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王夫人为何豪甩100两银子?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王夫人出手大方,直接给了刘姥姥100两银子。这对于像刘姥姥这样以种地为生的小户人家来讲,无疑是一笔大钱。
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本来就是奔着王夫人认亲来的,毕竟亲戚关系也是跟王夫人父亲那辈开始论的。王夫人没给见面,打发内侄女王熙凤去见的。王熙凤碍着面子,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把刘姥姥打发走了。
那么第二次为何刘姥姥进荣国府,王夫人不仅亲自见了刘姥姥,而且还很豪爽的给了刘姥姥100两银子呢?这前后简直是判若两人,王夫人这次为何如此大方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
1、刘姥姥有大智慧,会来事,第一次进荣国府,没给王夫人找麻烦,王夫人心里有愧。
刘姥姥是一个有大智慧的农村老太太,70多岁的人,见多识广,知道进退以及如何与人相处,再加上她心胸开阔大度,心底善良,说话办事讨巧,没有给王夫人丢脸,王夫人心里有亏欠。
第一次进荣国府,刘姥姥本来是劝他的女婿狗儿到荣国府找王夫人认亲帮忙的,狗儿觉得脸上挂不住,就怂恿刘姥姥带着他的儿子板儿去。刘姥姥对他女婿这样说话心里很失望。一个大老爷们,家里有事不去抛头露面,让她一个老婆子到荣国府去哀求,多丢人啊。但是没办法啊,为了女儿和外孙子能过上点好日子,她这个老脸又能值几个钱呢?
于是,刘姥姥只好厚着脸皮到荣国府找王夫人来打“打秋风”。还不错,仗着狗儿跟周瑞有点关系,周瑞家的女人为了显摆自己在荣国府的地位,乍着胆带刘姥姥去拜见王夫人的侄女王熙凤。
王熙凤架子大,明明看见刘姥姥给她下跪,她也装看不见,满脸的鄙视。最后,王熙凤碍着面子给了刘姥姥20两银子和一吊钱,把她打发走了。
刘姥姥她是个明白人,心里其实很是臊的慌。还好有20两银子,她也算是有很大收获,于是,千恩万谢的走了!刘姥姥见好就收,没有再去麻烦王夫人,王夫人觉得刘姥姥有点眼力价,会办事,心里很是很满意的。
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我估计还是狗儿逼的。因为第一次刘姥姥去荣国府就要了20两银子,再去的话,肯定还会有。这个狗儿真不是个东西,跟狗一样!俗话说,狗眼看人低!第一次刘姥姥过去,路也探好了,第二次再去应该是你这个狗儿过去谢恩才对!可见狗儿不是什么好玩意,怪不得祖上的家产全让他给白光。
第二次刘姥姥可不是空手,带着头茬的新鲜瓜果土特产孝敬贾母、王夫人和王熙凤的。这次刘姥姥来是心存感激而来的,毕竟去年冬天来,给的20多两银子,让他们家熬过来了。不说救了一家老小的命,那也是帮了大忙,所以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就是抱着感恩的心来的,没有了第一次“打秋风”的卑微。
荣国府这边元春刚省过亲,大观园也盖好了,整个荣国府处于欣欣向荣的喜庆日子里,所以王夫人对刘姥姥的第二次到来,没有了第一次那么反感。
2、刘姥姥乖巧,讨贾母欢心,王夫人是亲戚,自然脸上有光。
刘姥姥有了第一次经验,二进荣国府明显的游刃有余多了。无论是说话还是办事,都是说话得体,做事滴水不漏。
比如,按照王熙凤等人的安排,她知道这次的任务就是哄贾母开心,所以无论是讲故事,还是喝酒做事,做的都很到位。
特别是她讲了一段故事,暗合了贾母和王夫人之意,王夫人特别开心。
故事是这样:说有一户人家,老太太吃斋念佛,好善乐施。但是几代单传,本来有一个儿子和孙子,不料孙子十七八岁死了。一家人伤心不已。后来有神灵给老太太托梦,说本来你们家要绝后的,看到你这么虔诚,就送你一个孙子。果不其然,老太太又有了一个孙子,长的粉嫩可爱,如今也十好几岁啦。可见神灵还是有的。
这段故事包含两个意思。一是映射贾母的佛心,善心好报。二是暗喻王夫人有个大儿子叫贾珠,也是年纪轻轻就死了,撇下李纨孤儿寡母。后来老二贾宝玉出生,王夫人才算又有了后人。刘姥姥的故事一石二鸟,用心良苦啊。看到刘姥姥这么会说话,王夫人能不喜欢吗?
3、刘姥姥为王熙凤做了一件大好事,王夫人心里高兴。
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内侄女,是贾府的大管家,掌握着经济命脉!王夫人依仗和利用王熙凤的地方多,王熙凤能对自己忠心耿耿,那么整个贾府就跟归她王夫人管理是一个道理。
王熙凤因为女儿从小体弱多病,又生在阴历七月七而烦心,就请刘姥姥给起个名字。刘姥姥见多识广,就建议王熙凤干脆以毒攻毒,给孩子起名叫“巧姐”。凤姐大喜,对刘姥姥很是感激。这也解决了王熙凤的一个心头病。
4、王夫人用100银子告诉刘姥姥,就此打住,以后别再来。
穷亲戚毕竟是穷亲戚。门不当户不对的,以后还是少来往。王夫人不喜欢刘姥姥有事没事就跑来麻烦自己。刘姥姥逗贾母、王熙凤等人开心,目的也算达到了,再来也属于画蛇添足、狗尾续貂,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无论是刘姥姥讲的故事,还是喝酒、做事等,已然江郎才尽,再来的话似乎也没有可利用的价值。
而且,大家都拿刘姥姥逗闷子,打心眼里是瞧不起刘姥姥的。再怎么说,刘姥姥毕竟跟他们王家攀亲带故,拿刘姥姥当小丑,当猴耍,就跟拿他们王家出丑一样!王夫人为了哄贾母开心,只能强颜欢笑,心里肯定不高兴!再穷的亲戚那也是亲戚,刘姥姥被荣国府的人当猴耍着玩,换了谁,心里也不会舒服。
所以,王夫人干脆一次性多给刘姥姥点银子,让狗儿家置买点地产家业,能过上好日子就不会再麻烦他们王家了。同时也显得自己出手大方,有面子,打发她走得了。
要知道,刘姥姥这次进荣国府,只是带了一些新鲜瓜果土特产,就换了很多银两和一大车的绫罗绸缎等赏赐之物,可以说是满载而归!刘姥姥心里明镜似的,这一次就够啦,再来无益!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那时候贾母已亡,家里已经破败不堪。她再来是报恩的,目的更不一样。
5、王夫人用100两银子,也是作者曹雪芹刻意安排。
为何单单是100银子,而不是99两或者101两银子?这里其实蕴含着曹雪芹的苦心安排。
首先,这是王夫人出手大方。对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表现百分百满意。
其次,也是变相的告诉刘姥姥,以后别来了。都满意百分百了,还来干嘛?
第三,曹雪芹也想用此来暗喻荣国府从此一了百了,从一个满分(100)开始走向下坡路。表面的鲜亮无比的荣国府,其实已经是盛极而衰,只不过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罢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王夫人为何豪甩100两银子?
刘姥姥首次求助荣府,冲的就是王夫人,但两次荣府之行,可以看出,上上下下最不待見刘姥姥的正是王夫人。她早年眼中那个“怜贫恤老,斋僧敬道”的二姑太太早已被异化为冷酷、虚伪的假善人。
刘娃姥第一次来,她不見,理由是“今日不得闲”。周瑞家的送走刘姥姥后向王夫人回事,发现她正与其妹薛姨妈“正长篇大套地说些家务人情等话”,并非什么正经事。“不得闲”是借口,不想见、不屑見才是根本原因。
第二次进荣府,刘姥姥是感恩,完全没有打秋风的企图,她首先坦陈“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夸耀收成好显然不是求助的说辞。真心实意地扛了两袋新鲜疏菜瓜果,而且都是“尖儿”,可见其心诚。
王夫人所赠100两银子意图很明显,“或者做个小买卖,或是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投亲靠友的。”最后一句是重点:别再来了。这里王夫人对刘姥姥的嫌弃一目了然。刘姥姥是一贫穷的乡下老妪,是社会最底层人物,她虽凭机智或靠作践自己给府里主子、奴婢带来快乐,可刘姥姥与王夫人等贵族仍是不相融的两个阶层,后者从骨子里瞧不起下层民众,这是阶级分野,是客观存在。而刘姥姥进贾府的由头便是王夫人,所以王夫人也自觉有责任永远打发了这个乡下老妪。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王夫人为何豪甩100两银子?
刘姥姥是一个很有生活智慧的老人家,因为家中艰难她第一次厚着脸皮到贾府去求助王夫人,后来得到了王熙凤赠银二十两解决了一家的生计问题。第二年有了收成她就带着头茬的新鲜瓜果送去贾府,以表达感谢之情。
刘姥姥的知恩图报也让她收获了好运,她这一次得贾母看重在贾家玩了几天,她也收获了贾家人喜欢和尊重,还跟王熙凤成了很好的朋友,她走的时候得到了一大车的礼物,王夫人还豪掷了100两银子给她。大家送的东西都有定数,为什么王夫人要给那么多钱呢?
第一,刘姥姥是王家的亲戚,王夫人自然要用重金来凸显自己的大方刘姥姥虽是贾母留下的客人,但她终究还是王夫人的亲戚。当初王夫人都没心思见她,可是如今贾母看重刘姥姥,那么王夫人自然也要认证刘姥姥王家亲戚的身份。既然刘姥姥是王夫人的亲戚,那么众人都送了很多礼物,王夫人自然不能够比别人少。
王熙凤和贾母分别送了各色吃食、衣物、药材等,王熙凤还单独给了八两银子,宝玉给了妙玉的杯子,平儿和鸳鸯都各有礼物相赠,大家都给了东西,那么王夫人自然不能落于人后,所以豪掷100两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王夫人觉得刘姥姥上门打秋风太丢脸,希望她可以用这100两自谋生计刘姥姥到贾府最开始的目的并不是探访亲友,而是为了打秋风,虽然这一层目的被贾母等人淡化可是依旧存在着。王夫人作为刘姥姥的正经亲戚,刘姥姥第一次的作为对她而言还是很打脸的,所以王夫人会给刘姥姥100两银子。
这一包是八两银子.这都是我们奶奶给的。这两包每包里头五十两,共是一百两,是太太给的叫你拿去或者作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王夫人说这话的意思也很明了,希望刘姥姥以后可以通过这笔钱自谋生计,不要再求亲靠友,也暗示着不要再到贾府打秋风。不过也不用把王夫人想的那么坏,她给的这100两确实也能够帮助到刘姥姥。
第三,王夫人对刘姥姥给大家带来的欢乐表示感谢刘姥姥这一次到大观园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欢乐,她给众人讲的故事很有趣,她配合王熙凤和鸳鸯的捣鼓很精彩,她卖力的表演很辛苦,这不仅要自身的大气,也要足够有天赋,恰到好处不贬低了自己也不会不生动。所以王夫人给刘姥姥这么多钱也有感谢的意思。
作者:酒馆说戏人,欢迎关注:小说红楼,一起找寻红楼梦中的精彩!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王夫人为何豪甩100两银子?
刘姥姥的女婿王狗儿祖上与王夫人祖上结过干宗,虽然说年代久远,但是刘姥姥们哪次来,王夫人们也没有让他们空着手回去。
刘姥姥带着板儿第一次进荣国府时,尽管连王夫人的内侄女王熙凤都没有听说过这门子亲戚,王夫人还是让周瑞家的带话裁量者给。
刘姥姥与板儿在王熙凤屋里暴搓一顿早餐,并得到二十两银子外加一吊钱的赞助。虽然说这在贾府根本就不是个事儿,但却帮刘姥姥全家渡过了难关。
尝过甜头且天生就有些见使的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打着送些头茬新鲜瓜果约旗号,真正目的明眼人一看便知,也是刘姥姥运气好,王熙凤一听便感觉刘姥姥有良心,想留她住一晚,贾母更想找个同自己年龄相仿的人唠唠嗑。
我认为刘姥姥表面上看是一番的云山雾罩,其实来之前一定是做好了功课的。例如:某某失子之后,吃斋念佛,感动上天又得一子等,这是往贾母王夫人的心坎上说呀。
刘姥姥其他的一系列夸张表演,惹的以贾母为首的贾府人员阵阵欢笑,有人分析这使得王夫人心里不爽,我不这么认为,毕竟贾母是王夫人的直接上司,自己的亲戚让自己的上司如此开心,王夫人有什么不爽的呢?况且在此之前,金钏儿跳井,宝玉挨板子,袭人的大道理(告发了宝黛爱情)……这一切都令王夫人内心不安,刘姥姥的到来,使王夫人暂时忘记了这些不愉快。
王夫人结刘姥姥一百两银子,就是想让她去置办田地,做小生意提高全家人的生活质量,不存在一次性买断交情的意思,别忘了贾母还开口闭口的刘亲家叫着呢,到了这个份上,就算王夫人不欢迎刘姥姥,她也没有这个资格放弃这门干宗亲了。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王夫人为何豪甩100两银子?
舍不得花360两银子根治林黛玉的病,对刘姥姥却一出手就是100两,王夫人突然这么大方的原因,并不美好。
王夫人和刘姥姥,是两个世界的人。
王夫人,金陵王家的二小姐,自幼就在富贵窝中成长,后来又嫁入荣国公府,成了当家太太。
刘姥姥呢,一个积年的乡下老寡妇,女儿嫁人后,女婿将其接到家中一起过活,刘姥姥心怀感动,一心一意要帮女儿一家过日子。只是女婿也不过贫农一个,故事开始时,他家连过冬的衣食都没钱准备,一家子愁云惨淡。
这样的两个人,就像处在不同的时空维度,论理是不可能有所交集的,然而现实就是这么的有戏剧性,她们不仅交集了,王夫人还大方拿出100两银子送给了刘姥姥。
在第四十二回,刘姥姥在大观园玩乐了几日后,终于要踏上归途,临走时上到贾母,下到平儿鸳鸯,都拿出了礼物。
平儿和鸳鸯是丫头,所送之物无非是些半旧衣物,而处在贾府金字塔顶端的贾母,又是全新的衣裳,又是必备的药物,还有一些小锞子。相对于刘姥姥第一次来,这一次王熙凤给的钱不多,只有八两银子,不过另外送了一些纱料绸料和吃食,也算价值不菲。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王夫人竟然送了两包银子,每一包里装有50两银子,也就是100两。这一百两银子在当时是什么样的概念呢?刘姥姥一普通农民,一家人的一年花销只用20两银子,王夫人送的钱足够她一家花五年。
太大方了!可王夫人出手如此阔绰,让人有点难以置信,毕竟很多时候王夫人不是那么大方。
譬如,当初贾宝玉说找到给林黛玉根治病症的药方,不过一副药配下来需要360两银子,王夫人二话不说就骂贾宝玉:
“放屁!什么药就这么贵?”
在贾宝玉详述完方子后,王夫人只是以贾宝玉说谎为由不再过问。
360两银子根治一个顽疾,王夫人下意识就觉得太贵,可送一个乡下老太太100两银子却如此大方,王夫人她犯糊涂了吗,当然没有,她这么做,有自己的原因:
首先,王夫人一直在打造一个“怜贫惜老”的人设有句话说穷人算命,富人烧香。王夫人就是这样的富人。
通过刘姥姥口中,我们知道王夫人在家做姑娘时,也是王熙凤一般的响快人,可是嫁入荣国府二十几年后,王夫人变得沉默寡言了,用贾母话说那就是“木头人”一般,变化如此之大,王夫人究竟经历了什么?我们无法全部得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贾珠的早逝。
贾珠本来是王夫人的希望,却在二十岁时撒手人寰,这种痛苦,让王夫人无处安放,渐渐地她找到了消减痛苦的方式,那就是烧香拜佛。而佛又讲因果循环,失去儿子的王夫人会在这里忏悔,并试图通过斋僧布道、怜老惜贫的方式求得内心的安宁,以及佛祖的保佑。
时间一久,王夫人怜老惜贫的名声传遍了京城,连乡下的刘姥姥都听说了她的善名前来打秋风。
而刘姥姥呢,也不能说跟王夫人八竿子打不着关系,因为她的女婿王狗儿的祖上,是和王夫人祖上连过宗的,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几十年前两家联络有亲。有这层关系,她王夫人看刘姥姥,自然不能像对待普通的穷人一般了。
所以刘姥姥第一次进府时,王夫人虽然没有亲自接待,但也吩咐王熙凤,这是以前的连过宗的亲戚,虽然近来疏远了,也别简慢了人家。
而这一次,王夫人亲自接触了这位老太太,感情较之前当然不同,自然也就亲自送出银子了。
需要说的是,王夫人烧香拜佛多年,本性却没有任何改变,她还是骨子里狠厉的王家千金。这在后来她对晴雯等丫头的摧残可以见到,尤其是亲口污蔑晴雯女儿痨,将晴雯挫骨扬灰这些做法,丝毫不是一个真正的佛门之徒所为。
王夫人烧香拜佛,一开始为了消减丧子之痛,后来渐渐成为她试图洗清内心罪恶的手段。
其次,刘姥姥的故事戳中了王夫人内心柔软处王夫人再怎么打造一个“怜贫惜老”的人设,刘姥姥再怎么跟她有八竿子才打得着的关系,那一百两银子也不是说拿就拿的,前面我们说过,能根治林黛玉病症的药方子,360两王夫人都惊呼太贵,这100两给一个几乎陌生的人,那也是很难办到的。
可是最终,王夫人却大大方方给了刘姥姥100两银子,是因为,刘姥姥让王夫人心里受用了一回。
刘姥姥刚与贾母见面时,这群贵族奶奶、太太、姑娘们哪里见过这乡下人说话的样子?一个个好奇得不行,大伙听着刘姥姥讲乡下的故事,本来一开始,刘姥姥讲的是“雪下抽柴”的故事,讲到一半马棚走水了,贾母忌讳,就停了。
刘姥姥是个世情路上见过的人,很快又编了一个新奇的故事,这故事旁人听了不知怎样,反正贾母和王夫人都听呆了。
刘姥姥讲了什么故事呢?
一个老奶奶只有一个儿子,儿子生下一孙子长到十七八岁就死掉了,九十多岁的老奶奶就成天吃斋念佛啊,后来感动了观音菩萨,观音菩萨给她托梦,说她原本命里要绝后,看她虔诚念佛,就网开一面再给她个孙子,后来她果然又得个孙子,生得好看又聪明……
这故事,任何一读者都看得出来是以贾母、王夫人、贾珠个贾宝玉的为蓝本编的。刘姥姥真的太精了,她进府前就打听到了荣国府的很多重要信息,贾母喜欢斋僧布道,王夫人吃斋念佛,贾珠早逝,现在又看到贾宝玉“雪团一般,聪明伶俐”……
这分明就在称赞贾母和王夫人好人有好报,也侧面称赞了贾宝玉的聪明伶俐。当然,对于贾母和王夫人来说,她们并不认为这是对她们的恭维,因为一名信佛者,她们是相信这样的传奇是真实存在的,而自己家的事,就是其中一桩。
这故事很大宽慰了贾母和王夫人,也一度激发王夫人想要通过行善获得更多回报的欲望,所以在刘姥姥告别时,她大方给出100两。
最后,刘姥姥的存在,戳中薛家的痛点本来,刘姥姥能和王夫人扯上点关系,无非是她女婿王家祖上的和金陵王家的渊源。可是对于已经飞黄腾达的王家来说,当时那段两家连宗的往事,并不多么值得纪念,如今王家揭不开锅,王夫人能接待这样一个“亲戚”,已经是很大方了。
可谁知,二进荣国府后,阴差阳错下,自己家的穷亲戚竟然被阖府上下所知,一般人也开始有点不好意思了。
可谁又知,刘姥姥在后来的几天,笑料百出,频频出糗,这也有点揭王夫人的丑了。
可致命的是,此时的荣国府,正住着王夫人最亲的亲戚——薛姨妈一家。
薛姨妈是王夫人的亲姐妹,几年前带着儿女仆人来到京城后,直奔荣国府,一住下,就不挪窝了。此后任由贾母频频旁敲侧击,薛家却完全当成耳旁风。
虽然说,薛家不用贾府资助,但是平常薛姨妈母女进来聚会宴饮,没有一次还席,这跟蹭吃蹭喝几乎没有区别。加上薛家抛出的“金玉良缘”之说,明眼人都知道是为贾宝玉而来,薛家这落魄的商家,想攀上贾府这百年贵族呢。
薛家这种死皮赖脸的作风,本来她们就很难大方对人,如今来了个打秋风的刘姥姥,这不是等于处处提示她们是一类人吗?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微妙的地方,刘姥姥在讲“老刘食量大如牛”的笑话时,所有人都前仰后合,连平常不声不响的迎春都笑痛了肚子,唯独不见对薛宝钗的描写,这说明薛宝钗没有笑,而她在做什么呢?除了本性不爱笑以外,怕是因为从刘姥姥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吧。
从本质上说,薛家和刘姥姥并没有什么区别。
刘姥姥的到来,既强调了王家当年不太光彩的过往,也深深刺痛了薛家,正因此,王夫人在送出100两银子时,特别吩咐道:
“或者作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
她只希望,以后刘姥姥能安稳过日子,可别再来让自己丢人了。
以上,就是王夫人对刘姥姥出手大方的原因。王夫人的私心,刘姥姥不会猜到,在善良的她看来,这完全是王夫人对自己的怜悯。当然,即便知道,刘姥姥亦不会有任何介怀,毕竟当日王熙凤和鸳鸯捉弄她,她是心知肚明的,刘姥姥非常明白,自己就是来打秋风,那就有一个打秋风的样子,谈什么自尊?填饱肚子才是王道,所以无论好的坏的,她全部接纳,这就是一个久经风霜的农妇智慧以及一个底层人民的生存之道。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王夫人为何豪甩100两银子?
谢谢邀请!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刘姥姥第一次上门和第二次上门本质的区别。
刘姥姥第一次上门,从本质上来说,说得好听一点,叫求援,说得不好听一点,叫乞讨。就是那种家里日子完全过不下去,拉下脸来找个有钱的亲戚上门靠一靠,虽然这位亲戚不知道拐了多少弯,可是她还是要找机会攀一攀。
这样的角色和身份,以王夫人和王熙凤的身份,一眼就看出她是干什么来的。所以,第一次王夫人根本没有见刘姥姥。因为彼时的刘姥姥,在王夫人的心目中,大概也就是一个叫花子的形象。能不见就不见。让王熙凤想办法打发了就行了。
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是上门感恩来的。这跟上一次就完全不一样了。刘姥姥把自家地里收了的那些玩意儿,自己不敢先吃,先来送给贾府的太太奶奶姑娘们尝鲜,虽然那些东西不值钱,但是心意可贵。这时候王夫人就不好不再见她了。
王夫人给刘姥姥一百两银子,从本质上来讲,她确实不希望刘姥姥再穷到无路可走上门求爷爷告奶奶,毕竟不管怎么说,刘姥姥打出来的招牌是她王家的亲戚,而不是贾家的亲戚。虽然说皇帝家也有三门穷亲戚,但好歹也是伤面子的事。所以王夫人在给钱的时候,让传话说回家置几亩薄田或者做点小生意。这些都在提醒刘姥姥要从长远打算,不要再这样低三下四靠求人过日子了。
另外,王夫人平时吃斋念佛行善。有的人或许会驳斥,觉得王夫人不是善人。其实不能简单地如此理解。王夫人的不善表现在她对宝玉身边的女孩子:一切有着勾引我儿嫌疑的女孩子,王夫人都表现出了最大的不善。比如说金钏,比如说晴雯、芳官、四儿等等。但是,王夫人在对其他人方面还是有她的善举的。
最后,一百两银子对王夫人来说并不算什么。或许在我们很多人眼里,一百两银子是巨额数字,但在王夫人眼里,一百两银子又算什么呢?王熙凤过一次生日,大家凑份子,还凑了一百五十多两银子呢。一百两银子在刘姥姥那里算得上是很豪了,在王夫人那里真算不上是啥,也就是普普通通的一次打赏吧。
刘姥姥两次进荣国府,第一次王熙凤给二十两银子,那是太太 赏给丫头们做衣服的钱,于王熙凤来说就是打发一下刘姥姥这个叫花子,第二次王夫人给了一百两银子,也是与王熙凤那个相对应的,衬托出王夫人在家里的地位和权力。所以这个金额无论如何要比王熙凤当初的二十两银子高出一大截来,才显得合情合理。这也是小说铺排的需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