二人分遗产,从房子,家俱,农俱,粮食等一路分下来。最后剩一把茶壶四个茶碗,分开无法用,给一人另一方又不同意,书记犯了难。

后来,书记把茶碗平分,然后打开房门拿起茶壶。对二人说:我扔出去谁抢到归谁,后果可想而知壶碎了,这就是传遍乡邻的“抢茶壶”笑柄。

以上二件都是真事。

在你老家听过最毁三观的事情是什么?

光棍男子领养了一个女儿,大家都认为他是养儿防老,可当女儿长大成人之后,光棍汉做出了让所有都感到可耻的行为,三观尽毁。

父女?

去年的时候我与老父亲一起去镇上购物,在一家超市里,我见到了一对“父女”

男方是位老大爷,满头白发,年龄大约70岁,衣着普通,步履沉重,手中提着一棵白菜。女方大约40岁,打扮光鲜亮丽,气质也比较出众,她左手提着包,右手挽着男子的胳膊,像是搀扶,又像是情侣间的动作,并肩相依慢慢前行。

“老人走这么慢,当女儿的也不知道帮老爷子提着菜。”

我随口一句话被一旁的父亲听到后,他也转眼看了过去,接着父亲一愣,“这老家伙可是出了名的混账,他们俩是父女,也是夫妻,这事儿很多人都知道,简直是丧德败伦”

闻言,我瞬间懵逼,父女?夫妻?

好奇心让我忍不住探究起来。

他是光棍

开车回去的路上,父亲给我叙述了起来。

父亲认识刚刚那个老大爷,曾经一起挖过河堤。那时候父亲30岁,已经和我妈妈结婚,并有了我的姐姐。而刚刚那位老大爷叫穆光,比我父亲大几岁,还是个光棍,因此便有了一个外号叫作“光棍光”

父亲说那时候很多人都拿他的名字开玩笑:穆不就是木头吗?(谐音)就是一根棍,名字还叫作“光”。注定当光棍,想要娶媳妇先改名字吧。

穆光为人比较憨厚老实,别人说啥也不生气,有人调侃他,他也只是憨憨赔笑,因此所有人都拿他打趣。

“光棍光,赶紧求个媳妇,在生孩子,等你过了35岁,就铁定找不到媳妇了,等你老了连送终的人都没有。”

那时候人们思想传统,结婚生子为的是自我传承,还有百年后养老送终。

穆光也着急,也曾托人相了两次亲,但都看不上他。何况大龄剩女也少。(那时候流行早娶早嫁)

可能是听了别人的建议,河堤工作结束后,穆光不知去哪里领养了一个女儿,女儿跟在他身边的时候已经5岁了,基本懂了一点事情。

有了女儿相伴,穆光对于找媳妇显得没那么着急了,仿佛认命当一辈子光棍儿。

穆光以种菜为生,集市上经常能看到他赶着牛车,带着女儿,一边吆喝一边售卖。正因为此,十里八村的人,都认识他,也知道他是光棍汉带着养女生活。

请帖

多年过去了,养女如正常孩子一样上学,但也只上到初中就毕业了,然后随着穆光又一起卖菜,一直到成年。

在所有人眼里,只有一位养女的穆光一定会招一位上门女婿,早早的抱上孙子,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几年以后,十里八村的老朋友们都收到了一张请帖。

“混账!”

收到请帖的人一定会爆出这两个字,因为请帖的内容是“结婚”

男方是穆光,女方是养女。两人的年龄分别是50岁,20岁。

这是一个大新闻,十里八村的人都炸开了锅,每个人聊天都离不开两人的话题。

父亲娶女儿结婚,枉为人伦。无数人对他谩骂,鄙视,唾弃。

“这老光棍太损了,年轻的时候找不到媳妇,竟然早早领养了一个媳妇。”

在舆论中,婚礼正常举办,据说穆光请了不少的朋友,但那天几乎没有一个亲戚朋友到场,因为丢不起那个人。

正常婚嫁都值得祝福,但这种败德行为,受世人唾弃的行为,谁愿意去掺和。

两人结婚后,并在两年后生了一个孩子,如今孩子上了高中,一家人的生活的虽然可以,但人们依旧对他唾弃鄙夷。因为这种事在古今都是一件让人心生愤怒,感觉伦丧的事。

但这种父娶女的事情,直到今日仍然常常被人提起。置于像我这样的小辈,几乎难以想象,三观尽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