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性格最好的人是什么样的?
我见过性格最好的人,是我曾经跟着干了十几年的一位小老板。跟着他十年,只见他发过一次火。
这个小老板制作马路边用的绿化砖,植草砖,路边石这些,他刚开始建厂的时候,城市建设,道路建设,大量需要这些材料,当时生产厂家还少,生产出来的产品供不应求。我就在那个时候经别人介绍去了他的厂子里打工。当时效益很好,两台崭新的机器24小时连续工作,四组工人白班夜班不停,人休息机器不停,包吃住,并且下班的工人管酒喝,这是我唯一见到管工人酒喝的老板。生产的时候不准喝酒,伙食也很好,老板人很和气,我几乎就没有见过他生气。
生产很忙,很多车停在厂子外面等着装货,有一个工人操作失误,把升降机升过了头,把变速箱给搞坏了。当时厂里负责的急得直蹦,气急败坏地骂那个工人,那个工人知道是自己大意造成的,也是自责,懊悔不已。机器是从很远的外地买来的,那时这种机器还很少,在当地根本就买不到配件,一台机器白班十个人,夜班十个人,二十个人只能休息,老板得到消息也赶紧赶回厂子,厂长见到老板就自我批评,还抱怨那个工人,老板去看了机器,并且见到肇事的工人,工人很是自责,连连道歉,老板却笑着说:“机器坏了可以修,但是那个料斗掉下来是很危险的,没有伤着你就是万幸啦!以后一定要注意安全啊!“因为干这个活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老板还不敢放工人的假,怕工人跑了等修好机器没有熟练工人更耽误生产,只能发工人平均工资,管吃管住在厂里养着。到处找配件修机器,实在没有办法,让厂家邮寄时间太长,老板开车去厂家拉来的配件,装到机器上调试好,耽误了三天时间。
谁知道那个工人当天又出现失误,犯了同样的错误,又把变速箱搞坏了。厂长还没说呢,那个工人自己就无地自容了,卷行李不要工资了要回家,大家劝也劝不住,老板来了,工人羞愧难当地说:“实在对不起老板,我的失误给你造成这么大的损失,可是我绝对不是故意的,自己的工资不要了,就当是罚款吧,我实在没有脸再接着干下去啦!”老板拉着工人的手,依然笑容满面:“老郭啊,我绝对相信你不是故意的,只要你人没事就好,机器坏了可以修,大不了我再跑一趟。不要说什么罚款,你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家里老婆孩子还等着你的工资养呢,你不要小看我,这点损失还是承担得起的,人不能走,机器修好了继续干,连续出现同样的错误,说明机器设计有问题,你走了换了新人可能还不如你呢!”工人感激得热泪盈眶。老板又开车去厂家拉来了配件,装到机器上,调试的时候,老郭给老板说:“这个起升机的动力太大,又没有限位控制,不小心升高一点,就会把变速箱拉报废了,看这个电机通过四根三角皮带给变速箱提供动力,我想如果我们只用两根皮带,这样万一升过了头,皮带就会打滑,就没有那么大的劲把变速箱给拉报废啦!”大家听了一起研究了一下,感觉可行,就只用两根皮带做了实验,起升机正常工作,特意试了一下升到最高端被挡住,结果皮带开始“吱吱”响的打滑,变速箱安然无恙,以后很多年都这样使用,再没有坏过变速箱。
十几年就没有见这位老板发过火,每次见他都是笑眯眯的,唯一的一次发火,是几个工人让送石屑的司机给找来几十张日本爱情动作片,白天干活,晚上几个工人就用厂里的影碟机电视看,并且还有父子俩一起看,并且研究其中的高难度动作,结果一天深夜,老板来厂子有事,发现几个家伙夜里一点多还在看这些东西,老板很生气,直接给送石屑的司机打电话,让明天赶紧把碟片拿走,以后如果发现再给工人拿这些东西,就不用他送料啦!干一天活,熬夜不休息,这是不想要命啦?老板把几个工人训了一顿,这是唯一的一次。
后来生意不好做,只留下几个工人生产,有一次下雨,厂子里用的四驱车电瓶不太存电了,厂长让我趁着电瓶有电打着火给电瓶充一会电,第二天他来开车去修。下着雨,我穿着拖鞋去把车打着火,本地的工人都回家了,诺大的厂子只有我和老乡,还有这块场地的地主。
老乡不会开车,想学着开车,就坐到副驾驶座上,让我开车教教他。我就上了车,左脚踩离合,挂一档,给老乡讲解着,然后在场地里转了几圈,后来我想上厕所,从厂子的最南边开始加速,向位于厂子最北边的厕所冲去,快到的时候开始松油踩刹车,左脚习惯性地踩离合,脚穿的拖鞋,并且刚才踩水了很滑,右脚用力踩刹车的时候,拖鞋突然滑倒了一边,我愣了一下,车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对着厕所撞了过去,这要撞上去后果不堪设想,千钧一发之际我往左打了一把方向,车贴着厕所西墙,撞击一段矮墙后,冲进厂子北面的稻田地里,厂子地面高,稻田低,车子连飞带往前闯,进入稻田有十几米远,幸好我们俩都挂了安全带,由于我踩了离合,发动机还在“突突”正常的工作,怠速800转左右。很不错。
我们这个厂子是租赁的场地,场地的地主来闲逛看到了事故发生的全过程,急忙跑到矮墙被车撞击的豁口,大声喊我的名字,我赶紧打开车门回答他,地主焦急地问我们有没有受伤,我说没有,想下车稻田里都是泥水也不能下,地主让我们等一会,他开始给他儿子打电话,说小李(我)开车撞到稻田地里了,赶紧来看看怎么帮着把车给弄上来。又给我们老板打电话,说小李(我)开车撞塌矮墙进了稻田地,地主的老年手机开着外音,声音很大,我听得清清楚楚,老板直接问:小李人没有事吧?有没有受伤?地主说人没有事,老板才舒了一口气,说他现在外地,让地主帮着把车弄上了,后续问题等他回来亲自处理。地主和他儿子找来几块木板垫在稻田地上,我和老乡才下车到了厂子地面上,最后用砖垫了两条坡道,用地主儿子的大五轮把车才给拉上来,把人家的稻田地糟蹋了一大片不成样子,车的前保险杠撞坏了,往回拉车的时候,后保险杠被拖车绳拉坏啦,排气筒也被拉掉了,我知道闯了大祸,等着扣工资赔吧!
过了两天,我正在屋里坐着,老板回来了,我有点很惭愧,不好意思。老板进屋看着我直乐,也不说话,我无奈地说:祸是我闯的,修车,照顾地主的人情,赔偿人家的稻田地,你看着去处理吧,花多少钱我出。老板哈哈大笑说:没撞到厕所上就是万幸啊!你们人没事就好。后续问题我来摆平,你挣几个钱还想包赔损失?都算在我身上,以后开车可不能穿拖鞋,太危险!
以后几年,我有时坐老板的车,老板下车办事让我在车上等他,天气热给我开着空调,每次临走的时候总是叮嘱我说:小李啊这是城区,人太多,你没有驾驶证,可不要乱开车,这里出事可就麻烦大啦!一直干到老板厂子最终关门才分别,大约有七八年没有见到这位老板啦!
你见过性格最好的人是什么样的?
我有一位好朋友老杨,原来在某县化肥厂上班,早先的时候,厂里有规定,谁请假要让别人替班,替班的人,厂里给发一张调休票证,将来自己有事的话,可以休息一班,那时的厂里,有些职工家是农村的,农忙时会请假,老杨家在县城,一般比较闲,在节假日的时候,老杨经常给别人替班,手里积攒了一百多张调休票,竟没有使用过,后来,化肥厂制度改革,老杨手里的调休票做废了,老杨没有跟厂里大吵大闹,也没有找替过班的人的麻烦,后来谈起这事,还哈哈大笑,你们说,老杨的性格,好不好呢?老杨当过兵,也是有知识的人,写得一笔好字,对父母他是个孝子,对家庭责任心很强,凡与之打过交道的人,都认为他人不错。我这人性格也好,吃点亏高兴不爱占便宜,虽然老杨年龄比我大不少,我们对脾气,经常有来有往,我种有桃树园,老杨每年来吃几次,吃完了再捎,捎的少我还不愿意,他说多了吃不完,我说你吃不完送给你邻居,有时老杨没时间来,我用纸箱盛满给送过去。我朋友老杨,是我见过性格最好的人!
你见过性格最好的人是什么样的?
近四十年前,我认识了一位文化大革命前毕业的中专生。他毕业后几经周折,最后在一个山区人民公社的信用社当了主任。此人酷爱读书,并且记性极好,又对故事情节的分析有独到之处。常常能和一些社会现象联系在一起,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在他的宿舍兼办公室,有几支很显眼的大木头箱子:基本上是长约五尺,宽约三尺,高约四尺的样子。里面装满了各种中外名著,二十五史(二十四史加清史稿),伤痕文学以及各种回忆录、传记文章。金庸的全套武侠小说……还有很多在市场上不易买到的一些图书——比如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金瓶梅》全本,以及现代稀见史料书系类书籍(如张国焘著《我的回忆》黑皮简装,上下册,以及王明的回忆录等)。林林总总,加上他家里的藏书,至少有成万册,足足占了满满的两间房子。因为他酷爱研究历史人物,我们就叫他老史好了。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放在老史身上,那是最贴切不过了。山区的工作条件艰苦,人们都不想在这里工作。总是干上一两年、两三年,就想办法调走了。走不了的,就开始消极怠工。而老史是从信用社刚刚成立的时候,就在这里工作了。每当信用社有人事变动、上级领导征求他的意见时,他总是表示一切以工作为重,服从上级的安排。从来不因为工作上的荣誉和地位,与上级发生争吵。即使上级的安排在很多人看来是很不合理、甚至有欺负他是老实人的嫌疑时,老史也总是淡淡一笑,一声儿不言语。有人说他装,但更多了解他的人却说,老史根本就不是那种人。有一次,有个智力不太好的人(就是人们常说的半傻子),拿着半张“大团结”(1965版十元币)到信用社柜台上换钱来了。岀纳根据规定,没有给他兑换。双方发生了争吵。这个半傻子虽然智力低下,力气却不小。就拿着砍柴的斧头,要砍劝他的信用社会计和拉架的人。老史也来劝他,他连老史也一块儿骂。众人要报告派出所,让把这小子抓了。老史说不必,我来处理:派人去叫半傻子的父亲,说史主任请他。老史就拉着半傻子的手,邀请他到主任室喝水抽烟。安抚他的情绪。一会儿他父亲来了,老史热情接待,和风细雨地给俩人讲了残币兑换的规定。俩人心服口服,不住点头称是。临走时,老史掏出自己的五块钱,送给了这对贫穷的父子俩。让他们抽空到镇里,买两双布鞋穿。(当时候白塑料底布鞋两块五一双)后来信用社合并了,老史调到了城边上的一个信用社当了副主任。当了二十年的主任,现在却让当副主任?很多人都替老史叫屈,认为不公道。而老史却啥也不说,乐呵呵地上任了。并且在工作中积极支持主任的工作,还经常替年轻人们值班,尤其是过年过节的时候。更让人称道的是值班补助一分不要!是谁名下的归谁。并且年终评优评先时,主动放弃,说自己老了,那些荣誉也没有用了。给年轻人吧,让他们上进才是最好的选择。在我认识他的三十多年中,没有见过老史和任何人吵过架,红过脸。也没有听过他说过任何人的坏话。他的修养和脾气性格,是我见过的人中最好的一个。
你见过性格最好的人是什么样的?
想起我以前的一个女同事。
她是离异的,独自带着一个孩子生活。在常人看来这样的人应该过得很苦,心里有很多抱怨,可是她总是那样,不悲不喜。
经常下午下班前她会去接孩子,然后带到办公室来。那时候银行制度不像现在这么严格,偶尔带孩子领导也不管 。她孩子上幼儿园,特别能闹腾,女同事也只是小声地说一下然后又去忙她的工作。
有一次,女同事遇到了一件麻烦事,那时候单位发工资还是现金,财务把现金和工资条装在信封里,然后各科室的人去领。有一次跟女同事同科室的一个男的突然说半年前有一个月的工资没领,去财务那儿查了,是这个女同事带领的,女同事说“我肯定给你了”,男同事说“你拿出证据”,这能有什么证据啊,财务那儿的签字是女同事代签的,这只能证明钱是女同事领的。
那个男的不依不饶,一直在那得吧,女同事只冷冷的说了一句,“你想怎么样?”然后就走了,不急不躁,云淡风轻,我真的佩服她。
你见过性格最好的人是什么样的?
谢谢邀请:
见过脾气性格最好的人是我妈,我姥姥、,奶奶,从认识他们起没见过他们大吼大叫和谁吵过架,更没有像有些泼妇一样骂街,她们没有文化,不识字,但她们心底善良,有教养,有品德懂礼貌,冫遵重人,有爱心!她们道德修养高,也没打骂过孩孑,肯吃亏!生活中吃了亏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从不满街嚷嚷吃亏了,好象是自认倒霉哪种,对孩子的错都是指导,指教,错了训斥几句也就过去了!过去孩子多,事也多,看到许多家庭对孩子大吵大骂,甚至动手打,和别人吵架骂的特难听!!有些人天天张家长李家短的讲!挑事非,互相找门子,我没见过我的这些长辈有过这么难堪的场面!!!
你见过性格最好的人是什么样的?
从呱呱坠地到成家立业,现在已是奔五的年纪了。性格好的人见过不少,但要说谁的性格最好,我认为是我母亲。
记得小时候家里很穷,每年生产队分给的粮食稻谷很少,大部分都是玉米。父母起早贪黑挣一年的工分,我们家分到的粮食还是不够吃。为了不让我们兄弟姐妹饿着,每次煮饭的时候,母亲都煮一小把米,把米饭放在木甑子中间,旁边蒸着一圈玉米疙瘩饭,最外边蒸着我们从地里和山上挖回来的野菜。舀饭的时候,母亲总是给我们舀一点米饭和一点玉米疙瘩饭拌匀了吃,而她和父亲总是只舀最边上的野菜团吃。
那个时候我还小,不懂事,觉得父母吃的野菜团肯定比我们吃的米饭和玉米疙瘩饭好吃,就嚷嚷着要吃野菜团。母亲就骗我们说小孩子脖子细,咽不下去野菜,别吃了。我不相信,就哭着嚷着要吃野菜。母亲就用筷子夹了点野菜喂给我吃。嚼了几下,那野菜又苦又涩,根本咽不下去,只好吐掉了。我问母亲为什么不吃米饭和玉米疙瘩饭。母亲说野菜团吃了耐饿长力气,她们吃了才好挣工分给我们分粮食吃。
记得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父亲让我和妹妹背着篮子去田里找猪菜回来喂猪。我和妹妹到村口的时候,看到几个小伙伴在那玩游戏,我和妹妹就停下来和他们一起玩。一玩起来就忘记了时间。天快黑的时候,父亲找到了我和妹妹,揪着我的耳朵把我和妹妹带回了家。回到家后,父亲找了一根竹棍开始打我和妹妹。母亲听到哭喊声,赶紧跑了出来,一把抢过父亲手中的棍子丢在一边,把我和妹妹搂在怀里,轻轻用嘴吹着我手臂上的伤痕,心疼的问我疼不疼,我使劲的点了点头。母亲大声地和父亲吵开了。说孩子还小,你下那么重的手,打坏了孩子怎么办?那天晚上,母亲听村里一位老人说野薄荷有消炎止疼的功效,就点着马灯到河边找来一些野薄荷捣碎了敷左我的手臂上,一直用嘴轻轻吹着直到我睡着了。
小学四年级开始,我到离家五公里外的村子去读书。那个时候,村与村之间没有道路,只能走一段田埂,再通过一条草丛生的小道才能到达学校。刚开始那几天,天不亮母亲就起来把饭热好给我吃了,再用饭盒装上一些放进书包让我带到学校作中午饭。等到我吃完就点着马灯送我去上学。把我送到学校又急急赶回来上工挣工分。等到放学再到学校去接我。过了一个月,看着母亲黑黑的眼圈,我就死活不让母亲再接送我了。每天早上吃完母亲的饭,我一个人提着马灯去上学,晚上也一个人小跑着回来。虽然母亲不再接送我读书,但至今我仍清晰记得,每天早上我出门后,母亲都站在门口望着我走远了才返回堂屋。每天晚上我回家,母亲总在村口的小山顶上焦急地等着我。
农村土地包产到户后,家里生活状况慢慢地好起来了。小学毕业那年,我以全乡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县一中。到县一中报到的那天,是母亲送我到学校的。到学校办好入学手续,母亲带我到街上,从头到脚给我买了一身新衣服。晚饭的时候带我在学校附近的小饭馆吃了一顿饭,专门点了一份我最爱吃的油炸排骨,母亲一块都没有吃,全部夹到了我碗里,她只吃了一碗米饭和一点小炒豆腐。临走的时候又塞了10元钱给我,让我在学校里好好读书,想吃啥就买了吃,钱不够她会送到学校给我的。
初中毕业那年,我原本是打算上中专的,想着三年中专毕业国家包分配工作,就可以减轻父母负担了。但母亲不同意,说我成绩很好,一定要上高中考大学,那样才会有出息。实在说服不了母亲,我就上了高中,三年后顺利考上了大学。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妹妹告诉我,母亲一个人在灶房里做饭时,偷偷地哭了。
现在,我们兄弟姐妹四个,除了姐姐远嫁玉溪农村外,三个人都是大学毕业,有固定的工作,有稳定的收入,也都成家立业了。我们的孩子也都是母亲帮我们带大的。看着日渐苍老的父母,我们多次劝说父母到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但母亲总说在城里生活不习惯,还是在农村老家住着舒服。其实我也知道,母亲之所以不同意到城里来和我们一起生活,生活不习惯是一方面,最大的原因是她不想给我们增添负担。用母亲的话说,她在老家种点菜,还能帮补我们一点。
父母一辈子生活在农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在村子里很少和人争吵,和隔壁邻居一直相处得很好。母亲到城里来给我们带孩子的那几年,小区里的人都说母亲是个大好人。母亲回老家后,小区里几个大妈见到我,几次要我把母亲接来住段时间,说她们有点想母亲了。
从我记事起,母亲从没有打过我们兄弟姐妹。每当我们犯了错,母亲都会用一种很朴实易懂的话语和我们讲道理,教我们如何为人处事。正是在善良的母亲的影响和教育下,我们兄妹才走了大山,有了今天的成就。2015年,母亲被县里评为“五好”老人。
父母为把我们兄妹抚养成人,付出了太多的汗水和心血。每次看到满头银发、走路蹒跚已日渐苍老的父母,心中总会油然而生一股愧疚感,亏欠父母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父母为我们所付出的,我们今生难以回报。唯有趁着他们还健在,尽量抽出时间多陪伴他们,少惹他们生气,尽一切可能照顾好他们的生活,让他们能够开开心心安度晚年。
图片:全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