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轻便高效,技术也很成熟,为何二轮电动车很少用它作动力呢?
锂电池轻便高效,技术也很成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为什么二轮电动车很少用,主要还是价格的问题,锂电池好,当然就贵。
现在的两轮电动车,大部分还是用普通铅酸电池,只有高端的一小部分使用锂电池。价格相差甚远,锂电池比铅酸电池要贵的很多。
铅酸电池这两年,由于禁止添加对环境有污染的重金属元素镉,铅酸电池的寿命大打折扣,而现在电动车是家庭的重要交通工具,几乎天天都要使用,所以铅酸电池一年多就衰减严重,续航大幅度缩水,本来铅酸电池的全循环充电次数也就在300~500次左右,重度使用也就一年多点!
两轮电动车上的小电池寿命短了,就是电动四轮车上的大铅酸电池现在也不行了,我的四轮电动车上用的8V150Ah的免维护电池,2015年
的,一块73斤重,用了接近五年,续航里程掉到只剩30公里左右,想换一组原来的铅酸电池,这一组八块,把旧电池给人家,还要补人家5000多元钱,并且问了前两年换过电池的朋友,反应现在这样的电池,一年续航里程就下降的明显,两年续航就快减一半了,硬撑也超不过三年就还得换。我最后考虑再三,最终我选择自己买锂电池改装了自己的电动四轮车。
锂电池重量轻,能量密度大,常用的有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还有多元锂,钛酸锂等,但是不是太普遍。
制约锂电池普及的障碍就是锂电池价格贵,普通的人们用低价格安装铅酸电池,虽然有寿命短,充电慢,体积大,分量重等各种缺点,但是价格便宜,一组铅酸电池坏了,可以以旧换新,把旧电池给店家,补上二三百块钱,一组新电池就可以给你装上,就可以接着骑了。但是一组原装锂电池没有两千块根本就拿不下来,就是让组装锂电池的给装一组,不要说A级电芯,就是容量不足的次品电芯一组
也要一千多,还要加上锂电保护板,还要配上锂电专用充电器,这都是钱!只有特殊需要的人们才使用锂电池,比如外卖小哥,送快递的,还有就是电动车发烧友,需要高速度,大电流,高电压,很需要体积小,重量轻,这些都是锂电池的强项。
还有锂电池在安全性上面,给人一种很容易爆炸起火的感觉,新闻里也经常看到,很多电动车自燃,一般都是锂电池包出现问题才烧起来的。
三元锂电池相对来说,更容易造成热
失控,当充电器出现异常,保护电路没有工作,大电流,高电压给三元锂电池恶性充电,或是撞击,重压,穿刺造成短路,局部温度超过200℃以上时,三元锂电池就会发生热失控现象,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最后发生爆燃,燃烧速度快,不容易扑灭。但是只要正常使用,三元锂电池还是很安全的,寿命大约全循环充放电1500次左右,是铅酸电池的三倍,并且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大,是铅酸电池的五倍,这就意味着同样的容电量,三元锂电池比铅酸电池轻4/5,体积也要小的多。
磷酸铁锂电池相对于三元锂电池要安
全的多,磷酸铁锂要达到600℃时,才能造成热失控,安全性能要比三元锂电池高的多,所以客运大巴一般都有磷酸铁锂。不过磷酸铁锂的能量密度只是铅酸电池的三倍,同样的容电量,磷酸铁锂要比三元锂电池重,体积大,所以一般受体积限制的小家电,使用的都是三元锂电池,就是因为三元锂电池体积小,重量轻,能量密度大。磷酸铁锂可以全循环充放电2000次以上,大约是铅酸电池的四倍,还是很理想的。
我改装自己的电动四轮车,就是用的磷酸铁锂电池,和原来的铅酸电池组一样的容电量,重量轻了400斤,由于电动四轮车的总重量变轻了,续航里程也会多出几十里。但是就是有点贵,我买的库存电芯,容电量衰减不到1/10,还是上家什么都买全了,结果不是太懂,改装失败,低价转手给我的,还花了我接近三千元。如果按照A级品电芯,一元一瓦时的报价,我这一套要一万块左右!
所以虽然锂电池放电电流大,输出功率强,可以大电流充电,寿命长,可是价格太贵,才普及不了。
锂电池轻便高效,技术也很成熟,为何二轮电动车很少用它作动力呢?
「电池成本」是拖慢电动自行车与电摩转型的核心因素-但问题即将解决
- 内容概述:铅酸电瓶与锂电池的综合性能差异,新能源车“定义”差异的原因,转型的电池类型预测。
【铅酸电瓶】是电动自行车与电摩使用的「动力电池」主要选项,为什么不选择更先进的锂电池呢?似乎频繁更换过电瓶的用户都会关心这一问题,然而却很少有足够客观的答案。
因为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似乎走回带有些“情绪”或“偏见”,其中为什么电瓶车不属于新能源机动车型备受关注,殊不知问题就出在化学电源的类型-【电瓶】之上。
综合性能-差异1:铅酸电瓶是各类型动力电池中最差的选项,原因为特殊的化学发电方式严重影响使用寿命。电瓶的结构非常简单,一般由六组单元格组成,其中贮存的是硫酸溶液(电解液),铅与二氧化铅的正负极浸泡在电解液中。
充电的原因是利用电网220V电流催化反应,正极通电后会通过溶液传递到负极;随即负极硫酸铅会被还原为「硫酸-铅与二氧化铅」,充电的目的是让电解液的硫酸浓度提升。
「放电过程」则是激活电解液与正负极的活性物质进行反应,说白了就是利用溶液中的带电硫酸与铅反应生成全新化合物“硫酸铅”。在电解液中硫酸浓度降低到阈值后,概念就是所谓的亏电了。
然而在放电过程中形成的硫酸铅结晶体会有一部分硬度过高,在充电时逆向反应无法使其有效的还原;结果则是电解液浓度越来越低,极板因结晶体而硫化破坏活性物质与降低反应效率。在电瓶每一次充电时都会形成这种现象,这就像燃油汽车总会出现发动机积碳一样,只是后者具备修复的价值而前者没有,因为点评的制造成本很低。
2:各类型锂电池同样存在类似电瓶性能衰减的问题,因为充放电也都是化学反应。但是物质与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使用寿命会很大差异,比如「NCM·镍钴锰三元锂电池」的耐用性就很好,在反应过程中锂离子与活性物质的衰减速度很慢,电解液的变化自然也非常慢。
这种锂电池的使用寿命大约为1000次完整充放电-容量仅下降20%左右,然而铅酸电瓶完整充放350次左右就会接近报废标准了。不过这种电池确实不具备应用于电动自行车和电摩的条件,因为制造成本仍旧高大「1.5k·1kwh(度)」左右,对于价格需要足够低的两轮代步车而言确实高了,不过并不是没有替代类型。(第三节说明)
定义差异-原因- 电动汽车定义为新能源汽车,同样使用电驱系统的两轮车却没有这种定义,原因是因为这种车辆的价格低吗?
也许大多数电摩用户都会这么理解,但是这种评价完全没有科学道理。真正决定两轮车尚未定义为新能源的原因,实际为电瓶不具备【梯次利用】价值。电动汽车使用的各类型锂电池,其特点是在汽车上使用十年左右之后仍然有不错的工况,虽然作为驱动电池已经有些不合格,但作为储能电池使用是没有问题的。(下图为梯次利用概念与流程)
新能源发电(清洁电能)增长的速度缓慢,原因正在于储能电站的容量过小,24小时恒定发电的夜间电能无法得到有效利用。为了不让弃电的数据过于夸张,结果则不得不降低发电能力。
不过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的增长,车辆淘汰的电池组在经过分拣测试重组后,绝大多数电池会进入储能电站实现扩容。而且使用年限普遍在30/50年区间,也就是说电动汽车的淘汰电池为清洁发电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甚至可以说是“源动力”,所以也才有资格定义为新能源车。
重点:铅酸电瓶被车辆淘汰后就真的报废了,问题是全新的铅酸电瓶也无法胜任「储能·任务」。因为每年就有三百多天,高频率的充放发送电则会快速的让电瓶报废,这与“充放次数-报废标准”以五位数计算的锂电池相比自然是会被淘汰的。
而铅酸电瓶报废后还可以重新提炼铅元素,只是因技术简单且配套硬件的成本低;所以很多小作坊都会自行炼化铅,结果一度造成较为严重水与土壤的铅污染。但是这种从生产制造到销售维修的技术(从业)要求都很低的车辆,想要像汽车一样用《溯源平台》严格管理电池并不现实,所以最终只能全面弃用电瓶,而改为相同的锂电池-哪种电池能够替代呢?
磷酸铁锂-首选电动自行车与电摩必须具备的特点为「价格足够低」,因为这是普通人们最需要的代步工具。电瓶的缺点如此之多但还是能被接受,原因正是因为便宜;所以想要替代电瓶的电池也要足够便宜,磷酸铁锂正符合这一标准。
近期小范围做过统计:各类使用锂电池的电动车价格大致如下。
- 折叠车辆1.5/2.0k
- 轻便电摩2.5/3.5k
- 标准电摩3.5/5.0k
似乎这些车辆的价格并不高,要知道早几年的“电瓶-电摩”也是要两三千元的。那么在价格相当的前提下,这些小车的续航能力普遍有几十公里的提升,用户应当如何选择呢?
现阶段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锂电池电动车价格相当于早期的电摩,使用铅酸电瓶的同级车辆价格因续航里程低而不断下探;于是才出现锂电池的成本可能更高的错觉,其实只是落后产品在即将淘汰之前不得不进行价格调整而已。而且可以预测的是后期的锂电车价格也会持续走低,为什么呢?
LFP·磷酸铁锂电池的制造成本很低,很多圆柱形或者方形锂电池的价格可以低至【300¥·1度】左右。现阶段的价格高只是因为供应商面对车企主要是汽车领域,而汽车还在主要使用镍钴锰电池;结果造成铁电池的产销量都不够理想,想要走“薄利多销”的模式还有些难度。
然而新标准电动自行车与电摩对车辆轻量化的要求很高,笨重且能量密度很低的电瓶必然要被淘汰;能胜任的只有锂电池,价格标准符合用户需求的又只有铁电池,所以这片蓝海已经被众多供应商关注了。随即而来的则会是电池价格的不断下探,车辆也会也会越来越便宜了。
知识点:磷酸铁锂电池的使用寿命是NCM很多倍,是铅酸电瓶的几十倍之高。同时「26号铁元素」是宇宙中最稳定的物质,以此为基础制造的复合材料极板的稳定性也会非常之高;优秀的铁电池不仅面对炉温和过程都能保证安全,即使是短路也很少有起火的情况出现。
所以这种电池也是最安全的类型,未来一旦做到“低成本+稳定耐用”,电动车则会全面转型锂电阵营,此类车辆也就是标准的【新能源两轮机动车】了。
编辑:天和Auto
内容:原创发布
欢迎留言讨论,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锂电池轻便高效,技术也很成熟,为何二轮电动车很少用它作动力呢?
现在的铅酸伤透了消费者的心,也把修车师傅弄到吐血,普通电池也就一年多一点点,所谓的高端系列也好不到哪去。电动车跑不远,电池不耐用,我们修理工就是受气包,顾客的气都撒到我们头上,被叼杠是家常便饭,好无奈啊。
正因为铅酸电池不行,打探锂电的消费者越来越多,事实也证明用锂电的人开始多了。不过很多都还是被锂电的价格吓跑,一下子花千把块钱还真舍不得。一般有特殊需求的,不差钱的,都有很多换了锂电,如买卖小哥。单有好多选择租赁的形式,因为单买确实还是很贵。所以说,不是锂电用的少,主要价格还不够亲民。
另外“锂电技术很成熟”,这个我不是很懂,但锂电的组装成品安全隐患比较大,发起火来一发不可收拾,很多人就怕这一点。如何让锂电更加安全,这个是值得探讨的。铅酸对于使用环境,使用人群的适应性比较好,可以很放心
目前很多市场上搞锂电组装的资质高低不一,组装技术参差不齐,有很多都是一边组一边摸索,有的甚至是没有资质,没有保险的私人作坊,这种劣质电池流向市场危害是很大的。
只要做到锂电价格亲民,安全防护做得够好,市场终端规范化,我敢肯定会有更多的消费者用上锂电。
锂电池轻便高效,技术也很成熟,为何二轮电动车很少用它作动力呢?
我经营锂电池多年,给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电动2轮,为什么会选用铅酸电池呢?原因很简单,铅酸电池动力强劲成本比较低。电动车一般用于上班代步。这种性价比高的产品是非常符合消费者购买的。市场需求量巨大。
那为什么电动两轮不用锂电池呢?锂电池并不是楼主所说的那样。高效技术,成熟这种说法是。很片面的。如果非要说高效的话。我只感觉它的重量是个优势。性能这些并算不上什么高效。真正高效的锂电池一般都不会用在电动两轮车上。因为成本实在是太高了,高的一般消费者根本就接受不了。举个例子吧。真正高效的锂电池在48V10安左右。售价就高达1500左右。而市面上的锂电池10左右的。售价几乎都在700块左右。这种700块左右的电池。虽然也是锂电池。但是他们的性能并不比铅酸好多少。反而价格却比铅酸的贵很多。除了价格之外。就说使用寿命吧。一般也只能用两年左右。就是一年出问题的也非常的多。我个人的理解是。许多厂商利用锂电高效的概念。却生产出一些性能一般的产品。而且价格比铅酸高很多。简单来说就是实用性不强,这就是锂电池普及不了的原因。
锂电池轻便高效,技术也很成熟,为何二轮电动车很少用它作动力呢?
新国标实施后,对电动车的整车重量有了严格的要求,整车重量要求小于55KG,所以锂电池开始并的受欢迎,很多电动车品牌都开始推出锂电池款的车型。很多品牌甚至也打出了新国标首选锂电的口号。
为什么在过去大家更多的愿意选择铅酸电池,而不是轻便高效的锂电池呢?
原因一:成本问题
一组同型号的锂电池和铅酸电池,价格大概是差3倍,换组铅酸电池300元,换锂电就需要近1000元,就这点就能吓走很多客户,而且同样的锂电池用完报废之后就真的报废了,而铅酸电池目前还有很大的回收价值,一组旧的铅酸电池能卖上百元。大家选择电动车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便宜,所以价格的因素是很敏感的。
原因二:稳定性
铅酸电池即使变形成“大胖子”,也不会有爆炸等危险,最多只是电池报废。
但很多人一提到锂电池就担心爆炸,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的确是有一些锂电池爆炸的事故,但是这只是小概率事件,“电池爆炸”案例其实并非电池爆炸,而是控制器或者电气系统发生短路或者故障引发电容爆炸,锂电池设计有安全阀,不仅可以释放内部过大压力,还会物理断开电池与外界的电路连接,相当于将该电芯物理隔断,以保证电池包其它电芯的安全。
目前,锂电池最大的问题还是价格问题,只要锂电池的价格能够做到更加亲民,那么选择锂电的人会越来越多,当然安全性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锂电池轻便高效,技术也很成熟,为何二轮电动车很少用它作动力呢?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下面简单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及观点。
市面大多数两轮电动车都是装的铅酸蓄电池,铅酸蓄电池成本低,性价比高,因为这种电池能充电,可以反复使用,至于二轮电动车不用锂电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成本问题
锂电池中最为代表的是“三元锂”电池,这类电池广泛运用在纯电动汽车身上,其优点就能量密度高、寿命长、适应性强,但成本也较高,二轮电动车如果搭载锂电池成本就会上升,售价也会提高,这是消费者所不能接受的,另外用锂电池虽然能提高续航里程吗,但二轮电动车本就是短途的代步工具,一味的追求续航里程没有太大的意义。
2.安全问题
锂电池能量密度高换来的代价就是稳定性欠缺,所以必要要结合完善的电池管理系统及封装技术才行,而铅酸电池相对简单的多,虽然密度低,体积大但我成本低,足矣满足短途出行,并且也不用过多的在电池管理系统上花钱,所以大多数二轮电池车都是铅酸电池。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了,热爱大自然,热爱新能源,威马汽车车友会,分享驾驶技巧、分享新能源汽车维保知识,为您解决选车、用车烦恼,欢迎威马汽车及其他新能源汽车品牌车主关注我们!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