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当年是带着咸菜上初中、高中的?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大多都有带着咸菜上初中、高中这样的经历。
我出生于六十年代末,八一年到乡政府所在地上初中,住校。
刚入学那阵子,不仅粮食不够吃,每天吃的菜只有水煮土豆条,没有一点油水。每到周日,同学们都是带着玉米面窝头和咸菜返校,至今那段日子记忆犹新。后来随着农村包产到户,吃的粮食不缺了,小米、莜面可以随便吃饱了,但蔬菜极少,带咸菜吃的日子在整个初中一直没有中断过。
八四年上高中时生活条件改善了不少,但很多同学带咸菜吃的习惯已然没有改变。
咸菜,对我来说现在依然每天离不开。
有多少人当年是带着咸菜上初中、高中的?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我就是那个时代背着咸菜上高中的学生。我是山东人,六零后的人,我上高中的时候需要到距离家15里左右的中学上学,复习的那年是到了距离家60里左右的一个中学复习的。
那时候的高中设有食堂,但是,农村孩子没有钱、没有粮票,食堂里的饭菜也买不了,吃食堂饭菜的孩子是家里有工人挣钱的家庭。所以那时候的农村孩子都是自己带干粮和咸菜。
我上的这个高中,一周回家一趟,所以需要准备一周的干粮和菜。我们当地那时候的主食是煎饼,煎饼有的是玉米面做的,有的是地瓜面做的,家庭条件好一点的才能吃到玉米面煎饼。
周末回家,一般妈妈都给准备好了煎饼,大体合计一下一周吃多少个煎饼,就包裹在一个白色包袱里,外面裹上一个塑料袋子,保持不干燥。
农村孩子很少去食堂买菜,都是自己带菜。我记得妈妈会用一个罐头瓶子装上一瓶白菜炖肉,其实就是几片肥肉,因为几天就变质了,所以,大多数时间都是吃咸菜。咸菜,有的孩子就是拿几个疙瘩咸菜,有的家庭条件好一点的会把咸菜切丝,放在热油里炸一下,这样好吃一点。
我是因为家里姊妹少一点,家庭负担不太重,所以,我是我们同学里面吃得算是好一点的。家里把玉米面煎饼留给我吃,我妈妈会给我把花生米油炸一下放在罐头瓶子里,偶尔也会有一两个咸鸡蛋吃,咸菜也是油炸一下的那种,按我妈妈的话就是说这样吃能有点油水。
复习的那年离家很远了,60多里路程,是汶口三中,三中距离汶口火车站不远。这时候只能一个月回家一趟,因为,夏天的煎饼放一个月就生霉坏了,所以,一般是带半个月的煎饼和咸菜。中间由我叔叔给我送一趟饭菜,因为叔叔那时候在兖州铁路防疫站工作,坐火车经过汶口站,他就在汶口站下车,给我送下饭菜,然后再坐火车去上班。
所以,那代带着干粮和咸菜求学的人,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段经历,他们有的考上了中专或大学,苦尽甘来,毕业后国家分配工作有了铁饭碗。还有很多很多没有考上学的农村孩子,重新回到家乡,打拼生活。
这段经历是那代人的人生磨练,所以,这代人现在大多都是比较吃苦耐劳、勤俭节俭的人。
有多少人当年是带着咸菜上初中、高中的?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能带着咸菜上高中的,在我看来,已经是很不错了。我是1976年冬天考上公社办的高中的。考完最后一场的时候,我从考场教室里岀来。冒着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顶着寒风,匆匆忙忙地往七里地之外的家里赶去——衣衫单薄,走的慢了不行:冷啊!在学校组织勤工俭学的劳动中,渡过了大半年之后,我们终于自带桌凳,坐进了教室里。开始了我三年半(劳动半年,学习二年,补习一年)的高中生活。因为学校没有住宿条件。连校长本人,都是蜗居在一间仅有五、六平方大小的一间扇子面结构的房间里。这样的一个小房间,还兼任学校的广播室。是把一间十二平方的房子,前后隔开的。后间更小,仅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再进来两个人,就关不上门了。这个地方,就是原四川大学的国文教授周谡先生的宿舍。当时候他教我们的语文课。我们村,算离学校不远不近的。七丶八里地,只能每天跑校。我家里很穷,也住不起学校——每天上学前,放学后,还得去地里给羊(后来是兔子)割草。不喂它们,那来的上学的开支?一分钱也别想问父母要出来!冬春时节,地里没草可割。除了收拾树叶、柴叶等东西,给羊或兔子作过冬的食物外,还得去离家六里左右的煤窑上,捡拾煤核儿。担回来供家里冬天取暖用。就算是这样,上高中三年,除了最后的一年,中午带着高粱面和食盐以及少量的葱花,放在锅里焙熟的“面茶”外,其他的时候不是饿着,就是拿上个红薯或者是山药蛋,在冬天的时候放到教室里的炉灰里烤着吃。基本上没有吃过什么干粮。白面做的食品,一次也没有带过。能带咸菜,有菜吃?那个真的没有想过。面茶的吃法,就是把它放在一个搪瓷缸子里。等老师灶上吃完饭以后,问大师傅老梁舀上点儿滚烫的面汤,往缸子里一冲。拌成糊状。然后稍微晾晾,就狼吞虎咽地进了肚子里了。然后把缸子刮干净,这顿中午饭就交待了。虽然简陋,但是比饿着肚子上课,那是强了何止百倍?面茶这样的待遇,还是我后来的语文老师、村里的邻居替我争来的:源于一本班里人人都买得起、就我拿不岀五毛钱来的《古汉语常识》。语文课张老师辈份儿大,我得叫他老爷。他回到村里,把书拍在炕上。训了我妈一顿后,把书送给了我。并且说看见我中午下了课饿的慌,在老师灶外等着喝面汤充饥:你当家长的,就不能给孩子带点儿干粮?叫化子似的守在食堂外面,看着不恓惶?
有多少人当年是带着咸菜上初中、高中的?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我是七零末,老家在农村,我上中学的时候就是带着咸菜到学校里去吃的,不舍得花钱买学校食堂里的炒菜。
那时候要求住校嘛,一个星期才能回家一趟,一个星期我妈会给我30块钱生活费。一星期在学校待算是整六天,光卖馒头和稀饭就得花二十来块钱,剩下的也就够买四五份大锅菜,根本保证不了顿顿有菜吃。在家里做其他的菜,拿到学校也放不住,吃一顿就坏了,所以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带点炒咸菜或者是炒虾酱到学校。
所带的咸菜就是自己家里腌的水萝卜,洗净之后用葱花和红辣椒炝锅,炒熟了带到学校去吃。也有的时候是带炒虾酱,也是用葱花和辣椒,再打上鸡蛋或者是豆腐丁,炒好后装到罐头瓶子里,拿到学校就馒头吃。咸菜和虾酱本身就很咸,一是容易较长时间食用而不坏,二是每顿只能吃很少,出数。
这可不是一两个同学这样,大多数都这样。
有多少人当年是带着咸菜上初中、高中的?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这还真没有,不过喜欢吃辣椒酱,这个带过,80后应该都没带过,带过的应该是60后70后,不知道准不,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有多少人当年是带着咸菜上初中、高中的?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答:我是五六年生。我在上高中阶段就是带着咸菜和发糕学习的。当时生产队统一经营土地,我的家乡没有水利实施,恰逢三年秋季干旱,只有一料粮食收成。农村同学吃的都是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