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光头是一种什么感受?
剃光头是男人的专利,小时候最怕剃头、那时剃头很疼,后来有了推子、才不疼了!解放后男人一般不再剃光头了、改成留分头或寸头。改革开放后、西方的一些习俗传入中国,有的个别男人又开始留长发了,他们觉得这是“美”,无人关注这类现象……
而女人必须留长发,如果剃光头必须是出家人(尼姑)!然而在文革期间,一九六六年我下了班、骑车途径红星中学校门口时,忽然发现一个女人光头在劳动、傍边有一个高个男人监视,仔细一看原来是中学时王国俊老师!我马上下了车关切问:王老师您这是怎么了?王老师看了我一眼低头还是打草,此时那个男人拿着棍子过来一见认识我、叫了我一声名字、看到我穿着一身退伍军服,沒敢对我逞兇,他说我不要管,我马上说、她是我们的老师啊、不能这么对待!他不表态……他是一九五九年毕业同学、而且是优秀的学生、留校当了老师……文革当了造反派’小头头……
虽然过去五、六十年了,这件辱师之事、在我脑海里一直难忘!打老师、给女老师剃光头的人,早已离开了人世!王老师退休后、笑对人生、参加了诗词协会,前年以八十六岁高龄仙逝……
剃光头是一种什么感受?
在国外打工的华人男同胞,一般都会剃光头的,特别在餐馆工作的人,都会剃光头的。因为在餐馆厨房里做事很热,剃光头最舒服了,而且清洗方便。
他们剃光了头上街,再戴个帽子谁知道是光头呢?而且他们大多数人都是自己理发,买把理发工具自己理发,一年也可以省下一些钱呢!在理发店理发一次就要至少十欧元,有的还不止。买理发工具一套才二十多欧元,它里面有一个控制剃头发长短的工具,很好掌握的。
像我儿子头发很会长,每个月都要理发,不理就难受。他就买一套理发工具自己理发,己经好多年了。上次在别人家也看到一个女的,在给儿子理发,她们都知道省钱!都知道挣钱不容易啊!而且很辛苦的!
《图片来自网络》
剃光头是一种什么感受?
我是剃光头的,感受颇多。
感受一:年令到了六十岁朝上,由于是半秃顶或者是变白发或者是稀毛的人数量很多,所以选择干脆剃光头者还蛮多的,人老了剃个光头又爽快又干净并且还不难看可以称得上是蛮适合的头型,显得很有阅历很有智慧毫无违和感,反倒是年青人追求时髦剃光头却有别出心裁标新立异之意。
感受二:老年人心肺功能明显呈现出弱势,手和脚包括头部神经未稍特别需要注意保暖,所以剃了光头后绝大多数人都配戴了帽子,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佩戴了各种款式的帽子,还要考虑同穿着的衣服能搭配。所以,连我对穿着不怎么讲究的人,也都有十几顶各种款式的帽子,帽子掩饰了无头发缺陷,装点齐了人的整体完整形象,可以说剃光头再戴帽子属于是加分增色的。
感受三:剃光头省钱省事,以前每个月还有一笔理发费用需开支,现在自己动手用手推剪推剪一下,然后用刮胡子刀刮干净刮光滑就简单方便完事了,油光锃亮的光头省开销还不怎么费事,积少存多几十年算一算的话节省的钱还是蛮可观的呢。
剃光头是一种什么感受?
轻松凉快的感觉,还有就是从头开始,从头再来的感觉,或者是各有各的感觉啰。
剃光头是一种什么感受?
谢邀答!光头的和尚或尼姑,是自然而然的,啥感受只有TA们知道!
你如果也剃个光头,短期可能是有原因的,长期的,你也会吗?啥感受的?
没有特别要求,最好不要光头去示人!
剃光头是一种什么感受?
剃之前向往,剃之时纠结,剃之后别扭。
只因为,我曾经真的剃过一次光头。
1982年,电影《少林寺》横空出世,后来据说一毛的票价达到了一亿的票房收入。少林武功、少林风景、少林和尚从此在心里扎下了根。电影是我爸骑车带我去县城人民影剧院看的,来回几十里路。
回家后,和小伙伴们各种吹嘘比划,你一脚我一拳的,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只要是和尚,个个都是有武功的,而光头就是最主要的标志。
当时,自己在上小学,也许个人卫生条件比较差,头发里经常有虱子,有时痒得难受,能把头皮都抓出血来。
记得有一次午后,我妈帮我抓虱子,一下子抓了十几个,手指挤上去都是吱的一声,显见都是吃饱喝足了的。后来看看抓不完,干脆用洗衣粉帮我认真洗了个头。当时感觉舒服了很多,过些天,却又开始挠头了。
于是,自己决定去剃光头,就是少林和尚那种。
和大人说了想法,不是很赞同,看我难受,又说等暑假里再说吧!
好不容易到了暑假,自己一个人兴冲冲去了镇上,理发师傅姓糜,整个集镇上都叫他“眯师傅”,因为他整天笑眯眯的,虽然是个老光棍。
眯师傅笑眯眯地拿起剃刀,笑眯眯地说,那我可真的要剃了哦。这一霎那,我犹豫了起来,坐在理发椅上左顾右盼,想下来,却又挪不开脚步。
突然间,感觉肩膀一按、头皮一凉,第一缕头发已随着眯师傅剃刀的游走而散落,恰如第一缕阳光从东方升起,一切已经不可阻挡了。
一会儿功夫,眯师傅笑眯眯地收工了。
我望着镜中那个熟悉又略显陌生的自己,伸手摸了摸有些刺刺感的头皮,一时间有些恍惚。
这时才明白,刚剃的光头是青色的,远没有觉远和尚们的光头看起来那么光亮耀眼。
回家的路上,我用带去的手帕包住了头顶,不带一丝东张西望,径直做贼一样地溜回了家。
家人倒也没有多说什么,只说这样应该没有虱子叮咬了。对于少林和尚的那种向往,从此我也淡了许多。
倒是左邻右舍看到了,时不时地会指指点点。好在假期,我也哪里都不去,安安稳稳的呆在家里。不到开学,头发已经不再引人注目了。
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年那一幕的场景,至今仍记忆犹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