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打实弹是什么感觉?

我们这里八一建军节,国防教育日,民兵训练打的这几种枪(如图)各地区都是一样的吗?

1983年,全国开展了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那个时候为了抓捕或者是防止犯罪分子逃窜,各乡武装部把枪弹就派发到基层一线的卡口上了。我第一次打枪,就是当年的十月中旬。那时候,武装部的枪械还比较杂。既有七九步枪,也有驳壳枪、五四式手枪。还有全自动、半自动步枪。我开的第一枪,就是56式半自动步枪。因为早在十多年前,我就多次玩过这种步枪:哥哥是村里的基干民兵排长,在那个“全民皆兵”的年代,他就领到了一枝半自动步枪。不训练的时候,就在门后面的旮旯里放着。我就经常乘他不在的时候,拿出来玩瞄准、射击、上刺刀……只是从来没有开过一枪:没子弹嘛!如今因为值勤守卡,从乡武装部副部长那儿领到了一弹夹子弹。手早就痒痒的不行了——总想找个机会,实弹打上一枪。等了好几天,机会终于来了:邻县打来电话,说有人发现有一高一矮两个人,很像通报中所说的“二王”。沿着一条山间小路,进了山里了。很可能是朝我们这里来了。要我们在两县的交界处再设一个卡口,注意盘查可疑人员。我和乡武装部副部长就接收了这个任务。翻了一座山,到了指定的地方。在村里的民兵们配合下,值守了两天。啥也没有查到。在返回的路上,走到了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沟。喊了一阵,确信山沟里没人之后,我就跑到一株大树旁。学着电影里打仗的样子,端起56式半自动步枪,瞄准几十米外的另一颗树,“乒”地开了一枪。56式半自动步枪的后座力还是不小的。尽管事先有心理准备,但是据枪的姿势不正确,没有把枪托顶在肩膀与胳膊形成的那个凹陷处。后座力还是比较厉害的,顶得锁骨隐隐约约地疼。就像挨了一拳似的不舒服。跑到那株松树下,上下左右找了半天,也找不见树上的弹孔。寻思着还不知道打到那儿去了。于是就改了半蹲的状态。在路边找了块大石头,把枪架在上面。这地方离这株大松树有二十米左右,肯定是能够打中的。这次开了两枪。跑过去在树干上找了半天,终于发现了树的另一面有掉了的小块儿树皮。但是弹孔不像我想像的那样,是个透明的圆孔。而是毛毛糙糙,似有似无的样子。这株大松树的树干至少有八寸粗,根本挡不住56式半自动近距离的射击。电影里那种躲在树后开枪的镜头,我想它的作用就是隐蔽。要靠树干挡子弹,根本就不可能。

第一次打实弹是什么感觉?

步枪,尤其是小口径步枪后坐力比你们想象的要弱很多车,吴亦凡都能hold的住那种

手枪,尤其是短管转轮手枪噪音比你们想象的大很多,不带耳罩能傻逼那种

霰弹枪,尤其是用3寸弹的喷子后坐力超乎想象,我当时180斤的猛男都被怼到肩膀发青

第一次打实弹是什么感觉?

入伍三年,先后体验了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三七式双管高射炮,实弹射击,手榴弹实弹投掷。

结束了累人的队列训练考核,完成了三天卧式瞄靶训练。十八岁迎来了第一次人生实弹射击。四十年过去了,现在仍印象很深记得当时情景。

当时接到班长递给的五发子弹时,第一感觉就是两手不听使唤,手心出汗,略有颤抖。当旁边的山东潍坊战友打完五发子弹时,我手中的子弹才勉勉强强压上膛。瞄靶扣动板机射击,两秒钟不到,打完五发子弹。懵头等待中,得知打了37环,及格了。得到了班长无奈,苦笑,摇头的奖励。

打完步枪实弹射击,开始高炮操练。第一次参三七双管高炮实弹射击,是11月份,去苏北射阳靶场,打轰五轰炸机拖的拖靶。实弹射击前连长,排长,班长曾多次反复交代。实弹射击目标只准瞄拖靶,不怎么样轰炸机。

当指挥班测定好航路方向,航路距离时,六门高炮齐刷刷地接受了连长统一指挥。当连长手舞红旗高喊:”短点射,放”。高射炮发出两枚曳光弹,通红的弹线画着优美的抛物线,从上往下垂落。炮弹和步枪子弹不一样,打出去还能带着色彩,真的很漂亮。张大的嘴,两眼注视航路捷径高空,还没有缓过神来。二炮手的长点射击发,终于掉眼前的拖靶击落,白色拖靶从空中随风飘移,坠落。当时一位合肥战友跳下高炮,准备去捡碎拖靶片,被连长及时制止。

第一次参加实弹射击,竟然击落拖靶,全连荣立了三等功,每个战士发放了一个印有击落拖靶,玻璃旅行杯。

第一次打实弹是什么感觉?

说一个小故事。

应该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文革”年代,我的一位老首长(当时我还没到部队服役),这位老首长当时任排长。这年,他奉命训练一批刚入伍的新兵。

实弹投掷时,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幕。

当过兵的人都知道,有的人训练投掷手榴弹,投得又远又准。实弹投掷了,则四肢发软,弦都不会拉了,紧张的手上全是虚汗。老首长身先士卒,承担了紧贴新兵,陪新兵投掷手榴弹这一最危险的任务。

有一位新兵因为高度慌张,拉弦之后,手榴弹居然滑落在脚下,三秒钟内就要爆炸的手榴弹,此时拣起来,再扔,已经来不及。说是迟,那时快。训练有素的老首长奋力踢飞手榴弹(据说,老首长当时把一只脚的大脚趾都踢得骨裂了),高呼“毛主席万岁!”,迅速扑向新兵,把新兵紧紧压在身下。

一声巨响后,战友们飞奔过来。老首长第一句话:不要管我,快救战士!

万幸,两人皆安然无恙。

这个只有在影视片、小说中看到的场景,真实出现在生活中,令人震撼。

事后,部队机关开大会,分管机关工作的副参谋长(副军级)话说得十分接地气:听说,有人对他(我的老首长)风言风语?行啊,你千钧一发之际,给我喊一句“毛主席万岁”试试?这样的同志不提,提谁?

会后不久,老首长晋升为副连长。

老首长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担任当时为正军级的海军某院校副院长,成为共和国将军。

或许,有人会说,人家问的是:实弹射击。这与扔手榴弹,沾不上边呀。

其实,第一次参加实弹射击,与投掷手榴弹的道理是一样的。就是:千万不要紧张,只要把平时训练的要求和动作,正常做出来,就行。

实弹射击。注意两点:一、空枪不能对人。二、如果是手枪,射击之后,抓枪的手要自然放下至裤缝间。千万不可大幅往后甩,致枪口朝后。

第一次打实弹是什么感觉?

上世纪八十初,是全民皆兵的时代。工人大多都是民兵,经常参加区武装部组织的实弹演习。我厂有高机连(12.7高射机枪),步兵连。厂武装部枪械室有56半自动步枪、56冲锋枪、63全自动步枪、56式轻机枪,民兵训练时都打过。56半最好打,63式后座力很大,十发子弹打完,肩窝就紫了。做为轻机枪手八三年有幸代表区参加市民兵大比武,为此由区武装部提前集训了半年,消耗了数干发子弹。真过瘾!一弹链25发压子弹手指都是水泡全然不觉哈。比赛在白水桥179师靶场举行,要求:六个单发,二个点射(每个点射3发)共十二发,我打了86环,获得南京市第二名,受到全区通报嘉奖一次。(3发一点射,笫2发能上靶就优秀了,很不容易的)

第一次打实弹是什么感觉?

我的大学是警校,所以有幸接触过真枪,并且因为开设有射击课,所以有过打实弹的经历。

当时我们射击用的是五四式手枪,每节课每人打五发子弹,给人的感觉就是还没过瘾就结束了。

兴奋,激动

射击课安排在大二那年,当看到新学年的课程表有射击课的时候,就开始期待,盼望着早点来临。

特别对于男生来说,对枪有一种天生的喜欢,可能源自于小时候玩的种种游戏吧!

终于等到射击课的来临,作为队干部,有幸和另外三名同学一起去领枪,进入到学校最神秘的地方:枪械保管室。

领枪的手续及流程还是非常正规和严格的,老师签名画押,包括枪支的数量,型号等等,都要登记清楚。

不过可惜的是,第一次没有子弹,因为第一节课主要学习对于枪支的初步认识,还有就是拆枪和组装。

有生以来第一次摸到真枪,还是非常兴奋和激动的,毕竟这东西以前只在影视作品中见过。

就拿五四式手枪来说,它比我想象中要大个 也比想象中要重,拿到手里很充实的感觉。

在接触到真枪之后,对于实弹射击的期待就更迫切了。

刺激,害怕

终于等到实弹射击的来临,因为之前已经跟着老师学习了如何装弹,上膛,开保险等简单操作,所以就等老师一声令下,就对着远处的靶子开枪。

靶子在三十米外,遵循老师教我们的瞄准技巧,开枪射击。

上文说了,每人五发子弹,说真的那种感觉就像《西游记》中猪八戒偷吃人参果的感觉:还没品出味来就没了。

我清楚地记得,我第一次五枪打了45环,还是不错的成绩。

最大的感受就是五四式手枪的后挫力还是蛮大的,这就是为什么瞄准的时候老师教给我们一个“七上八下”的原则。

以靶心为中心,可以瞄准靶心下边七环偏上的位置,也可以瞄准靶心上边八环以下的位置,这样都有可能击中靶心。

因为子弹的运行轨迹是一个类似于抛物线的弧形轨迹,加上击发之时的后挫力,会使得枪口微微向上。

如果三点一线瞄准靶心位置,往往不可能打出来十环,因为普通人绝对低估了五四式手枪的后挫力。

还有就是手枪击发时的声音,虽然耳朵里塞了东西,但是依然会有嗡嗡响,这是因为手枪的声音比较脆,比较尖锐。

有一个小插曲,印象特别深刻。一位女同学因为忘记打开保险,子弹上膛后因为无法射击,直接枪口对着人群就来问老师怎么回事,当时所有人都吓坏了。

这就是害怕的原因,因为这东西真的很可怕。

电影《心花怒放》中徐峥被小混混欺负,被迫演唱喜羊羊美羊羊,但是当他把枪亮出来的时候,那些小混混瞬间腿都软了。

这并非夸张,人对于枪支的恐惧是发自内心的,特别在我们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当黑洞洞的枪口对着一个人的时候,几乎没有几个人可以做到坦然面对。

枪支管理非常有必要

我国是禁枪的国家之一,枪支管理也是非常严格,这对于社会的稳定来说,气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最明显的对比就是美国,他们只要有持枪证,就可以合法拥有枪支。

虽然有一定的正面意义,可反作用同样明显,美国每年发生的枪击事件非常多,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也很大,这跟大量人群拥有枪支有直接关系。

接触过真枪实弹之后,最深的感触就是这东西绝非什么好东西,无论落在谁的手中(非法),都有可能成为潜在的危险。

《12.1枪杀大案》中,主犯董磊正是因为购买了一支五四手枪,使得自己的胆子变大,进而走上了一条杀人不眨眼的血腥之路。

枪支如果落在好人手中,自然是幸运的,但是如果落在坏人手中,他随时都可能变得更坏,甚至变得疯狂,这也许就是枪支的另外一种“魔力”。

网络游戏《魔兽世界》中,洛丹伦王子阿尔萨斯因为拔出了霜之哀伤,进而没迷失了心智。实际上现实当中,枪支也有这样的“魔力”,它会无形中让人密室心智,变得嚣张跋扈,目中无人。

所以,我国对于枪支弹药的管控是非常成功并且必要的,无形之中杜绝了很多刑事案件的发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