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喜事给别人收礼,现金和记账不符,所差的钱你是怎么处理的?

第一次上礼桌给别人收礼,交帐时收的现金与记帐不符,少了400。除了送礼的钱,幸好还多带了几百出门。当时没多想,将自已的钱掏400补上,现在想来这事做对了。

我做事也算细心谨慎,为什么礼钱会少了400。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去年回家过完年,正月十六我老婆娘家大哥接儿媳妇。叫我帮忙收礼,他知道我没给别人收过礼,我也没想到他会请我干这差事。弄不好赔钱事小,当众出洋相,这脸还往哪里搁。

既然都请我帮忙,俗话说,“只有搬不动的山,哪有请不动的人,只好硬撑答应下来。

我们贵州毕节这边农村风俗,亲戚角度厚份的,婚礼提前一天就要到,好歹新郎也得叫我一声姑爷嘛!正月十五当天下午就来到他家。晚上11点过安排我去两公里外的亲戚家睡觉去了。

天刚蒙蒙亮,手机响了。拿来一看,大舅子打来的。说是叫我帮忙收礼,再找一个记帐的配合做我的搭档。当时我是这样想的,先收钱后记名字,记好一个,再收第二个。现金装包里,人离开礼桌,钱和帐本连笔一起随身带走,钱总不会长翅膀飞出去。这样少麻烦还错不了,我就说“记帐的人就不用找了,记帐和收礼我能搞定,放心吧!错不了"。

大舅子知道我是好面子的人,似乎有些担心哪里出了问题,到时让我难下台阶。但我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他也不好说什么了。

大着胆子一人担两职,说实话心里不虚哪是假的。只有默默叮嘱自已,一定要细心,千万出不得任何差错,一定要雄起、稳住场面。

按当地的风俗习惯,都是先进亲举行婚礼仪式,才设礼桌收礼。然后开席,客人送礼后入席吃饭。

中午11点半才进亲,举行完婚礼都12点过了。客人都快到齐了,刚把礼桌布置好,来堂屋送礼的人越来越多。手里举着钱送礼的人,把礼桌围个水泄不通。

这啥运气,“新姑娘”上轿第一次就遇这场合,当初没想到会出现这情况。就难免有些紧张起来……

收了钱又要记名字,送礼的人都要发支香烟,这是礼桌上的规矩。就显得有些手忙脚乱起来。有的人拿着钱,手都举酸了举软了,钱还没送出去,就低声埋怨起来,“怎么不多找一个记帐的?从没见过哪家礼桌才一个人收礼”,我自知礼亏,只好装着没听见。😄

这还不算,更糟心的事来了,有的客人拿着一大把钱,是帮别人代礼的,就要记几家人的名字,记完了还要清点钱数对不对,有的人来找我换零钱去打麻将。还有些客人没带现金,还玩起微信支付。我嘞个天,我都忙不过来了,就像故意来跟我捣乱似的,弄得我头晕脑胀。

中午两点多了,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送了礼钱的人出去了,没送礼钱的人又进来,哪有时间顾得上吃饭。只想坚持等人少了再去吃,把事办好了不出错,比吃顿龙肉海参都香。

都下午5点多了,来送礼的人很少了。正准备清点钱帐是否符合,总管拿着喇叭,在院子里喊话了。“厨房和饭房的各位亲友,包括收礼的和主人家,还没吃饭的请入席,就摆最后一席了。

吃完饭,找了间没人的空屋关上门,礼帐一核对,帐本上拾贰万陆仟捌佰,(126800元),收现金总计(100400元),微信转帐26000元总合计126400元,少400。当时也没在意,可能哪里算错了。翻开帐本一页一页的核对,再算总合计,算了几遍还是少400。忙活一个多小时也没查出来,实在想不通这400元错在哪个环节。

在整个收礼过程中,除了吃饭人没离开礼桌。钱包随身携带,礼钱至少数两次,满1000元用松紧带扎紧为1扎。满10扎1万元在用带子扎紧装在包里。钱包没有裂缝、拉丝也是好的,钱不可能掉出来。

思来想去,这帐怎么交?要是明说钱少了。以我俩郎舅的感情,别说少400就少1000也一笑而过,绝不会让我赔钱。俗话说,“人亲财不亲”,这事错在自已。但我认为这钱赔了才心安舒坦。

十多万元钱让你记帐收礼,是对你的认可和信任。所差的钱虽然不让我赔,但至少在别人心中留下不好印象。

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把自己的钱掏400来补上,交帐时,帐本上和现金总数刚好126800元。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厘,舅母子在一旁客气地说,今天辛苦你了。午饭都没时间吃,知道你做事细心,事做得这么完美。他舅有眼光,没看错你。听了这话,心里苦笑不已……

事已过去,但我觉得,花几百块买次经验教训,也千值万值。今后遇到类似情况,至少不再犯这种低级错误了。

总结:别人请你收礼,是对你的信任和认可。但一定要细心,事情圆满完成才是好事一桩。千万别高估了自已的能力,礼桌上一人收礼一人记账才是最佳选择,俗话说,“一人为私,两人为公。互相监督,配合,礼帐才不会错乱。

内容原创,配图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期待条友们,来评论区留言,分享下你们这方面的经验。谢谢!

红白喜事给别人收礼,现金和记账不符,所差的钱你是怎么处理的?

我是一个原民办教师。对此,村中的红白喜事,在主家坐柜记账的机会就多。〈原在学校任教时,这样的事不敢予以承担。)上世纪六,七,八十年代时,村中有一种兑会。就是三十来家,组织起来,遇到了某一家有了白事,其他成员每家兑出八斤小米。后来,相继又有三十来家,也组织了这种兑会,每家兑出八斤白面,及一元钱。这种兑会维持到八十年代初期,慢慢取消了。村中的喜事,白事,在那个八,九十年代及本世纪一十年代,我坐柜记账的机会多一些。一般的农村条件,就是特殊的家庭,过一次喜事,其收礼也仅在最高一万元多一些。我经历的即是本家一个弟弟,在镇武装部部长。其儿子是二00二年秋结婚,在家待客。我坐柜记账。特别是当天上午十一点左右,乡镇,村级干部,及主家的亲戚,朋友,再加上村中的朋情客,都相继到来。我一个人,验钱,记账,应接不暇。一个多小时,没有停下来。连一根烟的点燃机会都没有。但作为自己,必须滴要沉稳,冷静,不能慌乱。这是我在那个年代,记账收礼最多的一次。共收到两万多元。晚上如数上交主家。(因为那时一般的家庭过一次喜事,能收个三,两千元都很算不错了。)对于坐柜记账,无论事大事小,首先要心细,冷静,才不出差错。一旦一次出错,你的信誉就一败涂地。也是二00四年的初冬,一个本家叔叔去世,让我去坐柜记账。因为白事在农村也是一件大事。此时期农村的兑会已取消了。一般遇到了白事,也兴起了互相帮助的情况。但那时出礼都不是很多。一般的十元,二十元,三十元。特别好的朋友,也最高五十元。当晚主办负责人让人通知我,我在别人家聊天。身上也沒装钱。急忙到了主家。因为无论是红,白事,主家都给予一张桌子,并抽屉,外加一把锁。账单,及收入的钱记账人掌握,事毕与主家交待。当时我是向别人借了三十元。我也与别人一样,出礼二十元。别人借给的三十元,我随手丢进了抽屉,而账上我的礼单记得是二十元。当时也忽视了这多出的十元钱。等第二天事办完,交账之时,现金与账本不符。怎么会多出十元钱呢?要么就是你把谁的名单忘记了,这可是坐柜记账的大忌!(如果是红事,人家出礼,没叫人家吃桌,其后果影响相当严重的。这里不细说结果。)要么就是表明自己记账混乱,不细心。总之,就是多出五元,也是大错。一般的情况下,现金不会短缺。如果真是出现短缺现象,也是极大的错误。(这种情况,要么是别人带礼,名字落上了,但现金却沒收。要么就是翻腾掉了,这种情况很少的。)真正出现了现金短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自己也出了礼,名字上了账单,现金沒交上。我曾经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当时就想起来了。如数补上,并与主家讲明,都能理解。偶然一次,可说得过去。如有再次,就会丧失名誉,征信。自己把个人毁掉了!是坐拒记账员,是人家相信你的能力。做为自己,记账时必须滴认真,细心。千万不能出现错误。特别是喜事,到交账时多出了几百元。这明显是把人家出礼人名单忘记了。这会产生严重的不好影响。对此,坐柜记账马虎不得!切记认真细心,沉稳冷静!

红白喜事给别人收礼,现金和记账不符,所差的钱你是怎么处理的?

老家乡下的村子确实很大,光居民人数就有2000多人。所以,隔三差五的,总有各种各样的喜事要办,红的也好,白的也罢,都是要热热闹闹地大办一场的。

每当这个时候,收礼和记账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因为对农村人来说,送礼是一个基本规矩。得要两个人,一个把礼收好了,一个把账记好了,最后还要礼账相符。

但事实上,很多时候确实会出现题主所说的情况的,就是收的礼和记的账,不完全对不上。

有时候是礼数大、账目小,有时候是礼数小、账目大。无论是哪种情况,收礼的和计账的两个人,一定是要好好核对的。

多数情况下,这数还是能核对出来的,找出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当然也有最后怎么核都核不对的情况。

如果真这样,就只能跟主家说、跟主家解释了。当然,这种数额差距,往往都不会大,也就差个几十或者三两百的,很少会差过大几百上千的。

所以,解释清楚后,主家往往也不会介意,这种事并不难处理。

红白喜事给别人收礼,现金和记账不符,所差的钱你是怎么处理的?

我从1973年开始干,至今还没有遇到账钱不符,如果不符重新查找,一笔一笔的找,一页一页的核对,人不混账,账不混人,实在是不符谁管钱谁垫上。这就是最好的处理。

红白喜事给别人收礼,现金和记账不符,所差的钱你是怎么处理的?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说一句:“所差的钱,记帐人必须拿出来给补齐。”这是职业道德!

我在村里红白事上从事记帐20多年了。无论喜事还是丧事,一般的情况一个帐桌都会安排两个人,一个记帐,一个收现金。红事上,记帐不容易出错,都是整。白事就不同了,上礼的根据亲戚的远近,会分别上不同的礼金。还有祭桌上的钱也是不一样的!等到起棺出殡前,账房必须把现金和账本上的收,支,余额数目核对无误,才算真正完成主家托付的差事。

记得20多年前,在村里一家白事上,最后把礼金,祭桌上的钱收回来清对时,现金比账上的总数少了5角钱。几个帐房先生,重新数了好几遍,依然是差5角。最后,因为我是负责总帐的,我从自己的钱包里拿出了5角钱,把这差空补上,算是现金和账目平了。有的老先生说我,这样做是正确的,有的年轻人说我,管事哪有自己往外掏钱的。无论别人如何看待评说我,我的良心决定了我做事的态度,认真做人,诚实做事。事过去好几天了,当时的事主人把5角钱给我送了过来,原来那5角钱,被粗心大意的人,在收祭桌上钱的时候,夹在了箱子底缝了。主家在卖废品时发现了,亏空终于找到了原因。

红白喜事给别人收礼,现金和记账不符,所差的钱你是怎么处理的?

红白喜事给别人收礼,现金和记帐不符,所差的钱你是怎么处理的?

这样的事情,说起来真的挺麻烦,帐款不符,无论在哪里,都是最让人忌讳的事。

在农村红白喜事收礼帐,不会像银行那样规范,往往都是临时找个记帐收钱的,两个人多少配合不当,或者是别的什么原因,都会岀现帐款不符的情况。

本人虽说没念几天书,可在农村,也算是个小文化人。由于在村里住得比较久,父老乡亲的名字都能记得差不多,所以村里面有个大事小情,农民总愿意找我给他们记帐。

这样的事情做久了,就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情况。

记得有一次,村里一个农民家儿子结婚,也是我来记帐,他们家的一个亲属收钱。在这个中间,东家要买东西手里缺钱,就向收钱的人要钱。

第一次拿钱,我是让东家打了个借条放在收钱人那里。没过多久,又来拿钱,收钱的人就没告诉我,拿了多少我也不知道。由于收钱这个人没有经验,忙活完了交帐时,就岀现了帐款不符的情况。很显然,不是让东家拿去了,就是少收了钱。经过核查也没找到原因,东家忙忙活活也记不清楚了,最后也就这样不了了之。

就算是东家拿走了,对帐的时候东家没有明朗表态,这就说明东家心里还是存有另外一种想法。弄得大家都很不愉快。

打这以后,我也接受了这个教训,不管和谁搭档收钱,都叮嘱再三。

可没过几年,又岀现过一次差帐。这次不是少钱,而是多岀了好几百。

那次的原因也不是记错了帐。

东家收礼钱的,一般都是自己家的亲属,就在临要收尾阶段,收钱的人自己要随礼,同时又给别人带了好几份,自己又是个买卖人,别人的钱,自己的钱都放在了一起,一大把钱,张三一份,李四一份,两面一倒腾,就弄不清哪个是谁的钱。

交帐前一般都要对一次帐,怎么清点就是多岀好几百。你说这能怎么办?记不清楚了,又不能从收礼的钱里往外拿,收钱的只能自认吃亏。

在农村帮忙记帐还好一点,记清楚了就没有多少责任,收钱的可千万不能大意。差了钱东家就是不说啥,自己心里也过不去,如果收了假钱,就更不好意思。所以收钱这个活,不是近亲属,千万别干,不然自己受累还不得好。

至于差钱怎么处理,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收多少交多少,差了也就是差了,哪个东家也不会让收钱的赔偿,这是农村不成文的惯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