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农村人为什么爱捕麻雀?麻雀有什么作用?

过去农村山野里的麻雀很多,小孩子们都爱捕麻雀,因为麻雀除了偷食庄稼,还有好多别的作用。

提起麻雀,农民们自然而然会想到麻雀有很多令人讨厌的地方。农民们种的谷子、高粱、小麦,都会遭麻雀偷食,人类跟麻雀简直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人一去它就飞走,人一走,它又飞回庄稼地里,跟你打游击战,弄得农民们牙根痒痒也是无可奈何。不管麻雀有多让人讨厌,2000年之后,麻雀却成了保护动物,不可以随便捕杀,再捕杀麻雀属于违法了。虽然它有时会祸害农民的粮食,但过去捕杀厉害,如今麻雀数量已经锐减,为了维持生态平衡,出台法律对其进行了保护。

冬天里,有雪的日子,我总会记起鲁迅的《故乡》里面的少年闰土:雪下大了,扫出一块空地,用短棒支起竹匾,撒下几粒谷子,等待麻雀来吃……这个画面经常会出现在我的眼前,于是我也就没有那么讨厌麻雀。

现在麻雀属于保护动物,不允许随意捕猎,但是追溯到上个世纪,那时候麻雀不属于保护动物,麻雀对于很多农家孩子来说,可是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似乎那时候的冬天要比现在冷很多,再加上家里都穷,农村孩子连双棉鞋都没有,都穿着草编织的鞋子上学,一个个不光手脚都是冻疮,就连脸上也是冻疮,而且有的孩子冻疮特别厉害。看着孩子的手脚和脸都冻烂了,父母很心疼,但那时候别说没有什么冻疮药,就算有也没钱买。不知道是怎么得了个方子,说麻雀脑子治冻疮非常好,所以一时间麻雀就成了治疗冻疮的首选。把刚打死的麻雀脑子敷在冻疮处,用不了几天冻疮就会痊愈。剩下的麻雀肉还可以用来包馄饨或者烤着吃改善生活。

现在很少看见有人生冻疮,当然,即使有冻疮,也不再会有人用麻雀脑子治疗冻疮,因为早已没人穷得买不起冻疮药了。

过去农村人为什么爱捕麻雀?麻雀有什么作用?

过去农村到处都是麻雀,特别是队里的粮仓,简直就是麻雀们的乐园,整天是这一群那一群,叽叽喳喳!曾经被纳入“四害”加以围捕,一时间大人小孩全部加入抓麻雀的大军,油炸麻雀也确实是相当美味!

本人虽然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但是我小时候农村的麻雀一样很多,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晚上拿着气枪在屋子后面的竹林里,拿手电照,对着麻雀的白肚皮就是一枪,转悠一两个小时能打几十只,第二天就是油炸麻雀肉.....

现在离开家乡二十多年了,城市里也再见不到一群群的麻雀了,偶尔想起,感觉这个小鸟还是挺可爱的,甚至有点想念它们呢,当然,不会再去为了吃它们而捕猎,现在的菜市场啥没有哇!而麻雀这种从来不被驯服,自由自在的小精灵,本应是我们的朋友,而不是我们的食物!

过去农村人为什么爱捕麻雀?麻雀有什么作用?

伤五谷,害庄稼!炸成酒餚笑哈哈!

过去农村人为什么爱捕麻雀?麻雀有什么作用?

过去在农村,捕捉麻雀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这是除四害运动中点了名的东西。当年全民出动,几乎把麻雀捕捉到快要绝种的程度。但后来发现,它除了在高粱、谷子等成熟的时候糟害庄稼外,其他的大多数时间里都是吃草籽或害虫。总的来说是功大于过的——少了它,害虫的数量大增。造成的损失比有麻雀时还大得多。因此就把它从四害名单中除掉了。2,麻雀虽小,那也是块肉啊!在物资匮乏、缺少油水的年代,用弹弓甚至是土枪打麻雀,用筛子扣麻雀,找到麻雀窝用铁丝弯成勾子掏麻雀……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吃点儿肉,改善一下伙食。增加点儿额外的油水。因此人们把投机取巧和掏麻雀吃联系到一块儿,形象地称之为“掏雀儿”;而把弄巧成拙、偷鸡不成蚀把米的行为,说成是“掏雀儿掏出蛇来了”。3,麻雀的脑子叫“雀脑”,是一味中药。名贵的“龟龄集”中就有它的成份。因此以前在秋末冬初,庄稼收了没事干了之后,人们张网捕捉麻雀,卖到中药厂。换点儿钱补贴家用。小孩子们掏麻雀,除了满足口腹之欲,还会养麻雀的幼鸟玩。大家都知道,老麻雀气性大,被抓到后失去了自由,宁肯饿死也不吃不喝。所以养不活。但如果掏到了麻雀的幼鸟,就说不定能养活了,并且能养家了。这就要看你掏到发育到什么程度的鸟儿了:刚孵出来不久的麻雀幼鸟,全身红朴朴的,仅有一点儿白色的绒毛。我们叫它“红朴溜溜的雀儿儿”,是根本就养不活的;再过几天的麻雀幼鸟,眼晴就睁开了,翅膀上的羽毛也长出来了,而尾巴上的羽毛还没有长成模样,才露出个头。这种麻雀幼鸟,我们叫它“小全毛”。偶尔能有养活了的;而快出窝学飞的麻雀幼鸟,身体长得和成鸟略小点儿,翅膀、尾羽都快长成了,只是不会飞。我们叫它“大全毛”。每天喂点儿泡水的小米,或从蔬菜上捉来的绿虫子,就多数能养活了。它也恋家,认主人。有人不想费心喂,就做个笼子,缝儿留的大点儿。把小麻雀关进去挂在窗外空旷的地方。老麻雀就会闻声而来,天天喂食。直到小麻雀长全羽毛,就很少来了。但这样的小麻雀不恋人,并且很快就气死了。现在的麻雀成了保护动物了。年年糟害我的谷子,今年又吃了至少500斤。最后没办法,买了山东产的太阳能驱鸟器,效果还不赖。

过去农村人为什么爱捕麻雀?麻雀有什么作用?

过去农村人为什么爱捕麻雀?麻雀有什么作用?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话谁都知道对吧,那么短小的都是精品,这话也知道对吧。所以小麻雀是鸟类中营养比较丰富,具有一定药用价值的动物。

在动物界里,麻雀有一个很响亮的美称,说它是动物小人参,没想到吧? 这种身材娇小,喜欢偷吃农民庄稼的小东西竟然会是营养丰富的动物。

这种既吃五谷杂粮,又吃各种虫子的小小鸟,它的肉虽然不多,但肉质却是鲜美的, 而且还是低脂肪高蛋白的 具有营养价值的肉类。

具有关人员考证: 每100 g麻雀肉含蛋白质21、88 g、脂肪9、57 g、磷281、2 mg、钙253、6 mg、铁10、71 mg、无机盐。其中含有蛋白质,脂肪,胆固醇、碳水化合物、钙、锌,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还含有维生素B1、B2。

最初农民喜欢抓麻雀时,并不是冲着它是动物小人参抓的,只是单纯的因为麻雀成灾,吃小麦,偷庄稼,防不胜防的农民治好想办法抓它们,抓来后觉得扔了可惜,就脱了皮吃肉,结果一吃,肉特别鲜美,于是才引发更多人抓麻雀。

会抓麻雀的农民,也非常会收拾麻雀,据说是从哪里拽着皮毛一脱,整张皮毛都下来了,剩下的麻雀肉大多是被拿来油炸了,在当初没有肉的年代里,麻雀就是农民的大餐了。

记闺蜜家里有麻雀肉,我们几个在她家里玩时,玩饿了,闺蜜会拿给我们每人一个或者两个炸熟的小麻雀,当时吃的那个香啊,简直就是天下第一美味了。

如今麻雀摇身一变,从老家贼变成了国家保护动物,没有人再去抓它们了,即使抓来了,恐怕也没有人爱收拾它,不如买别的肉吃痛快。

过去农村人为什么爱捕麻雀?麻雀有什么作用?

一提麻雀我就想起小时候,那时候有很多的麻雀,整天在地里在枝头叽叽喳喳。人们怕它吃了稻谷,就做了一个个稻草人放到了地里,戴上帽子,穿上衣服做得惟妙惟肖,在风里来回摆动,麻雀一看到就吓的一哄而散。

那时候的冬天雪好像下得特别大,下雪天我们孩子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抓麻雀。在院子里放一个笸箩,下面撑着一个棍子上面绑上细长绳,抓一把稻谷洒在笸箩下面。绳子一直延伸到屋里,我们静静爬在屋里,不敢出一点声音,看着麻雀叽叽喳喳试探着去吃笸箩下面的稻谷,等等再等等,等它多叫几个朋友,等它走到笸箩中间,猛地一拉就扣在里面了。

一筐可以扣好几个,最后的结果当然是被我们烤了下肚了 。满嘴黑漆漆的牙齿都黑了,但是那味道好香啊至今回味!现在的都用油炸那时候是不舍得用油炸的,生活比较贫困,好像现在麻雀都很少了。

小时候没有暖气,只用煤炉子,特别是学校都不太舍得烧。手上很容易起冻疮,我妈妈就会用麻雀脑做冻疮膏。

现在生活这么好出门坐车,动车,公交,自己开车,穿着羽绒服,冬天家里都恨不得穿短袖过冬了,根本不会有冻疮,也就用不到冻疮膏了,即使想用药店也有药物的冻疮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