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山西最爱吃各种面食,为什么山西小麦种的特别少?
山西人爱吃面食不假。什么手擀面、猫耳朵、掐疙瘩、拉条、切板板、搓鱼鱼、斜棋棋、抿圪呌、握流流、擦片则、拔孤日……洋洋洒洒,据说是有近百种做法。我自己则至少会做二、三十种。绝大多数的面食,材料是白面。也有用高粱面、玉米面、谷面、荞麦面、莜面等做的。成品颜色不同,口味各异。但是现在都是吃个稀罕。需求量大的,主要还是白面。也就是小麦面。近十几年来,小麦在我们这里已经由改革开放时播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降低到了很少见的程度。究其原因,千条万条。核心的问题还是经济效益太低,种小麦不赚钱。弄不好,还得倒贴。种小麦,至少得浇三水,才能基本满足小麦的中、高产条件。就像我们村里,浇一亩地,一次的水费就得120元以上。浇上三水,360元没有了。一亩地得30斤小麦种子。在市场上买麦种,每斤2.5元都是便宜的了。这样75元又没有了。耕一亩地60元,施化肥、打磷酸二氢钾、拌种药、治蚜虫……怎么也得成百元。就算人工锄草、人工打收。亩开支也达到了近600元啦!能产多少斤小麦?好点儿的,能收六、七百斤;差点儿的,一亩地四、五百斤。连投资都收不回来,何况还有人工呢?种小麦,一亩地至少得投入八到十个工。包括往地里运粪、砍地角(机械耕不到的地方)、播种、锄草、打药、收割、脱粒、晾晒等多项工序。这点儿工都不见得能干好。那不种小麦都种啥了?主要是玉米。在很多地方,因为光凭种地根本就活不了:吃还不至于饿肚子,好赖能吃饱。但是花钱,就捉襟见肘了:老人生病、孩子上学,一家的日常开支,人来礼往:那个不得花钱?因此人们把打工挣钱作为主业,种地就成了捎办了。像种小麦这种得不偿失的农作物,肯定是没人种了——打一天工120元,能买一袋半白面。种麦子误上十个工,把十五袋白面没有了不说,还耽误半年打工。怎么说都是不划算的。因此,小麦在我们这儿成了稀罕东西了。很多村里连个影儿都不见的情况,已经持续了将近二十年了。
朋友们,山西最爱吃各种面食,为什么山西小麦种的特别少?
我是土生土长山西人,说山西人爱吃面我觉得这个也分地方。相对来说在山西最爱吃面的应该是在忻州地区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像晋中长治临汾运城吕梁等地。尤其像我曾经呆过的长治吕梁那里的很多农村老百姓家里每天至少要吃一顿面,米饭吃的比较少有的家里甚至一年都不买一袋大米。运城临汾的话是爱吃馒头,去了他们那边的饭店要主食米饭不一定有,但大部分都有馒头。现对来说山西北边忻州朔州大同等地的人没有山西南边的人爱吃面,北边农村普通老百姓除了面食各种谷物杂粮莜面荞面土豆等吃的也比较多,像大同的黄糕也是好多当地老百姓的日常主食。如果说山西种的小麦少那肯定的,山西小麦种植肯定没有河北河南山东等其他北方省份那么多,但这与山西自身的地形条件耕地面积有很大关系。但相对来说在山西中南部的汾河谷地平原地区等粮食主产区来说,小麦的耕种面积比例还是很大的,像运城临汾等晋南平原地带小麦的种植与河南河北无异主要以冬小麦为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