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忠为何不救岳飞?韩世忠和岳飞是什么关系?
韩世忠不救岳飞?这话有失偏颇了!在岳飞被下狱之后,满朝文武只有韩世忠站了出来、去找秦桧要个说法,于是才有了那句著名的“莫须有”……在听到秦桧的“莫须有”之后,韩世忠沉默了,不再作声。
为何听到“莫须有”韩世忠沉默了韩世忠本来是去找秦桧“讨说法”的,可为何听到“莫须有”三个字之后便选择沉默了呢?这三个字究竟有多大分量?按照古汉语的正常解释,所谓“莫须有”大概其就是“可能有、或许有”的意思。换言之,秦桧的话表面上的意思是——所谓岳飞谋反之事,可能有、或许有吧?这样一句话显然是很难给韩世忠一个交代的!
其实,韩世忠之所以选择沉默,是听懂了秦桧的弦外之音。“莫须有”,按照字面解释的确是“可能有、或许有”的意思。可结合彼时的大风向来看,恐怕就不是“可能、或许”的意思了。彼时正处于宋高宗赵构与女真人“议和”的大背景下,除了对宋金称臣之外,女真人还提出了一个无理要求,那就是让赵构诛杀岳飞!换句话说,赵构想要与女真人“议和”、继续安稳当他的偏安皇帝,就必须答应女真人的要求、诛杀岳飞。很显然,赵构是不可能为了一个岳飞而放弃安稳当皇帝的。那么,他就必须杀了岳飞,别无选择!
▲宋高宗赵构画像
秦桧那句“莫须有”,实际上恐怕并不完全是“可能有、或许有”的意思,而是“不需要有”——赵构要诛杀岳飞,不需要理由!韩世忠还能再说什么、还敢再说什么?再说什么,他就是第二个岳飞……要知道,彼时的岳飞不过是枢密副使而已,枢密使是谁?正是他韩世忠!这两个人真要是搅在一起,赵构还能睡得着觉吗?这个时候,韩世忠的态度非常重要、也相当微妙,继续替岳飞说话就意味着与赵构摊牌;而保持沉默,本身就是一种表态,表明韩世忠自己是站在赵构一边的!唯有如此,赵构才可能念及韩世忠当年的救驾之功,放过韩世忠。所以,不是韩世忠不救岳飞,而是他彼时已经“泥菩萨过河”,继续替岳飞说话,连自己恐怕都得搭进去……
▲岳飞画像
韩世忠与岳飞并非“死党”韩世忠和岳飞虽然都是彼时的名将,但相互之间并没有太深的交往,在进入枢密院之前也没有搭过班子。韩世忠之所以为岳飞出头,主要还是为公,认为岳飞是国之干城,诛杀岳飞于国不利。这就是为什么韩世忠听到“莫须有”三个字之后,态度发生一百八十度转弯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所谓“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更何况韩世忠与岳飞之间的私交其实相当有限,远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么亲密。话又说回来,如果韩世忠与岳飞关系过于亲密,就算他救过赵构的命,军中和枢密院的两大巨头“穿一条裤子”,赵构恐怕也很难容得下他,不是吗?
明哲保身的“聪明人”韩世忠这个人能够得以善终,并不完全是因为他曾经救过宋高宗赵构的命,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这个人知道明哲保身。在这一点上,岳飞是有所欠缺的。和岳飞一起被调到枢密院之后,岳飞依然不改初心,但韩世忠却彻底变了!为岳飞出头,是韩世忠担任枢密使之后干过唯一“出格”的事情,而且还被秦桧一句“莫须有”给顶了回去!除此之外,韩世忠基本就是赵构说什么就是什么……
▲中兴四将,除了岳飞都是明哲保身的主儿
为了让赵构放心,韩世忠不仅交出了兵权,连多年积蓄的军需粮秣也一并上交给了赵构。目的就一个——向赵构表忠心、彻底割裂自己与军队的关系!不久之后,韩世忠又上书请辞枢密使之职,改任闲职并开始“享受人生”。这是典型的“杯酒释兵权”模式,只不过韩世忠做得比石守信等人更加彻底,没用赵构开口便主动请辞了。对此,赵构也是相当受用的,不仅给了韩世忠节度使的虚名,而且还给他封了郡王爵位!晚年的韩世忠再也不过问朝政,就两个字——醉生梦死,最终得以善终。绍兴二十一年,韩世忠病故,赠太师、通义郡王,以“王爷”的尊容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而这一切,都是用明哲保身换来的。
▲韩世忠画像
由此也可见,韩世忠当初能够在那样的情况下出头、替岳飞说话,已经实属不易了!但他彼时能做的,恐怕也只有这些了。因为他自己也已经是“泥菩萨过河”,再多说哪怕一句,恐怕当初救赵构的那点儿情分也就全都没了!接下来等待他的将是什么,不言而喻……韩世忠与岳飞毕竟只是泛泛之交,能够做到这样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他不可能为了保岳飞而搭上自己的,不是吗?更何况,就算搭上了自己,韩世忠恐怕也救不下岳飞……这就是中国古代的帝王之术,为了自身皇位和皇权的需要,忠臣良将也照样可以牺牲!恐怕也不差韩世忠一个……
▲岳飞画像
韩世忠为何不救岳飞?韩世忠和岳飞是什么关系?
可能是;韩夫人的身世多少影响了韩世忠“管闲事”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十二道金牌”的传闻足可吓退任何想为岳飞说情的人。
韩世忠为何不救岳飞?韩世忠和岳飞是什么关系?
其实是岳家军也是打着大宋的旗号抗金的!要不这样投奔岳飞的人也就很少的。必竟当时的文臣武将百姓还是忠诚大宋皇帝的。皇帝认定岳飞有罪了!韩世忠是随和皇帝的。
韩世忠为何不救岳飞?韩世忠和岳飞是什么关系?
韩世忠和岳飞都是行伍出身,韩初期的地位和岳飞差不多,资历比岳飞老一些。岳飞在战场上崛起时韩确实有过嫉妒,但两人毕竟都是军人出身,抗金意志相同,后来则是惺惺相惜的关系。
韩世忠在岳飞之前就被诬了,好不容易以放弃兵权献出家产军资才脱身,而岳飞入狱实为给老韩挡枪,正是因为之前出言救老韩才成为秦桧的目标。因此,愤怒的韩世忠怒气冲冲的去找秦桧理论,也就发生了“莫须有”一事。这个故事说明韩世忠确实想救岳飞,但是此时他只有虚职,即使想救,除了去质问秦桧外,根本无法也无力救人啊!
再去找赵构?韩世忠对赵构有救驾之恩,于是在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被擢升为枢密使 。明为升官,实为剥夺兵权之举。他本人就刚刚从赵构那儿好不容易脱身,死里逃生,算是欠赵构一个大面子了。再去找赵构救岳飞?而且,他基本已经算是半退休了,无宣诏,连赵构家的大门都进不去!
在岳飞死后,据说韩世忠还出面资助搭救岳飞家属的。晚年的韩世忠闭门谢客,经常一个人骑着驴喝着酒游览西湖,决口不言兵事,很少再和昔日的部下见面。
韩世忠为何不救岳飞?韩世忠和岳飞是什么关系?
提出这种问题的人,肯定是没有动过脑筋。这是一种想当然的说法。南宋绍兴十年,金国再次派兀术率兵南下。渡淮河入侵庐州。被宋高宗十二道金牌从朱仙镇调回来的岳家军,这次又被下诏书,派上了战场。吃过岳家军大亏的兀术,听说对手是岳飞所部。还未交战,就自行后撤了。转而再次议和。条件就是除掉岳飞,撤掉韩世忠等人的兵权。秦桧在与金国密使密谋之后,向宋高宗上了大量谗言:比如世人所称的“岳家军”、“韩家军”、“刘家军”等等,快成了他们的私人部队啦!长期以往,有人还知道皇帝吗?都成了他们的部队啦!更令宋高宗胆战心惊的是秦桧命人编造的一件事情——说是岳飞密令张宪和岳云写信串通所部谋反!为了佐证此事,居然编造说岳飞说了,他和本朝太袓(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兵变后“黄袍加身”夺了后周柴家天下),都是三十岁当的兵马节度使。影射岳飞也要像赵匡胤一样,要夺宋高宗的天下。宋高崇闻此密报,当然害怕了。他为了当皇帝,连老子和妈都不要了。更何况是哥哥宋钦宗?岳飞以前率部打到了距北宋都城汴梁仅有十几里路的朱仙镇,正要实现他迎回二帝的人生理想——“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时,被宋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叫了回来。你把徽钦二帝都救回来了,我这个皇帝还能当成么?现在听说你要造反?不管真的假的,都按真的办!别说你要想造反,夺我的皇位;就算是你不造反,迎回二帝后,我的皇帝位置还是坐不成的!因此这样的人不能留着!这样的大背景下,谁想救岳飞都成了皇帝的忌讳。作为宰相的秦桧,当然要指派人罗织罪名,置岳飞于死地。他们拼凑的那些事实,根本就不能服众。因此才有了“莫须有”这个千古被人们诟病的骂名:韩世忠去见秦桧,表示他不相信岳飞谋反。更无证据表明岳云和张宪串联谋反。秦桧无言以对,只能说岳飞和岳云张宪谋反的事情“莫须有”。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这个事儿说不定是有的。就像是某法官的推论一样:不是你碰倒的,你为啥要扶?因此韩世忠气愤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众?事后,他也感到了后背发凉——知道宋高宗要卸磨杀驴了。据说是韩世忠为了不被找借口害死,在皇帝面前伸出伤残的双手,露出全身的伤疤。历数自己为大宋王朝出生入死的经历。痛哭过后辞去官职,归老林泉。还有人敢乱喷韩世忠见死不救吗?其实他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哇!
韩世忠为何不救岳飞?韩世忠和岳飞是什么关系?
公元1141年,因为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陷害,岳飞入狱。那么,问题来了,岳飞被秦桧陷害时,韩世忠为什么不救岳飞呢?
说一下当时背景:
宋高宗赵构重建宋朝,在南宋初年宋军抵御金军进攻这段历史称为“中兴”。其中有四位军事统帅抗金功绩最为突出,分别是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并称“中兴四将”,公元1141年,宋高宗赵构升张俊与韩世忠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张俊知道宋高宗、秦桧想收兵权,于是主动上交宣抚司兵权。
在此基础上,宋高宗和秦桧趁势收韩世忠、岳飞兵权。在此背景下,张俊选择了依附秦桧,追随秦桧制造伪证,促成岳飞冤狱。对于南宋中兴四将来说,张俊已经站到秦桧这一边,而刘光世则选择了明哲保身。在此基础上,韩世忠虽然孤掌难鸣,但是岳飞被害时,韩世忠曾质问秦桧:“岳飞犯了何罪?”而秦桧则用“莫须有”来回应。
对于韩世忠来说,之所以不救岳飞,主要还是因为自己的兵权已经被朝廷收回了,而且自己在当时也差一点自身难保。
韩世忠和岳飞是什么关系?岳飞与韩世忠的关系只不过是同事与上下级,一个是枢密使,另一个是枢密副使。自己部下出了事情,自己只不过是正常的“询问”情况。而且两人之间也没有过硬的生死交情,虽然是上下级但是作战范围不一样。岳飞在淮河以北,韩世忠在淮河以南。韩世忠此前和岳飞并无结交,这是二人结交之始,岳飞给足了诚意,韩世忠也给足了岳飞面子,专门去了一封信给岳飞套词儿。想必老韩心中是有英雄惜英雄的,两人功名事业在当时几乎是并驾齐驱的,韩世忠首克金国,黄天荡大战败八千铁骑就打的金兀术哭鼻子,而岳飞威震襄阳六郡,是第一个在野战中打的进军满地找牙的大将。在之后就是两个人一起被免除兵权的日子。
还有一种传言:岳飞的原配妻子是刘氏。刘氏在十六岁的时候嫁给了岳飞,然后与岳飞育有三个孩子。1127年,岳飞当兵,刘氏在家带孩子。后来金兵过来刘氏全家一路避难,在避难过程中刘氏扔下一 家老少自己-一个人跑了。免于战乱的刘氏据说嫁给了韩世忠手下的一个押队。
多年以后刘氏被找到并告知岳飞刘氏的下落,但是岳飞对于刘氏心里有恨,所以态度异常冷淡。韩世忠和岳飞的关系不错,但是韩世忠为人正直,岳飞对于刘氏的冷淡的态度,对于这件事韩世忠将岳飞冠上了弃妻的罪名,并上报了朝廷,后来岳飞解释后事件得以平息。
所以韩世忠岳飞和刘氏就是有着这样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人说韩世忠睡岳飞的妻子,古人的感情史确实也是难以说清的,刘氏与韩世忠的押队结婚了,常年跟着韩世忠,韩世忠作为一个大将其胸怀和人格魅力吸引了刘氏也是情理之中,这期间的感情纠纷也不是我们能分辨清楚的。
之后岳飞遇害,惨死于风波亭,已经退隐的老韩,终究还是按耐不住,气冲冲的找到了秦桧,质问为什么明知岳飞大忠于国还是一定要杀死他?秦桧答道:其谋反事体莫须有。秦桧还有持无恐起码说明了一点:此上意也,是皇帝赵构想让岳飞死。但是韩世忠依然悲愤撂下一句:莫须有何以服天下?但是韩世忠明白岳飞之冤自己再也无能为力,起码高宗皇帝不死就不会翻案。于是老韩回到了临安,从此做起了寓公。
韩世忠晚年经常骑着驴到处闲逛,曾留下一首临江仙:
冬看山林萧疏净,春来地润花浓。少年衰老与山同。世间争名利,富贵与贫穷。
荣贵非干长生药,清闲是不死门风。劝君识取主人公。单方只一味,尽在不言中。
这词里的意境,对着功名利禄和争权夺利也是分外的清醒,或许这也是韩世忠名声不如岳飞的原因,他身上有太多的印记像曹彬。我们中国人似乎更喜欢悲剧性英雄,就像玉珏总要有些缺憾才好,而岳飞的死,岳飞功业的缺憾,都让无数人扼腕,无数人感叹,若是岳武穆没死,又该是什么样的乾坤世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